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叁 究羅檀頭經▪P2

  ..續本文上一頁裏。又沙門瞿昙所到的地方,在那個地方的人民都看見光明,都聽到天樂的聲音,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到這裏來。又沙門瞿管所到的地方,假若將離開那個地方之時,衆人都會戀慕,都會涕泣而送別,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該到這裏來。

  又沙門瞿昙初出家之時,其父母宗親都涕泣戀恨,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就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在少壯時去出家,而能舍棄諸飾好,以及所擁有的象馬、寶車、五欲、璎珞,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能舍棄轉輪王的地位,而出家去修道,如果他在俗家的話,就能王治四天下,統領所有的民物,我們都屬于他,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

  又沙門瞿昙乃明解梵法,能爲他人講說,也能和梵天來往語談,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乃明解叁種的祭祀,以及十六種祀具,這是我們這些宿舊(先宿耆舊的學者)所不能知的事,能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乃叁十二相都具足,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又沙門瞿昙爲一智慧通達,沒有怯弱(不怖畏),成就此法的話,我就應該去拜見他,他則不應該來。

  那位瞿昙現在來此佉妙提村,對于我來說,是爲一位尊者,又是一位貴客,我應該去觐現才對。」

  這時,五百位婆羅門,乃向究羅檀頭說:「甚奇!甚特!他的功德乃如是的偉大嗎?倘使瞿昙對于這些功德當中成就一項的話,尚且不應該屈駕而來,更何況他乃盡具這些功德,因此,應該統統相攜,共往去問訊才是!」究羅檀頭說:「如欲前往的話,現在正是時候了。」

  這時,婆羅門,就嚴駕寶車,和五百位婆羅門,以及佉妙婆提村的諸位婆羅門、長者、居士,被他們前後圍遶,往詣于屍舍婆林。到達後,就下車,就徒步至于世尊之處,問訊後,退坐在一邊。這時,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們,或者禮佛後,坐下來的,或者問訊後,坐下的,或者有稱名後,坐下的,或者有叉手向佛後,坐下的,或者有的則默然而坐的。衆人坐下已定後,究羅檀頭則白佛而說:「欲有所問(我想請問您),如果有閑暇得以見到您的聽允的話,才敢請問。」佛陀說:「隨意所問。」(隨你意講出來吧!)

  這時,婆羅門白佛說:「我聽說瞿昙您,能明解叁種祭祀的條件,以及十六種的祭祀應具備的條件,這些事是我們這些先宿耆舊所不能知道的事。我們現在欲舉行大祭祀,已辦好五百只特牛、五百只牸牛、五百只特犢、五百只牸犢、五百只羖羊、五百只羯羊,欲將這些畜生爲祭祀之用。今天因此緣故而來,也想請問叁種祭法,以及十六種祭祀應具備之事。如能得以成就此祭祀的話,就能得大果報,名稱能遠聞,爲天人所尊敬。」

  那時,世尊告訴究羅檀頭婆羅門說:「你現在應谛聽!應注意的聽!聽後要善思念它,當會爲你闡說。」婆羅門說:「唯然!瞿昙!願樂欲聞!」

  那時,佛陀告訴究羅檀頭說:「乃往過去久遠之世代的時候(很久的古時),有一位剎帝利王,是以水澆頭之種(以海水灌頂,正式爲王的人),他欲設大祀,就召集婆羅門大臣(神職種族出身的大臣),而告訴他說:『我現在大有財寶具足(財寶很豐富),有五欲可以自恣(可自由的享受五欲),年紀已朽邁,而士衆乃很強盛,無有怯弱(不怖畏),庫藏很盈溢。現在欲舉行大祭祀,你們就說說祭祀之法,要舉行此法時,須用甚麼事物呢?』這時,那位大臣就白王說:『如是!(是的),大王!如王所說的沒有錯!現在國富兵強,庫藏又盈溢,但是諸民物(民衆)都多懷惡心,都習諸非法。

  假若在這時候舉行大祀典的話,就不能完成祀法。有如遣盜去追逐盜者那樣,就不能達成其使命的了。大王!您不可以作如是之念而說:這些都是我的人民,都能伐能殺,能呵能止的。您要對于諸親近王的人(效忠的人),當給與其所須要的,諸治生的人,當給與其財寶,諸修田業的人,當給與其牛犢、種子,使他們各各都能自營。大王您不逼迫于民衆,則民衆自會安隱,會養育子孫,共相娛樂。』」

  佛陀告訴究羅檀頭說:「當時,大王聽諸臣之語後,就對于諸親近的人,給與其衣食,諸有商賈的人,給與其財寶(融資給商業界),修農田的人,就給與牛,以及種子。這時人民各各都能自營,都不相侵惱,都能養育其子孫,共相娛樂。」佛陀又說:「當時,大王又召諸臣,而對他們說:『我的國家很富有而兵強,庫藏乃盈溢,使他們都沒有所缺乏,都能養育其子孫,共相娛樂。我現在欲舉行大祭祀,你們說說祀法,都應該須要甚麼事物呢?』諸臣白王說:『如是!如是!如王所說的,國富民強,庫藏乃盈溢,已給與諸民衆,使他們已沒有缺乏,都能養育子孫,共相娛樂。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的話,可對宮內的人說,使他們都知道此事。』這時,大王就照大臣之言,入宮內去傳話而說:『我國富兵強,庫藏盈溢,多有財寶,欲舉行大祀典。』這時,諸夫人尋白王說:『如是!如是!如大王所說的:國富兵強,庫藏盈溢,多有財寶,欲舉行大祀典,現在正是時候。』大王就出宮外,而對諸臣說:『我國富兵強,庫藏盈溢,也已給與民衆,使他們都沒有缺乏,都能養育子孫,共相娛樂。現在欲舉行大祀典,已經告訴過宮內,你們就盡說給我聽,到底須用甚麼事物呢?』

