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成阴阳的;四天王、忉利天,也是如是。焰摩天(时分天),乃以相近而成阴阳,兜率天(喜足天)乃以执手而成阴
阳,化自在天(第五层天)则以熟视而成阴阳,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则暂视而成为阴阳,自此以上的诸天,已没再有淫欲的了。
如有众生,其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的话,则在其身坏命终时,此后,则人世间的意识会消灭,泥梨(地狱)的初识会产生。由于有了意识,而有了名色,由于有了名色,而有了六入(六根)。或者有众生,其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的话,则身坏命终之后,会堕入于畜生之中,此后,人的意识会消灭,畜生的初识会产生。由于有了意识,而有了名色,由于有了名色,而有了六入(六根)。或者有众生,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之故,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堕入于饿鬼道之中,此后,人世的意识会消灭,饿鬼的初识会产生。由于有了意识而有了名色,由于有了名色而有了六入(六根)。或者有众生,其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之故,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得生于人中,此后,则其前
世的意识会消灭,人中的初识会产生,由于有了识,而有了名色,由于有了名色,而有了其六入(六根)。
或者有众生,其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之故,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往生于四天王天(第一层天),此后,则其前的意识会消灭,四天王天的识初生,由于有了识,而有了名色,由于有名色,而有了六入(六根)。在那个天上初生之时,乃如吾人的此人间的一、二岁之儿那样,自然的化现,而在于天膝之上而坐。那位天神会这样说:『这位是我的孩子。』由于行报之故,会有自然之智之产生,就自念而说:我是由于甚么行,现在才会生于此间的呢?就又自念:我往昔之时,在人间里,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由于此善行之故,现在得以生在于天上。我假如在这里命终,再生于人间的话,就应当清净身口意,应该倍加精勤,修诸善行才是。此天儿出生不久,便自会觉得肚饥,而当在此天儿之前,会有自然的宝器,会盛天
的百味的自然的净食。如果福报多的话,则饭色会为白,其福报为中的话,则饭色会为青的,其福报为下的话,则其饭色会为赤的。那位天儿则以手去掬饭,而放入于口中,食物自然会消化,如酥之投入于火那样。那位天儿食后,自会觉得口渴,那时会有自然的宝器,盛甘露之浆。其福报多的人,其浆色会为白的,其福报中的人,浆色会为青的,其福报下的话,浆色就会为赤的。此天儿就取那甘露浆而饮,饮后,浆自会消化,有如酥之投入于火那样。
那位天儿饮食完毕后,身体就长大,就和其它的天神相等之大,就进入浴池去沐浴澡洗,以自娱乐。自娱乐后,还出浴池,而诣于香树下,香树会曲其躬,就用手去取众香,以自涂身。然后又诣于劫贝(绵布)的衣树,树会曲躬,就取种种之衣,穿在于身上。然后又诣于庄严树,树会为之曲躬,而取种种的庄严物品,以自庄严。又诣于鬘树,树会为之曲躬,而取
鬘去贯其首。又诣于器树,树会为之曲躬,即取宝器。又诣于果树,树会为之曲躬,而取自然之果,或者食,或者含,或者漉汁而饮。又诣于乐器树,树就为之曲躬,而取天的乐器,用清妙的声,和弦而歌。天儿向于诸园林时,他就看见算不尽的天女在鼓乐弦歌,就以语笑而相向。这位天儿在游观之时,遂生染着,视东而忘西,视西而忘东。其初生之时,自知而自念说:我到底是由于甚么行,现在能得以生在于此的呢?然而当他在游处观看之时,就统统把此念头忘掉,于是,便有了婇女来侍从他。
如果有众生,其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的话,则身坏命终之时,就会往生于忉利天(第二层天),自此之后,从前的意识会灭掉,天的初识会产生。由于识,而有了名色,由于名色而有六入(六根)。那位天神初生之时,有如阎浮提之二、三岁的孩儿,而会自然的化现,会在于天膝之上,那边的天神就会说:『此为我的男
孩,此为我的女孩。』也是如是。或者有众生,其身、口、意都为善,在其身坏命终之时,会往生于焰摩天(第三层天),在此天初生之时,有如阎浮提的三、四岁的孩儿。或者有众生,其身、口、意都为善,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往生于兜率陀天(第四层天),在此天初生之时,乃如此世间的四、五岁的孩儿。或者有众生,其身、口、意都为善,在其身坏命终之时,往生于化自在天(第五层天),在其天初生之时,有如此世间的五、六岁的孩儿。或者有众生,其身、口、意都为善,在其身坏命终之时,往生于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在其天初生之时,有如此世间的六,七岁的孩儿,也是如是(一切情形均如上述)。」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每半个月,有三斋(乌哺沙陀,布萨,说戒,为清净之义。或为增上,所谓受持斋法而增上善根。或者转斋为时,如过午时不食,或不食荤而为持斋,为大乘教的本义,重禁肉
