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究罗檀头经{一五}
大意:
此经叙述佛陀在俱萨罗尸舍婆林中时,有一位学德兼备之究罗檀头婆罗门,曾经却退大家对于他之赞叹。大家以为究罗檀头婆罗门已具足世上希有的十一法,佛陀应该到其住处去拜访他,不应由他去拜谒佛陀(上经也有如是之众议)。然而究罗檀头婆罗门不以为然,他知道佛陀之伟大,故还是赞叹佛德,而率其五百弟子。以及诸居士们诣于佛所,亲自接受佛陀之教训。佛陀为之讲述大祀法(婆罗门之牺牲之仪礼),又进一步说比大祀法之果报还优胜之皈戒、慈心、出家之功德。听佛说法后之婆罗门,则放弃本已准备齐全之牛羊等群(拟行大祀法之礼品),而受佛之皈戒,而供养佛陀,而证不还之果(礼品中之特牛为雄牛,牝牛为雌牛。特犊为雄犊,牸犊为雌犊。羖羊为雌羊,羯羊为雄羊)。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俱萨罗国的尸舍婆林中时,有一位学德兼优的究罗檀头婆罗门,却退弟子们赞其具有十一法后,亲自赞叹佛德,率领其五百名弟子,以及诸居士,至于佛所,而受佛的教诫。佛陀为他说明大祀法,然后说明更有优胜之法的果报,所谓:皈戒、慈心、出家的功德。听佛说法后,婆罗门即放舍牛羊,而受皈戒,供养佛,而证不还之果(三果阿罗汉)。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俱萨罗国(摩竭陀国),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都游行于人间,至于俱萨罗佉妙婆提婆罗门村的北方,止宿在于尸舍婆林(申恕林)中。
这时,有一位婆罗门,名叫究罗檀头,住在于佉妙婆提村,其村乃非常的丰乐,人民非常的炽盛,有园观浴池,树木很清凉,婆斯匿王即封此村给与究罗檀头婆罗门,作为梵分(封赐之地)。这位婆罗门,乃七世以来,其父母都为真正,不被他人所轻毁的。对于三部(吠陀圣典)都讽诵得通利,种种经书都统能分别,世典幽微的,都没有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也能瞻候吉凶、祭祀仪礼等法。有五百名弟子,都教授不废。这时,婆罗门,欲设大祀(以牺牲举行祭祀大会),而办(准备)五百只特牛(公牛)、五百只牸牛(母牛)、五百只特犊(小公牛)、五百只牸犊(小母牛),五百只羖羊(黑牡羊)、五百只羯羊(阉过的雄羊),欲用这些畜生来作祭祀之用。
这时,佉妙婆提村的诸位婆罗门、长者、居士,听到沙门瞿昙,为释迦种族的子弟,出家成道,从俱萨罗国的人间游行,而到佉妙婆提村北,止宿在于尸舍婆林中。有大的名称,流闻于天下,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佛陀的十号都具足,在于诸天、世人、恶魔,若魔天(梵天)、沙门、婆罗门当中,自身作证,而为他人说法,上中下之言(始终所说之法),均为是真正,义味都具足。梵行都清净。「如此的真人,应该去觐现他,现在我们宁可一同前往拜见为是。」作此语后,就便相率,离开佉妙婆提村,队队相随(结队成群),欲诣佛所。
当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在高楼之上,遥见众人,队队相随的情形,就回顾而问侍者说:「他们那些人,为甚么缘故,队队相随,到底是欲往何处呢?」侍者回答说:「我听说沙门瞿昙,为释迦种族的子弟,现在已出家而成道,这次在于俱萨罗国,游行在于其人间,到了佉妙婆提村的北边的尸舍婆林,在其中休止。乃为一位有大的名称,流闻于天下,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佛陀的十号都具足,在于诸天、世人、恶魔,或魔天(梵天)、沙门、婆罗门当中,自身作证,也为他人说法,所说的上中下言(始终所说之法),都是真正的,义味都具足,梵行都清净。此村的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们,都众聚相随,欲去问讯沙门瞿昙啊!」
这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就敕令其侍者说:「你赶快带我的语言,去对诸人们说:『你们大家小住一下!须等我同往,当会和你们一同去拜见沙门瞿昙!』」当时,那位侍者就承受主人的教令,去对众人说:「『大家且等一下!须等我到来,会和你们一同到沙门瞿昙之处!』众人就回答那位使者说:「你赶快回去向婆罗门说:『现在正是其时,应宜共同往诣!』d」侍者回去报告说:「众人都停下来,
众人都说:『现在正是其时,应该共同往诣!』」这时,婆罗门就下楼,出在中门,站立在那里。
这时,有其余的五百人在中门外而坐,都在协助究罗檀头所施设的大祀的事务,他们看见究罗檀头后,就都起来迎接而问说:「大婆罗门!您要到那里去呢?」回答说:「我听说有一位沙门瞿昙,为释迦族的子弟,已出家成道,在于俱萨罗国的人间游行,而到佉妙婆提村的北边的尸舍婆林。他为一有大名称,流闻于天下,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佛陀的十号都具足,在于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当中,自身作证,也为人说法,所说的上中下之言(始终所说之法)都是真正,义味都具足,梵行都清净。像这样的一位真人,都应该去觐现。诸婆罗门!我又听说瞿昙乃知道三种祭祀(奉献牛、犊、羊之三种牺牲的祭祀之仪),以及十六种祀具(后列出),现在我们大众当中的先学旧识(先辈耆宿)所不能知道的。我现在欲举行大祭祀,牛羊都已齐备,欲诣瞿昙之处,去问三种的祭祀,以及十六种的祀具之事。我们得此祭祀之法后,功德就能具足,名称就能远闻!」
