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又叫人将他扶转,使其左卧、右卧,反复的谛观他。发见他已不再会屈伸、视瞻、.说话,我乃由于此,而知道必定没有他世间。」
迦叶又说:「诸有智慧的人,乃以譬喻而得以了解,现在我应当为你引喻:从前有一个国家,不曾闻到贝声,这时有一位善能吹贝的人到了那国家。他进入一村内,执拿其贝吹三次,然后放置在地。这时,村里的男女们,闻声而惊动,就都往
其处去问他而说:『这是甚么声音?会哀和清彻,乃至于如是呢?』那个人指其贝而说:『就是此物的声音。』这时,那些村人都用手去触贝而说:『尔可作声!尔可作声!(贝啊!发出声音来吧!)』然而其贝都不鸣声。贝主就取贝三吹后放置于地。这时,村人说:『刚才的美声,并不是贝之力。乃由于有手有口(用手用口)和有气(用气)去吹它,然后才会鸣声的。』人也是如是,由于有其寿,有其识,有息(呼吸)的出入,就能屈伸、视瞻、语言。假如没有寿,没有识,没有出入息的话,就不会再有屈伸、视瞻、语言的了。」
又对婆罗门说:「你现在应该要舍弃此恶邪见,不可为它而长夜自增苦恼。」婆罗门说:「我乃不能舍弃的。为甚么呢?因为我自出生以来,就长夜的讽诵它,都翫习坚固,怎么可以舍弃呢?」
迦叶又说:「诸有智慧的人,乃以譬喻而得以了解的,我现在应当更为你引喻:
在过去久远之时,有一个国土,其国土位于边疆,人民乃荒坏。其国有二人,一为有智,一为愚痴,他们自相谓言:『我是你的亲族,和你一同出城去采稆(采拾野生的谷物),以便求取钱财。』就这样的相随而到达一空聚(空地积物之处),看见地上有麻,智者就对愚者说:『我们同取而带回去。』此时,他们二人就各取一担,又过了前村,看见有麻缕,其中的那一位智者说:『麻缕已成功(成就),这很轻细,可取回去。』其中之一愚人说:『我已经取麻了,已经系缚得非常的牢固,不能舍弃它啊!』其中的那一位智者就取麻缕,重新担上而去。又再共同前进时,看见有麻布,其中的一智者说:『麻布已成功(已织成为布),为轻细可以取回去。』那位愚者说:『我已取麻,已系缚得很牢固,不能再舍弃。』其中的那位智者,就舍弃麻缕而取布,自能担得起之重。又共同前进,看见有劫贝(树绵花为绵),其中那位智者说:『劫贝的价值很
贵,又轻细可取。』那个人说:『我已经取麻了,已把它系缚得很牢固,赍来道远(从远处担过来的,已经过这么远路了),不能舍弃它。』这时,那一位有智者就舍弃麻布而取劫贝。
像如是的前进,又发见劫贝缕(绵丝),其次发见白迭(绵布),依次而发见白铜,发见白银、发见黄金,其中那一位有智的人说:『假如没有黄金的话,当应取白银,如果没有白银的话,就当取白铜,乃至麻缕,假如没有麻缕的话,即当取麻而已。然而,现在于此村里有好多的黄金,为众宝物当中最上之物!你应该舍弃麻,而我即应当舍弃银,同取黄金,自己负得起的重量回去为是。』那一个人说:『我已取这些麻,又把它系缚得很牢固,赍来道远(担这些物而经过这么远的路了),我不能舍弃它啊!你如果欲取的话,自当随着自己的意去取好了。』那一位有智慧的人,就舍弃银而取金,重担而回归其家。亲族们遥见那人大得金宝,就很欢喜的去奉迎他。这时,得金的人看见亲戚们之欢迎,就又大欢喜。那位无智慧的人,乃负麻而归其居家,亲族们看这种情形,都不悦,也不去迎接他,那位负麻的人即倍增其忧愧。婆罗门啊!你现在应该要舍弃过去的恶习与邪见,不可因邪见而长夜自增苦恼,有如负麻之人那样的取意坚固,不取金宝,而负麻回去,只有空自疲劳,亲族又不悦,都长夜贫穷,自增忧苦啊!」
婆罗门说:「我始终不能舍弃此见解的。为甚么呢?因为我乃以此见解去多所教授他人,多所饶益他人。四方的诸王都听我的名称,也尽知我是一位主张断灭之学的人(断见之论,死后甚么也没有)。」
迦叶又说:「诸有智慧的人,以譬喻而得解,我现在应当更为你引喻:在很久以前之时,有一国土,其国土乃位于边疆,人民都荒坏。那时,有一些商人,计有一千乘车,经过其国土,水谷与薪草,都不
能供足自己之用,这时,商主乃念而说:我们的伴侣非常的多,水谷、薪草都不够足用,现在宁可分为二分(二队),其中一分人员在于前面发引。在其前面发引的导师(引导者),看见有一人,身体非常的庞大,眼睛赤而面黑,以泥涂在其身上,遥见从远处而来,就问他而说:『你从甚么地方来的呢?』回答说:『我乃从前村而来的。』又问他说:『你所来的地方,是否有好多的水谷与薪草吗?』那个人回答说:『我所来的地方,乃有丰富的水谷与薪草,并没有缺乏。我在半路遇到天空降下暴雨,那个地方有好多的水,也有丰富的薪草。』又对商主说:『你们的车上如果有谷草的话,就可以统统把它捐弃,那个地方很丰富的,不须为了这些物而使车辆加重。』
