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六

  中阿含經卷第六

  二十六、瞿尼師經第六(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瞿尼師比丘在無事室調笑憍慢,心如猕猴。尊者舍利弗告訴諸比丘:無事(住森林,閑靜處)的比丘,應學(1)敬重而隨順觀。(2)不調笑及不躁擾。(3)不談卑劣的言論。回不憍傲而少言說。(5)護持諸根。(6)食知止足而不貪。(7)精進而不懈怠。(8)學正念及正智。(9)知時而行乞食。(10)善擇坐位。(11)共論律阿毘昙。(12)共論寂靜解脫,離色至無色定。(13)共論漏盡智通。不但學住森林寂靜行的比丘應如是而學,就是人間聚落的行者更應像如是的學習。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到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蘭哆園(竹林精舍。迦蘭陀譯爲栗鼠飼養所)。

  那時,瞿尼師比丘,也遊行于王舍城,而在于無事室裏調笑、憍傲、躁擾,致于喜而忘掉自己的身份,其心有如猕猴之不定。瞿尼師比丘爲了少緣之故,到了王舍城。這時,尊者舍梨子,和諸比丘們俱在,大家吃中食後,由于小事故,都集在于講堂。瞿尼師比丘在王舍城所應作的都作完後,也往詣講堂。

  尊者舍梨子遙見瞿尼師來後,由于瞿尼師所引起的事緣,而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住于閑林中,和遊行于人間的比丘不同),行于無事(修行寂靜法)時,應當要學習敬重于修習梵行之人,而觀察于隨順。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行于無事,而多不敬重于修習梵行的人,不觀察于隨順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者,雖爲無事的比丘,怎麼不行無事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所謂欲行于無事,然而卻多不敬重,不觀察于隨順!』如到了大衆當中,也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就應當學習敬重修習梵行的人,應觀察而隨順。

  (2)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就應當學習不調笑,不躁擾。諸位賢者們!如果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而多行調笑,而躁擾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是行于無事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卻反而會多行調笑,以及多行躁擾。』如到了大衆當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們所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應當要學習不調笑,能令不躁擾。

  (3)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應當要學習不是畜生之論(不耽于如畜生類的談話)。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而卻多耽于畜生論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甚麼叫做無事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卻多談畜生論。』如到了大衆當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應當要學不談有關于畜生之論。

  (4)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不憍

  傲,以及少言說。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而多行憍傲,多言說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爲之行無事的人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卻多行憍傲,以及多言說。』如到了大衆當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應當要學習不憍傲,以及少言說。

  (5)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應當要學習防護諸根。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但是卻多不防護諸根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叫做行無事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卻多不防護諸根。』如到了大衆當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就應當學習防護諸根。

  (6)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食知止足(對于飲食物應攝持而知足)。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而貪余多之食,而不知足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叫做行于無事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卻會貪余多之食,而不知止足。』如到了大衆當中,也會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之時,應當要學習食知止足(節製飲食,只爲肉體不衰。不爲貪求飲食)。

  (7)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時。應當要學習精進,而不懈怠。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而卻多不精進而懈怠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是行于無事的人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無事,卻多不精進,反而是懈怠。』如到大衆當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們诃數诘責。

  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應當要學習精進,而不懈怠。

  (8)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就應當要學習正念,以及正智。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並不多于正念,也無正智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是行無事的人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時,多無正念,以及沒有正智』。如到了大衆當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就應當要學習正念,以及正智。

  (9)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知時,以及善時。如不過于早進入村內去行乞食,也不過于太晚而出去。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如太早入于村邑去行乞食,又晚出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是行甚麼無事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卻太早入村邑去行乞食,而又很晚出來。』如到了大衆當中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時,應當學習知時,以及善時。

  (10)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知坐,以及善擇坐位。不要逼走長老的坐位(十夏以上的比丘,不可以侵犯其座位),不要诃責小比丘(不逐出小比丘)。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如果逼走長老之坐,或诃責小比丘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是行無事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而逼走長老之坐,或者會诃責小比丘。』如到了大衆當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比丘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知坐,以

  及取于善坐。

  (11)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之時,應當要學習共同談論律儀,以及阿毘昙(指哲學的之法)。爲甚麼呢?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或者有人會來問律,問阿毘昙等事。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如果不知回答律,以及阿毘昙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是行無事呢?爲甚麼呢?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時,卻不知回答律,以及阿毘昙。』如到了大衆當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共論律戒與阿毘昙。

  (12)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而共論息解脫(寂靜解脫),而離開色界定,以及無色界之定。爲甚麼呢?諸位賢者們!因爲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時,或者會有人來問起息解脫,問起離開色界,至于無色界之定。諸位賢者們!如果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而不知回答息解脫,回答離開色界定,至于無色界定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裏是行無事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欲行于無事,卻不知回答息解脫,回答離開色界之定,至于無色界之定。」如到了大衆當中,也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而共論息解脫,共論離色界之定,乃至無色界之定。

  (13)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而共論漏盡智通。爲甚麼呢?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行于無事時,或者會有人來問漏盡智通之法。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而不知回答漏盡智通的話,就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這位賢

  者無事,那裏是行無事的人呢?爲甚麼呢?因爲這位賢者無事,行于無事時,卻不知回答漏盡智通。』如到了衆中時,也會致于被比丘诃數诘責的。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的話,就應學習而共論漏盡智通。」

  這時,尊者大目揵連,也在于大衆當中,尊者大目揵連白舍梨子說:「尊者舍梨子!你所說的,唯爲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時,應當要學習如是之法,而不是說人間的比丘吧?」(此法適于無事,也就是住在于森林之行者,而在于人間,也就是在村裏往來居住的比丘,就不一定要學習嗎?)

  尊者舍梨子回答說:「尊者大目揵連!無事的比丘,欲行于無事的話,尚且應學如是之法,何況又是人間比丘呢?」(當然更應學習如是之法)。

  像如是的,二位尊者,更相稱說後,都贊歎善哉!聽聞所說之法後,從座起而去。

  攝頌如下:

  敬重無調笑不畜生論傲護根食知足精進正念智

  知時亦善坐論律阿毘昙及說息解脫漏盡通亦然

  ((1)應敬重而隨順,(2)無調笑,以及不躁擾,(3)不談論卑劣如畜生之論,(4)不憍傲而少言說,(5)護持諸根,(6)食知止足,而不貪,(7)精進而不懈怠,(8)學正念及正智,(9)知時而乞食,(10)善擇坐位,(11)共論律、阿毘昙,以及(12)共論息解脫〔寂靜解脫〕,離色至無色定,(13)共論漏盡通也是同…

《中阿含經卷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經卷第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