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七▪P5

  ..續本文上一頁色陰。如果有覺(受)的話,就是屬于覺陰(受陰),如果有想的話,就是屬于想陰,如果有思的話,就是屬于思陰(行陰),如果有識的話,就是屬于識陰。像如是的觀察陰,而合會(觀察五陰之聚合)。

  諸位賢者們!世尊也曾如是的說:『如果見緣起的話,便是見法,假如見法的話,就是見緣起。』爲甚麼呢?諸位賢者們!因爲世尊乃

  說五盛陰,說諸陰乃由因緣所生的。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盛陰是。諸位賢者們!如果內身的耳、鼻、舌、身、意等處破壞的話,則身外之法(聲香味觸)便不爲光明所照那樣,就不會有念,意識就不得而生。諸位賢者們!如果身內之意處不破壞的話,則外法便會爲之光明所照,而便有了念,意識就得以生起。諸位賢者們!內意處,以及法,暨意識,而得以知外色法,這是屬于色陰。如果有覺(受)的話,就是覺(受)陰,如有想的話,就是想陰,如有思的話,就是思陰(行陰),如有識的話,就是識陰,像如是的觀察陰之合會。諸位賢者們!世尊也作如是之說:『如果見緣起的話,便就是見法,假如見法的話,便則是見緣起。』爲甚麼呢?諸位賢者們!因爲世尊說五盛陰乃從因緣所生起的,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盛陰是。他(指學佛人)如能厭惡此過去、未來、現在的五盛陰的話,則厭惡後,便沒有欲,沒有欲之後,便是解脫,解脫後,便能自知已解脫,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生死已盡,不會再有生死。因爲他的清淨的梵行已成立,也就是已完成清淨的功行,自然的所應作的功行都已辦理完畢,無須再爲功行之如何費心,只須輕爽的應用其功力于日常裏。他就是這樣的成爲一位阿羅漢〔無生〕,故不再更受後有身,因爲他已如實而知道真理,故不會再被一切所礙,可以自由自在,無挂無礙的了)。

  諸位賢者們!這就是比丘之一切大學(大作佛事,完成生死大事)。」

  尊者舍梨子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位比丘們,聽尊者舍梨子所說,都歡喜奉行!

  叁十一、分別聖谛經第十一(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贊舍梨子、目揵連二尊者。說舍梨子生諸梵行,猶如生母,目揵連長養諸梵行,好似養母。舍梨子循佛言教,對比丘廣說四谛之義。說苦谛而說八苦,說集谛而說愛染執著爲苦因,說斷愛染執著而離欲,就可滅苦,爲苦滅谛,說正見乃至正定,以示道谛。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于舍衛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這是正行說法,所謂四聖谛是。乃廣攝一切,廣觀一切,爲分別、發露,是開仰、施設、顯示、趣向的真理。過去的諸位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他們也有這種正行說法,所謂四聖谛,乃爲廣攝、廣觀、分別、發露、開仰、施設、顯示、趣向的真理。未來的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他們也是同樣的有此正行說法,所謂四聖谛,乃爲廣攝、廣觀、分別、發露、開仰、施設、顯示、趣向的真理。我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有此正行說法,所謂四聖谛,爲廣攝、廣觀、分別。發露、開仰、施設、顯示、趣向的真理。

  舍梨子比丘乃有聰慧、速慧、捷慧、利慧、廣慧、深慧、出要慧、明達慧、辯才慧。舍梨子比丘,乃成就實慧的比丘。爲甚麼呢?因爲我略說此四聖谛後,舍梨子比丘則能爲他人廣教、分別、發露。開

  仰、施設、顯現、趣向。舍梨子比丘廣教、廣示此四聖谛,爲人分別、發露、開仰、施設、顯現、趣向時,則能使算不盡的人,而得觀察此真理。舍梨子比丘能用正見,爲他人之導禦。

