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课
思考题
1.须菩提尊者为什么要请世尊宣说不退转相,这有何必要?
2.本课所讲的不退转相是哪些?为什么不退转菩萨能具有这些相?这对我们修行有何启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般若摄颂》,其中讲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当然这里的补特伽罗主要指不退转菩萨。
辛三(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分二:一、以请问略说;二、以答复广说。
壬一、以请问略说:
须菩提问世尊言:功德海无烦恼相,
大力如何不退转?功德少分请佛宣。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问三界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具有无量功德、无有烦恼的菩萨,有很多不退转的相,到底它们是哪些?不退转的大威力菩萨具体是怎么样的?以什么样的相或标志,能发现不退转菩萨?希望佛陀能在不退转菩萨的无量功德相中给我们宣说少部分内容,让人们知道哪些是真正的不退转菩萨。
我以前也讲过,在唐玄奘翻译的《大般若》中有一个《不退转品》,其中宣说了很多不退转菩萨的不共相,即对这个问题有广说。比如,不退转菩萨在某一位上师那里求法的时候,他只会一心一意地求法,根本不会观察上师的好坏,也即他对上师的好坏根本不重视,只重视法要。有诸如此类的许多不退转相。而《般若摄颂》则把《大般若经》中一些零散的相全部归纳起来宣讲,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些不退转菩萨的相,这样就能了解哪些人具有不退转的相,从而生起信心。若有这样的信心,自相续中的法就会圆满。可见这种推断非常重要,因为它就像依靠烟来推断火存在一样,谁有这些菩萨的相,我们就能准确知道哪些是菩萨,从而对三宝生起不共的信心,以让自相续得到利益。
有些人有这样的怀疑:我以前学外道时或没有皈依之前造了很多恶业,现在到底有没有救护的希望?关于这个问题,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翻译的《佛说德护长者经》讲得很好,经云:“先信于外道,而造诸恶业,今信于世尊,得如是大利。”意思是说,有些人先信奉外道造了各种各样恶业,后来因前世因缘成熟或今世种种顺缘具足信仰了佛教或世尊,接着自己行持善法获得了非常大的利益,即以前所造罪业全部得以清净,根本不会堕入恶道当中。我觉得,这样的教言对很多人来讲非常重要。《日藏经》也有相似的教证,即:“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佛说德护长者经》还讲,对佛陀有信心就不会堕入恶趣,颂云:“一心恭敬信,出世胜导师,无量百千劫,不堕诸恶道。”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对出世间的三界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有着特别虔诚、恭敬的信心,即使以前造了种种恶业,但因信心的威力,在百千劫当中也绝对不会堕入恶趣。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诸佛菩萨的不共威力。
现在世间当中,包括传承上师在内,肯定有很多不退转菩萨。我经常想,我们遇见的很多上师,有些非常出名,有些不一定很出名,但依靠《般若经》等来观察时,就敢肯定他们是不退转菩萨。
《华严经》中讲了十种不退转相:听到世间有佛、无佛,在佛法中信心不退转,这是第一个不退转相;听到有法、无法也住于不退转中,这是第二个不退转相;听到世间有菩萨、无菩萨也不退转,这是第三个不退转相;听到有菩萨行、无菩萨行也不退转,这是第四个不退转相;听到有菩萨修行能出生死轮回、有菩萨修行不能出生死轮回也不退转,这是第五个不退转相;第六个不退转相是听到有过去佛、无过去佛心不退转;第七个是闻有未来佛、无未来佛心不退转;第八个是闻有现在佛、无现在佛心不退转;第九个是闻佛智有尽、佛智无尽心不退转;第十个是闻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心不退转。这些不退转相跟《大般若经》和《般若摄颂》中所讲的有些道理比较相同,但现在很多人经常在有佛无佛等见解上心不平静,很明显这并非不退转菩萨。
《阿含经》里讲了七种不退转相(1):第一个不退转相是上下和合,即恭敬上面的人、爱护下面的人,不会人到了以后上上下下全都搞乱了。第二个不退转相是顺从其教,即根本不会做与佛教相违的事情。第三个是不求世间的福乐或荣华富贵,因为已经通达诸法无常或如幻如梦。第四个是不读世间杂书,即不会通过世间杂书在自相续中产生情义、贪嗔痴等。第五个是精进修行、断除睡眠,不会一两天很精进,然后就倒下去再也不起来了。(有些人天天早上都迟到,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睡着了;问他为什么睡得这么沉,他说我昨天看小说时间太长了。这就不太好!)第六个是不求算术,经常喜欢于寂静处修习佛法。第七个是不乐世间、喜爱禅定,即不喜欢贪嗔痴所造的种种世间琐事,天天都在自己屋里修习禅定。
