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十一课

  

第十一课

  

思考题

  1.为什么对本经偶尔缮写、携带、供养的功德,长时造塔供养的福德也不可比?既然如此,我们应如何行持?

  2.修学般若能产生什么样的有寂安乐,为什么?

  3.为什么要以大地来比喻般若?对此你有何感想?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一切诸佛的智慧源泉——佛母般若法。“当摄集依彼之福德”分自受持等功德与为他讲说等功德两个科判,第一个科判分为不受损害与摄集福德,其中第一部分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第二部分。

  癸二(摄集福德)分二:一、供养之功德;二、修学之功德。

  子一、供养之功德:

  

有者于佛灭度已,建七宝塔供养之,

  

佛塔数等恒河沙,遍满佛土千俱胝。

  

设若无边俱胝刹,尽其所住众有情,

  

唯以天花香涂香,三时劫或过彼供。

  

于生导师之十力,佛母经函谁缮写,

  

系带供奉花涂香,造塔供养福不及。

  这里以假设句说明,对般若法本供养、承事、携带等的功德无量无边。

  在佛灭度后,有人建造七宝(1)做成的佛塔来作供养,而且塔中装有佛陀舍利,这样恒河沙数的佛塔遍满千俱胝佛刹;在无边俱胝的刹土中,尽其所居住的所有众生,历经数劫或超过劫数,每一昼夜三时不断,唯以天花、妙香、涂香等精美供品精勤供养。当然其功德不可思议。

  其实,真正舍利塔的功德与一般佛塔的功德还是有很大差别。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藏地雪域建造许许多多佛塔时说:最好佛塔里有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以及其他诸佛菩萨的舍利;若有舍利装藏,这样的佛塔跟佛身没有差别,功德相当大。如果一个地方有一座佛塔,那么该地就能遣除邪魔外道的干扰,它也成为一切人天众生的应供处,等等,有许多殊胜功德。

  平时大家都说:造一座佛塔,或在一座佛塔前供一盏灯、一支香,或作一次顶礼膜拜,其功德无量无边。那造遍满无数世界的恒河沙数佛塔,无边刹土的所有众生皆舍弃所有琐事,在无量时日中白天晚上都不间断地以上妙供品精勤供养,其功德利益就更不可言说。

  当然有人会怀疑:这样的现象不可能有吧!的确,这样的功德一般凡夫人想都想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凡夫人的心量特别小,所以大的时空范围内的现象在他的头脑中根本装不下,就像所有山沟里的万事万物,在小小蚂蚁的脑袋中不可能装下或思维一样,他们只能接受短暂时间与有限数量范围内的事物。虽然这里是用假设的语言,但这样的情况也并非不存在,即凡夫人无法用言语和分别念来衡量的这样一种功德可以具有。

  虽然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但若有人在得到出生一切诸佛菩萨的般若佛母经函后,仅仅在偶尔的时间中,或者缮写,或带在身边,或安放在佛台上用花、涂香、灯盏等悦意的供品来作供养,其功德也千倍万倍超过前面造塔供养的功德。所以有智慧的人皆应了解,对般若经作供养的功德非常大。

  在翻译《般若摄颂释》的过程中,我在看到佛陀亲口所说的这些功德后,就生起了极大的恭敬心和欢喜心,所以我才要求大家或劝大家将本经经函每天都带在包里面。大家也清楚,在《大藏经》中,《般若摄颂》乃佛陀亲口宣说,所以务必珍重!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噶当派的大德都把一座佛塔、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和一本《般若摄颂》作为三宝所依。认为这三样东西在何处存在,这个地方就变成了经堂,所以大家一定要随身携带此经。当然,作为不信因果的人,他会置之一旁,即以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如果是对释迦牟尼佛的金刚语完全有信心的人,他对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语言就不会置之不理。所以大家首先应相信,这样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的确,将《般若摄颂》作为供养的对境,平时作身口意的供养,或者顶礼膜拜,或者随身携带,这并不是很困难,而且功德也相当大。若能如此行持,那获得人身也非常有意义。有些消极的人经常认为:我得人身没有什么意义,背也背不了、修也修不了、烦恼也很深重,所以不如早一点离开世间,甚至还想买一点安眠药结束此生。但我非常希望大家能长住世间!虽然我们跟一些好的修行人,或了不起的高僧大德的功德和行为比较起来非常惭愧:自己相续中的烦恼自己明白,自己所作的恶行自己也清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已转生到佛法兴盛之处,有幸拜见诸多具有菩提心的善知识,也有能力和机会供奉、携带《般若摄颂》,就是临死时将它放在枕旁,获得人身也很有意义,因为这样的功德远远超过建塔的功德。

