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十一课▪P2

  ..续本文上一页

  在这里大家务必清楚,在所有遣除痛苦的方法中,空性法门最可靠、最彻底。也即依靠这样的空性法门,众生身心中各种各样的痛苦皆能遣除。我想这一点并不需要详细阐述,只要对空性法门稍微有所了解的人就会明白。比如说,我们以前没有学习空性时,家中亲人或亲戚死了,就会伤心得不得了。但在学修一段时间空性后,自己就会想:他也不存在、我也不存在,这样大声地哭有什么用呢?所以一般来讲,证悟空性的人不会大声地哭,也不会特别伤心。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也看得出来,有些人在亲人死了、钱包丢了、房子被人撬了等不顺情况下,因为他对空性法门有所证悟,所以从来不会伤心、痛苦;而这方面没有境界的人,心情就没办法调整过来。所以大家皆应通过长期修学实践,来领悟或体会空性法门不可思议的威力。同时也应坚信,众生相续中我和我所产生的痛苦,唯有空性法门才能彻底断除,除此之外根本不可能。

  辰二(产生寂灭果位三世佛之理)分二:一、成为过去现在佛母之理;二、成为未来佛母之理。

  巳一、成为过去现在佛母之理:

  

过去十方世间怙,学此明咒成药王。

  过去十方世间中的怙主佛陀,现在十方世间住世的佛陀,他们皆依修学此般若波罗蜜多法才获得了无上药王的果位。虽然以前他们在显现上也是凡夫,但学修了这样的空性法门之后,最终完全能断除种种世间疾病和痛苦,而成为无上药王。

  在有关经论中,佛是大药王的相关教证非常多。《大智度论》云:“佛如医王,法如良药,僧如瞻病人,戒如服药禁忌。”意思是说,佛陀是医王,佛法是良药,僧众是护理病人的护士,戒律是服药时的禁忌。现在很多人对前两条比较重视,但对后两条却不那么注意。有些人说不用皈依僧宝,但不依靠僧众的帮助,我们的修行就不能成功,也即在僧众的团体中居住,我们的病才有机会痊愈,离开僧众单独治疗则有一定的困难。还有人认为:“不准吃肉、不许杀生、不能结婚……这个不准、那个不准,各种各样的戒好麻烦啰!其实什么约束都不需要。”可见他们根本不懂佛法。如果病人病得很厉害,医生告诉他有些东西不能吃,他一概不听的话,那病永远也好不了。因此大家务必依靠佛法僧三宝,且要严持戒律,这就是龙猛菩萨甚深智慧中流露出来的殊胜教言。

  《八十华严经》(2)亦云:“以智慧手,安慰众生,为大医王,善疗众病。”意思是说,佛陀能以智慧妙手安慰所有众生,他是世间唯一的大医王,能以善巧方便治疗众生异常严重的贪嗔痴病。现在世间上有很多非常可怜的人,有些学气功,有些学特异功能,有些学外道,他们想以各种方法离开轮回苦海,其实都不现实。因为世间再了不起的人士,他们自己尚未出离苦海,所以也不可能将我们带到解脱的彼岸。因此,我们所依止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千万不能舍弃;若舍弃,就是非常大的过错。有时候人的分别念非常复杂,再加上很多人都没有取舍能力,若今天听到广告说这个如何如何好、那个如何如何妙,就跟着它而抛弃原来真正有解脱道的佛道的话,就非常可惜!现在这个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各种文化互相冲击,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虽然人们都在追求快乐,但真正的快乐除了极个别有正见的人以外,谁都没有获得,这非常遗憾!

  佛陀在《佛遗教经》中也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意思是说,我相当于良医,而我所宣说的妙法则相当于知病根源的医生所开出的药,但服不服,就看你自己了。若不服而导致病不能好,那就不是医生的过失;同样,若不认真依法修行,而不能获得解脱,也不能怪我佛陀。的确,虽然佛陀的教法中已经开示了解脱妙道,但解脱完全依赖于自己。即使佛陀像父母对待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天天牵着我们的手,若心不如法,也不可能得到解脱。因此,要想获得解脱就必须认真闻思修行佛法。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依靠其他方法来获得解脱,而应自始至终依靠佛法。

  有些道友认为:上师天天都对我笑,所以我能获得解脱。虽然上师微笑很好,(不然,若像我这样愁眉苦脸,天天都批评别人,那谁也不敢接近。)但上师的微笑总有一天会示现无常,所以正法最重要。如果没有得到正法,即使上师在吃穿等方面非常关心我们,想获得解脱也很困难。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已经在很多年中依止上师,但在正法方面却从未下过功夫。然而,我们依止善知识的目的就是依其获得佛法,然后自己再精勤修持。若这些都没有,那就没有实在的意义。所以,如果一点都不精进,天天都吊儿郎当,甚至还搞破坏,那即生中的解脱就没办法成办。而现在没有谨慎取舍因果、好好修持,即生中有没有再次的机会也很难说;再加上听闻以及思维般若法门的机会相当难得,所以大家再不要搞一些形象上的事,而应认真闻思修行。否则,即使表面上看来自己非常了不起,而相续中一点空性与菩提心方面的境界都没有,那也只是一种假象。但这样的自欺欺人毫无意义,所以希望大家能早一点反省,这非常有必要。

