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十一課

  

第十一課

  

思考題

  1.爲什麼對本經偶爾繕寫、攜帶、供養的功德,長時造塔供養的福德也不可比?既然如此,我們應如何行持?

  2.修學般若能産生什麼樣的有寂安樂,爲什麼?

  3.爲什麼要以大地來比喻般若?對此你有何感想?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學習一切諸佛的智慧源泉——佛母般若法。“當攝集依彼之福德”分自受持等功德與爲他講說等功德兩個科判,第一個科判分爲不受損害與攝集福德,其中第一部分已經講完了,現在講第二部分。

  癸二(攝集福德)分二:一、供養之功德;二、修學之功德。

  子一、供養之功德:

  

有者于佛滅度已,建七寶塔供養之,

  

佛塔數等恒河沙,遍滿佛土千俱胝。

  

設若無邊俱胝刹,盡其所住衆有情,

  

唯以天花香塗香,叁時劫或過彼供。

  

于生導師之十力,佛母經函誰繕寫,

  

系帶供奉花塗香,造塔供養福不及。

  這裏以假設句說明,對般若法本供養、承事、攜帶等的功德無量無邊。

  在佛滅度後,有人建造七寶(1)做成的佛塔來作供養,而且塔中裝有佛陀舍利,這樣恒河沙數的佛塔遍滿千俱胝佛刹;在無邊俱胝的刹土中,盡其所居住的所有衆生,曆經數劫或超過劫數,每一晝夜叁時不斷,唯以天花、妙香、塗香等精美供品精勤供養。當然其功德不可思議。

  其實,真正舍利塔的功德與一般佛塔的功德還是有很大差別。以前上師如意寶在藏地雪域建造許許多多佛塔時說:最好佛塔裏有迦葉佛、釋迦牟尼佛以及其他諸佛菩薩的舍利;若有舍利裝藏,這樣的佛塔跟佛身沒有差別,功德相當大。如果一個地方有一座佛塔,那麼該地就能遣除邪魔外道的幹擾,它也成爲一切人天衆生的應供處,等等,有許多殊勝功德。

  平時大家都說:造一座佛塔,或在一座佛塔前供一盞燈、一支香,或作一次頂禮膜拜,其功德無量無邊。那造遍滿無數世界的恒河沙數佛塔,無邊刹土的所有衆生皆舍棄所有瑣事,在無量時日中白天晚上都不間斷地以上妙供品精勤供養,其功德利益就更不可言說。

  當然有人會懷疑:這樣的現象不可能有吧!的確,這樣的功德一般凡夫人想都想不到。爲什麼呢?因爲凡夫人的心量特別小,所以大的時空範圍內的現象在他的頭腦中根本裝不下,就像所有山溝裏的萬事萬物,在小小螞蟻的腦袋中不可能裝下或思維一樣,他們只能接受短暫時間與有限數量範圍內的事物。雖然這裏是用假設的語言,但這樣的情況也並非不存在,即凡夫人無法用言語和分別念來衡量的這樣一種功德可以具有。

  雖然這個功德無量無邊,但若有人在得到出生一切諸佛菩薩的般若佛母經函後,僅僅在偶爾的時間中,或者繕寫,或帶在身邊,或安放在佛臺上用花、塗香、燈盞等悅意的供品來作供養,其功德也千倍萬倍超過前面造塔供養的功德。所以有智慧的人皆應了解,對般若經作供養的功德非常大。

  在翻譯《般若攝頌釋》的過程中,我在看到佛陀親口所說的這些功德後,就生起了極大的恭敬心和歡喜心,所以我才要求大家或勸大家將本經經函每天都帶在包裏面。大家也清楚,在《大藏經》中,《般若攝頌》乃佛陀親口宣說,所以務必珍重!在藏傳佛教中,很多噶當派的大德都把一座佛塔、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和一本《般若攝頌》作爲叁寶所依。認爲這叁樣東西在何處存在,這個地方就變成了經堂,所以大家一定要隨身攜帶此經。當然,作爲不信因果的人,他會置之一旁,即以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如果是對釋迦牟尼佛的金剛語完全有信心的人,他對這些有意義、有價值的語言就不會置之不理。所以大家首先應相信,這樣做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的確,將《般若攝頌》作爲供養的對境,平時作身口意的供養,或者頂禮膜拜,或者隨身攜帶,這並不是很困難,而且功德也相當大。若能如此行持,那獲得人身也非常有意義。有些消極的人經常認爲:我得人身沒有什麼意義,背也背不了、修也修不了、煩惱也很深重,所以不如早一點離開世間,甚至還想買一點安眠藥結束此生。但我非常希望大家能長住世間!雖然我們跟一些好的修行人,或了不起的高僧大德的功德和行爲比較起來非常慚愧:自己相續中的煩惱自己明白,自己所作的惡行自己也清楚;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們現在已轉生到佛法興盛之處,有幸拜見諸多具有菩提心的善知識,也有能力和機會供奉、攜帶《般若攝頌》,就是臨死時將它放在枕旁,獲得人身也很有意義,因爲這樣的功德遠遠超過建塔的功德。

