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叁)究羅檀頭經{一五}
大意:
此經敘述佛陀在俱薩羅屍舍婆林中時,有一位學德兼備之究羅檀頭婆羅門,曾經卻退大家對于他之贊歎。大家以爲究羅檀頭婆羅門已具足世上希有的十一法,佛陀應該到其住處去拜訪他,不應由他去拜谒佛陀(上經也有如是之衆議)。然而究羅檀頭婆羅門不以爲然,他知道佛陀之偉大,故還是贊歎佛德,而率其五百弟子。以及諸居士們詣于佛所,親自接受佛陀之教訓。佛陀爲之講述大祀法(婆羅門之犧牲之儀禮),又進一步說比大祀法之果報還優勝之皈戒、慈心、出家之功德。聽佛說法後之婆羅門,則放棄本已准備齊全之牛羊等群(擬行大祀法之禮品),而受佛之皈戒,而供養佛陀,而證不還之果(禮品中之特牛爲雄牛,牝牛爲雌牛。特犢爲雄犢,牸犢爲雌犢。羖羊爲雌羊,羯羊爲雄羊)。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在俱薩羅國的屍舍婆林中時,有一位學德兼優的究羅檀頭婆羅門,卻退弟子們贊其具有十一法後,親自贊歎佛德,率領其五百名弟子,以及諸居士,至于佛所,而受佛的教誡。佛陀爲他說明大祀法,然後說明更有優勝之法的果報,所謂:皈戒、慈心、出家的功德。聽佛說法後,婆羅門即放舍牛羊,而受皈戒,供養佛,而證不還之果(叁果阿羅漢)。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俱薩羅國(摩竭陀國),和大比丘衆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都遊行于人間,至于俱薩羅佉妙婆提婆羅門村的北方,止宿在于屍舍婆林(申恕林)中。
這時,有一位婆羅門,名叫究羅檀頭,住在于佉妙婆提村,其村乃非常的豐樂,人民非常的熾盛,有園觀浴池,樹木很清涼,婆斯匿王即封此村給與究羅檀頭婆羅門,作爲梵分(封賜之地)。這位婆羅門,乃七世以來,其父母都爲真正,不被他人所輕毀的。對于叁部(吠陀聖典)都諷誦得通利,種種經書都統能分別,世典幽微的,都沒有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也能瞻候吉凶、祭祀儀禮等法。有五百名弟子,都教授不廢。這時,婆羅門,欲設大祀(以犧牲舉行祭祀大會),而辦(准備)五百只特牛(公牛)、五百只牸牛(母牛)、五百只特犢(小公牛)、五百只牸犢(小母牛),五百只羖羊(黑牡羊)、五百只羯羊(閹過的雄羊),欲用這些畜生來作祭祀之用。
這時,佉妙婆提村的諸位婆羅門、長者、居士,聽到沙門瞿昙,爲釋迦種族的子弟,出家成道,從俱薩羅國的人間遊行,而到佉妙婆提村北,止宿在于屍舍婆林中。有大的名稱,流聞于天下,爲如來、至真、等正覺,佛陀的十號都具足,在于諸天、世人、惡魔,若魔天(梵天)、沙門、婆羅門當中,自身作證,而爲他人說法,上中下之言(始終所說之法),均爲是真正,義味都具足。梵行都清淨。「如此的真人,應該去觐現他,現在我們甯可一同前往拜見爲是。」作此語後,就便相率,離開佉妙婆提村,隊隊相隨(結隊成群),欲詣佛所。
當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在高樓之上,遙見衆人,隊隊相隨的情形,就回顧而問侍者說:「他們那些人,爲甚麼緣故,隊隊相隨,到底是欲往何處呢?」侍者回答說:「我聽說沙門瞿昙,爲釋迦種族的子弟,現在已出家而成道,這次在于俱薩羅國,遊行在于其人間,到了佉妙婆提村的北邊的屍舍婆林,在其中休止。乃爲一位有大的名稱,流聞于天下,爲如來、至真、等正覺,佛陀的十號都具足,在于諸天、世人、惡魔,或魔天(梵天)、沙門、婆羅門當中,自身作證,也爲他人說法,所說的上中下言(始終所說之法),都是真正的,義味都具足,梵行都清淨。此村的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們,都衆聚相隨,欲去問訊沙門瞿昙啊!」
這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就敕令其侍者說:「你趕快帶我的語言,去對諸人們說:『你們大家小住一下!須等我同往,當會和你們一同去拜見沙門瞿昙!』」當時,那位侍者就承受主人的教令,去對衆人說:「『大家且等一下!須等我到來,會和你們一同到沙門瞿昙之處!』衆人就回答那位使者說:「你趕快回去向婆羅門說:『現在正是其時,應宜共同往詣!』d」侍者回去報告說:「衆人都停下來,
衆人都說:『現在正是其時,應該共同往詣!』」這時,婆羅門就下樓,出在中門,站立在那裏。
這時,有其余的五百人在中門外而坐,都在協助究羅檀頭所施設的大祀的事務,他們看見究羅檀頭後,就都起來迎接而問說:「大婆羅門!您要到那裏去呢?」回答說:「我聽說有一位沙門瞿昙,爲釋迦族的子弟,已出家成道,在于俱薩羅國的人間遊行,而到佉妙婆提村的北邊的屍舍婆林。他爲一有大名稱,流聞于天下,爲如來、至真、等正覺,佛陀的十號都具足,在于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當中,自身作證,也爲人說法,所說的上中下之言(始終所說之法)都是真正,義味都具足,梵行都清淨。像這樣的一位真人,都應該去觐現。諸婆羅門!我又聽說瞿昙乃知道叁種祭祀(奉獻牛、犢、羊之叁種犧牲的祭祀之儀),以及十六種祀具(後列出),現在我們大衆當中的先學舊識(先輩耆宿)所不能知道的。我現在欲舉行大祭祀,牛羊都已齊備,欲詣瞿昙之處,去問叁種的祭祀,以及十六種的祀具之事。我們得此祭祀之法後,功德就能具足,名稱就能遠聞!」
這時,五百位婆羅門白究羅檀頭說:「大師您不可以去!爲甚麼呢?因爲他應到這裏來,你不應該到那邊去。大師七世以來的父母都真正,並不被人所輕毀。如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該來拜訪您,您不應該到他那邊去的。」又說:「大師對于異學的叁部聖典都諷誦的很通利,種種的經書都統統能夠分別,世典幽微的沒有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以及瞻相吉凶、祭祀儀禮等,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該至于這裏,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的顔貌端正,得梵色之像(如梵天那麼的端嚴),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該到這裏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乃戒行增上,智慧成就,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來這裏,您不應到那邊去。又大師所言的爲柔和,辯才又具足,義味都清淨,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到這裏來,您就不必到那邊去。