这时,那位商主乃对众商人说:『我刚才在前行时,遇见一人,眼睛赤而面黑,将泥涂在其身上,我乃遥问而说:你从甚么地方来的呢?那人就回答我说:我乃从前村而来的。我又问他:你所来的地方,是否有丰富的水与谷,以及薪草吗?他回答我说:那个地方乃非常的丰富的。又对我说:刚才在中途时遇天降下暴雨,那个地方有很多的水,又有丰富的薪草。又对我说:你们的车上如果有谷草的话,就可以统统把它捐弃,那个地方乃非常的丰富的,不须使车加重。你们应该各弃诸谷草,可以轻车而速进。』就这样的听其所说之语,各人都捐弃谷草,都轻车速进。
像如是的经过一天,都看不见有水草,经过二天、三天,乃至七天,都看不见有水草的地方。这时,商人乃困穷在于旷泽,就被鬼所食。其后面的一部人,又依次而前进。其商主在于这时又见一人,眼睛赤而面黑,以泥涂在其身上,遥见时就问他而说:『你从其么地方来的呢?』那个人回答说:『从前村来的。』又问:『你所来的地方,有丰富的水谷、薪草吗?』那个人回答说:『是的!非常的丰富的。』又对商主说:『我在中途时,遇天降下暴雨,那个地方有很多的水,薪草也非当的丰富。』同时又对商主说:『你们的车上如果有谷草的话,便可统统捐弃,因为那边自有丰富的,不须要这样的使车轮这么的重荷。』
那时,商主就还向诸商人们说:『我刚才在前面行走时遇见一个人,他对我这样说:你们的车上如果有谷草的话,可以统统捐弃,那个地方自为丰有,不须重车而行。』商主说后,同时对他们说:『我看你们的谷草还是谨慎一些,不可随便把它捐弃,须得新的谷草,然后方可舍弃。为甚么呢?因为须有新陈相接,然后才能得以度过此旷野的。』这时,那些商人就依其言,而以重车而行。像如是经过一天,看不到水草,经过二天、三天,乃至七天,还是看不到,唯有看见前队之人之被鬼所食的遗留下来的骸骨的狼藉而已。
婆罗门!那位赤眼黑面的,就是罗剎鬼(暴恶鬼)。那些随你之教的人,其长夜受苦的情形,也和他们一样。前部(前队)的商人没有智慧之故,就随着导师(导引)之语,而自没其身。婆罗门!诸有沙门、婆罗门之为精进而有智慧的,如有所言说,而承用其教言的话,就会长夜获安,有如那些后部(后队)的商人之有智慧之故,得以免除其危难。婆罗门!你现在宁可舍弃此恶见,不可长夜自增其苦恼。」
婆罗门说:「我始终不能舍弃我的见解的。假如有人来强谏我的话,只会生我之忿怒而已,终究不会舍弃我所见的。」
迦叶又说:「诸有智慧的人,以譬喻而得解,我现在当再为你引喻:在过去久远之前,有一个国土,其土因位于边疆,人民乃荒坏,这时有一个人,好喜养猪,曾到其它的空村,见有干粪,就自念而说:这个地方有丰富的粪便,我的猪豚很饥饿,现在当取草叶包裹这些干粪,戴在于头上回去为妙。于是,就去寻取草叶,裹粪而戴在于头上将回去,行至于中途时,不巧而逢遇天空降下大雨,粪汁因之而流下来,至于脚跟,众人看见后,都说:『此人为狂人!粪涂为臭秽之物,假如为天晴时,尚且不应该戴在头上,何况是大雨当中,怎么可以戴在头上而行呢?』那个人却反而忿怒,逆骂詈言而说:『你们自己为愚痴的!你们不知我家的猪豚饥饿的情形,你们如知道的话,就不会说我为痴的了。』婆罗门!你现在宁可舍弃此恶见,不可执守迷惑,而长夜受苦。如那位痴子戴粪而行,受众人诃谏时,却反而起瞋骂,而说他人不知其猪豚饥饿。」婆罗门对迦叶说:「你们如说行善能生天,死后胜于生的话,你们就应当以刀自刎,或者饮毒而死,或者五缚其身体,自投于高岸,而现在却贪生而不能自杀,由此则知死后不胜于生的。」
迦叶又说:「诸有智慧的人,乃以譬喻而得解,我现当再为你引喻:往昔之时,在此斯波酰村里,有一位梵志,是一位耆旧长宿,年龄已到一百二十。他有二位妻妾,一位先有子,一位为刚怀娠。这时,那位梵志不久之后,乃告命终。其大母(梵志的正室)之子,乃对其小母(梵志的妾妇)说:『所有的财宝,都尽应皈于我,你没有分的。』这时小母说:『你且小等待,须待我的分娠。假如生男的话,就应有一分财产,如果生女的话,您就自为她嫁娶,当得应有的财物的。』大母子殷勤再三的索财,小母也回答如初。大母子还是急迫不已,这时,那位小母就用利刀去自决其腹(割破其肚子),以便知道肚子之孕为男或为女。」
