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家都很清楚。
昨天有一位13岁的小孩在《般若摄颂》的讲考中引用了麦彭仁波切的教言,即世间功德最大者有三:第一、发无上菩提心;第二、宣说大乘佛法;第三、观修空性。对凡夫人来讲,这三种功德也能获得。若我们首先发起菩提心,然后有能力就为别人宣讲,没有能力就恭敬地听闻,在此基础上自己还不断观修的话,那麦彭仁波切所讲的三大功德就能一并获得。
当然,这并非获得一个世间学位,或获得几万块钱所能相比。在世间,有些人赚了几十万就开心得不得了,还要购买房子等家产,准备好好享受。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居士在电话里一直笑。我问她:“你出现什么问题了?”她笑了半天才说:“我今天赚了十万块钱!”然后又“哈哈哈哈哈…!”确实,做股票生意赚十万块钱很不容易,笑一笑也可以。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谁获得《般若摄颂》的传承后,一直哈哈哈地笑。为什么我们的心力一直提不起来呢?这是因为我们对因果并没有深深相信。如果对因果或佛陀的教言百分之百诚信,那佛陀所说的金刚语一旦在耳边听到,就会生起永不改变或永不退转的信心。
可是,现在很多佛教徒只有形象,因为自己毕竟是一位佛教徒。但内心中并没有像以前高僧大德那样的,对佛语的虔诚信心、对轮回的恐惧感和对解脱的向往之情。所以,在我们宣说了这样的功德之后,大家一定要生起欢喜心。相信很多人今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听到了这么殊胜的佛法。的确,在轮回中有那么多众生,他们都没有得到,而我们已经获得,这确实值得欢喜。
很多道友经常说:在那么多人当中考试,我得到了如何如何的成绩,这确实很荣幸!就像这样,在那么多众生中,我们皈依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且不是为了自利的小乘皈依,而是为了度化天边无际众生的大乘皈依,同时也听受了这么殊胜的空性法门,这确实是数劫以来的因缘和福报,也即通过长时积功累德后才拥有了如今这么好的机缘。所以,这又怎能不让人产生欢喜之心呢?
当然,要使自己的修行善始善终,一定要祈祷上师三宝。前一段时间也讲过,要想修行不出违缘,按照传承上师的教言,祈祷莲花生大士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祈祷:“哦坚仁波切拉所瓦得,嘎金瓦洽么炯央,腾金三巴哲巴当,巧当腾蒙乌哲作(2)。”常念这个祈祷文可以不出违缘,故非常重要!另外,大家也应经常祈祷度母,若实在不会念《二十一度母赞》,也应这样念诵:“杰增帕玛卓玛切钦诺,杰挡灯阿根内甲德所(3)。”之后还应念度母心咒:“嗡达瑞度达瑞度瑞所哈。”若能随时这样祈祷,修行就会圆满!
癸三(暂时加行本体功德)分二:一、虽不分别增减等却不证一边涅槃;二、虽无分别亦能利生。
子一、虽不分别增减等却不证一边涅槃:
这一科判的意思是说:虽然在胜义中,所修般若的本体是不分别,而且菩萨也证得了这种无分别智慧,但他却不会像声闻缘觉那样入于一边寂灭。
行胜般若瑜伽者,不见色之增与减,
不见非法法法界,不证涅槃彼住智。
颂词是这样讲的:在如理如实修持或行持般若波罗蜜多时,胜乘瑜伽者通过观察或安住等种种方法,在整个万事万物或轮涅所摄的一切法中,根本见不到色等诸法的增上,因为它们的相续原本不存在、后来才出现的产生丝毫也得不到,同理它们的相续转变后出现的损减与毁灭也不可得。为什么在他的境界中这些绝对得不到呢?因为,安住于远离一切戏论的菩萨根本慧定时,增减、盈亏、来去、常断等戏论全都没有。龙猛菩萨在《中观根本慧论》中也说:“无弃亦无得,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意思是说,真正的涅槃或法性,没有什么可弃的、也没什么可得的,既没有新生与毁灭,也没有来去、常断等,即它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无分别本体。
还有,这样的菩萨也不会以耽著的方式见非法,比如杀生、不与取、邪淫、离间语等,也即造罪业方面的因和果都见不到。善法方面的放生、持戒、布施、修空性等,在他的境界中也得不到。另外,不管是阿罗汉所证得的寂灭境界,还是菩萨根本慧定所趣入的真如,这样的法界也不可得。尽管菩萨安住于远离一切戏论的一无所得的境界当中,即完全处于无为的平等状态,但他却不会像阿罗汉入于涅槃一样,证入一边的寂灭。这就是所谓的大菩萨或大瑜伽士,安住于般若波罗蜜多的殊胜境界。此时,一切痛苦、快乐乃至修行全都没有。
