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又沙门瞿昙所到的地方,在那个地方的人民都看见光明,都听到天乐的声音,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到这里来。又沙门瞿管所到的地方,假若将离开那个地方之时,众人都会恋慕,都会涕泣而送别,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就不应该到这里来。
又沙门瞿昙初出家之时,其父母宗亲都涕泣恋恨,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就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在少壮时去出家,而能舍弃诸饰好,以及所拥有的象马、宝车、五欲、璎珞,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能舍弃转轮王的地位,而出家去修道,如果他在俗家的话,就能王治四天下,统领所有的民物,我们都属于他,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
又沙门瞿昙乃明解梵法,能为他人讲说,也能和梵天来往语谈,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乃明解三种的祭祀,以及十六种祀具,这是我们这些宿旧(先宿耆旧的学者)所不能知的事,能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乃三十二相都具足,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又沙门瞿昙为一智慧通达,没有怯弱(不怖畏),成就此法的话,我就应该去拜见他,他则不应该来。
那位瞿昙现在来此佉妙提村,对于我来说,是为一位尊者,又是一位贵客,我应该去觐现才对。」
这时,五百位婆罗门,乃向究罗檀头说:「甚奇!甚特!他的功德乃如是的伟大吗?倘使瞿昙对于这些功德当中成就一项的话,尚且不应该屈驾而来,更何况他乃尽具这些功德,因此,应该统统相携,共往去问讯才是!」究罗檀头说:「如欲前往的话,现在正是时候了。」
这时,婆罗门,就严驾宝车,和五百位婆罗门,以及佉妙婆提村的诸位婆罗门、长者、居士,被他们前后围遶,往诣于尸舍婆林。到达后,就下车,就徒步至于世尊之处,问讯后,退坐在一边。这时,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们,或者礼佛后,坐下来的,或者问讯后,坐下的,或者有称名后,坐下的,或者有叉手向佛后,坐下的,或者有的则默然而坐的。众人坐下已定后,究罗檀头则白佛而说:「欲有所问(我想请问您),如果有闲暇得以见到您的听允的话,才敢请问。」佛陀说:「随意所问。」(随你意讲出来吧!)
这时,婆罗门白佛说:「我听说瞿昙您,能明解三种祭祀的条件,以及十六种的祭祀应具备的条件,这些事是我们这些先宿耆旧所不能知道的事。我们现在欲举行大祭祀,已办好五百只特牛、五百只牸牛、五百只特犊、五百只牸犊、五百只羖羊、五百只羯羊,欲将这些畜生为祭祀之用。今天因此缘故而来,也想请问三种祭法,以及十六种祭祀应具备之事。如能得以成就此祭祀的话,就能得大果报,名称能远闻,为天人所尊敬。」
那时,世尊告诉究罗檀头婆罗门说:「你现在应谛听!应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它,当会为你阐说。」婆罗门说:「唯然!瞿昙!愿乐欲闻!」
那时,佛陀告诉究罗檀头说:「乃往过去久远之世代的时候(很久的古时),有一位剎帝利王,是以水浇头之种(以海水灌顶,正式为王的人),他欲设大祀,就召集婆罗门大臣(神职种族出身的大臣),而告诉他说:『我现在大有财宝具足(财宝很丰富),有五欲可以自恣(可自由的享受五欲),年纪已朽迈,而士众乃很强盛,无有怯弱(不怖畏),库藏很盈溢。现在欲举行大祭祀,你们就说说祭祀之法,要举行此法时,须用甚么事物呢?』这时,那位大臣就白王说:『如是!(是的),大王!如王所说的没有错!现在国富兵强,库藏又盈溢,但是诸民物(民众)都多怀恶心,都习诸非法。
假若在这时候举行大祀典的话,就不能完成祀法。有如遣盗去追逐盗者那样,就不能达成其使命的了。大王!您不可以作如是之念而说:这些都是我的人民,都能伐能杀,能呵能止的。您要对于诸亲近王的人(效忠的人),当给与其所须要的,诸治生的人,当给与其财宝,诸修田业的人,当给与其牛犊、种子,使他们各各都能自营。大王您不逼迫于民众,则民众自会安隐,会养育子孙,共相娱乐。』」