又大師乃爲衆導之首腦人物,弟子非常的多,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該來這裏,您就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乃常教授五百名婆羅門,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該來這裏,您就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乃爲四方的學者都來請受,都來問諸技術祭祀之法時,均能具答,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到這裏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大師爲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所恭敬供養,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該到這裏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乃富有財寶,庫藏都盈溢,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到這裏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又大師爲一智慧明達,所言都通利,沒有怯弱(不怖畏),成就此法的話,他就應到這裏來,您則不必到那邊去。大師如具足此十一法,他就應該來此,您則不必到那邊去。」
這時,究羅檀頭說:「如是!如是!如你們所說的,我實在具有了這些德行,並不是沒有的。然而你們應當再聽我說,沙門瞿昙所成就的功德,你們就知道我們應該到他那邊去拜見他,他乃不應該來這裏拜訪我的。要知道!沙門瞿昙七世以來的父母都真正(純正的血統),並不被他人所輕毀的,他爲成就此法的人,我們應該去拜見,他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的顔貌很端正,出身于剎帝利種,成就此法的人,我應該去拜見他,他不必到這裏來。又沙門瞿昙乃生于尊貴之家,而能夠舍棄其榮華,而出家去學道,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訪,他則不應來這裏。又沙門瞿昙乃光明具足,種姓真正,而去出家修道,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這裏。又沙門瞿昙出生在于財富的家庭,有大的威力,而能出家去修道,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這裏。
又沙門瞿昙乃具足賢聖之戒,智慧成就,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該來此。又沙門瞿昙乃善于言語,其言語爲柔軟和雅,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到這裏來。又沙門瞿昙乃爲大衆的導師,弟子非常的多,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到這裏來。又沙門瞿昙乃永滅欲愛,並沒有卒暴,憂畏已除滅,衣毛不會有恐怖而倒豎,都非常的歡喜和悅,看見人就稱喜,善于講說行報,不會毀謗外道,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到這裏來。又沙門瞿昙乃常被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禮敬供養,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這裏。又沙門瞿昙乃被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所禮敬供養,也被梵婆羅門、多利遮婆羅門、種德婆羅門、首伽摩納兜耶子(均爲德學兼備的婆羅門)所恭敬供養,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訪,他則不應該到這裏來。
又沙門瞿昙乃被其諸聲聞弟子所宗奉、禮敬、供養,也被諸天,以及諸鬼神們所恭敬。釋種(釋迦族)、俱梨(俱噜國)、冥甯(密彌沙國)、跋祇(跋祇國)、末羅(末羅國)、蘇(蘇摩國)的人們,都均宗奉他,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來這裏。又沙門瞿昙乃授受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叁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這裏。又沙門瞿昙乃授與沸伽羅婆羅婆羅門等人叁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傳授弟子們叁皈五戒,諸天、釋種、俱梨(俱噜國)等人,都受叁皈五戒,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就不必來這裏。
又沙門瞿昙所遊行的地方,都被一切人們所恭敬供養,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所到的城郭村邑,都沒有不傾動去恭敬供養他的,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所到的地方,那些非人、鬼神都不敢去觸娆他,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該來這…
《二叁 究羅檀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