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十二课▪P2

  ..续本文上一页样的情况,即:佛陀提问,下面的眷属回答,尔后佛陀印可。但我个人认为,按照这里的颂词和注释的方式来理解好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帝释天不知道受持或缮写般若的功德,所以他才问佛陀:整个世界遍满舍利,您是取受舍利还是缮写般若?当然,对一般世间人来讲,因为这两者的来源都很神秘,所以也不可能懂得哪个功德大。对大多数道友来讲,我想大家会取舍利。

  的确很多人特别喜欢舍利,前一段时间学院开金刚萨埵法会,很多人都去捡舍利。虽然法王在世时,学院确实降过舍利,但后来开法会时,很多人都说捡到了舍利,我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但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尤其是汉地来的居士,一听说在外面泥土里能捡到舍利,很多人白天晚上都在那儿捡。一天晚上我跟几个道友上来,到了经堂后面的时候,有几个居士还在那儿捡舍利,当时天都已经看不见了。然后我用披单蒙着头,对他们说:“你们买不买舍利?”一个男居士说:“买啊!师父要多少钱?”我开玩笑说:“我有很多舍利,一百块钱一粒,你要买我可以给你。”然后他一边翻钱包一边跟着我,我有点不好意思就直接上去了,但他一直追着我。到上面水泉那儿我就现出了真相,但他还认为我是卖舍利的,一直追到我院子门口。第二天他还打电话给我说,他一定要买一些舍利。

  很多道友对舍利特别执著,但对《般若摄颂》却没有这样的欢喜心。开法会时汉地居士大约来了一千人左右,因为我觉得《般若摄颂》很重要,而他们来一次也不容易,所以每个人都给了一本经函;但他们的态度也一般般,并不是特别开心。但不管怎么样,佛陀也没选择舍利,而只选择缮写此般若,因为这样缮写的功德非常大。我经常跟有些道友讲:包括打字、校对,这些都是缮写,功德相当大,大家在即生中有这样的缘分和福报,确实很幸运。现在科技很发达,只要打完字、排好版,很快的时间就能成千上万册的印刷出来。这次,我们已经印了四万多本《般若摄颂》,发给菩提学会的学员,算是给他们的纪念品。以后我们还要大量地印!

  从一些历史资料来看,缮写、读诵这样经文的功德非常大。可能你们也听说过,在唐朝时有一位法藏法师,他修行非常好,经常作许许多多功德,比如修庙、造佛像等。有一次他生重病昏迷过去,金刚神对他说:虽然你作了很多功德,但互用三宝之物获罪无量。如果你能写《金刚经》,互用之罪就能消灭,身上的疾病也能痊愈。法藏法师于是发愿,决定书写《金刚经》施送。他自知病重,遂交代弟子将他的衣钵变卖,并书写《金刚经》一百卷,施送一切道俗读诵,说罢就去世了。到了冥府后,冥王问他:“你一生曾作什么功德?”他一五一十地回答。后来冥王说:“师父您的功德圆满,故放您返阳,盼您多劝大众读诵金刚经,广修一切功德。”从此之后他一直念诵《金刚经》,并广弘佛法。到九十九岁时,他对有缘弟子说:我要前往清净刹土!并留下一偈:“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然后在彩虹缭绕、花雨芬芳的瑞相中安然逝去,当时所有人都见到阿弥陀佛来亲自迎接。

  在汉地,《金刚经》弘扬得非常好,但《般若摄颂》并没那么广传。但很多教理都证明本经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以这次因缘,我希望很多道友:在有生之年中,如果有能力为人传授或宣讲,那最好不过;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也应以法本与众生结缘,因为只要经文在别人手里拿着,就是很好的因缘——在不知不觉中,对方就能获得无穷利益。

  寅二、以比喻说明其理由:

  

我非不敬舍利子,般若熏修成应供,

  

如依王人受敬重,佛陀舍利依般若。

  如果有人问:将具有无穷无尽功德的舍利置之一旁,偏偏受持这样的般若,其原因是什么呢?佛陀说:一切如来舍利的功德都很大,我这样选择并不是因为对舍利不恭敬,相反我对它们非常恭敬。但我选择般若的理由是:依靠对般若的修学、熏习,逐渐逐渐能让众生成为应供处,也就是说成为佛陀;而在佛陀示现圆寂后,通过他的加持力就能出现舍利。如果世界上没有般若,那成佛也是不可能的;而没有佛,舍利的来源也没有。所以我才这样选择。其实,这就像国王的亲戚朋友会受到别人尊重一样,因为国王有很大的威力和功德,所以与他有关的人,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虽然无数人都对能给人们带来无穷利益的佛陀及其舍利无比恭敬,但他们的来源就是般若,所以大家皆应认真修学这样的法门。

