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七

  中阿含經卷第七

  二十九、大拘絺羅經第九(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舍梨子問尊者大拘絺羅:得正見、入正法的方法。大拘絺羅說:知道不善、不善根、善、善根,以及知道食、漏、苦、老死、生、有、受(取)、愛、覓(受)、更樂(觸)、六處、名色、識、行等的四谛的比丘,得成就正見,得入正法。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蘭哆園。

  那時,尊者舍梨子,則在于晡時(下午叁點至五點),從燕坐(宴坐、禅坐)起來,到達尊者大拘絺羅(大膝,舍利弗的母舅,長爪梵志,後爲無礙解第一的比丘)之處,共相問訊後,退坐在一邊。尊者舍梨子對尊者大拘絺羅說:「我欲有所請問,不知能聽許我之問嗎?」尊者大拘絺羅回答說:「尊者舍梨子!你欲問便問好了,我聽後當會思答其義。」

  尊者舍梨子問說:「賢者大拘絺羅!頗有事(是否有這種事),由于此事,而當比丘的則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堅固不壞的淨信。不管遇任何事,都能排除而爲絕對的信仰叁寶與戒),而入于正法當中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了知不善,了知不善根。甚麼叫做了知不善呢?所謂身之惡行爲不善,口、意之惡行爲之不善,就叫做了知不善。甚麼叫做了知不善根呢?所謂貪就是不善根,恚、癡就是不善根,就叫做了知不善根。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不善,以及了知不善根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能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的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了知善,了知善根。怎樣知道善呢?所謂身之妙行爲善,口與意之妙行爲之善,這叫做了知善。怎樣知道善根呢?所謂無貪爲之善根,無恚、無癡爲之善根,這叫做知道善根。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善,知道善根的話,這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而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一位比丘,知道食之如真(如實而知道食),而知道食之集,知道食之滅,知道食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食集、食滅、食滅道)。怎樣知道食如真(怎樣如實而知道食呢?)所謂有四食(可長養支持衆生的身心的四種食),一爲抟食,粗、細(段食。將固體或半固體的食物,用手圜團而入口中食之,爲之抟食)的食物,二爲更樂食(觸食。與外境接觸,而得身心之資益,爲更樂之食),叁爲意思食(思食。以思惟、分別,爲身心之資益,使諸根增長爲意思食),四爲識食(分別認識作用,而能資益身心,爲之識食),這叫做知食如真(如實而知道食)。甚麼爲之知食之集如真呢?所謂依于愛,便會有食,這叫做知食之集如真(如實而知道食之集)。甚麼爲之知道食之滅如真呢?所謂愛若滅,則食便會滅,這叫做知食之滅如真(如實而知道食之滅)。甚麼爲知道食之滅道如真呢?所謂八支聖道,如正見……乃至正定爲之八,這叫做知道食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食滅之道)。尊者舍梨子!如果比丘,像如是的知道食如真,知道食之集,知道食之滅,知道食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食、食之集、食之滅、食之滅道),這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一位比丘,知道漏之如真,知道漏之集,知道漏之滅,知道漏之滅道如真。甚麼爲之知道漏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漏)?所謂有叁漏──欲漏、有漏、無明漏,這叫做知道漏之如真。甚麼爲知道漏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漏之集)。所謂由于無明,便爲有漏,這叫做知漏之集如真。甚麼爲知漏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漏之滅)。所謂無明之滅,則漏便會滅,這叫做知道漏之滅如真(如實而知道漏之滅)。甚麼爲知道漏之滅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漏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叫做知道漏之滅之道如真(如實而知道漏之滅之道)。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漏如真,知道漏之集,知道漏之滅,知道漏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即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比丘會成就見,會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苦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爲苦),知道苦之集,知道苦之滅,知道苦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苦、集、滅、道)。甚麼爲知苦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苦呢?)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爲五盛陰之苦(五陰熾盛之苦),這叫做知苦如真(如實而知道苦)。甚麼爲知道苦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苦之集)。所謂有了老死,便有了苦,這叫做知苦之集如真。甚麼爲知苦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苦之滅)。所謂老死之滅,則苦便會滅,這叫做知道苦之滅如真。甚麼爲知道苦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苦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叫做知道苦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苦如真,知道苦之集,知道苦之滅,知道苦之滅之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苦、集、滅、道)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贊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則比丘就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的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老死如真

  (如實而知道老死),知道老死之集,知道老死之滅,知道老死之滅之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老死、老死之集、老死之滅、老死之滅之道)。甚麼爲知道老呢?所謂他已老耄(衰老),頭發已白,牙齒已落,盛壯之事已日日而衰微,身體已彎曲,腳已乖戾,體重而氣上,都得拄杖(依靠拐杖)而行,肌肉縮而皮膚緩,滿面皺紋如麻子,諸根已毀熟,顔色變爲醜惡,就名叫做老。甚麼叫做死呢?所謂那衆生,那些各各的衆生之種類,命終而無常住,死喪而散滅,壽盡而破壞,命根就會閉塞,就名叫做死。在此說死,在死之前說老,就名叫做老死,這叫做知道老死如真(如實而知道老死)。甚麼叫做知道老死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老死之集)。所謂由于有了生,便會有了老死,這叫做知道老死之集如真。甚麼叫做知道老死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老死之滅)。所謂生若滅,則老死便會滅,這叫做知道老死之滅如真。甚麼叫做知道老死之滅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老死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叫做知道老死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老死如真,知道老死之集,知道老死之滅,知道老死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由于其事,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能知道生如真(如實而知道生),知道生之集,知道生之滅,知道生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生、生之集、生之滅、生之滅之道)。所謂那些衆生,各各衆生的種類,生的就生,出的就出,成的就成,興起五陰後,就

  已得命根,這就名叫知道生如真(如實而知道生)。怎樣知道生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生之集)。所謂由于有了有,便會有了生,這叫做知道生之集如真。怎樣知道生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生之滅)。所謂有之滅,生便會滅,這叫做知道生之滅如真。怎樣知道生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生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叫做知道生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生如真,知道生之集、知道生之滅、知道生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名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就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有如真(如實而知道有),知道有之集,知道有之滅,知道有之滅之道如真。怎樣知道有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有)。所謂有叁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欲界的衆生各隨其業因而受其果報,爲欲有。色界的諸天還有清淨之色,故爲…

《中阿含經卷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經卷第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