食,故持斋为食菜)。那三斋呢?第一为每月的初八日为斋,第二为十四日之斋,第三为十五日为斋,就是叫做每半个月的三斋。为甚么缘故,在于每月的初八日为斋呢?因为平常在于每月的初八日之时,四天王就会告诉其使者们说:『你们要去案行(巡察)世间,去观视万民,应察知是否有孝顺父母,敬顺沙门、婆罗门,宗事于长老,而斋戒布施,济诸穷乏的人与否?』那时,使者听天王的教令后,就去普遍的案行天下,而知道是否有孝顺父母、宗事沙门、婆罗门、恭顺长老、持戒守斋、布施穷乏的人。天使统统观察后,看见诸世间里,有些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的人,就还回去仰白天王说:『天王!在世间里,所谓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净修斋戒、施诸穷乏的人,实在是非常的少!实在是非常的少!』那时,四天王听后,愁忧不悦,就回答说:『咄!(愚哉!)是这样吗?世人那么的恶,那样的不孝父母、不事师
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的人。这样的话,乃会减损诸天众,而会增益阿须伦(阿修罗,非天)众的!』假如天使看见世间里,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的话,就会回去仰白天王而说:『在世间里,有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施诸穷乏的。』四天王听后,就会大欢喜,会唱而说:『善哉!我听到这些善言!世间里乃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这样,则会增益诸天众,而会减损阿须伦众的。』
为甚么缘故在于每月的十四日要持斋呢?因为在十四日之斋之时,四天王会告诉其太子说:『你应当去案行(巡察)天下,去观察万民。藉此以知道是否有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与否?』太子受王的教令后,就去案行天下,去观察万民,而知道是否有孝顺父母、宗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都统统观察后,如看见诸世间里有不
孝顺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的人的话,就回去禀报天王说:『天王!在世间里,能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净修斋戒、济诸贫乏的人,乃为非常的少!非常的少!』四天王听后,愁忧不悦而说:『咄哉!为这样吗?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这样的话,则会减损诸天众,而会增益阿须伦众的!』太子如看见在世间里,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的话,就会回去禀告天王而说:『天王!在世间里,有人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勤修斋戒、施诸贫乏的人。』四天王听后,就会大欢喜,而唱说:『善哉!我听此善言:在世间里有孝事父母、宗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这样,则会增益诸天众,而减损阿须伦众!』因此之故,十四日应斋戒。
为甚么缘故,十五日要斋戒呢?因为在十五日之斋之时,四天王会亲自下来,会来案行天下,观察万民,看看在世间里是
否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与否?如看见世间的人多有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勤斋戒、不施贫乏的人的话,这时,四天王就会诣善法殿,去白帝释天而说:『大王!当知!在世间里的众生,乃多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的。』帝释天(天帝),以及忉利天(三十三天,第二层天)的诸天神听后,就愁忧不悦而说:『咄哉!为甚么是这样呢?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这样的话,就会减损诸天众,而会增益阿须伦众的。』四天王如果观见世间里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的话,就会还诣于善法堂,去白帝释天而说:『世人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帝释天,以及忉利天的诸天们听到此语后,都会大欢喜,而唱说:『善哉!在世间里,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的人。这样,乃会增益诸天众,而
会减损阿须伦众的。』因此之故,十五日应斋戒,因此之故,而有了三斋。那时,帝释天为了使诸天们能够倍生欢喜之故,就说偈颂而说:
常以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斋戒 其人与我同
(如果平常都以每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在这些日子里受教化,而修斋戒的话,那些人就和我同样的了〔指和帝释天同样的具有了善德,而会有机会成为帝释天!〕。)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帝释天所说的此一偈颂,并不是最为善受,并不是最善之说,是我所不允可的(我不一定会赞同其说)。所以的缘故为何呢(为甚么呢?)因为那位天帝释,对于淫、怒、痴,还未穷尽,还不能脱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的,因此之故,我说这种人并未脱离苦本的。如果我的比丘当中,为漏尽(烦恼已尽)的阿罗汉(应供,无生),所作已办,而舍弃了重担,自获己
利,而尽诸有结(尽诸烦恼),而平等解脱(脱离生死)的话,则如此的比丘,就应该说如是之偈:
常以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斋戒 其人与我同
…
《三○ 世记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