又对婆罗门说:「小母于今自杀,又害了其胎子,你这位婆罗门也是如是。既自杀身,又欲杀人。如沙门、婆罗门,精勤修善,具足了戒德,而久存于世间的话,就会多所饶益,天人都会获安。我现在最后为你引喻,当使你知道恶见之殃。往昔之时,在此斯波酰村里有二位伎人,乃善于弄丸(丸状树子作成的骰子),二人曾角斗(赌博)其伎,一人得胜。这时,不如(输的)人对得胜者说:『今日且停,明天当再共试。』其不如人的,就归家中,取那戏丸,将毒药涂在其上,然后曝它而使其干。翌日则持此丸,诣于胜者之处,而对他说:『可以再来角伎。』就向前去共同伎戏(赌博)。首先即以毒丸(涂毒药之骰子)授与那位得胜者。那位得胜者即吞(吞对自己不利的骰子)。那位不如的人又授与毒丸,得胜者得此丸后,又随吞下去(吞下对于自己不利的骰子)。吞下后,其毒气乃在于身内转行,全身都战动(中毒而动)。这时,不如的人,就以偈骂詈而说:
吾以药涂丸而汝吞不觉小伖汝为吞久后自当知
(我用药涂在于骰丸上,而你却吞下而不觉知为有毒。小伎!你却会吞骰子!久后自会知道哩!)
迦叶并对婆罗门说:「你现在应该快舍弃此恶见,不可再执迷,而自增其苦毒,有如那位伎人之吞毒而不自觉。」
这时,婆罗门白迦叶说:「尊者您最初设那日月之喻时,我在于那个时候就已了解了。所以会和您往返问答,不随时而接受的原因,乃欲拜见迦叶您的辩才智慧,以便生牢固之信而已。我现在已信受,愿皈依迦叶您!」迦叶回答说:「你不可以皈依于我,应该如我所归依无上尊(指佛陀)那样,你应当皈依于佛。」婆罗门说:「不知所皈依的无上尊,现在在于何处?」迦叶回报说:「现在我师世尊,已灭度不久。」
婆罗门说:「世尊如在世时,则不管在远近,我当亲自去拜见,去皈依礼拜。现在听迦叶您说,如来已灭度,现在就皈依灭度的如来,以及法,和众僧。迦叶!且听许我在于正法当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欺人(不妄语)、不饮酒,我现当为一切,作大施(大布施供养)。」
迦叶对他说:「如果你宰杀众生,挝打僮仆(急推而鞭鞑人),去设布施大会的话,这就不是净福。又如硗确的薄地(贫瘠之地),多生荆棘,即使在其中种植的话,必定没有所获那样,你如果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去作布施大会,去布施那些邪见之众的话,这并不是净福。假如你举行大施,不杀害众生,不用杖楚(朴挞犯礼者的用具)去加在僮仆之身,而欢喜设会,而去布施清净之众的话,就罢获得大福利的。有如在良田里,随时种植的话,必定能获得果实那样的。」婆罗门说:「迦叶!自今以后,当会净施众僧,不会使其有断绝。」
这时,有一位少年的梵志,名叫摩头(摩头译为少年的梵志,其名为优多罗),立在于弊宿梵志的后面,弊宿就回顾而对他说:「我现在欲设一切的大施,你就去为我经营处分(设法筹妥)。」这时,年少的梵志听弊宿之言后,就去为他设法,去经营而大行布施后,曾作如是之语而说:「愿使弊宿今世、后世,都不获得福报。」
这时弊宿听说那位年轻的梵志去经营布施后,曾作如是之语:「愿使弊宿在于今世与后世,都不获得果报。」就命梵志去对那位年轻之人说:「你是否有作如是之言吗?」回答说:「是的!实在曾经说过这种话。为甚么呢?因为现在所设的食物,乃为麄涩弊恶之物,而用此粗食去布施僧伽。假如用以示王,王尚且不能用手去暂向(不肯用手去触食物),更何况当会食它呢?现在所设之物,乃令人不可以喜乐,怎样能由之而得后世的净果报(广大的果报)呢?」
这时婆罗门又告诉那位年轻的梵志说:「从今以后,你就用我所食与所穿着的衣服,去布施众僧。」这时,梵志就承受教旨:用王所食,用王所穿着的衣服,去供养众僧。这时,婆罗门设此净施后,在其身坏命终之时,转生在于一下劣的天中(次于忉利天之天),年轻的梵志,替他经营布施大会的人,即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往生于忉利天。
那个时候,弊宿婆罗门、年少的梵志,以及斯婆酰婆罗门,和居士们,听童女迦叶所说,都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七完
《七 弊宿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