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的心不变易,不出恶语言,当应替那位节节解截我的身体之人起哀愍之心,为了那个人之故,心和慈俱在,遍满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乃与慈俱在,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游止于中。』
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众(僧),而不能安住于相应之舍的话,则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所谓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诸位贤者们!犹如初迎的新妇(刚出嫁的新娘),看见其姑嫜,或看见其夫主时,就会惭愧羞厌那样。诸位贤者们!当知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
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他就由于此惭愧羞厌之故,便会住于善相应之舍,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谓舍一切有,而离开爱,是没有欲,是灭尽而无余。诸位贤者们!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火界呢?诸位贤者们!所谓火界有二种:有内身之火界,有身外之火界。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内火界呢?所谓在于内身中,是内身所摄的火,火性属于热,为内身之所受的。这有甚么呢?所谓暖身、热身、烦闷、温壮,以及消化饮食等是。像如是之比类,以及在于此身中,其余的内身所摄之火。火性属于热,为内身之所受的。诸位贤者们!这叫做内火界。诸位贤者们!如外火界的话,就是大的,就是净的,不憎恶的。诸位贤者们!有时会有外火界之生起,火灾起后,会烧掉村邑、城郭、山林、旷野的。将一切烧掉后,或会烧至于道,烧至于水,无受而灭。诸位贤者们!外火界消灭后,人类会求取火,或者用钻木截竹去取火,或者用火珠木隧(都是古代取火的工具)去求取火。
诸位贤者们!此外火界乃极为大,极为净,极不憎恶。是无常之法,是会尽之法、衰法,会变易之法。何况吾人的此身乃为暂住,乃为爱之所受呢?所谓不多闻而愚痴的凡夫,会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是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不会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为甚么会作此念呢?因为如遇有他人来骂詈、捶打、瞋恚责数的话,便会作如是之念:我会生此苦,乃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缘苦更乐(苦触)是。他观察此更乐为无常,观察觉(受)、想、行、识为无常。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与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动。他在于后来之时,如遇幼少(年轻人),或中年人,或长老(老人)来行不可事(不应
该作的,不利之事),或者用拳扠,或者用石掷,或者用刀杖加害时,他便会作此念:我受此身体,是色法的粗质,以四大的种子和合而成的,是从父母所生的,需靠饮食来长养,须要常披衣服来盖覆,都依坐卧、按摩,也应澡浴,更得强忍才能生存,是会破坏之法,会灭尽之法,会离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会致于被奉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因此之故,他会极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他作此念而说:我极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我所受的此身,应该致于被奉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唯当精勤去学世尊之法。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说:『如果遇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你的身体。你如果被贼用利的刀锯来节节的解截你的身体时,假若心有变易,或者用恶语言的话,你就是衰退。你应当作如是之念:如遇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我身的话,就因此而能使我的心不变易,不出恶语言,当替那位节节的解截我身的人起哀愍之心,为了那人之故,而心与慈俱在,遍满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至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乃与慈俱在,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众(僧),而不能安住于相应之舍的话,则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所谓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诸位贤者们!犹如初迎的新妇(刚出嫁的新娘),看见其姑嫜,或看见其夫主时,就会惭愧羞厌那样。诸位贤者们!当知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所谓我,虽依于
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他就由于此惭愧羞厌之故,便会住于善相应之舍。这是妙息寂,是所谓舍一切有,而离开爱,而没有欲,是灭尽而无余。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风界呢?诸位贤者们!所谓风界有二种:有内风界,有外风界。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内风界呢?所谓在于内身中,是内身所摄的风,风性属于动,为内身之所受的。是那些呢?所谓上行的风(呕吐、吃逆),下行的风(大小便、放屁),腹风(卧于腹中之风)、行风(卧于胃中之风),制缩风(身体屈伸、血液循环等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节行风(巡行支节支节的风)、息出风(呼气)、息入风(吸气)。像如是的比类,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身内所摄之风。风性属于动,为内身之所受的。诸位贤者们!这叫做内风界。诸位贤者们!如外风界的话,就是大的,净的,为不憎恶的。诸位贤者们!有时会有外风界之生起,风灾界生起时,会拨屋(倒屋)、拔树、崩山,至于山岩拨灭后,便会停止,而纤毫也不动。诸位贤者们!外风界止后,人民会求得风,或者用其扇,或者用哆逻叶(棕榈树叶),或者用衣服去求取风。
诸位贤者们!此风界极为大,极为净,极不憎恶,是无常之法,是会灭尽之法,是会衰微之法,是有变易之法,何况吾人的此身乃为暂住,为爱之所受?所谓不多闻的愚痴的凡夫,会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为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不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为甚么会作此念呢?因为如遇有他人之骂詈、捶打、瞋恚,责数的话,便会作如是之念:我会生此苦,乃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缘于苦更乐(苦触)是。他观察此更乐(触)为无常,观察觉(受)、想、行、识为
无常。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与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动。他在于后来之时,遇有人来向他说柔辞软言的话,他就会作此念:我所生的这种快乐,乃由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乃缘于乐更乐(乐触)。他观察此更乐(触)为无常的,观察觉(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动。他在于其后之时,如遇幼少的人(年轻人),或中年人,或长老(老人)的人,来行不可事(不该作的,不好的),或用拳扠,或用石掷,或用刀杖来加害时,他便作此念:我所受的此身体,乃为色法粗质,是四大之种所造的,是从父母所生,都靠饮食而得以长养,常以衣服蔽覆。平常都以坐卧、按摩、澡浴,而强忍,才能得以生存。是会破坏之法,会灭尽之法,离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会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由于这缘故,他便会极为精勤而不懈怠,会正身正念,会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心定而皈于一)。他会作此念:我极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痴,安定于一心(心定而皈于一)。我受此身,应该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唯有当应精勤学习世尊之法。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说:『如遇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你的身体。你如被贼用利的刀锯,解你的身为节节段段时,或者心会变易,或者用恶语言的话,你就会衰退的。你应该要作此念:如遇有贼来,用利刀锯解我的身为节节段段的话,就由于此因缘,使我的心不会变易,不出恶的语言。应当为了那位解我之身为节节段段的人起哀愍之心。为了那个人之故,心和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与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众(僧),而不能安住于相应之舍的话,则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诸位贤者们!犹如初迎的新妇(刚出嫁的新娘),看见其姑嫜,或看见其夫主时,就会惭愧羞厌那样。诸位贤者们!当知!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要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乃不住于善相应之舍。他就由于此惭愧羞厌之故,便会住于善相处之舍。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谓舍一切有,而离开爱,是没有欲,是灭尽而无余。诸位贤者们!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诸位贤者们!犹如由于木材,由于泥土,由于水草,而覆裹于空,便会产生家屋之名那样(众物众缘而成舍宅)。诸位贤者们!当知吾人的此身,也是如是这般,都是由于筋骨,由于皮肤,由于肉血,这些物体缠裹于空,因此,便产生身体之名(众物众缘聚合才能成为身体)。诸位贤者们!如果内的眼处破坏的话,则身外的色阴,便不为光明所照那样,就没有念,眼识就不得生。诸位贤者们!如果内眼处不坏的话,外色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了念,眼识就可得生。诸位贤者们!内眼处,以及外的色阴,暨有眼识,才能知道外之色阴,这是属于…
《中阿含经卷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