  的确,过去、现在、未来的如来全都来源于般若;世间上所有菩萨、阿罗汉,及相续中具有悲心和空性功德的高僧大德和修行人,他们的来源也是般若。如果世界上没有般若这样的如意宝,那这些具有功德的人也不会出现。其实,这就像世间上没有教育,有智慧的人才就不会有一样。如果学校的教育理念非常差,那依靠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具有功德的人才也不会有。所以大家对一切圣者的来源——般若皆应恭敬,因为它非常值得尊重,当然这也是我为大家宣讲《般若摄颂》的原因。

  对于本经,不懂它的意义也不要紧,只要经常带着就能获得极大的利益,当然这也是我们通过很长时间学习、研究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在今年四五月份,广东、山东、北京等地的医学研究员发明了一些中药制成的药囊,在身上戴着也能排除毒气或不清净空气的干扰,还能防止传染病等,有很多功效。当时很多学校都发了,很多人在脖子上都戴着一个口袋,因为害怕得流感。而我们很多道友也将《般若摄颂》用口袋装起来戴在脖子上,这非常好。的确,哪怕将般若法本戴在身上,也有很多好处。古代有一位汉族修行人,他把般若经经常戴在身上,以此原因鬼神的危害也得以遣除。而且有一次敌人向他射箭,虽然箭已中到心口,但并没有穿入。

  而不懂道理的人不理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对中药的力量一无所知的人,就会觉得在脖子上戴一个药囊特别愚痴,也即根本不相信这一点。同样的道理,若是不懂佛教真理的人,那他一看到佛教信徒随身带着经书,就会认为这是多余的事情。以前我遇到一个人,当时我身上戴着系解脱坐在飞机上,他坐在我旁边,他说:你们佛教徒上身上一般都会戴一些东西,你戴了什么?然后我将装系解脱的口袋给他看了一下。他觉得特别稀有,感觉怎么这么傻?的确也没办法,因为他跟我们的想法完全不相同。就像对中西药一无所知的人,对医学上的有些做法就会觉得不理解一样。若他对这方面真的有一定的了解,或很专业,那就能了知它起如是的作用。

  所以在座的道友,舍利得也可以、不得也可以,但般若一定要重视。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说过,真正的舍利很难得;而现在每个道友的嘎乌盒里都有大大小小的舍利,有些人说舍利长了,有些人说舍利减少了。但不管怎么样,《般若摄颂》的法本还是要经常带着,即使里面的内容不懂,加持也非常大,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具德无价摩尼珠,置于何箧应礼敬,

  

取出亦于箧爱重,彼等功德即宝珠。

  如果有人这样问:佛陀灭度以后,现在已经远离行持般若,怎么会依靠般若的威力,舍利成为应供处呢?他们认为:虽然佛陀是依靠般若成就的,但现在佛陀已经圆寂,所以般若的威力早就失去,那怎么还能说依般若而使舍利成为应供处呢?

  经中这样回答:比如世间有一无价之宝的摩尼珠,它能遣除世间种种灾难、毒害和疾病,放在水中也能澄清污染,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力量。将具有如此功德的如意宝装在金银等做成的器皿中,人们也会对它们一起恭敬、供养。即使如意宝已经取出,但因它是放如意宝的宝篋的缘故,人们还会对它继续恭敬、供养。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个时候并未装宝珠,但宝珠的威力在宝篋上还存在,所以在后来的很多世中,人们也会对它敬礼。而且只要向它敬礼,也能带来种种利益,比如遣除疾病、毒害及不良空气的影响等。

  又比如,虽然高僧大德们早就已经圆寂了,但他们住过的山洞,后代人仍然会一直敬礼,这是因为依靠高僧大德的威力与加持,能让后人的相续中生起开悟等境界。在古代,虽然国王已经离开世间,但皇宫还一直保留着,而且人们也把它当作皇上那样来对待,当然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近现代,国家领导人物去世后,他们用过的茶杯等器皿也一直存放着,而且还成为人们瞻仰的对境,美国一些博物馆中就有这样的情况,人们见了一眼也觉得很有福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名人,尤其是明星,一方面很多人对他们很崇拜,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一种威力;所以即便是他们题的字,很多人就像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的金刚语那样有信心,哪怕是触着他们的手指,也会陶醉在欢乐之中。

  的确,在世间伟大人物的身体、语言及思想中,有许许多多神秘的力量。这是肉眼看不着的,想一下子解释清楚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世间才有许许多多没有得出结论的事情。同样的道理,缘《般若摄颂》而作的顶礼、供养等,具有很大的功德,但对佛教没有信仰或对佛理不通达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让他清楚。但是,当我们不断学佛二十年后,或智慧越来越成熟时就会明白:哦!以前堪布给我们说《般若摄颂》不要离开身体,确实依靠这部经典的加持遣除了很多违缘,也让我的相续中生起了信心、悲心和智慧,而且没有预想到的许多功德的来源也是它。的确,我们现在没有开悟的智慧,或者说没有实修实证的境界,所以很多道理很难悟出来。但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明白: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觉得,我们受持这样的经典非常有必要。

  

如是依胜般若德,佛灭舍利得供养,

  

《般若摄颂释 第十二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