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十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

  在這裏大家務必清楚,在所有遣除痛苦的方法中,空性法門最可靠、最徹底。也即依靠這樣的空性法門,衆生身心中各種各樣的痛苦皆能遣除。我想這一點並不需要詳細闡述,只要對空性法門稍微有所了解的人就會明白。比如說,我們以前沒有學習空性時,家中親人或親戚死了,就會傷心得不得了。但在學修一段時間空性後,自己就會想:他也不存在、我也不存在,這樣大聲地哭有什麼用呢?所以一般來講,證悟空性的人不會大聲地哭,也不會特別傷心。在現實生活中大家也看得出來,有些人在親人死了、錢包丟了、房子被人撬了等不順情況下,因爲他對空性法門有所證悟,所以從來不會傷心、痛苦;而這方面沒有境界的人,心情就沒辦法調整過來。所以大家皆應通過長期修學實踐,來領悟或體會空性法門不可思議的威力。同時也應堅信,衆生相續中我和我所産生的痛苦,唯有空性法門才能徹底斷除,除此之外根本不可能。

  辰二(産生寂滅果位叁世佛之理)分二:一、成爲過去現在佛母之理;二、成爲未來佛母之理。

  巳一、成爲過去現在佛母之理:

  

過去十方世間怙,學此明咒成藥王。

  過去十方世間中的怙主佛陀,現在十方世間住世的佛陀,他們皆依修學此般若波羅蜜多法才獲得了無上藥王的果位。雖然以前他們在顯現上也是凡夫,但學修了這樣的空性法門之後,最終完全能斷除種種世間疾病和痛苦,而成爲無上藥王。

  在有關經論中,佛是大藥王的相關教證非常多。《大智度論》雲:“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人,戒如服藥禁忌。”意思是說,佛陀是醫王,佛法是良藥,僧衆是護理病人的護士,戒律是服藥時的禁忌。現在很多人對前兩條比較重視,但對後兩條卻不那麼注意。有些人說不用皈依僧寶,但不依靠僧衆的幫助,我們的修行就不能成功,也即在僧衆的團體中居住,我們的病才有機會痊愈,離開僧衆單獨治療則有一定的困難。還有人認爲:“不准吃肉、不許殺生、不能結婚……這個不准、那個不准,各種各樣的戒好麻煩啰!其實什麼約束都不需要。”可見他們根本不懂佛法。如果病人病得很厲害,醫生告訴他有些東西不能吃,他一概不聽的話,那病永遠也好不了。因此大家務必依靠佛法僧叁寶,且要嚴持戒律,這就是龍猛菩薩甚深智慧中流露出來的殊勝教言。

  《八十華嚴經》(2)亦雲:“以智慧手,安慰衆生,爲大醫王,善療衆病。”意思是說,佛陀能以智慧妙手安慰所有衆生,他是世間唯一的大醫王,能以善巧方便治療衆生異常嚴重的貪嗔癡病。現在世間上有很多非常可憐的人,有些學氣功,有些學特異功能,有些學外道,他們想以各種方法離開輪回苦海,其實都不現實。因爲世間再了不起的人士,他們自己尚未出離苦海,所以也不可能將我們帶到解脫的彼岸。因此,我們所依止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千萬不能舍棄;若舍棄,就是非常大的過錯。有時候人的分別念非常複雜,再加上很多人都沒有取舍能力,若今天聽到廣告說這個如何如何好、那個如何如何妙,就跟著它而抛棄原來真正有解脫道的佛道的話,就非常可惜!現在這個社會,人際關系錯綜複雜,各種文化互相沖擊,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雖然人們都在追求快樂,但真正的快樂除了極個別有正見的人以外,誰都沒有獲得,這非常遺憾!

  佛陀在《佛遺教經》中也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意思是說,我相當于良醫,而我所宣說的妙法則相當于知病根源的醫生所開出的藥,但服不服,就看你自己了。若不服而導致病不能好,那就不是醫生的過失;同樣,若不認真依法修行,而不能獲得解脫,也不能怪我佛陀。的確,雖然佛陀的教法中已經開示了解脫妙道,但解脫完全依賴于自己。即使佛陀像父母對待幼兒園的孩子一樣——天天牽著我們的手,若心不如法,也不可能得到解脫。因此,要想獲得解脫就必須認真聞思修行佛法。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依靠其他方法來獲得解脫,而應自始至終依靠佛法。

  有些道友認爲:上師天天都對我笑,所以我能獲得解脫。雖然上師微笑很好,(不然,若像我這樣愁眉苦臉,天天都批評別人,那誰也不敢接近。)但上師的微笑總有一天會示現無常,所以正法最重要。如果沒有得到正法,即使上師在吃穿等方面非常關心我們,想獲得解脫也很困難。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已經在很多年中依止上師,但在正法方面卻從未下過功夫。然而,我們依止善知識的目的就是依其獲得佛法,然後自己再精勤修持。若這些都沒有,那就沒有實在的意義。所以,如果一點都不精進,天天都吊兒郎當,甚至還搞破壞,那即生中的解脫就沒辦法成辦。而現在沒有謹慎取舍因果、好好修持,即生中有沒有再次的機會也很難說;再加上聽聞以及思維般若法門的機會相當難得,所以大家再不要搞一些形象上的事,而應認真聞思修行。否則,即使表面上看來自己非常了不起,而相續中一點空性與菩提心方面的境界都沒有,那也只是一種假象。但這樣的自欺欺人毫無意義,所以希望大家能早一點反省,這非常有必要。