  平時我們都講建塔、建寺的功德非常大,但心裏或行爲上的極個別功德也遠遠超過它。《四百論》雲:“若有建寶塔,高與世間等,調伏使發心,說福勝于彼。”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建造七寶做成的佛塔,其高度等于世間色究竟天,而有人爲了調伏一個衆生而讓他發菩提心,佛說此功德也遠遠超勝于前者。原因是什麼呢?因爲發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前幾年我在講《四百論》的時候也翻了很多講義,很多上師都講這個發心指的是世俗菩提心。既然世俗菩提心都有這麼大的功德,那緣《般若攝頌》作的一切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爲什麼呢?因爲諸佛菩薩皆來源于此,也即沒有般若法門,諸佛菩薩就不可能出現。《金剛經》亦雲:“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般若經》中還說:“叁世諸佛皆從般若生,叁世諸佛皆從般若空性而現正等覺。”因此,我們若能讀誦《金剛經》、《心經》和《般若攝頌》,其功德就不可思議。

  以前也說過,上師如意寶一輩子都念《般若攝頌》,在晚年時他老人家完全能背誦此經。在藏傳佛教中,很多大德都終生背誦或受持此經。前段時間有個很好的緣起,我得到了上師老人家天天念的那個經文,也用它給學院中的諸位道友作過加持。其照片我已放入最近印的藏漢文對照的《般若攝頌》中,到時候大家都能看得到。在傳講《般若攝頌》前,我也做過得到上師傳承等比較善妙的夢,但爲了遮止一些不如法的傳承,也即分別念的幻相,我也很認真地在德巴堪布和其他上師前重新受過傳承,然後再給大家傳講。

  這次我並不要求每個人都背誦,也不要求大家每天都念,因爲很多人的壓力比較大,比如每人都有自己的日課,還有很多事情。我的要求既簡單又容易,只要有正知正念誰都能做得到。那這是什麼呢?就是將經函放在包裏隨身帶著。我看到有些道友,將《般若攝頌》用一個東西捆著,天天都像戴系解脫一樣戴著,這當然很好。但我並沒這樣要求,只是要求大家出門時隨身帶著,住在旅店或別的地方時,要將它放在幹淨的地方,有時間、有機會也應在經書前作一些供養、頂禮。這樣的話,我想很多人都願意行持,因爲非常方便。當然,沒有正知正念的人也很難做到,若是這樣,那諸佛菩薩的妙手也沒辦法救度你。所以希望大家再叁觀察此處所講的功德,當然本經下文還有很多《般若攝頌》的功德,若能了知,相信大家皆能歡喜信受。

  子二(修學之功德)分叁:一、修學般若而生有寂安樂之理;二、修學般若舍利得供養等之理;叁、修學般若成爲超越其余善根波羅蜜多之理。

  醜一(修學般若而生有寂安樂之理)分二:一、宣說意義;二、诠說其比喻。

  寅一(宣說意義)分二:一、産生寂滅安樂;二、産生有寂安樂之理。

  卯一、(産生寂滅安樂)分二:一、産生一般寂滅安樂之理;二、産生寂滅果位叁世佛之理。

  辰一、産生一般寂滅安樂之理:

  

佛此般若大明咒,能滅有情衆憂苦。

  佛陀這個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實際上是大明咒。(所謂“明咒”,印度梵語叫“曼劄”,引申出來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明、一個是知。)以此則能遣除或息滅衆生相續中的各種憂苦,從而獲得救護。

  可能大家也清楚,只要對般若空性法門有所了解,或有所感悟,心裏許許多多憂愁、苦惱、傷心就會遣除。在世間,很多人就是因爲對般若法門了解得特別少,所以天天都很傷心、痛苦,種種煩惱不斷産生。若他們能對大乘空性法門有所了悟,種種痛苦就不會存在,即使身體有重病纏身,心也不會痛苦。所以般若是名副其實的大明咒。《般若心經》亦雲:“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的確,佛陀是大醫王,他能無余遣除衆生的煩惱疾患。在《雜阿含經》中,佛陀就以世間良醫治病的四個階段宣講了苦集滅道四谛,大家若深解其義,則能堅信四谛*輪無比合理,也會堅信佛陀就是大醫王。首先,佛陀以自己的智慧第一個發現所有衆生皆被痛苦所纏,這叫善知病,是第一個階段。在了知衆生的痛苦病後,還要知道病的根源,而這唯有佛陀知道,這是第二個階段,叫善知病源。其實這就像好的醫生,在知道病後他能確診病的來源。第叁個階段是善知病對治,即佛陀完全清楚遣除痛苦的方法。第四個階段是“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即衆生飲用甘露妙藥後,能將病根徹底鏟除,從此之後再也不會複發。這四個法門,任何世間仙人、婆羅門及種種外道導師皆不能了知。首先他們不知一切衆生皆被痛苦纏繞,其次不知苦的來源,再次不知除苦的方法,最後也無法完全斷除衆生的痛苦。可見,若不是佛陀,衆生雖然很苦,也無力擺脫痛苦的折磨與糾纏…

《般若攝頌釋 第十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