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十九课

  

第十九课

  

思考题

  1.所修加行的本体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认识它?为什么?

  2.这里所讲的加行因——恭敬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恭敬,它有何必要?既然如此,在现实中我们应如何行持?

  3.请结合比喻阐述“不被违缘所害”所表达的意义?也谈一谈,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此经和整个般若法门?

  4. 请以喻义结合的方式解释“获得法身之功德”这一科判。也谈一谈听闻般若的重要性,及闻解脱、系解脱、见解脱等密法的合理性。在闻思修行乃至弘扬般若法门方面,你有什么样的打算与看法?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讲第四品,也就是讲般若的行持。

  

第四品

  庚三(广说)分五:一、修学加行之次第;二、真实成就彼加行果之理;三、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四、如是趋入行者之超胜功德;五、彼所修学法之超胜功德。

  辛一(修学加行之次第)分五:一、所修加行之本体;二、修行加行所生之功德;三、对加行制造违缘之过患;四、加行之作用;五、宣说加行之缘善知识。

  壬一、所修加行之本体: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广说,是对修加行方面进行广说;而所谓的加行,与我们平时所谓的五加行还是有差别。学过《现观庄严论》相关内容的道友都清楚,《现观庄严论》讲遍智、道智、基智三智是所知的对境,四加行是所修之道,也即依靠这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地,最后获得法身的果位。所以这里的加行,就是修行者通过修行,将所修的入定智慧成就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或相应的行为使所修加行的本体——般若波罗蜜多现前,就是这里所谓的加行。在四种般若:道般若、果般若、自性般若、文字般若中,这里主要指以果般若和道般若相结合的方式修学,也就是说应如此修加行。所以可以这样笼统地讲:所谓加行就是修学般若。

  那所修般若的本体是什么样呢?颂词云:

  

天王帝释问佛尊,菩萨如何勤行智?

  

蕴界尘许不勤行,不勤于蕴菩萨勤。

  前面天王帝释问佛陀:整个世界遍满舍利,其中您是选择舍利还是选择般若?佛陀回答说:选择般若。为什么呢?因为舍利依靠般若而生。

  这里的问题也跟前面的道理相仿。天王帝释在人中狮子——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往昔无数劫中承事无量如来、从中产生种种善根并被大乘善知识摄受的诸位菩萨,(没有这么殊胜的因缘,如今我们根本遇不到这个般若法。)应以什么样的方式精进行持般若波罗蜜多呢?(如果佛或菩萨在我们面前,可能很多人都想问: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真正勤修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时候佛陀告诉天王:对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所包含的法,或者说轮涅所摄的万法,从胜义或般若本体的角度观察时,就会了知微尘许也不可以精勤行持。也就是说,所缘的对境和能缘的智慧都没有,或者说,安住对境的三摩地和能安住的心识都不存在。既然能缘和所缘以及内心与外境皆不存在,那精进也不可能有。若菩萨通过观察或善知识摄持的因缘,对蕴等完全无有勤作,那他就是真正精进般若者。

  当然作为凡夫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也比较遥远,可能很多人还有点接受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夜以继日、不断不停地勤作就是精进。但真正的菩萨安住胜义,或要现证般若的本体时,这样的精进根本就不存在。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精进。而他们所认为的精进,只是世俗中虚妄的显现。堪布阿琼在《前行备忘录》中说:所谓世俗,就是虚假或虚妄的意思。因此,依靠勤作而生的精进实际上是虚妄的。《法句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所以,如果我们产生精进心,这只是虚妄,根本不是真正的精进。因为真正的精进必须远离勤作,也即应安住在空性中,而这就是出世间的精进波罗蜜多。

  其实,在大空性中一切都可以圆满。如果不空,在世俗中怎么样安立也不合理。龙猛菩萨在《中观根本慧论》中讲:“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可见,只有一切万法是空性,菩萨所修加行的般若本体才能安立。如果蕴界处所摄的法,有毛发或微尘许的东西不空,那它们在胜义中就没办法远离戏论,世俗中也不可能成立如梦如幻。如果这两个根本问题不能建立,那一切法都不可能显现。既然显现不存在,那空性也没有。其实,“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密意就是这样的。

  但很多人都搞不懂,因为没有学过中观。他们觉得:是空就不能显、是显就不能空,或者说显的本体中空没办法容纳、空的本体中显没办法存在,显与空就像搓在一起的黑色和白色的绳索一样(1)。虽然在凡夫分别念前,容易显现这样互相矛盾的境界,但在菩萨境界中,或者说从万法真相来讲,这根本不成立。因此大家一定要了知,所修加行的本体就是远离一切言说分别的各别自证的行境。