这时,五百位婆罗门白究罗檀头说:「大师您不可以去!为甚么呢?因为他应到这里来,你不应该到那边去。大师七世以来的父母都真正,并不被人所轻毁。如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该来拜访您,您不应该到他那边去的。」又说:「大师对于异学的三部圣典都讽诵的很通利,种种的经书都统统能够分别,世典幽微的没有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以及瞻相吉凶、祭祀仪礼等,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该至于这里,您则不必到那边去。又大师的颜貌端正,得梵色之像(如梵天那么的端严),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该到这里来,您则不必到那边去。又大师乃戒行增上,智慧成就,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来这里,您不应到那边去。又大师所言的为柔和,辩才又具足,义味都清净,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到这里来,您就不必到那边去。
又大师乃为众导之首脑人物,弟子非常的多,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该来这里,您就不必到那边去。又大师乃常教授五百名婆罗门,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该来这里,您就不必到那边去。又大师乃为四方的学者都来请受,都来问诸技术祭祀之法时,均能具答,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到这里来,您则不必到那边去。大师为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所恭敬供养,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该到这里来,您则不必到那边去。又大师乃富有财宝,库藏都盈溢,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到这里来,您则不必到那边去。又大师为一智慧明达,所言都通利,没有怯弱(不怖畏),成就此法的话,他就应到这里来,您则不必到那边去。大师如具足此十一法,他就应该来此,您则不必到那边去。」
这时,究罗檀头说:「如是!如是!如你们所说的,我实在具有了这些德行,并不是没有的。然而你们应当再听我说,沙门瞿昙所成就的功德,你们就知道我们应该到他那边去拜见他,他乃不应该来这里拜访我的。要知道!沙门瞿昙七世以来的父母都真正(纯正的血统),并不被他人所轻毁的,他为成就此法的人,我们应该去拜见,他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的颜貌很端正,出身于剎帝利种,成就此法的人,我应该去拜见他,他不必到这里来。又沙门瞿昙乃生于尊贵之家,而能够舍弃其荣华,而出家去学道,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访,他则不应来这里。又沙门瞿昙乃光明具足,种姓真正,而去出家修道,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这里。又沙门瞿昙出生在于财富的家庭,有大的威力,而能出家去修道,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这里。
又沙门瞿昙乃具足贤圣之戒,智慧成就,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就不应该来此。又沙门瞿昙乃善于言语,其言语为柔软和雅,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到这里来。又沙门瞿昙乃为大众的导师,弟子非常的多,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就不应到这里来。又沙门瞿昙乃永灭欲爱,并没有卒暴,忧畏已除灭,衣毛不会有恐怖而倒竖,都非常的欢喜和悦,看见人就称喜,善于讲说行报,不会毁谤外道,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到这里来。又沙门瞿昙乃常被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礼敬供养,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这里。又沙门瞿昙乃被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礼敬供养,也被梵婆罗门、多利遮婆罗门、种德婆罗门、首伽摩纳兜耶子(均为德学兼备的婆罗门)所恭敬供养,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访,他则不应该到这里来。
又沙门瞿昙乃被其诸声闻弟子所宗奉、礼敬、供养,也被诸天,以及诸鬼神们所恭敬。释种(释迦族)、俱梨(俱噜国)、冥宁(密弥沙国)、跋祇(跋祇国)、末罗(末罗国)、苏(苏摩国)的人们,都均宗奉他,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来这里。又沙门瞿昙乃授受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三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这里。又沙门瞿昙乃授与沸伽罗婆罗婆罗门等人三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传授弟子们三皈五戒,诸天、释种、俱梨(俱噜国)等人,都受三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就不必来这里。
又沙门瞿昙所游行的地方,都被一切人们所恭敬供养,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所到的城郭村邑,都没有不倾动去恭敬供养他的,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所到的地方,那些非人、鬼神都不敢去触娆他,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就不应该来这…
《二三 究罗檀头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