  巳二、成为未来佛母之理:

  

行利心怀慈悲行,学此明咒智证觉。

  意思是说,对于一切众生在行为上予以利益、心里怀着慈悲,这样行持的智者菩萨——未来佛,也不可能依靠花钱搞关系等其他方式来获得佛果;他们唯一依靠积累资粮、修学佛法,尤其是般若空性的妙道,才能获得真正的觉悟。即一切众生未来获证佛的菩提,都要依赖般若法门这一大明咒;所以大家皆应了知般若空性的重要性。

  若人能对空性有所了解,利益众生自然而然就能成办。《菩提心释》云:“如是瑜伽士,若修习空性,内心喜利他,决定无困难。”可见,真正有空性境界的瑜伽士或修行人,其内心自然而然会欢喜利益众生,这对他们来讲并不是很困难。如果内心没有空性的境界,可能一个月当中为众生做事情也累得不行,最后肯定会写辞职报告。或者说:“不行,我现在太累了!”“已经一个月了,可以了!若这一个月我去挣钱,一定能赚不少钱!”如果真正有空性的境界,不要说一个月,就是几十年,甚至几万年,都会心甘情愿住在最痛苦的角落去帮助众生。

  另外,在对众生生起大悲方面,《华严经》讲了十种观察方法。第一、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即菩萨观察众生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就像盲人漂泊在旷野中一样可怜,从而对他们生起大悲。第二、观察众生,性不调顺,而起大悲。菩萨观察众生贪心、嗔心等烦恼此起彼伏,每天都折磨得不开心,从而对他们生起大悲心。第三、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菩萨观察到众生的善根非常贫乏,即出离心、菩提心等善法方面的习气极其薄弱,从而对他们生起大悲。可能大家也了知,很多众生在恶行方面很有能力,但在善法方面一天让他磕一百五十个头都很困难。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反映:“实在不行了,前行的压力太大了!”我说:“压力怎么大啊?”他们说:“每天要磕一百五十个头,一个礼拜还要听一两堂课,这样折磨人,会吓死人的!”真的,善根太微弱了!如果是世间法,甚至是造恶业,即使天天都做,甚至还熬夜,一点也不觉得累。但在行持善法方面,仅仅磕一百多个头,也累得满头大汗、直喘气。

  第四、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即菩萨观察到众生每天都睡懒觉,从而对众生生起大悲。的确,除了极个别高僧大德以外,很多众生都很懒惰,根本没有早起晚睡的好习惯。第五、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菩萨观察到众生历来都对十不善业很有缘分,行持杀盗淫妄等特别自然,所以对他们生起大悲心。第六、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即菩萨观察到众生被欲望的绳索一直束缚着身心,在贪欲海中始终拔不出来,从而对他们生起大悲。第七、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菩萨观察到众生沉没在生死轮回大海中始终不能出离,从而对他们生起大悲心。第八、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即菩萨观察到众生长期遭受种种痛苦,从而对他们生起大悲。的确,就是人类,其身心遭受的痛苦也接连不断。第九、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菩萨观察到众生没有善法方面的欲望或意乐,从而对他们生起大悲心。第十、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即菩萨观察到众生失去了很多行持佛法的机缘,从而对他们生起大悲心。所以,大家皆应以这十种客观存在的情况作观察,从而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因为没有大悲就不可能成就佛果。《涅槃经》云:“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若无大悲者,是则不名佛。”

  但在这里大家一定要了知,若有空性境界,对众生的大悲就会油然而生。所以在找一些发心人时,包括菩提学会当中,我都经常讲:对空性法门有所认识的人能不能找得到?若能找到,他们应该能做负责人或发心人。真的,我以前也讲过,认识空性与利益众生这两者是同时生起来的。虽然《中观庄严论释》等论典讲: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空性和大悲的生起有先后次第差别;但大多数上师的窍诀都讲:一旦有真正的大悲心,就有般若空性的了悟,有般若空性的领悟,利益众生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即这两者不可分割。所以,有般若境界而不愿利益众生,这样的菩萨也不会有;而大悲心特别强,但对空性法门一点都不了知,这样的菩萨也不会存在。

  既然一切诸佛菩萨的来源就是般若法门,而有了般若空性的境界,利益众生的事业自然而然就会出现,那成佛的究竟目的除了利益众生以外就不会有。就像《现观庄严论总义》中所讲那样:需求成佛并不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而是为了利益众生。现在很多贪污分子,他们之所以想当领导,就是为了搞钱。而我们发愿获得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佛果,并不是为了到时天天都修行,或天天都有一些好的享受,…

《般若摄颂释 第十一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