  平时我们都讲建塔、建寺的功德非常大,但心里或行为上的极个别功德也远远超过它。《四百论》云:“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建造七宝做成的佛塔,其高度等于世间色究竟天,而有人为了调伏一个众生而让他发菩提心,佛说此功德也远远超胜于前者。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前几年我在讲《四百论》的时候也翻了很多讲义,很多上师都讲这个发心指的是世俗菩提心。既然世俗菩提心都有这么大的功德,那缘《般若摄颂》作的一切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为什么呢?因为诸佛菩萨皆来源于此,也即没有般若法门,诸佛菩萨就不可能出现。《金刚经》亦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般若经》中还说:“三世诸佛皆从般若生,三世诸佛皆从般若空性而现正等觉。”因此,我们若能读诵《金刚经》、《心经》和《般若摄颂》,其功德就不可思议。

  以前也说过,上师如意宝一辈子都念《般若摄颂》,在晚年时他老人家完全能背诵此经。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大德都终生背诵或受持此经。前段时间有个很好的缘起,我得到了上师老人家天天念的那个经文,也用它给学院中的诸位道友作过加持。其照片我已放入最近印的藏汉文对照的《般若摄颂》中,到时候大家都能看得到。在传讲《般若摄颂》前,我也做过得到上师传承等比较善妙的梦,但为了遮止一些不如法的传承,也即分别念的幻相,我也很认真地在德巴堪布和其他上师前重新受过传承,然后再给大家传讲。

  这次我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背诵,也不要求大家每天都念,因为很多人的压力比较大,比如每人都有自己的日课,还有很多事情。我的要求既简单又容易,只要有正知正念谁都能做得到。那这是什么呢?就是将经函放在包里随身带着。我看到有些道友,将《般若摄颂》用一个东西捆着,天天都像戴系解脱一样戴着,这当然很好。但我并没这样要求,只是要求大家出门时随身带着,住在旅店或别的地方时,要将它放在干净的地方,有时间、有机会也应在经书前作一些供养、顶礼。这样的话,我想很多人都愿意行持,因为非常方便。当然,没有正知正念的人也很难做到,若是这样,那诸佛菩萨的妙手也没办法救度你。所以希望大家再三观察此处所讲的功德,当然本经下文还有很多《般若摄颂》的功德,若能了知,相信大家皆能欢喜信受。

  子二(修学之功德)分三:一、修学般若而生有寂安乐之理;二、修学般若舍利得供养等之理;三、修学般若成为超越其余善根波罗蜜多之理。

  丑一(修学般若而生有寂安乐之理)分二:一、宣说意义;二、诠说其比喻。

  寅一(宣说意义)分二:一、产生寂灭安乐;二、产生有寂安乐之理。

  卯一、(产生寂灭安乐)分二:一、产生一般寂灭安乐之理;二、产生寂灭果位三世佛之理。

  辰一、产生一般寂灭安乐之理:

  

佛此般若大明咒,能灭有情众忧苦。

  佛陀这个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实际上是大明咒。(所谓“明咒”,印度梵语叫“曼札”,引申出来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明、一个是知。)以此则能遣除或息灭众生相续中的各种忧苦,从而获得救护。

  可能大家也清楚,只要对般若空性法门有所了解,或有所感悟,心里许许多多忧愁、苦恼、伤心就会遣除。在世间,很多人就是因为对般若法门了解得特别少,所以天天都很伤心、痛苦,种种烦恼不断产生。若他们能对大乘空性法门有所了悟,种种痛苦就不会存在,即使身体有重病缠身,心也不会痛苦。所以般若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咒。《般若心经》亦云:“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的确,佛陀是大医王,他能无余遣除众生的烦恼疾患。在《杂阿含经》中,佛陀就以世间良医治病的四个阶段宣讲了苦集灭道四谛,大家若深解其义,则能坚信四谛*轮无比合理,也会坚信佛陀就是大医王。首先,佛陀以自己的智慧第一个发现所有众生皆被痛苦所缠,这叫善知病,是第一个阶段。在了知众生的痛苦病后,还要知道病的根源,而这唯有佛陀知道,这是第二个阶段,叫善知病源。其实这就像好的医生,在知道病后他能确诊病的来源。第三个阶段是善知病对治,即佛陀完全清楚遣除痛苦的方法。第四个阶段是“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即众生饮用甘露妙药后,能将病根彻底铲除,从此之后再也不会复发。这四个法门,任何世间仙人、婆罗门及种种外道导师皆不能了知。首先他们不知一切众生皆被痛苦缠绕,其次不知苦的来源,再次不知除苦的方法,最后也无法完全断除众生的痛苦。可见,若不是佛陀,众生虽然很苦,也无力摆脱痛苦的折磨与纠缠…

《般若摄颂释 第十一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