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思考题
1.正士胜铠甲指的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怎样随学上师?
2.请从词义、本体、作用三方面解释“大乘”,并结合《妙法莲华经》与《经庄严论》的教证反观自己是否是大乘行者,也谈一谈利他心的利益。
3.为什么谁、乘、去所皆不可得?既然他们都不可得,那为什么还要说依靠此乘而去往涅槃果位呢?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4.为什么修道者的菩萨三时皆不可得?既然如此,那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相?菩萨在通晓世俗法相与证知胜义法相时,应如何行持殊胜的般若?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般若摄颂》。
前面的比喻讲,幻化师在十字街头幻化出很多人,即使他们全都灭绝,幻化师也不会有畏惧。而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如果一下子就将万法抉择为空性,很多人也接受不了,所以应向他们宣讲这样的比喻。通过这样的幻化喻,也能了解一切万法皆是空性或无有缚解的道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了知,在名言中可以如幻如梦地度化众生,而胜义中根本没有任何戏论。
卯二、意义:
色想受行以及识,未缚未解本非有,
行持菩提无怯心,此是正士胜铠甲。
在佛教里面,世俗中五蕴的真相在《俱舍论》、《智者入门》等论典中讲得很详细,诸如它们的词义、体相、分类以及作用等;而胜义中如何不存在的道理,也在相关经论中有详说。对这样的道理,获得小乘圣者果位的人也能了知,而世间的科学再怎么发达,连名言中五蕴的体相也没办法完全明白,那就更不要说胜义的真相了。所以,在对所知事物了解的深度与广度上,科学与佛教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即使你精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只能通达色蕴等的粗大部分,而它们的细微部分则根本无法了解。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加坚信佛法僧三宝。
在这里,大家要清楚的是:所谓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在本质上从来都没有束缚过;既然如此,那也没有从中获得的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五蕴全是假立的,并非实有,也即它们全都远离一切戏论,或者说它们的本体根本就不存在。由此可见,在名言中五蕴皆以如梦如幻的方式存在,而胜义中确实无缚无解。关于无缚无解的道理,《中论》中专门有“观缚解品”来说明,大家可以参阅。所以,所谓的束缚与解脱只能在分别念前安立,也即它们只是一种假名,而真实中根本就不存在。
当然,对此道理只有通过学习、研究才能产生定解。若只停留于听闻的层面,而没善加思维,那实际修持将差得更远。为什么高僧大德都强调遵循次第闻思修行,其原因也在这里。所以,一旦我们有机缘听闻到大小乘佛法,就应反反复复在心里思维。比如说五蕴皆空,那五蕴到底是不是空的呢?如果觉得不空,或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合理,那就应跟有智慧的人辩论、探讨,这样就能得出新的结论。因此思维确实很重要,尤其对中观法门慢慢思维,对空性就能有新的认识。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认识并非开悟,只有到对这样的道理完全通达时,才能称得上是开悟。所以在闻思的过程中,当我们对一切万法皆空的道理有所了解时,千万不要马上认为:我今天已经开悟了!但有人却这样说:我今天早上一直观察五蕴皆空,确实五蕴不存在,那这不是开悟是什么?肯定开悟了。但这也需要观察。
若我们通达了刚才所讲的五蕴皆空的道理,就会明白五蕴跟虚空没有任何差别,就像虚空没有束缚和解脱一样,识等五蕴的本体也没有束缚和解脱。虽然胜义中一切都远离执著和戏论,但世俗中我们也不应怯懦,而应精进行持菩提、努力修行,不要因为小小的因缘,就把行持善法全部放下来。若能如此,这种正士就披上了行持菩萨道的殊胜铠甲。
所以,在平时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对空性有所认识,之后还应了知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众生都不懂得这样的道理,从而尽心尽力地度化他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违缘、障碍、困难,但此时心始终不要怯懦;若心怯懦,则会对修行造成很大的障碍。在末法时代,所遇众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不如法的现象,不可能像极乐世界的菩萨那样断尽一切烦恼,此时我们也不能生起厌离心而放弃;若放弃,对自己的弘法利生就有很大的影响。
