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五课

  

第三十五课

  

思考题

  1.继续思维“广说”所摄科判及颂词所表达的意义,之后再谈一谈你对“善巧方便双运之行为”的认识。

  2.联系前面所讲的内容,结合意义与比喻,阐述“摄义”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3.怎样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不退转菩萨?了知此理有何必要?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修行不退?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般若摄颂》,现在正在讲用八种比喻来说明智悲双运的道理,其中前五个问题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第六个科判。

  寅六、以撑伞喻说明不堕边:

  

如人处于大悬崖,双手撑伞空中跃,

  

身体下落不坠入,大深渊底直行进。

  

具有智悲之菩萨,手握方便智慧伞,

  

悟法空性无相愿,不证涅槃法亦见。

  比喻讲:比如,一个人处于非常恐怖的悬崖边,双手拿着两个伞向空中跳跃,身体下落时不会掉在最可怕的大深渊当中;因为他的双手撑着伞,凭借风的力量,就会慢慢慢慢降下来,最后落在想降落的地方。这跟现在世间的跳伞差不多,不过降落伞不一定要依靠双手拿着。在讲《弟子规》时,我讲过舜的故事,可能当时用的器具跟这个比喻讲的相同。总之比喻是说,依靠双伞的威力,人不会掉入大深渊底。

  同样的道理,具有通达万法为空性的智慧,和利益天边无际一切众生的大悲心的菩萨,因为他掌握着智慧和悲心这两个大伞,就能以智慧悟入诸法空性、无相、无愿的境界,不会像凡夫人一样堕入相状当中。凡夫人很可怜,每一件事情、任何一个外境,都很固执、执著。不要说证悟万法实相的空性本体,连刹那无常、有漏皆苦等道理都不懂。相信大家在接触从来没有学过空性的人的过程中,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就能发现。但菩萨完全不同,他们不会堕入实执轮回的边。而且,菩萨以悲心不会证入寂灭一边的涅槃,他们会示现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度化无边众生。另外,从尽所智慧讲,他们能见到一切万法名言和胜义的实相;从如所智慧讲,他们能通达一切万法的真如空性。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与世间人并没多大差别,其实他们的行为和发心跟世间平凡人完全不相同:具足智悲双运功德的原因,就不会堕入一边。

  萨绕哈巴尊者在道歌里也说(1):只具足空性的智慧,不具足大悲,也不合理;只具足悲心,没有空性的智慧,也不合理。接着还说:“何人智悲能圆融,不住轮回与涅槃。”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讲了许许多多智慧和悲心的重要性,大家可以参阅。究实言之,佛的广大智慧和悲心是一切功德的顶胜,即一切功德中最究竟的功德。而谁拥有悲心和智慧,他自然而然就有度化众生的能力。所以,我很想让每个人的相续都具足这两者。在做爱心工程的过程中,我也再三想过这个问题,我之所以要用智悲学校、智悲佛网等贯以智悲的名称,其目的就是:凡是与这些结缘的人,在相续中都要生起智慧与悲心。

  对大多数世间人来讲,首先要有世间的智慧和悲心。比如小学生,一般来讲他们不可能有佛菩萨或《现观庄严论》里所讲的智慧和悲心,但相关层面的智悲也应具足。如果没有这样的智慧,就寸步难行。比如在读书时,连吃饭、走路、取药等都成问题的话,还是很困难的。但光有智慧没有悲心也不行。就像有些世间人,虽然他们很聪明、什么都搞得来,但对众生包括身边的人根本不理,甚至还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害,这就很可怕。所以对世间人来讲,世间的智慧和悲心一定要具足。当然,能拥有出世间的智慧和悲心,那是最好不过的。对在家、出家的佛教徒来讲,这两者不能缺少。如果有,闻思修行、利益众生就不会困难。当然,这也是这个大科判乃至本经,一直强调智慧和悲心不能偏堕的原因。

  现在有些修行人在智慧方面很不错,五部大论乃至世间的知识无所不通,可是他相续当中缺少悲心,那他的境界就不可能传递给别人,只有自己独自享用。可见,若没有悲心,他所拥有的知识对别人来讲也不一定有利;对他个人来讲,只不过是暂时的享受而已,实际上也起不到特别大的作用。从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讲,悲心乃一切圣法的根本。所以,所有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都要明白智慧和悲心的重要性,而且还要从点点滴滴开始做,以不断开发自己的智慧、培养自己的悲心,并逐渐让它们成熟、壮大。到一定的时候,以之发出的光芒就可照亮或驱除无边无明愚痴众生心中的黑暗。

  寅七、以商主喻说明成办自他利乐:

  

如欲珍宝赴宝洲,已得珍宝返家中,

  

商主非独以安生,令亲友众不悦意。

  

