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課
思考題
1.所修加行的本體是什麼?我們應怎樣認識它?爲什麼?
2.這裏所講的加行因——恭敬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要這樣恭敬,它有何必要?既然如此,在現實中我們應如何行持?
3.請結合比喻闡述“不被違緣所害”所表達的意義?也談一談,我們應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此經和整個般若法門?
4. 請以喻義結合的方式解釋“獲得法身之功德”這一科判。也談一談聽聞般若的重要性,及聞解脫、系解脫、見解脫等密法的合理性。在聞思修行乃至弘揚般若法門方面,你有什麼樣的打算與看法?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講第四品,也就是講般若的行持。
第四品
庚叁(廣說)分五:一、修學加行之次第;二、真實成就彼加行果之理;叁、宣說加行者補特伽羅;四、如是趨入行者之超勝功德;五、彼所修學法之超勝功德。
辛一(修學加行之次第)分五:一、所修加行之本體;二、修行加行所生之功德;叁、對加行製造違緣之過患;四、加行之作用;五、宣說加行之緣善知識。
壬一、所修加行之本體:
實際上,這裏所說的廣說,是對修加行方面進行廣說;而所謂的加行,與我們平時所謂的五加行還是有差別。學過《現觀莊嚴論》相關內容的道友都清楚,《現觀莊嚴論》講遍智、道智、基智叁智是所知的對境,四加行是所修之道,也即依靠這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地,最後獲得法身的果位。所以這裏的加行,就是修行者通過修行,將所修的入定智慧成就的過程。也就是說,通過學習或相應的行爲使所修加行的本體——般若波羅蜜多現前,就是這裏所謂的加行。在四種般若:道般若、果般若、自性般若、文字般若中,這裏主要指以果般若和道般若相結合的方式修學,也就是說應如此修加行。所以可以這樣籠統地講:所謂加行就是修學般若。
那所修般若的本體是什麼樣呢?頌詞雲:
天王帝釋問佛尊,菩薩如何勤行智?
蘊界塵許不勤行,不勤于蘊菩薩勤。
前面天王帝釋問佛陀:整個世界遍滿舍利,其中您是選擇舍利還是選擇般若?佛陀回答說:選擇般若。爲什麼呢?因爲舍利依靠般若而生。
這裏的問題也跟前面的道理相仿。天王帝釋在人中獅子——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前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往昔無數劫中承事無量如來、從中産生種種善根並被大乘善知識攝受的諸位菩薩,(沒有這麼殊勝的因緣,如今我們根本遇不到這個般若法。)應以什麼樣的方式精進行持般若波羅蜜多呢?(如果佛或菩薩在我們面前,可能很多人都想問:應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真正勤修般若波羅蜜多?)這個時候佛陀告訴天王:對五蘊、十八界、十二處所包含的法,或者說輪涅所攝的萬法,從勝義或般若本體的角度觀察時,就會了知微塵許也不可以精勤行持。也就是說,所緣的對境和能緣的智慧都沒有,或者說,安住對境的叁摩地和能安住的心識都不存在。既然能緣和所緣以及內心與外境皆不存在,那精進也不可能有。若菩薩通過觀察或善知識攝持的因緣,對蘊等完全無有勤作,那他就是真正精進般若者。
當然作爲凡夫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也比較遙遠,可能很多人還有點接受不了。爲什麼呢?因爲他們認爲夜以繼日、不斷不停地勤作就是精進。但真正的菩薩安住勝義,或要現證般若的本體時,這樣的精進根本就不存在。其實這才是真正的精進。而他們所認爲的精進,只是世俗中虛妄的顯現。堪布阿瓊在《前行備忘錄》中說:所謂世俗,就是虛假或虛妄的意思。因此,依靠勤作而生的精進實際上是虛妄的。《法句經》雲:“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所以,如果我們産生精進心,這只是虛妄,根本不是真正的精進。因爲真正的精進必須遠離勤作,也即應安住在空性中,而這就是出世間的精進波羅蜜多。
其實,在大空性中一切都可以圓滿。如果不空,在世俗中怎麼樣安立也不合理。龍猛菩薩在《中觀根本慧論》中講:“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可見,只有一切萬法是空性,菩薩所修加行的般若本體才能安立。如果蘊界處所攝的法,有毛發或微塵許的東西不空,那它們在勝義中就沒辦法遠離戲論,世俗中也不可能成立如夢如幻。如果這兩個根本問題不能建立,那一切法都不可能顯現。既然顯現不存在,那空性也沒有。其實,“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密意就是這樣的。