大家也知道,在法王如意宝一生当中,弘法利生的主要手段就是讲经说法,但这也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我只举一个例子:1990年4月我们随同上师去印度,当时上师的眼睛就开始生病,字都看不太清楚。但在印度期间,法王仍然通过录音为人传法灌顶,这样一直坚持到2004年1月7日圆寂。在14年中,很多老弟子心中都有数,只要法王在学院,他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讲经说法。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自己的眼睛不能看字,还能不能坚持一两年?最多在坚持一两年后就会说:我的眼睛已经看不见字了,算了!包括在座的法师,看你们到了这样的时候还会不会讲经说法?但上师在圆寂前几天还说:“我一辈子都是通过讲经说法来弘扬佛法,所以非常希望,在死的时候也能边讲经说法边离开人间;以前堪布曲恰也是边讲经说法边圆寂的,基本上只停了一两天的课,我也愿意这样。”
大家都清楚,法王如意宝为我们传的最后一个法是《宝性论释》,当时他老人家在显现上病得很严重。记得法王在课堂上说:“很多人都给我说,要我出去看病,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给一百万也不愿意出去,如果学院的负责人和法师觉得应该出去,那我也听你们的,希望你们商量。”后来,学院的大法师和理事会、寺管会的人共同商量,有人说法王出去好一点,有人说根据各种说法来看不出去好一点,但后来大部分人怕不出去会有遗憾,所以大多数人认为还是应该出去看病。之后法王停了课到成都看病时示现圆寂。在这段时间中,法王确实是停了课的,除此之外,在座的道友心中都清楚,法王身体再怎么样,有时候实在不能解释也要念一遍。可是法王的弟子,作为法师的我们会不会这样?如果我们的眼睛看不见字,十多年来还要讲经说法,这是否能做到?当然,有没有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而我们有些法师,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经常给别人说我不讲法了,有些干脆就离开了。但不讲法对自己还是有很大损失。的确,作为法师不讲经说法,而去做其他事情,这恐怕不太好,所以大家也应好好想一想。前一段时间,我在课堂上讲了这个问题后,有几位法师在我面前发愿说:“在终生当中,我将尽自己的一切能力讲经说法,哪怕只有一个人听,也要讲下去。”当时我心里很高兴,作为法王的亲传弟子,大家确实应该这样。
外面有些居士辅导员也经常对讲经说法生厌离心,他们说:“那这样,我就不愿意带你们了。”其实也不能把自己看得过高,作为一个刚刚学佛的居士辅导员,也没有带不带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虽然我现在给别人讲经说法,但实际上只配做学生,连做辅导员的资格也不一定有,不过这也是一种学习佛法的好机会。所以我希望,不管是出家的法师,还是居士辅导员,大家都不要高看自己。不要因为给别人讲了几堂课,就自认为非常了不起,甚至认为没有自己天都会垮下来。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能特别怯懦,稍微遇到一点点事情就生厌烦心,而不愿意讲法。
法王如意宝以前也说:“凡是众生,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也肯定有种种不合意的现象。尤其在末法时代,你不接触就不说了,接触就不可能全都十全十美。如果是极乐世界,那眷属都会非常好,不可能像娑婆世界的浊世众生一样。”所以希望法师们一定要坚忍。当然为了让大家生起厌离心,或让大家尊重佛法,有时候稍微提一下,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因为很多传承上师都经常这样示现。但若真正不讲课,就非常可惜。
以前学院当中,我们觉得希望很大的部分男众和女众的法师都没有讲法,这非常可惜。如果他们能讲课,对自己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别人来讲,哪怕是一个人,也会或多或少给听者带来一些佛法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也是我终生希望的,当然我以前也发过这个愿。虽然以后变成什么样并不知道,但是即生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向上师如意宝学习,所以哪怕是向一个人说一句法,我也觉得非常有必要。
虽然我讲得很不好,有时听到自己的声音都非常害怕,但心应该是比较纯洁的;因为在传法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想要宣传自己,也没有想你们会不会对我供养,没有这些世间杂念。目的就是,这么好的法能让别人知道该有多好!为什么我经常讲完这个法,就要讲那个法,其原因是:我每一次看一个法本时,就觉得这里面的内容很好,而现在我们这里有这么多有信心的人,他们若懂得这样的道理,自然就会传到其他人的心里面去,所以这很有必要。前段时间我在外面看《弟子规》,开始还以为《弟子规》只是一般的知识,但看了以后就想:若很多出家人都懂得这样的道理,就会将它逐渐传到很多在家人手中,若在家居士懂了,自然也会对他们的孩子有一点利益;所以不管再怎么累,我也要把这个法讲完。当然,这并不是说自己非常清净!
总而言之,不管是法师还是听法的人,大家都不要因为小小的事情就生厌烦心。但外面有些居士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人与人之间稍微有点冲突,就马上拿着包跑了。的确,有些居士佛法方面的知识非常差,他们会为了一个座位,或其他小小事情,在听课的时候就马上离开。其实为了佛法,我们应将自己的财产、身体乃至生命…
《般若摄颂释 第六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