  至于目揵連比丘,則能使人立于最上的真際,所謂使人究竟漏盡是。舍梨子比丘,已生諸梵行,猶如人的生母,目揵連比丘,則長養諸梵行,猶如人的養母。因此之故,諸位修梵行的人,應該要奉事、供養、恭敬、禮拜舍梨子比丘,以及目揵連比丘。爲甚麼呢?因爲舍梨子和目揵連比丘,乃能爲諸修習梵行的人求義,以及饒益,求安隱快樂之故。」那時,世尊說如是之法後,就從其座位起來,而進入室內去燕坐(禅坐)。

  于是,尊者舍梨子,乃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世尊爲我們而出現在于世間。而所謂爲他人廣教、廣示此四聖谛,分別、發露、開仰、施設、顯現、趣向。那四谛呢?所謂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聖谛是。諸位賢者們!甚麼爲苦聖谛呢?所謂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略爲五盛陰苦是。諸位賢者們!說生就是苦,此說是爲甚麼呢?(爲甚麼說生爲苦呢?)諸位賢者們!所謂生,則謂那些衆生,彼彼(各各)衆生的種類,生時,就爲之生,出時,就爲之出,成時,就爲之成,興起五陰之時,就已得命根。這名叫做生。諸位賢者們!所謂生苦者,則所謂衆生當出生之時,其身會受苦受,會遍受其受,會覺,而遍覺。而心會受苦受,會受遍受,會覺,而遍覺。這樣的身心都受苦受,都會受,而遍受,都會覺,而遍覺。身熱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熱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熱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的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

  的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會說生爲苦,就是因此之故。

  諸位賢者們!爲甚麼說老爲苦?此說是由于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老,就是說那些衆生,彼彼(各各)的衆生之種類,因爲老耄(年老),而頭發變白,牙齒脫落,其盛壯已日日衰微,身體曲而腳也戾,體重而氣上,都須拄杖而行。其肌已縮,而皮已緩,其面上皺紋有如麻子,諸根都已毀熟,顔色已變爲醜惡,這就名叫做老。諸位賢者們!所謂老苦,就是說衆生到了年老時,其身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身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的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的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會說老爲苦,就是因此之故。

  諸位賢者們!爲甚麼說病爲苦?此說是由于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病,就是說頭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唇痛、齒病、舌痛、(音咢,齒相近之肉)痛、咽痛、風喘、咳嗽、喝吐、喉痹、癞癎、癱瘓、經溢、赤膽、壯熱、枯稿、痔瘘、下痢等是。如果有如是的比類,以及其余的種種病,乃由于更樂觸(觸陰)而生的,都不離開心,都建立在于身中(生在于吾人的身體內),就名叫做病。諸位賢者們!所謂病爲苦者,就是說衆生有病之時,其身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身

  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病爲之苦,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

  諸位賢者們!爲甚麼說死爲苦呢?這是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死者,就是說那些衆生,彼彼(各各)衆生的種類,身命已終止,而無常,而死喪散滅,壽數已盡而破壞,命根已閉塞,就名叫做死。諸位賢者們!死爲之苦者,就是說衆生在死亡之時,其身會受苦受,會遍受,會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而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身會熱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熱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熱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身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之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之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之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死爲苦,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爲甚麼說怨憎會苦呢?此說是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怨憎會(和有怨憎的人會合,或在一起),就是說衆生實在有內六處,所謂不愛之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是。它們都同聚會而爲一,有攝、和、習(集),而共合而爲苦。像如是的,對于外處、更樂(觸)、覺、想、思、愛,也是同樣如是。諸位賢者們!衆生實在有六界。所謂不愛的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是。它們都同爲會聚于一,而有攝、和、集,共合而爲苦,就名叫做怨憎會苦。諸位

  賢者們!所謂怨憎會苦者,就是說衆生和有怨憎的人會合時,其身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怨憎會苦的原因,就是依于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爲甚麼說愛別離苦呢?此說是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愛別離苦者,就是說衆生實在有內六處,所謂愛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它們都各異而分散,而不得相應,別離而不聚會,而不攝、不集,不和合而爲苦。像如是的對于外處,有更樂(觸),有覺、想、思、愛,也是像如是的。諸位賢者們!衆生實在有六界,所謂地界,水、火、風、空、識等界是。它們各異而分散,而不得相應,別離而不會(聚)…

《中阿含經卷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經卷第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