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十二課▪P2

  ..續本文上一頁樣的情況,即:佛陀提問,下面的眷屬回答,爾後佛陀印可。但我個人認爲,按照這裏的頌詞和注釋的方式來理解好一點。爲什麼呢?因爲帝釋天不知道受持或繕寫般若的功德,所以他才問佛陀:整個世界遍滿舍利,您是取受舍利還是繕寫般若?當然,對一般世間人來講,因爲這兩者的來源都很神秘,所以也不可能懂得哪個功德大。對大多數道友來講,我想大家會取舍利。

  的確很多人特別喜歡舍利,前一段時間學院開金剛薩埵法會,很多人都去撿舍利。雖然法王在世時,學院確實降過舍利,但後來開法會時,很多人都說撿到了舍利,我也不知是真的還是假的。但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尤其是漢地來的居士,一聽說在外面泥土裏能撿到舍利,很多人白天晚上都在那兒撿。一天晚上我跟幾個道友上來,到了經堂後面的時候,有幾個居士還在那兒撿舍利,當時天都已經看不見了。然後我用披單蒙著頭,對他們說:“你們買不買舍利?”一個男居士說:“買啊!師父要多少錢?”我開玩笑說:“我有很多舍利,一百塊錢一粒,你要買我可以給你。”然後他一邊翻錢包一邊跟著我,我有點不好意思就直接上去了,但他一直追著我。到上面水泉那兒我就現出了真相,但他還認爲我是賣舍利的,一直追到我院子門口。第二天他還打電話給我說,他一定要買一些舍利。

  很多道友對舍利特別執著,但對《般若攝頌》卻沒有這樣的歡喜心。開法會時漢地居士大約來了一千人左右,因爲我覺得《般若攝頌》很重要,而他們來一次也不容易,所以每個人都給了一本經函;但他們的態度也一般般,並不是特別開心。但不管怎麼樣,佛陀也沒選擇舍利,而只選擇繕寫此般若,因爲這樣繕寫的功德非常大。我經常跟有些道友講:包括打字、校對,這些都是繕寫,功德相當大,大家在即生中有這樣的緣分和福報,確實很幸運。現在科技很發達,只要打完字、排好版,很快的時間就能成千上萬冊的印刷出來。這次,我們已經印了四萬多本《般若攝頌》,發給菩提學會的學員,算是給他們的紀念品。以後我們還要大量地印!

  從一些曆史資料來看,繕寫、讀誦這樣經文的功德非常大。可能你們也聽說過,在唐朝時有一位法藏法師,他修行非常好,經常作許許多多功德,比如修廟、造佛像等。有一次他生重病昏迷過去,金剛神對他說:雖然你作了很多功德,但互用叁寶之物獲罪無量。如果你能寫《金剛經》,互用之罪就能消滅,身上的疾病也能痊愈。法藏法師于是發願,決定書寫《金剛經》施送。他自知病重,遂交代弟子將他的衣缽變賣,並書寫《金剛經》一百卷,施送一切道俗讀誦,說罷就去世了。到了冥府後,冥王問他:“你一生曾作什麼功德?”他一五一十地回答。後來冥王說:“師父您的功德圓滿,故放您返陽,盼您多勸大衆讀誦金剛經,廣修一切功德。”從此之後他一直念誦《金剛經》,並廣弘佛法。到九十九歲時,他對有緣弟子說:我要前往清淨刹土!並留下一偈:“今年九十九,看看無所有,更莫問如何,憑空打筋鬥。”然後在彩虹缭繞、花雨芬芳的瑞相中安然逝去,當時所有人都見到阿彌陀佛來親自迎接。

  在漢地,《金剛經》弘揚得非常好,但《般若攝頌》並沒那麼廣傳。但很多教理都證明本經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以這次因緣,我希望很多道友:在有生之年中,如果有能力爲人傳授或宣講,那最好不過;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也應以法本與衆生結緣,因爲只要經文在別人手裏拿著,就是很好的因緣——在不知不覺中,對方就能獲得無窮利益。

  寅二、以比喻說明其理由:

  

我非不敬舍利子,般若熏修成應供,

  

如依王人受敬重,佛陀舍利依般若。

  如果有人問:將具有無窮無盡功德的舍利置之一旁,偏偏受持這樣的般若,其原因是什麼呢?佛陀說:一切如來舍利的功德都很大,我這樣選擇並不是因爲對舍利不恭敬,相反我對它們非常恭敬。但我選擇般若的理由是:依靠對般若的修學、熏習,逐漸逐漸能讓衆生成爲應供處,也就是說成爲佛陀;而在佛陀示現圓寂後,通過他的加持力就能出現舍利。如果世界上沒有般若,那成佛也是不可能的;而沒有佛,舍利的來源也沒有。所以我才這樣選擇。其實,這就像國王的親戚朋友會受到別人尊重一樣,因爲國王有很大的威力和功德,所以與他有關的人,也會受到人們的尊重。雖然無數人都對能給人們帶來無窮利益的佛陀及其舍利無比恭敬,但他們的來源就是般若,所以大家皆應認真修學這樣的法門。