  壬二(修行加行所生之功德)分三:一、加行因——恭敬之功德;二、加行所生果之功德;三、暂时加行本体功德。

  癸一、加行因——恭敬之功德:

  

谁闻此法如幻化,无疑学复行加行,

  

知彼久远入大乘,事佛俱胝那由他。

  这里已经讲述了,听闻般若法后起恭敬心的功德。也就是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或者是旁生,当他们听闻到般若法门的教义(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离戏空性本体;在世俗中如幻化八喻(2)般现而不实,也即显现不灭)后,对之诚信不疑地修学,继而在实际行动中策励自己如理如实地行持,如听闻、读诵、思维、观想等,那这样精勤行持加行的人就很不简单。平时有这种说法:你这样的人真不简单,因为你有博士学位。其实,在有缘的善知识前听受般若法门后,自己不但不怀疑还能精进修学,这样的人才真正不简单。

  现在有个别知识分子疑惑重重:这位上师讲得也不对,《般若经》里写得也不对。但真正的智慧自己一点都没有,一个问题也剖析不清楚,那我们只能说他是业力深重的假知识分子。若是前世有缘者,在听到这样甚深的般若法门后,心里就会数数生起欢喜心,甚至会汗毛竖立、热泪盈眶。即使没有出现这样的相,心里也不会产生恐惧、怀疑,而会以恭敬心来听受,并一心一意地修持。

  接着上面讲:为什么不简单呢?因为他们在久远以前就发了无上菩提心、趋入了大乘,且以供养、顶礼等方式精心承事过俱胝那由他(即无量无边)的如来。其原因麦彭仁波切也说过:若没有以这样的因作为前提,今生就听不到这样的般若法,更不可能产生胜解、精进修学。有些人对我说:你看看我的根机,看我有没有缘分学般若或密法?其实,像我这样的人根本看不出来别人的根机。真的,不管是察言观色,还是以他心通来了知内心,我都没有这个能力。但我可以依靠佛陀的语言进行推理:如果你有机会听受这个般若法,那就说明你承事过无数如来。

  不过最关键的,我们一定要对佛语生起信心。但现在很多人分别念太强,该起信心的地方生不起信心,不该怀疑的地方偏偏怀疑。其实根本不应该这样。因为我们经历过漫长轮回的流转,感受过种种刺激,所以在阿赖耶上就有无数习气和烦恼的障碍,这样就不知取舍,所以唯应依靠断证圆满的佛陀的金刚语。

  的确,若没有积累无数福德,今生就听闻不到这样的般若法,甚至本经的名称也听不到。《大般若经》云:“若非无量百千大劫修集众行、种诸善根,则不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名字。”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在成千上万劫中修积善根,即生根本听不到般若的名字。所以今生听到这样的法门,说明已经有了前世的因缘。有些人说:我听是听了,但其中的甚深意义根本听不懂。其实,即使你生不起真正的智慧,只要不起邪见,那就说明前世已经种下了非常殊胜的善根。

  但是,有人却对般若等甚深法一概排斥,这就非常危险。今天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是山西那边打来的。一位居士说:“我去年一直学习般若法,但今年遇到一位心中心法的上师。他给我说念观音心咒很好,我就念了观音心咒。但他的要求:净土宗也不能学,般若和其他法也不能学,如果学了就违背了他们的宗派。”我当时觉得说这种话的人很愚痴,也当面给他讲了。当然,如果有其他密意就另当别论,如果没有就很危险!因为在佛教中,根本没有可以念观音心咒,而不能学般若或其他法门的说法。我想,在心中心法中,上师们不一定会这样说,可能是下面的人不懂,才这样说的。如果真的这样说了,那我觉得这可能有问题。

  在末法时代,有人会因前世在般若方面种下的善根不够,而当别人正在行持这样的善法时,就拼命制造违缘。的确,这有很大的过失!本来好不容易对般若法门生起信心,但在别人生起信心时你却去制止,其过失肯定很大。前面也讲过,今生中对般若法听闻、起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金刚经》云:“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对《金刚经》生起信心,那就可以断定他不是在一二三四五佛前种下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前种下善根。可见,对般若法门生起信心非常不容易,所以大家再不要在这方面造恶业了。

  有人觉得:对般若法门生起一瞬间的信心,并没什么。其实,这是很珍贵、很难得的!不…

《般若摄颂释 第十九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