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七▪P3

  ..续本文上一页道行之灭之道如真。甚么为之知道行如真呢?所谓有三行,也就是身行、口行、意行,就名叫做知道行如真。甚么为知道行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行之集)。所谓由于有了无明,便有了行,就叫做知道行之集如真。甚么为知道行

  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行之灭)。所谓无明如果灭除的话,则行便会消灭,这叫做知道行之灭如真。甚么为知道行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行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之八圣道,这叫做行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行如真,知道行之集,知道行之灭,知道行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如果有一位比丘,其无明已灭尽,明已生起的话。则又要作甚么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其无明已灭尽,明已生起的话,就已没有甚么再作的了。」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

  像如是的。他们二位尊者,又更互说些佛教的真义,然后各人都欢喜奉行,从座起而去。

  三十、象迹喻经第十(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尊者舍梨子告诉诸比丘:一切无量的善法,都摄在于四圣谛里。以四圣谛为一切法中最为第一,犹如诸兽之迹当中,乃以象迹为第一那样。里面又说苦谛有四苦八苦.并广说五盛阴苦之所以,即一切法为四大假和合,四大各含内外二种。一切法均由此四大随因缘和合而成就者。作如是之观,就

  能堪耐诸困苦。后又说当住四无量心,离一切有与爱欲,见一切因缘所生法,厌离五盛阴,以至得解脱。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梨子告诉诸比丘们说:「诸位贤者们!虽然有无量的善法,然而那些一切法,均被四圣谛所摄,都来入在于四圣谛当中。所谓四圣谛,乃为一切法当中,最为第一的。为甚么呢?因为能摄受一切众善法之故。诸位贤者们!犹如诸畜生之脚迹当中,乃以象迹为第一那样。所以的缘故为何呢?因为那象迹,乃为最高大之故。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无量的善法,那些一切法,皆为四圣谛所摄,都来入于四圣谛当中,所谓四圣谛,乃在于一切法当中最为第一哩!那四种呢?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是。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苦圣谛呢?所谓生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死之苦、怨憎会之苦、爱别离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略为五盛阴之苦。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五盛阴呢?所谓色盛阴,觉(受)、想、行、识盛阴是。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色盛阴呢?所谓有色质的物体,那些一切,均为是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四大呢?所谓地界与水、火、风界是。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地界呢?诸位贤者们!所谓地界有二种:有内地界,有外地界。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内地界呢?所谓在于内身中的,为内身所摄,为坚实,属于坚性而住,为身内之所受的物体。这是那些呢?所

  谓发、毛、爪、齿、粗细的皮肤、肌肉、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粪等物体是。像如是之比类,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存在之物,为内身所摄的坚实物,是属于坚性而住,为身内所受者。诸位贤者们!这叫做内地界。

  诸位贤者们!外地界者,所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位贤者们!有时会有水灾,这时会灭除外地界。

  诸位贤者们!此外地界,乃极为大,极为净,极为不憎恶。是无常之法,是有尽之法,是会衰之法,是有变易之法。更何况吾人的此身,暂时住止于此,而为爱所受?所谓不多闻而愚痴的凡夫,都作此念:此为我,此为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是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不作此念:此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为甚么会作如是之念呢?如果遇有他人骂詈、扭打、瞋恚,而责数的话,他就会作如是之念:我所生的这种苦,乃由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乃缘于苦更乐(苦触)的!他观察此更乐(触)为无常的,观察觉(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他的心,缘于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动(以界为所缘的他的心,乃为喜,为乐,而要立于界,而固着不动,巴利文为经之意)。他在于后来之时,遇有他人来向他说柔辞软语的话,他就会作此念:我所生的这种快乐,乃由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乃缘于乐更乐的(乐触)。他观察此更乐(触)为无常的,观察觉(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动。他在其后之时,也遇幼少的人(年轻人),或中年人,或长老(老年人),来行不可事(不应作的,不好的),如或用拳扠,或用石掷,或用刀杖加(用刀用木杖加以伤害),他便作此念:我所受的此身体,乃为色法粗质,是以四大之种

  所造的,是从父母所生,都靠饮食而得以长养,常以衣服蔽覆。平常都以坐卧、按摩,澡浴,而强忍,才能得以维生。是会破坏之法,是会灭尽之法,是离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会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以刀杖来加害。由此之故,他便会极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痴,安定一心(心定而皈于一)他会作此念:我极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痴,安定一心(心定而皈于一)。我受此身,应该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唯有当应精勤学习世尊之法。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说:『如遇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解截你身为节节段段。你如被贼用利刀锯解你的身为节节段段时,或者心会变易,或者用恶语言的话,你就会衰退的。你应该要作此念:如遇有贼来,用利刀锯解我的身为节节段段的话,就由于此因缘,使我的心不会变易,不出恶的语言。应当为了那位解我之身为节节段段的人起哀愍之心。为了那个人之故,而心与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与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众(僧),而不能安住于相应之舍的话,则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诸位贤者们!犹如初迎的新妇(刚出嫁的新娘),看见其姑嫜,或看见其夫主时,就会惭愧羞厌那样。诸位贤者们!当知!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要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佛、法、众,然而乃不住于善相应啊!他就由于此惭愧羞厌之故,

  硬会住于善相应之舍。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谓舍一切有,而离开爱,是没有欲,是灭尽而无余。诸位贤者们!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水界呢?诸位贤者们!所谓水界有二种:有内的水界,有外的水界。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内水界呢?所谓在于内身中,是内身所摄的水,水性为滋润,为内身之所受的。这是甚么呢?所谓脑、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是。像如是之比类,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内身所摄的水,水性乃属滋润,为内身之所受的。诸位贤者们!这叫做内水界。诸位贤者们!如外水界的话,就是大的,净的,不憎恶的。诸位贤者们!有时会有火灾,那时会灭除外水界的。

  诸位贤者们!此外水界乃极为大,极为净,极为不憎恶。这是无常之法,是会尽之法、衰法,是会有变易之法。何况吾人的此身又是暂住,为爱之所受呢?所谓不多闻愚痴的凡夫,会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啊!多闻的圣弟子就不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为甚么会作此念呢?因为如遇有他人来骂詈、捶打,瞋恚而责数的话,便作此念:我会生此苦,乃由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缘于苦更乐(苦触)的。他观察此更乐(触)之无常,观察觉(受)、想、行、识之无常,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与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动。他在于后来之时,他人来对他说柔辞软语的话,他便作此念:我生此快乐,乃从因缘而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甚么为缘呢?缘于乐更乐(乐触)。他观察此更乐(触),观察觉(受)、想、行、识也是无常,他的心缘于界而住,而止,与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动。他在于后来之时,如遇有幼少(年轻人),或中年人,或长老(老人)来行不可事(对你不应该

  作的事,不利的事),或者用拳扠,或者用石掷,或者用刀杖加害的话,他就作此念:我受此身体,乃为色法的粗质,是四大和合为种子,而从父母所生,需靠饮食来长养,须要常披衣服来盖覆,都依坐卧、按摩,也应澡浴,更得强忍才能生存,是会破坏之法,会灭尽之法、离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会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由于此的缘故,他就极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他作此念而说:我极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我所受的此身,应该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唯当精勤学世尊之法!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作如是说:『如果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解截你的身体为节节段段。你如果被贼徒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你的身体时,假若心有变易,或出恶言语的话,你就是衰退。你应当要作此念:如有贼徒来侵,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我的身体的话,就会由于此,而使…

《中阿含经卷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经卷第八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