菩萨诣至空宝洲,获得禅定根及力,

  

不喜独自证涅槃,而令众生心忧苦。

  比喻是说:比如,一位种姓高贵、具有智慧的商主,他为了利益自己的亲人朋友,很想获得珍宝,于是前往具有金银财宝的宝洲。在获得许许多多珍宝后,返回到自己的家园。正因为具有智悲的商主到宝洲取宝的目的是为了遣除亲朋好友的贫困,所以他在得到宝珠等财物后就不会独自享用,以让自己一人过着特别快乐幸福的生活,而给身边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分享,使他们心不愉悦。一般来讲,有一定力量和智慧的商主都不可能这样做。当然,种姓低劣、人格下劣、智慧薄弱的商主除外。

  同样的道理,通达大悲与智慧的菩萨,在到达空性的宝洲获得禅定之乐,及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支等如珍宝般的功德法时,根本不欢喜自己一人证得涅槃,而令众生内心忧苦。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独自一人享用这些功德,让自己过着最快乐、最幸福的生活,而不与众生分享,甚至将所有众生全部抛弃、不理不睬,让他们沉溺在三界轮回中,一直感受无量无边的忧愁和痛苦。

  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真正的大乘菩萨在有一定境界时,不可能不把自己的境界传授给众生。《大般涅槃经》中说:“既自解脱,复为众生说解脱法。”同样,菩萨在自己获得解脱时,一定会把所得境界传授给众生,绝不可能不理甚或伤害众生。但现在世间有些领导只想自己发财,对手下人乃至百姓根本不管,甚至还榨取他们的血汗钱来自己享受,与菩萨相比就大相径庭。的确,任何一位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在修道过程中获得证悟空性等功德时,都愿意把自己的境界传授给别人。我们学院很多法师,未闻法前根本不了解佛法,甚至还很苦恼。遇到佛法后,自己真正从佛法中得到了许许多多利益,之后就致力于将自己的境界传授给他人。当然,也不一定是让众生在今生来世获得断除一切轮回根本的利益,哪怕是解决生活问题的窍诀,他们也愿意传授。

  所以我想,在座的各位都要好好学习佛法,尤其是佛法中的重大问题,这非常重要!现在世间连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都分不清楚,很多人都觉得最重要的是住房、轿车、吃饭、地位,家庭、感情等。虽然对在家人来讲,这些不得不考虑,但真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听受佛法,以及断绝自相续中的烦恼种子,因为这对生生世世都有利益。而世人往往颠倒,有人说:他欠我几百或几千块钱,如果不还,我要开始报复,甚至还想以自己的生命来威胁对方。其实对很多人来讲,很多事情并不那么重要,只是把它看得太重了。

  现在大家依靠前世今生的因缘,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此时心中就要想:学习佛法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若不这样认真对待,也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而且,学习佛法的机会并不一定长期存在。对听法的人来讲,长期听法也不可能,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被业风吹到四面八方,因为每一个人的业力并不相同。包括传法者,以前世今生的业力也会离开。其实这就像集市一样,只是临时的聚会而已,最终每个人都要随着前世今生的业力漂泊。所以大家在暂时拥有这么好的因缘时,一定要从中得到法理。

  我看到很多道友在年底考试时的表现,心里就很随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通过背诵、讲考等方式学习佛法,心里一定会生起坚固的定解。而一旦生起,强盗也不可能抢、盗贼也不可能偷,并且生生世世都能得到利益,因为在阿赖耶上已经种下了永远摧不坏的无比殊胜的金刚种子。因此,大家在有这样殊胜的因缘时,还是要高度重视。

  今天,我在参加道友讲考的过程中,也想起来以前的闻思生活。上师如意宝讲戒律、《释量论》、《中观庄严论》、《定解宝灯论》等时,我们每天都要为讲考做准备,虽然很少被抽到。记得上师讲《释量论》花了四到五个月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我只轮过一次,但却每天准备,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没松懈过。虽然这是十几年前的梦,但这个梦非常好。对一生来讲,我始终觉得依止上师闻思修行佛法的经历最灿烂、最美好,因为这使自己的相续与佛法结下了最殊胜的善缘。除此之外,不要说无始轮回的盛事,就是即生中去过很多国家、享受过很多快乐,这些对相续有利无利也不好说。

  对很多道友来讲,不管是现场听受,还是依靠光盘来结上法缘,缘起和因缘都非常殊胜,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我最近接触过一些佛友,包括在家、出家二众。有些把学习佛法看得很重,觉得特别重要。有些只是一个表面的形象,他们说:“堪布!您能不能去我们那里转*轮?”当时我说:“传法就是转*轮,我现在正在给你们转*轮。若去你们那里,我也不一定…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五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