但很多人都搞不懂,因爲沒有學過中觀。他們覺得:是空就不能顯、是顯就不能空,或者說顯的本體中空沒辦法容納、空的本體中顯沒辦法存在,顯與空就像搓在一起的黑色和白色的繩索一樣(1)。雖然在凡夫分別念前,容易顯現這樣互相矛盾的境界,但在菩薩境界中,或者說從萬法真相來講,這根本不成立。因此大家一定要了知,所修加行的本體就是遠離一切言說分別的各別自證的行境。
壬二(修行加行所生之功德)分叁:一、加行因——恭敬之功德;二、加行所生果之功德;叁、暫時加行本體功德。
癸一、加行因——恭敬之功德:
誰聞此法如幻化,無疑學複行加行,
知彼久遠入大乘,事佛俱胝那由他。
這裏已經講述了,聽聞般若法後起恭敬心的功德。也就是說,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或者是旁生,當他們聽聞到般若法門的教義(一切萬法在勝義中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的離戲空性本體;在世俗中如幻化八喻(2)般現而不實,也即顯現不滅)後,對之誠信不疑地修學,繼而在實際行動中策勵自己如理如實地行持,如聽聞、讀誦、思維、觀想等,那這樣精勤行持加行的人就很不簡單。平時有這種說法:你這樣的人真不簡單,因爲你有博士學位。其實,在有緣的善知識前聽受般若法門後,自己不但不懷疑還能精進修學,這樣的人才真正不簡單。
現在有個別知識分子疑惑重重:這位上師講得也不對,《般若經》裏寫得也不對。但真正的智慧自己一點都沒有,一個問題也剖析不清楚,那我們只能說他是業力深重的假知識分子。若是前世有緣者,在聽到這樣甚深的般若法門後,心裏就會數數生起歡喜心,甚至會汗毛豎立、熱淚盈眶。即使沒有出現這樣的相,心裏也不會産生恐懼、懷疑,而會以恭敬心來聽受,並一心一意地修持。
接著上面講:爲什麼不簡單呢?因爲他們在久遠以前就發了無上菩提心、趨入了大乘,且以供養、頂禮等方式精心承事過俱胝那由他(即無量無邊)的如來。其原因麥彭仁波切也說過:若沒有以這樣的因作爲前提,今生就聽不到這樣的般若法,更不可能産生勝解、精進修學。有些人對我說:你看看我的根機,看我有沒有緣分學般若或密法?其實,像我這樣的人根本看不出來別人的根機。真的,不管是察言觀色,還是以他心通來了知內心,我都沒有這個能力。但我可以依靠佛陀的語言進行推理:如果你有機會聽受這個般若法,那就說明你承事過無數如來。
不過最關鍵的,我們一定要對佛語生起信心。但現在很多人分別念太強,該起信心的地方生不起信心,不該懷疑的地方偏偏懷疑。其實根本不應該這樣。因爲我們經曆過漫長輪回的流轉,感受過種種刺激,所以在阿賴耶上就有無數習氣和煩惱的障礙,這樣就不知取舍,所以唯應依靠斷證圓滿的佛陀的金剛語。
的確,若沒有積累無數福德,今生就聽聞不到這樣的般若法,甚至本經的名稱也聽不到。《大般若經》雲:“若非無量百千大劫修集衆行、種諸善根,則不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功德名字。”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沒有在成千上萬劫中修積善根,即生根本聽不到般若的名字。所以今生聽到這樣的法門,說明已經有了前世的因緣。有些人說:我聽是聽了,但其中的甚深意義根本聽不懂。其實,即使你生不起真正的智慧,只要不起邪見,那就說明前世已經種下了非常殊勝的善根。
但是,有人卻對般若等甚深法一概排斥,這就非常危險。今天下午我接到一個電話,是山西那邊打來的。一位居士說:“我去年一直學習般若法,但今年遇到一位心中心法的上師。他給我說念觀音心咒很好,我就念了觀音心咒。但他的要求:淨土宗也不能學,般若和其他法也不能學,如果學了就違背了他們的宗派。”我當時覺得說這種話的人很愚癡,也當面給他講了。當然,如果有其他密意就另當別論,如果沒有就很危險!因爲在佛教中,根本沒有可以念觀音心咒,而不能學般若或其他法門的說法。我想,在心中心法中,上師們不一定會這樣說,可能是下面的人不懂,才這樣說的。如果真的這樣說了,那我覺得這可能有問題。
在末法時代,有人會因前世在般若方面種下的善根不夠,而當別人正在行持這樣的善法時,就拼命製造違緣。的確,這有很大的過失!本來好不容易對般若法門生起信心,但在別人生起信心時你卻去製止,其過失肯定很大。前面也講過,今生中對般若法聽聞、起信,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金剛經》雲:“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對《金剛經》生起信心,那就可以斷定他不是在一二叁四五佛前種下善根,而是在無量千萬佛前種下善根。可見,對般若法門生起信心非常不容易,所以大家再不要在這方面造惡業了。
有人覺得:對般若法門生起一瞬間的信心,並沒什麼。其實,這是很珍貴、很難得的!不…
《般若攝頌釋 第十九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