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比喻是这样讲的:如果有人在获得具有百味的美味佳肴后,偏偏不品尝它的味道,反而在得到最上品、最优质的食物后,还要去寻找其他菲薄之食,那这就是一种愚昧之举,谁都不会赞叹。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位值遇大乘佛法、刚发菩提心的初学菩萨,在获得如是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时,并没按照经典所讲那样如理如实寻求真正的菩提,却在小乘中寻找阿罗汉果位,或想以小乘道获得大菩提,那这与上面的比喻一模一样,也属魔业。
其他般若经也讲:若在煮好六十日的食品中去寻找,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新鲜的美味佳肴。因此大家一定要坚信,我们所应修学的无谬之道就是大乘道。而在听闻大乘佛法之后,很多人都不会退失,这就是一大贡献。的确,在座的人在一两年中听完《般若摄颂》后,除了极个别前世极重业力束缚的人之外,一般来讲都不会退失大乘菩提道,也不会向往劣乘,所以听闻此经非常重要!当然,希求劣道就是魔事,或者说已被魔所摄持。
在《华严经》中讲了十种魔事:第一是“懈怠心,魔所攝持”,这是讲心生懈怠是魔事。第二是“志乐狭劣,魔所摄持”,即:如果自己的志向和意乐前往下乘阿罗汉或缘觉自私自利的道,就被魔摄持了。第三是“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即行持少少的善行就心生满足,比如利益众生,做一两天事情就满足了。有些人这样说:“我已经发了三年心,可以了,应该休息休息!”有些法师说:“堪布!我已讲了三年的法,可不可以让我休息一下。”还有人说:“我帮上师修建经堂监工已经十年,十一年的时候我想退下来好好休息。”诸如此类的都是魔业。真的,在三年、十年当中做各种发心并没什么,不能心生满足,如果觉得可以了,就是魔所摄持。
第四是“受一非余,魔所摄持”。如果接受一个法就可以了,其他法都不用,这也是魔业。比如有人说:“只学一部经或一个法就可以了,其他都不需要。”那这就是魔的事业。所以我们不能强调,要么只学一个密宗法,要么只学一个显宗法,如果这样说,就是魔业。第五是“不发大愿,魔所摄持”。所以我们一定要发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而牺牲自己的大愿,因为对修学大乘来讲,发大愿是必须的。可能有些道友到目前为止还没发过大愿,所以大家皆应好好想一想,看自己发过大愿没有。要发什么样的大愿呢?要让自他众生获得菩提果位。有些人学佛已经很长时间了,可能所发的大愿只是想吃火锅,除此之外并没其他发愿,该不会这样吧!
第六是“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也即希求小乘寂灭果位而断除自相续的烦恼,这也是魔摄持。第七是“永断生死,魔所摄持”,即像小乘一样,想永远断除生死轮回而获得解脱,这也是魔摄持。第八是“舍菩萨行,魔所摄持”。第九是“不化众生,魔所摄持”,即不愿度化众生也是一种魔的事业。有些发了菩提心的人说:“度不了、度不了,不要理他,自己好好修行。”原来有一个人劝我:“你不要经常到外边去度化众生,末法时代度不了,自己好好修行就可以。”我说:“那发菩提心怎么办?”他说:“没事、没事,心里想着利益众生就可以。”但只要说不度化众生就是魔所摄持,所以大家对这一条一定要引起重视!第十是“疑谤正法,魔所摄持”。所以大家千万不能毁谤和怀疑正法,否则就要马上忏悔。
希望大家有时间时翻开大乘经典与自己的相续对照,这样就能了知我们很多言行举止都与大乘道相违,其实这些都是魔业。很多人都说我怕魔、我怕魔,那大家对魔业就要引起注意,否则就被魔摄持了。
丑三(不具足讲闻因缘)分二:一、依于自己之因缘;二、依于他者之因缘。
寅一、依于自己之因缘:
贪求恭敬图利养,以有见心熟俗家,
舍法而行非法事,弃道入歧是魔业。
这也是很多修行人容易着的魔。有些人贪求名声,想在这个世界美名远扬、让人人都知道,以期受到别人的恭敬、供养、承事。现在很多明星、领导,包括一些“成就者”和修行人都喜欢名声,而且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得,甚至有的行为非常可怕,比如制造各种各样的假证据来宣扬自己。还有人力图品尝到财物、衣食、房屋、轿车等利养的味道,而千思百虑、胡作非为。总之,他们以爱见外境的心态,交往熟悉世间的商人、政界人士等俗人,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既然他们被世间八法所缚,整天都为这些而散乱,那读诵、缮写、受持、思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机会就不会有,唯有行持一些非法的事情,从而舍弃正道、误入歧途。其实这纯粹是魔业。
现在世间,很多人本来在寂静的地方修学般若为主的一些法门,但后来因为产生种种分别念就离开了:有人为了名声而离开,有人为了财富而离开,有人为了地位而离开……包括我们佛学院和菩提学会为主的一些道场、寺院,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兴致勃勃,对般若法门很有信心,但后来因为魔众的干扰非常厉害且无处不在:魔王波旬在贪执名声的人前以名声出现,在贪执利养的人前以利养出现……最后也不得不中断对般若的修学。的确,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一旦想为自己的利益在外面做一些事情,而间断传承或修学的话,那非常可怕的魔就已现前在你面前了。