壬二(以答复广说)分三:一、认清表示不退转之相;二、不退转之行为特点;三、宣说退转与不退转之差别。
癸一、认清表示不退转之相:
本科判所讲的不退转相有三十种,在这里我按麦彭仁波切的讲义,凭自己的理解,一个一个让大家了解。希望大家在有时间时,也应看一下《大般若经》,因为里面讲得比较广,这样就能更细致地了解。
离异体想具理语,沙门梵志余不依,
依智恒时断三途,十善业道极精进。
在须菩提请佛宣说部分不退转相后,佛陀虽然已为不同众生宣说了如海般的不退转相,但在这里佛陀还从这些功德中取出一部分,以颂词的方式为须菩提为主的所化众生一一开示。
第一个不退转相是离异体想。也就是说,证悟甚深法界的不退转菩萨现见一切万法在真如中无二无别,也即对清净不清净、快乐痛苦、光明黑暗等种种世间异相的法全都没有分别。的确,在通达胜义谛的人面前,绝对不会有分别念幻变出来的世间黑白相、男女相等种种形象,因为他们恒时安住内在甚深智慧境界之故。
第二个不退转相是具理语。也就是说,不退转菩萨宣说甚深法门时,他所说出来的语言全都符合实际真理,非常有说服力,任何一个人想转变他的语言都不可能;而且不管是人也好、非人也好,一切众生对他的说法全都会赞叹不已。所以,不退转菩萨的金刚语任何人也没办法找到过失,也不可能破斥、推翻。当然,这是在说他的语言具有相当大的加持力和说服力。
第三个不退转相是不依他教。因为不退转菩萨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其教法通过智慧观察后已经深信不疑,所以他对世界上包括婆罗门教在内的任何一个外道宗派及其学说都不会有信心,也不会认为外道沙门及婆罗门能给自己指引开示解脱道,而发自内心地依赖、依靠、依止,并进而修持其教言。所以,爱学外道的、对佛教退失信心的,就是凡夫人。一般来讲,今天有一个外道花言巧语宣传得特别不错,很多凡夫人都会蜂拥而至,而且还会以欢喜心马上希求这种法。而真正的不退转菩萨,他对佛教的教理已经完全了如指掌,所以绝不可能退转。不要说真正的不退转菩萨,就是对佛教的教理真正有一些定解的人,也不可能被世间邪门外道所转,故见解稳固的人也接近不退转菩萨的相。
第四个不退转相是恒断三途。因为不退转菩萨完全了达因果不虚等道理,所以具有甚深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心,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断除现行的不善业,再也不会造杀盗淫妄等罪业,而且世间一切不贤良的现象和行为也全部予以断绝,由此便获得了时时刻刻或恒常远离地狱、饿鬼、旁生三途的善业。由此我们也可看出,真正的不退转菩萨不可能造堕入三恶道的因(在《藏传净土法》中,堕入三恶道的因讲了很多,比如说恶语等十不善业),而我们只要认真学习般若法门,或自己得到一定境界,就不会再造这些业堕入三恶趣。
第五个不退转相是行持十善。意思是说,不退转菩萨不但自己始终行持不杀、不盗、不淫等十种善法,而且还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无数众生也趣入这样的十善业道当中来,也即他会努力让众生行持十善,不让他们再造恶业。我们也看得出来,有些大德不但自己行为很清净,恒时住于十善业中,而且他还通过弘法利生的事业,或者说依靠他的威力和加持,让成千上万众生也懂得十善法,并逐渐趣入十善业道,很明显这就是一种不退转相。
无染为众随说法,专喜正法常雅言,
行住坐卧具正知,视轭木许无心乱。
第六个不退转相是无染说法,即说法时心中没有染污。意思是说,不退转菩萨根本不会有为了名声、财富、恭敬等世间八法的染污心,他会按照诸佛菩萨的行为为众生说法,即诸佛菩萨如何相应众生的根机宣说真正的妙法,他也会如理如法地为不同众生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等法来利益众生。
在历史上,很多大德依靠般若开悟后皆不断为他人宣说般若等佛法。比如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刚开始他对儒道文化很精通,二十多岁时依止道安法师闻受般若,并从中获得开悟。开悟后他说:儒道九流就像糠粃一样,没有多大的实义,一切诸法的精华唯一是般若空性。从此以后,他便着重弘扬般若和净土。所以,对不退转者来讲,或对开悟的大德或菩萨来说,真正让自相续得到非常大利益的法门,一定会为众生继续弘扬,因为他们不懂佛法非常可怜!拿我们这里很多道友来讲,当自己在佛法中受到很大利益时,就会想跟沉溺在贪嗔痴轮回淤泥中特别可怜的亲朋好友,乃至与自己结上仇怨的众生沟通,以…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九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