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是为了更方便的利益众生。的确,佛陀利益众生是无勤当中任运自成。而我们现在利益众生很累,因为完全要依靠身心的勤作来实现,所以空性的境界不可缺少。如果有人认为不修空性也没事,只要行持善法就可以,那我们就要告诉他:这只是一般的世俗善根,并不是真正的解脱法。
卯二、生有寂安乐之理:
当知有为无为乐,一切安乐由此生。
总而言之,这个空性法门是世出世间一切安乐的根本,也即它们皆由此而生。我们知道,有为的轮回中有种种快乐,世间很多人都希求获得,其实这些都是暂时现而不实的有漏之乐;至于无为解脱之乐,则指声缘、菩萨、佛陀所获得的安乐。而它们的来源就是般若空性,也即唯依这样的般若法门才能获得。
《般若心经》亦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见,只要我们真能通达五蕴是空性,一切痛苦皆会消除,这个时候就获得了究竟的身心安乐。智者大师在《法华经文句》中说:“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可见安从身上讲,乐从心上讲。即身体没有危险、痛苦,这就叫安;心里离开恐慌、忧愁、烦恼,这就叫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说我好安逸、我好快乐,其实这并非究竟安乐。只有各种身心痛苦皆依般若空性的威力而遣除,才能获得真正的安乐。
寅二(诠说其比喻)分二:一、以地比喻说明产生一切功德之理;二、以转轮王比喻说明一切功德随行于此。
卯一、以地比喻说明产生一切功德之理:
种播于地将出生,得以聚合生众色。
五度菩提诸功德,此等皆由般若生。
既然菩提道果的一切功德皆依般若而生,那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比喻来了知这个道理呢?本经讲了两种比喻,第一种比喻讲般若空性相当于大地。比如说,将种子播种在大地上,将会出现苗芽乃至开花结果,也即只有在土壤、水分、肥料等因缘聚合下,才会生长出这样众多的色法。同样的道理,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五种波罗蜜多的道功德,还有佛的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十力等果功德,它们的来源皆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确,有了大地,庄稼才有生长的机会,而有了般若波罗蜜多,其他五度等道果功德才能成熟。
所以,每一波罗蜜皆应以般若来摄持,若能摄持则成为解脱的正道,否则只成为世间善法。学过《入中论》的人都知道,如果布施没有以般若空性来摄持,只是世间的布施;如果持戒没有以般若空性来摄持,也只成为世间的持戒……但世间的持戒、布施等能不能成为解脱之因呢?不能。所以三轮体空的般若跟佛果确实有无则不生的关系,也即有了般若空性的真正体悟,了知一切万法的智慧才能出现。《大明度经》云:“明度如地,五度如种,从中生成。”意思是说,作为明度的般若度如大地,其他布施等五种波罗蜜多如种子,就像种子必须依靠大地才能生成一样,五度要得以真正成熟,就必须以般若波罗蜜多摄持,否则不成解脱之因。永明延寿大师也说:“若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意思是说,一切善法皆应以般若空性摄持,若没有摄持,则只成为世间有漏之因,也即以此善根只能转生在轮回中,而不会趣入真正的解脱道,更不可能契入大解脱的无为果。
现在世间,有些人对胜义空性法门极为排斥,这非常不好。虽然上师们在智慧及所学法门方面有差别,比如有些法师对般若空性很专业,就像我们学院里的部分法师,他们在三四年中天天都讲般若,那在般若空性方面肯定有很高的造诣;而有些法师天天都讲《俱舍论》,那在《俱舍论》方面他的水平肯定比较高。但讲《俱舍论》的论师能不能说“般若法门不重要,所以我唯一讲《俱舍论》”呢?不能说,因为这毁坏众生的善根。
在世间,一个人的知识比较全面,他就是难得的人才;或者说,若某人德智体都能全面发展,那他在社会中必将成为有用之才。作为学修佛法的法师、辅导员和修行人,他能不能说我只对这个法门有信心,其他法门都不想了解呢?不能。前一段时间我遇到一个人,他已经听了五年因明。我说:你应该多听一些般若空性和密法,这么殊胜的法一点都不听太可惜!因为在死的时候你不可能跟人辩论,而那时般若或密法的善根在相续中有所成熟则非常好。当然,在通过辩论或逻辑推理来摧伏外道、弘扬内道方面,因明极其殊胜,这一点我们也承认;但唯一求此法而不学其他法也不可取。
有人会说:在世间,有些老师在二十多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一直讲某种课程,比如数学或化学等,而他们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虽然如此,作为修行人,大家对方方面面的法义都要有所了解,不但要学显宗,密宗也应好好学习。但现在汉地很多人都很偏心,他们只学显宗,一听到密宗就露出不愿接受的表情,这很不好。而有些人对密宗很有信心,天天都讲一些非常高的《上师心滴》、《法界宝藏论》等大圆满法,但对加行等基础法提都不愿提。即使别人讲人身难得等,他也会马上转移话题,口口声声都是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虽然这些高法应该修习,但也必须遵循次第,而显宗的闻思也是基础,若这些都没有,那高法也不一定能修成。所以大家皆应按次第修学,且应打牢基础,若能如是修学则无比善妙。
的确,在面对困难或烦恼时,无上密法比其他任何窍诀都殊胜。尤其是莲花生大士的教言,在末法时代它就像无尽黑暗中的唯一日月般,能令烦恼直断,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这一点,通过自己的修行经验完全能断定,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显宗和其他法门。因此希望大家能全面了解所有佛法,即对五部大论为主的显宗、密宗的教法皆应了解;而人生非常短暂,所以还要选择一个最殊胜、最适合自己根机的法门长期修行。而这样的修行法门和所依止的上师千万不能变来变去,否则要适应新的环境也很困难。在小学一般有这样的说法:老师不能换,不然对学生很有害。但若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换了很多老师,那就非常吃亏。所以,唯一的一个法门作为自己终生的修行,此乃最佳选择。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佛学大辞典》云:“诸经论所说少异。
法华经受记品曰:“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
无量寿经上就树说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
智度论十曰:“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颇梨、车渠、马瑙、赤真珠。”
阿弥陀经曰:“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般若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虎珀、珊瑚,为七宝。”
(2)华严经有三译。
一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一名六十华严,或名晋经,或名旧经。
二八十卷,唐实叉难陀译,一名八十华严,或曰唐经,或名新经。
三四十卷,唐般若译,一名四十华严。
《般若摄颂释 第十一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