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色有。無色界的諸天雖無色質。但也隨所作之因而受其果報,名爲無色有)。這叫做知道有如真(如實而知道有)。怎樣知道有之集如真呢?所謂由于受,便有了有,這叫做知道有之集如真。怎樣知道有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有之滅)。所謂受若滅除的話,則有便會滅,這叫做知道有之滅如真。怎樣知道有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有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就是知道有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有如真,知道有之集,知道有之滅,知道有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
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而能得正見,對于法而能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一比丘,能知道受如真(如實而知道受),知道受之集,知道受之滅,知道受之滅之道如真。怎樣知道受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受)。所謂有四種受,也就是欲受、戒受、見受、我受(新譯謂四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就叫做知道受如真。怎樣知道受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受之集)。所謂由于有了愛,便會有了受,這叫做知道受之集如真。怎樣知道受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受之滅)。所謂愛如果消滅的話,則受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受之滅如真。怎樣知道受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受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叫做知道受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受如真,知道受之集,知道受之滅,知道受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就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愛如真(如實而知道愛),知道愛之集,知道愛之滅,知道愛之滅道如真。甚麼爲知道愛如真呢?所謂有叁種愛,也就是欲愛、色愛、無色愛,這叫做知道愛如真。怎樣知道愛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愛之集)。所謂由于有了覺(感受),便會有了愛,這叫做知道愛之集如
真。怎樣知道愛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愛之滅)。所謂覺受之滅,則愛便會滅,就叫做知道愛之滅如真。怎樣知道愛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愛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就叫做知道愛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愛如真,知道愛之集,知道愛之滅,知道愛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則一位比丘便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的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覺如真(如實而知道覺受),知道覺之集,知道覺之滅。知道覺之滅之道如真。怎樣知道覺如真呢?所謂有叁種覺,也就是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新譯爲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這叫做知覺如真。怎樣知道覺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覺之集)?所謂由于有了更樂(新譯爲觸),便有了覺,這就是知道覺之集如真。怎樣知道覺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覺之滅)。所謂更樂(觸)如消滅的話,則覺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覺之滅如真。甚麼爲知道覺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覺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叫做知道覺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覺如真,知道覺之集,知道覺之滅,知道覺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
故,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呢?」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能知道更樂如真(如實而知道更樂-觸),知道更樂之集,知道更樂之滅,知道更樂之滅之道如真。怎樣知道更樂如真呢?所謂有叁更樂,也就是樂更樂(樂觸)、苦更樂(苦觸)、不苦不樂更樂(不苦不樂觸),這叫做知道更樂如真。怎樣知道更樂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更樂之集-觸集)。所謂由于有了六處,便有了更樂,這叫做知道更樂之集如真。怎樣知道更樂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更樂--觸之滅)。所謂六處如滅除,則更樂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更樂之滅如真。怎樣知道更樂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更樂--觸之滅。)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之八聖道,這叫做知道更樂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更樂如真,知道更樂之集,知道更樂之滅,知道更樂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能知道六處如真(如實而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處),知道六處之集,知道六處之滅,知道六處之滅之道如真。怎麼知道六處如真呢?所謂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這叫做知道六處如真。怎麼知道六處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六處之集)。所謂由于有了名色(受、想、行、識之四陰爲名,爲心意識之法,無形體可見,以名而知。色陰爲色,是有質礙的物體),便有了六處,這叫做知道六處之集如
真。怎樣知道六處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六處之滅。)所謂名色如滅除的話,則六處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六處之滅如真。怎樣知道六處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六處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叫做知道六處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六處如真,知道六處之集,知道六處之滅,知道六處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比丘就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名色如真(如實而知道名色),知道名色之集,知道名色之滅,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甚麼爲知名呢?所謂四種非色陰(受想行識)叫做名。甚麼爲知色呢?所謂四大(地水火風四大要素),以及四大所造作的,爲色(由四大要素所造成的物體)。此說色,前說名。就叫做名色,這叫知道名色如真。甚麼爲知道名色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集)。所謂由于有了識,便有了名色,這叫做知道名色之集如真。甚麼爲知道名色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滅)。所謂識若除滅的話,則名色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名色之滅如真。甚麼爲之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這叫做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名色如真,知道名色之集,知道名色之滅,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
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比丘則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識如真(如實而知道識),知道識之集,知道識之滅,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甚麼爲之知道識如真呢?所謂有六識,也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就名叫做知道識如真。甚麼爲知道識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集)。所謂因爲有了行(業行,指精神意志作用),便有了識,這叫做知道識之集如真。甚麼爲知道識之威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滅)。所謂行如果消滅的話,則識便會消滅,記名叫做知道識之滅如真。甚麼爲之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爲八聖道,就名叫做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識如真,知道識之集,知道識之滅,知道識之減之道如興的話,就名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入于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比丘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比丘知道行如真(如實而知道行),知道行之集,知道行之滅,知…
《中阿含經卷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