  巳二、成爲未來佛母之理:

  

行利心懷慈悲行,學此明咒智證覺。

  意思是說,對于一切衆生在行爲上予以利益、心裏懷著慈悲,這樣行持的智者菩薩——未來佛,也不可能依靠花錢搞關系等其他方式來獲得佛果;他們唯一依靠積累資糧、修學佛法,尤其是般若空性的妙道,才能獲得真正的覺悟。即一切衆生未來獲證佛的菩提,都要依賴般若法門這一大明咒;所以大家皆應了知般若空性的重要性。

  若人能對空性有所了解,利益衆生自然而然就能成辦。《菩提心釋》雲:“如是瑜伽士,若修習空性,內心喜利他,決定無困難。”可見,真正有空性境界的瑜伽士或修行人,其內心自然而然會歡喜利益衆生,這對他們來講並不是很困難。如果內心沒有空性的境界,可能一個月當中爲衆生做事情也累得不行,最後肯定會寫辭職報告。或者說:“不行,我現在太累了!”“已經一個月了,可以了!若這一個月我去掙錢,一定能賺不少錢!”如果真正有空性的境界,不要說一個月,就是幾十年,甚至幾萬年,都會心甘情願住在最痛苦的角落去幫助衆生。

  另外,在對衆生生起大悲方面,《華嚴經》講了十種觀察方法。第一、觀察衆生,無依無怙,而起大悲。即菩薩觀察衆生沒有善知識的引導,就像盲人漂泊在曠野中一樣可憐,從而對他們生起大悲。第二、觀察衆生,性不調順,而起大悲。菩薩觀察衆生貪心、嗔心等煩惱此起彼伏,每天都折磨得不開心,從而對他們生起大悲心。第叁、觀察衆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菩薩觀察到衆生的善根非常貧乏,即出離心、菩提心等善法方面的習氣極其薄弱,從而對他們生起大悲。可能大家也了知,很多衆生在惡行方面很有能力,但在善法方面一天讓他磕一百五十個頭都很困難。現在外面很多人都反映:“實在不行了,前行的壓力太大了!”我說:“壓力怎麼大啊?”他們說:“每天要磕一百五十個頭,一個禮拜還要聽一兩堂課,這樣折磨人,會嚇死人的!”真的,善根太微弱了!如果是世間法,甚至是造惡業,即使天天都做,甚至還熬夜,一點也不覺得累。但在行持善法方面,僅僅磕一百多個頭,也累得滿頭大汗、直喘氣。

  第四、觀察衆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即菩薩觀察到衆生每天都睡懶覺,從而對衆生生起大悲。的確,除了極個別高僧大德以外,很多衆生都很懶惰,根本沒有早起晚睡的好習慣。第五、觀察衆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菩薩觀察到衆生曆來都對十不善業很有緣分,行持殺盜淫妄等特別自然,所以對他們生起大悲心。第六、觀察衆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即菩薩觀察到衆生被欲望的繩索一直束縛著身心,在貪欲海中始終拔不出來,從而對他們生起大悲。第七、觀察衆生,沒生死海,而起大悲。菩薩觀察到衆生沈沒在生死輪回大海中始終不能出離,從而對他們生起大悲心。第八、觀察衆生,長嬰疾苦,而起大悲。即菩薩觀察到衆生長期遭受種種痛苦,從而對他們生起大悲。的確,就是人類,其身心遭受的痛苦也接連不斷。第九、觀察衆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菩薩觀察到衆生沒有善法方面的欲望或意樂,從而對他們生起大悲心。第十、觀察衆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即菩薩觀察到衆生失去了很多行持佛法的機緣,從而對他們生起大悲心。所以,大家皆應以這十種客觀存在的情況作觀察,從而對衆生生起大悲心,因爲沒有大悲就不可能成就佛果。《涅槃經》雲:“叁世諸世尊,大悲爲根本……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

  但在這裏大家一定要了知,若有空性境界,對衆生的大悲就會油然而生。所以在找一些發心人時,包括菩提學會當中,我都經常講:對空性法門有所認識的人能不能找得到?若能找到,他們應該能做負責人或發心人。真的,我以前也講過,認識空性與利益衆生這兩者是同時生起來的。雖然《中觀莊嚴論釋》等論典講:由于衆生根機不同,空性和大悲的生起有先後次第差別;但大多數上師的竅訣都講:一旦有真正的大悲心,就有般若空性的了悟,有般若空性的領悟,利益衆生的行爲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即這兩者不可分割。所以,有般若境界而不願利益衆生,這樣的菩薩也不會有;而大悲心特別強,但對空性法門一點都不了知,這樣的菩薩也不會存在。

  既然一切諸佛菩薩的來源就是般若法門,而有了般若空性的境界,利益衆生的事業自然而然就會出現,那成佛的究竟目的除了利益衆生以外就不會有。就像《現觀莊嚴論總義》中所講那樣:需求成佛並不是爲了自己獲得快樂,而是爲了利益衆生。現在很多貪汙分子,他們之所以想當領導,就是爲了搞錢。而我們發願獲得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佛果,並不是爲了到時天天都修行,或天天都有一些好的享受,…

《般若攝頌釋 第十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