以前我去五台山时,翻译了很多故事,有些故事跟密宗非常相似。记得有一则禅宗公案是这样的:有一位叫文喜的和尚,他从很远的南方去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到了那里后,在一个茅棚中见到了一位老翁,然后就不知不觉地跟他聊起天来。那个老修行人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是从南方来的。老人又问:南方的佛教状况怎么样?禅师说:不太好,现在末法时代,守持清净戒律的出家人非常少。接着又问:大概有多少人?禅师回答说:有三五百人左右。文喜也问老翁:你们这里的状况怎么样?他说:这里也不是很好,龙蛇混杂,凡圣同居。禅师又问:你们这里有多少人?老修行人说:前三三后三三。他们这样聊着。到了晚上的时候,文喜问老人:可不可以让我借住一宿?老人说:你有执著不能住在这里。文喜说:我没有执著。老人问他:你受戒多长时间了?他说:我出家受戒好多年了。老僧人说:你看你又执著了,若没有执著,怎么会说出家受戒好多年,这难道不是执著吗?那个时候文喜有点不好意思,只好离开这个地方。当他回头看时,原来的茅棚和老人全都没有了,只见虚空中文殊菩萨骑着狮子腾空而飞。那个时候他很后悔,觉得错过了良机。后来他便在山下茅棚中精进修行,几年之后,通过文殊菩萨的加持终于大彻大悟。
开悟后他就去为僧众做饭。有一天,在他面前出现文殊菩萨,当时菩萨骑着狮子在锅台上像蜜蜂一样转来转去。因为他已经证悟了,一切好坏全都没有,所以他说:文喜就是文喜,文殊就是文殊,我们互不相干,你不要打扰我。还用锅铲打文殊菩萨。那个时候文殊菩萨在空中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又作反)被老僧嫌。”意思是说,苦瓜连根也是苦的,甜瓜连蒂也是甜的,修行三大劫,却被这个老僧欺嫌。
虽然在显现上,凡夫人跟文殊菩萨有很大差别,但若像文喜禅师那样,真正通达万法的法性,或现证轮涅无二的境界,那善和不善的分别就不会有。此时哪怕是一个做饭的人,也跟至高无上的文殊菩萨没有差别。可见一旦真正开悟,只不过在身相上不相同,实际境界完全变成一味一体。而谁到达这种境界,这位菩萨就完全通达了般若波罗蜜多的甚深境界。在还没有到达之前,自己稍微有一点感觉或感应,这只是觉受,并不是证悟,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搞错。当然,我也愿大家通过修行到达这种最高的境界。
子二、虽无分别亦能利生:
行此不计佛诸法,五力神足寂菩提,
远离分别依加持,行此即行胜般若。
这个颂词也讲,证得菩萨果位或通达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会有分别。首先,如理如实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行者不会执著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种种不可思议的法,也就是说对佛陀的诸法不会妄加分别。其次对道法中的,比如从资粮道一直到佛地之间的三十七道品(4)的法,也不会去分别或耽著。最后,对所证入的真如空性或所获得的寂静菩提也不会有任何执著。另外,对色等蕴界处也不会分别。其实,依靠《佛说入无分别陀罗尼经》的意义来讲,这里已经讲了四种不分别,即:对蕴等轮回法不分别,对对治它们的般若空性也不分别,对所到达的真如法界也不分别,对最终要获得的佛陀无量无边的功德法也不分别。也就是说,真正行持般若者远离一切执著。
当我们远离一切分别进入空性的状态,或通达对一切万法无有任何执著的境界,就能降伏一切世间邪魔外道、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因为这些功德依靠佛陀或者空性的加持,自然而然就可出现。而所获得的境界,就是所谓的一无所得。
以前贝若扎纳到印度去求法,刚开始他到了西日桑哈幻化出的一个岩洞附近,当时他在那里碰见了一位提水的瑜伽母。贝若扎纳想让她捎信,说他要求见上师,但那位瑜伽母不理他。于是贝若扎纳显现神通,让她的桶沉入地下提不起来。瑜伽母也是成就者,她突然裸露双乳,刹那间心间就显露出了密乘的坛城。互相显示神变后,瑜伽母把他带到华及桑给上师那里,上师给他传授了很多密法。因为当时印度国王的政策比较严,最殊胜的密法不许往外传,所以只好白天宣讲因果法、晚上传授密法。虽然得了很多密法,但贝若扎纳一直不满足,仍然要求上师传授。上师给他说:“法界虽无尽,若知一真如,无余已圆满,立誓无别法。”意思是说,法界无边无尽,如果通达一法(指心)的真如空性,其他全都已经圆满了,除此之外,我立誓再没有其他的法。上师的意思是说:你赶快走吧,不要呆在这里,我已经给你传讲了最甚深的法,除此之外绝对不会有,我可以发誓。
贝若扎纳回到藏地后,在夜晚时将大圆满法秘密传授给国王赤松德赞,白天给信众们传讲一些因果法。后来印度人说,我们最甚深的密法传到西藏去了,于是搞各种各样的挑拨离间,再加上受藏地部分王妃和大臣的控制,贝若扎纳不得不前往擦瓦绒。在擦瓦绒,他遇到了很多殊胜弟子。返回时,他遇到了一位叫邦甘麦彭滚波的八十五岁老人,他未修过行且受家人嫌弃,所以特别痛苦。给他传授佛法后,他一下子就证悟了,由于内心特别欢喜,他搂着上师一天一夜都不放。后来邦甘麦彭滚波活了一百多岁,一直利益众生。
《般若摄颂释》也讲了:只…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