  的確,過去、現在、未來的如來全都來源于般若;世間上所有菩薩、阿羅漢,及相續中具有悲心和空性功德的高僧大德和修行人,他們的來源也是般若。如果世界上沒有般若這樣的如意寶,那這些具有功德的人也不會出現。其實,這就像世間上沒有教育,有智慧的人才就不會有一樣。如果學校的教育理念非常差,那依靠教育而成長起來的具有功德的人才也不會有。所以大家對一切聖者的來源——般若皆應恭敬,因爲它非常值得尊重,當然這也是我爲大家宣講《般若攝頌》的原因。

  對于本經,不懂它的意義也不要緊,只要經常帶著就能獲得極大的利益,當然這也是我們通過很長時間學習、研究之後得出來的結論。在今年四五月份,廣東、山東、北京等地的醫學研究員發明了一些中藥製成的藥囊,在身上戴著也能排除毒氣或不清淨空氣的幹擾,還能防止傳染病等,有很多功效。當時很多學校都發了,很多人在脖子上都戴著一個口袋,因爲害怕得流感。而我們很多道友也將《般若攝頌》用口袋裝起來戴在脖子上,這非常好。的確,哪怕將般若法本戴在身上,也有很多好處。古代有一位漢族修行人,他把般若經經常戴在身上,以此原因鬼神的危害也得以遣除。而且有一次敵人向他射箭,雖然箭已中到心口,但並沒有穿入。

  而不懂道理的人不理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就像對中藥的力量一無所知的人,就會覺得在脖子上戴一個藥囊特別愚癡,也即根本不相信這一點。同樣的道理,若是不懂佛教真理的人,那他一看到佛教信徒隨身帶著經書,就會認爲這是多余的事情。以前我遇到一個人,當時我身上戴著系解脫坐在飛機上,他坐在我旁邊,他說:你們佛教徒上身上一般都會戴一些東西,你戴了什麼?然後我將裝系解脫的口袋給他看了一下。他覺得特別稀有,感覺怎麼這麼傻?的確也沒辦法,因爲他跟我們的想法完全不相同。就像對中西藥一無所知的人,對醫學上的有些做法就會覺得不理解一樣。若他對這方面真的有一定的了解,或很專業,那就能了知它起如是的作用。

  所以在座的道友,舍利得也可以、不得也可以,但般若一定要重視。以前法王如意寶也說過,真正的舍利很難得;而現在每個道友的嘎烏盒裏都有大大小小的舍利,有些人說舍利長了,有些人說舍利減少了。但不管怎麼樣,《般若攝頌》的法本還是要經常帶著,即使裏面的內容不懂,加持也非常大,在這方面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

  

具德無價摩尼珠,置于何箧應禮敬,

  

取出亦于箧愛重,彼等功德即寶珠。

  如果有人這樣問:佛陀滅度以後,現在已經遠離行持般若,怎麼會依靠般若的威力,舍利成爲應供處呢?他們認爲:雖然佛陀是依靠般若成就的,但現在佛陀已經圓寂,所以般若的威力早就失去,那怎麼還能說依般若而使舍利成爲應供處呢?

  經中這樣回答:比如世間有一無價之寶的摩尼珠,它能遣除世間種種災難、毒害和疾病,放在水中也能澄清汙染,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力量。將具有如此功德的如意寶裝在金銀等做成的器皿中,人們也會對它們一起恭敬、供養。即使如意寶已經取出,但因它是放如意寶的寶篋的緣故,人們還會對它繼續恭敬、供養。爲什麼呢?因爲,雖然這個時候並未裝寶珠,但寶珠的威力在寶篋上還存在,所以在後來的很多世中,人們也會對它敬禮。而且只要向它敬禮,也能帶來種種利益,比如遣除疾病、毒害及不良空氣的影響等。

  又比如,雖然高僧大德們早就已經圓寂了,但他們住過的山洞,後代人仍然會一直敬禮,這是因爲依靠高僧大德的威力與加持,能讓後人的相續中生起開悟等境界。在古代,雖然國王已經離開世間,但皇宮還一直保留著,而且人們也把它當作皇上那樣來對待,當然這就是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在近現代,國家領導人物去世後,他們用過的茶杯等器皿也一直存放著,而且還成爲人們瞻仰的對境,美國一些博物館中就有這樣的情況,人們見了一眼也覺得很有福報。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名人,尤其是明星,一方面很多人對他們很崇拜,另一方面他們也有一種威力;所以即便是他們題的字,很多人就像佛教徒對釋迦牟尼佛的金剛語那樣有信心,哪怕是觸著他們的手指,也會陶醉在歡樂之中。

  的確,在世間偉大人物的身體、語言及思想中,有許許多多神秘的力量。這是肉眼看不著的,想一下子解釋清楚也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世間才有許許多多沒有得出結論的事情。同樣的道理,緣《般若攝頌》而作的頂禮、供養等,具有很大的功德,但對佛教沒有信仰或對佛理不通達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讓他清楚。但是,當我們不斷學佛二十年後,或智慧越來越成熟時就會明白:哦!以前堪布給我們說《般若攝頌》不要離開身體,確實依靠這部經典的加持遣除了很多違緣,也讓我的相續中生起了信心、悲心和智慧,而且沒有預想到的許多功德的來源也是它。的確,我們現在沒有開悟的智慧,或者說沒有實修實證的境界,所以很多道理很難悟出來。但到一定的時候就會明白:哦!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所以我覺得,我們受持這樣的經典非常有必要。

  

如是依勝般若德,佛滅舍利得供養,

  

《般若攝頌釋 第十二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