其实,在黑夜中出现一个有面有臂、面目狰狞的魔并不特别可怕。有人会说:“你有胆就过来!”甚至还用石头来打它。尤其女众很英雄,肯定会用石头来打的。据说有人打完魔后,魔马上变成了一块土,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些魔众时,就应用石头或金刚橛来砸或扎它们的脑袋,根本不要害怕。如果魔王以这样一种形象出现,那倒很容易对付。但魔王并不会这样出现,它会以不知不觉的方式,甚至很温柔、很温顺的言行入于你的心。比如:“到那里去能得很多财富。去吧,不要听课,听课不重要!”“我们去拉萨旅游,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特别好!”等等。总之,魔王波旬会以各种方式毁坏我们的善根。
在道友当中,有些人对般若的见解非常不错,他们在十多二十年中,如山王一样如如不动,魔王的风根本不能吹动,也即不能间断他们的闻思修行。但极个别人就像墙上的草一样,很快就被魔业卷走了,非常可怜!所以在座的道友应先认识魔业。尤其在修学深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很难发现的潜伏着的魔众,它们随时都会让我们离开正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醒、勉励自己,即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障碍都要坚持修行,这就是真正修行者的行为。
《大般若经》中也说:魔王波旬出现时,修行者会思念国土、父母、亲友等,甚至还会产生诽谤上师、正法等的意念。在此时修行者马上就要认识它,还应以般若空性或最高境界来摄持。不管魔王波旬再怎么样干扰,自己都要以最大的精进努力坚持到底,不能中断传承或修学。前两天有一位道友的家人准备把他抓回去,但他紧握着双拳说:“再怎么样我也要勇敢地面对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回去。”的确,在违缘面前我们都要有勇敢的心力,这样魔王就会羞愧难当,也不会干扰我们。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佛学大辞典》云:“(术语)同于善根,植善固而不拔之意。【又】善为菩提之本也。法华经序品曰:“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德本。”无量寿经下曰:“善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胜鬘经上末曰:“善本,本亦因也。欲以此善为菩提根,故名为本。””
(2)《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云:“何谓魔业?谓爱乐小乘是为魔业,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于诸有情简别行施是为魔业,乐求生处而持禁戒是为魔业,为求色相而修忍辱是为魔业,
作世间事相应精进是为魔业,于禅味著是为魔业,以慧厌离于下劣法是为魔业,
在于生死而有疲倦是为魔业,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厌离烦恼是为魔业,
覆藏己过是为魔业,憎嫉菩萨是为魔业,诽谤正法是为魔业,背恩不报是为魔业,
不求诸度是为魔业,不敬正法是为魔业,悭惜于法是为魔业,希利说法是为魔业,
离于方便成就有情是为魔业,舍四摄法是为魔业,毁破禁戒是为魔业,
轻持戒者是为魔业,顺声闻行是为魔业,顺缘觉乘是为魔业,要求无为是为魔业,
厌离有为是为魔业,心怀疑惑不利有情是为魔业,所闻好疑不善通达如理作意是为魔业,
好怀谄诳假示哀愍是为魔业,粗犷恶骂是为魔业,于罪不厌是为魔业,染著自法是为魔业,
少闻便足是为魔业,不求正法是为魔业,乐求非法是为魔业,于障盖缠不乐对治是为魔业,
不净心口是为魔业,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复次,善现!譬如有人欲见大海,既至海岸返观牛迹,作是念言:大海中水浅深多少岂及此耶!于汝意云何,是人有智不?善现答言:是人无智。佛言:善现!于当来世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弃舍一切佛法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求学二乘相应经典亦复如是,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4)《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复次,善现!如有贫人得无价宝弃而求取迦遮末尼,于汝意云何,是人有智不?善现答言:是人无智。佛言:善现!于当来世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弃大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求学二乘相应经典,于中欲求一切智智亦复如是。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是黠慧不?善现答言:是愚痴类。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当知是为菩萨魔事。”注:迦遮末尼指水精或水晶。
(5)《大智度论》中云:“【经】复次,须菩提!菩萨学余经,弃舍般若波罗蜜,终不能至萨婆若。
善男子、善女人,为舍其根而攀枝叶,当知亦是菩萨魔事。”
(6)《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复次,善现!譬如有人欲求香象,得此象已,舍而求迹。于汝意云何,是人有智不?善现答言:是人无智。佛言:善现!于当来世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弃舍一切佛法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求学二乘相应经典亦复如是,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一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