  這時,諸大臣即白王說:『如是!如是!如王所說的,欲舉行大祭祀,已通告于宮內,然而還未對太子、皇子、大臣、將士們說,大王應該對他們說。』這時,王聽諸臣之語後,就對太子、皇子、群臣、將士們說:『我國富兵強,庫藏盈溢,欲舉行大祀典。』這時,太子、皇子,以及諸群臣、將士們,就向大王說:『如是!如是!大王!現在國富兵強,庫藏盈溢,欲舉行大祀典的話,現在正是其時。』這時,大王又告訴大臣們說:『我國富兵強,多有財寶,欲舉行大祀典,已通告于宮內、太子、皇子,乃至將士了,現在欲舉行大祀典,須要用甚麼事物呢?』諸臣白王說:『如大王所言的,如欲設大祀的話,現在正是時候了。』大王並聽他們對于大祀的建言後,就在于城東蓋起新的堂舍。大王入新舍時,乃被鹿皮之衣,以香酥油塗摩其身體,又用鹿角戴在于頭上,用牛屎塗在于地,而坐臥在其上面。及王的第一夫人、婆羅門大臣,都選一黃牸牛,一牛乳爲王食,一牛乳爲夫人之食,一牛乳爲大臣之食,一牛乳則供養大衆,其余的都給與犢子。這時,大王乃成就八法,大臣則成就四法。

  甚麼爲之大王之成就八法呢?(大王成就那些八種法呢?)1.那位剎帝利大王,其七世以來的父母都真正(血統不混雜),不被他人所輕毀,這就是成就初法。2.那位大王的顔貌端正,爲剎帝利種族,就是第二法。3.那位大王的戒德增盛,智慧具足,就是第叁法。4.那位大王乃習種種的技術,如乘象、馬車、刀矛、弓矢、戰鬥之法,都沒有不具知的,這是第四法。5.那位大王有大的威力能攝諸小王,沒有不靡伏,這是第五法。6.那位大王善于言語,所說的都是柔軟,義味都具足,就是第六法。7.那位大王多有財寶,庫藏盈溢,就是第七法。8.那位大王智謀勇果,不再怯弱,就是第八法。那位剎帝利種之王,乃成就此八法。

  甚麼爲之大臣所成就的四法呢?1.那位婆羅門大臣,其七世以來的父母都真正(血統純正無混雜),不被他人所輕毀,這就是其初法。又次,2.那位大臣對于異學的叁部聖典,都諷誦通利,種種的經書均能分別。世典幽微,沒有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瞻察吉凶、祭祀儀禮等事,就是第二法。又次,3.那位大臣乃善于言語,所說的都爲柔和,義味都具足,這是第叁法。又次,4.大臣乃智謀勇果,沒有怯弱,凡是祭祀之法,沒有不解知,就是第四法。這時,那位大王成就八法,婆羅門大臣則成就四法,那位大王有四援助(太子、皇子、群臣、將士等四類的人物),有叁祭祀法(具足祭祀的叁種類,1.王成就八法,2.婆羅門大臣成就四法,3.王有四類援助的人),有十六祀具(十六資助祭祀的條件,下文詳。)

  這時,婆羅門大臣在于那棟新舍。以十六事,去開解王意,去除大王的疑想。那十六事呢?大臣白王說:『或者有人說:1.現在剎帝利大王欲舉行大祀典,而七世以來的父母都不正(血統不純),常被他人所輕毀。假若有此言,也不能汙穢大王的,爲甚麼呢?因爲大王七世以來的父母,乃爲真正,不被他人所輕毀之故。2.或者有人說:現在剎帝利大王將舉行大祀典,然而顔貌醜陋,不是剎帝利種。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汙穢大王的。爲甚麼呢?因爲大王您的顔貌爲端正,是剎帝利種族之故。3.或者有人說:現在剎帝利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他乃沒有增上戒(不持戒),智慧不具足。假如有這種語之時,也不能汙蔑大王您的,爲甚麼呢?因爲大王的戒德增上,智慧也具足之故4.Q或者有人說:現在剎帝利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他卻不善于諸術,如乘象、馬車、種種的兵法,都不能了解知道。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汙蔑大王您的,爲甚麼呢?因爲大王您乃善于諸技術,對于戰陣兵法,都沒有不解知的之故。5.或者有人說:大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卻沒有大威力可以攝諸小國王,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汙蔑大王您的,爲甚麼呢?因爲大王有大威力,能攝受諸小國王之故。

  6.或者有人說:王欲舉行大祭祀,然而不善于言語,所說的都是麄犷之言,義味也不具足。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汙蔑大王您的,爲甚麼呢?因爲大王爲一位善于言語,所說的都爲柔軟,義味也具足之故。7.或者有人說:王欲舉行大祀典,然而卻沒有多財寶,假如有此言的話,也不能汙蔑大王您的,爲甚麼呢?因爲大王的庫藏盈滿,多有財寶之故。8.…

《二叁 究羅檀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二四 堅固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