佛陀告诉究罗檀头说:「当时,大王听诸臣之语后,就对于诸亲近的人,给与其衣食,诸有商贾的人,给与其财宝(融资给商业界),修农田的人,就给与牛,以及种子。这时人民各各都能自营,都不相侵恼,都能养育其子孙,共相娱乐。」佛陀又说:「当时,大王又召诸臣,而对他们说:『我的国家很富有而兵强,库藏乃盈溢,使他们都没有所缺乏,都能养育其子孙,共相娱乐。我现在欲举行大祭祀,你们说说祀法,都应该须要甚么事物呢?』诸臣白王说:『如是!如是!如王所说的,国富民强,库藏乃盈溢,已给与诸民众,使他们已没有缺乏,都能养育子孙,共相娱乐。大王欲举行大祀典的话,可对宫内的人说,使他们都知道此事。』这时,大王就照大臣之言,入宫内去传话而说:『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多有财宝,欲举行大祀典。』这时,诸夫人寻白王说:『如是!如是!如大王所说的:国富兵强,库藏盈溢,多有财宝,欲举行大祀典,现在正是时候。』大王就出宫外,而对诸臣说:『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也已给与民众,使他们都没有缺乏,都能养育子孙,共相娱乐。现在欲举行大祀典,已经告诉过宫内,你们就尽说给我听,到底须用甚么事物呢?』
这时,诸大臣即白王说:『如是!如是!如王所说的,欲举行大祭祀,已通告于宫内,然而还未对太子、皇子、大臣、将士们说,大王应该对他们说。』这时,王听诸臣之语后,就对太子、皇子、群臣、将士们说:『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欲举行大祀典。』这时,太子、皇子,以及诸群臣、将士们,就向大王说:『如是!如是!大王!现在国富兵强,库藏盈溢,欲举行大祀典的话,现在正是其时。』这时,大王又告诉大臣们说:『我国富兵强,多有财宝,欲举行大祀典,已通告于宫内、太子、皇子,乃至将士了,现在欲举行大祀典,须要用甚么事物呢?』诸臣白王说:『如大王所言的,如欲设大祀的话,现在正是时候了。』大王并听他们对于大祀的建言后,就在于城东盖起新的堂舍。大王入新舍时,乃被鹿皮之衣,以香酥油涂摩其身体,又用鹿角戴在于头上,用牛屎涂在于地,而坐卧在其上面。及王的第一夫人、婆罗门大臣,都选一黄牸牛,一牛乳为王食,一牛乳为夫人之食,一牛乳为大臣之食,一牛乳则供养大众,其余的都给与犊子。这时,大王乃成就八法,大臣则成就四法。
甚么为之大王之成就八法呢?(大王成就那些八种法呢?)1.那位剎帝利大王,其七世以来的父母都真正(血统不混杂),不被他人所轻毁,这就是成就初法。2.那位大王的颜貌端正,为剎帝利种族,就是第二法。3.那位大王的戒德增盛,智慧具足,就是第三法。4.那位大王乃习种种的技术,如乘象、马车、刀矛、弓矢、战斗之法,都没有不具知的,这是第四法。5.那位大王有大的威力能摄诸小王,没有不靡伏,这是第五法。6.那位大王善于言语,所说的都是柔软,义味都具足,就是第六法。7.那位大王多有财宝,库藏盈溢,就是第七法。8.那位大王智谋勇果,不再怯弱,就是第八法。那位剎帝利种之王,乃成就此八法。
甚么为之大臣所成就的四法呢?1.那位婆罗门大臣,其七世以来的父母都真正(血统纯正无混杂),不被他人所轻毁,这就是其初法。又次,2.那位大臣对于异学的三部圣典,都讽诵通利,种种的经书均能分别。世典幽微,没有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的相法、瞻察吉凶、祭祀仪礼等事,就是第二法。又次,3.那位大臣乃善于言语,所说的都为柔和,义味都具足,这是第三法。又次,4.大臣乃智谋勇果,没有怯弱,凡是祭祀之法,没有不解知,就是第四法。这时,那位大王成就八法,婆罗门大臣则成就四法,那位大王有四援助(太子、皇子、群臣、将士等四类的人物),有三祭祀法(具足祭祀的三种类,1.王成就八法,2.婆罗门大臣成就四法,3.王有四类援助的人),有十六祀具(十六资助祭祀的条件,下文详。)
这时,婆罗门大臣在于那栋新舍。以十六事,去开解王意,去除大王的疑想。那十六事呢?大臣白王说:『或者有人说:1.现在剎帝利大王欲举行大祀典,而七世以来的父母都不正(血统不纯),常被他人所轻毁。假若有此言,也不能污秽大王的,为甚么呢?因为大王七世以来的父母,乃为真正,不被他人所轻毁之故。2.或者有人说:现在剎帝利大王将举行大祀典,然而颜貌丑陋,不是剎帝利种。假如有此言的话,也不能污秽大王的。为甚么呢?因为大王您的颜貌为端正,是剎帝利种族之故。3.或者有人说:现在剎帝利王欲举行大祀典,然而他乃没有增上戒(不持戒),智慧不具足。假如有这种语之时,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为甚么呢?因为大王的戒德增上,智慧也具足之故4.Q或者有人说:现在剎帝利王欲举行大祀典,然而他却不善于诸术,如乘象、马车、种种的兵法,都不能了解知道。假如有此言的话,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为甚么呢?因为大王您乃善于诸技术,对于战阵兵法,都没有不解知的之故。5.或者有人说:大王欲举行大祀典,然而却没有大威力可以摄诸小国王,假如有此言的话,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为甚么呢?因为大王有大威力,能摄受诸小国王之故。
6.或者有人说:王欲举行大祭祀,然而不善于言语,所说的都是麄犷之言,义味也不具足。假如有此言的话,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为甚么呢?因为大王为一位善于言语,所说的都为柔软,义味也具足之故。7.或者有人说:王欲举行大祀典,然而却没有多财宝,假如有此言的话,也不能污蔑大王您的,为甚么呢?因为大王的库藏盈满,多有财宝之故。8.…
《二三 究罗檀头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