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他也不一定接受,但即使不接受,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4、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中观庄严论释》说,如理如法地讲经说法的上师,其实就是佛陀的化身。佛陀不一定以自己身体来传法,他可以在人面前化为人的形象,动物面前化为动物的形象,地狱众生面前化为地狱众生的形象……所以在人群中,佛陀一般以普通上师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上师是未来诸佛之源泉:上师讲经说法之后,众生的相续会得以成熟。若没有上师开示,劝众生发出离心、菩提心,未来那些佛显现上也不可能出现。

  上师是现在诸佛之补处:十方世界的诸佛现在住于清净刹土,上师是他们的补处或代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弘扬佛陀事业者肯定是佛,如果不是佛,一般的凡夫人不可能利益那么多众生,弘扬那么大的事业。以前有些老上师也说过:“法王肯定是诸佛的补处。他若是一个凡夫人,在当今末法时代,不可能将佛法弘扬得如是广大、如是成功!”

  因此,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而且上师摄受了我们这些贤劫千佛也未曾调化的浊世众生——当然,贤劫千佛并未全部出世,这里的意思是:往昔的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来到人间,而业力深重的我们并未得以调化,那么,即使贤劫千佛统统来了,也不一定能调化,唯有以上师的形象慈悲宣说妙法,才能真正摄受我们。所以,从慈悲与恩德方面来讲,上师已胜过了诸佛。

  有些人认为:“密宗宣称上师超过诸佛,这简直大逆不道!”其实,这是他孤陋寡闻而已。不仅是密宗有这种说法,显宗中也不乏其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显宗《无垢虚空经》的一个教证:“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这已经非常明确地说了,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因为在末法时代,如来不可能于众生面前显现,而上师在娑婆世界中,可以见解脱、闻解脱的方式跟众生结缘,最后令其获得成就。

  所以,与上师结缘的功德非常大。无垢光尊者说:“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具有德相的上师,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法王,他无论住于何种环境、何种处所,跟十方诸佛没有差别,不管众生与之结上善缘恶缘,只要见到他、听到他的声音、心里忆念他、身体接触他,皆能直接或间接摧毁轮回的恶劣种子。法王如意宝没有圆寂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这样想:凡是见到上师、上师对他摸个顶、听到上师声音、心里观想上师的人,得到的利益实在无法估量。无垢光尊者还说:“佛说刹那念上师,胜过劫修生次第。”一刹那间忆念上师,其功德远远胜过一大劫中观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可见,忆念上师、见到上师的功德无法想象。

  原来上师如意宝去加拿大时,有一天生病了,晚上给众人讲课时,所有的时间没有用完。当时有个西方人对密宗信心非常大,他说:“今天上师虽然讲得不多,但大家能见到上师、听到上师的声音,已经心满意足了!”的确,对有智慧的人来说,上师给他传法、念咒当然很好,但即使没有这个条件,听到上师的笑声、咳嗽声,也能播下解脱的善妙种子,直接或间接斩断轮回的根本。

  因此,想获得解脱的人,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在《中般若颂》中,佛陀也对须菩提说:“欲得遍知佛果者,当依善知识。”依止之后必须观清净心,否则,觉得上师说得不对、想得不对、做得不对,天天在座下观上师的过失,自相续会被各种罪业所染污。有邪见的人,就算依止断证圆满的佛陀,也能挑出许许多多过失,譬如善星比丘依止佛陀二十多年,结果尘许功德也没有发现,唯一看到的就是过失,最后自己也堕入恶趣。所以说,观清净心最有功德,观过失没有丝毫利益。

  总而言之,从密宗清净观的角度讲,上师的本体跟佛陀无有差别。《密集金刚》云:“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意思是说,上师是功德圆满、相好庄严的佛陀,上师是令众生解脱的教法和证法,上师是把无量众生引入解脱道的僧众,所以一切能作皆是上师,上师就是具德金刚持。

  大家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不要把上师当成一般人,堪布阿琼在《前行备忘录》中引用教证说:“如果把上师看成人,那只能在狗前取悉地了(5)。”假如你对上师有虔诚信心,心里经常忆念,上师的加持和力量无形中会融入你心,令解脱种子慢慢苏醒;但若相续中沾满各种邪见垢秽,那么,你的菩提苗田不可能发芽。所以我们要经常观察自相续,一旦对上师看过失、有不良想法,应马上念诵祈祷文、修金刚萨埵等来忏悔。如果你实在看不到上师的功德,观不起清净心,那也应该想:“上师毕竟是一个众生,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从如来藏的角度讲,我不能观察上师过失。”——该笑的地方怎么没人笑啊?不精彩!

  二、眷属

  闻法道友表面上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每一个人无不具足如来藏。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弥勒菩萨通过三个理证(6)也成立“故说诸众生,具有如来藏”。同时,他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识以方便摄受,拥有听受佛法的机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

  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迟早而已。每个众生都有如来藏,这是从本体角度讲的,但由于因缘没有成熟,如来藏上的障垢尚未遣除,所以无法现前佛果。倘若通过修行遣除一切垢染,那每个众生都是佛陀。原来我们在读书时,曾跟一个领导说:“你不要太骄傲啊!我们现在虽然正在读书,但过段时间,也会变成跟你一样的领导。”同样,听法的道友虽然现在是凡夫,但过段时间,每个人也会成为佛陀。从这个角度而言,应当将他们视为佛菩萨,而不能观察过失。

  《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众生本是相好圆满的佛陀,然而犹如天空被乌云遮盖一样,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障蔽了,所以在轮回中显得愚笨、迷茫、有烦恼,实际上若能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可以现前佛的一切功德。因此,我们不要将道友看成是坏人,等一会儿下课后,理当互相观清净心,把对方看作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莲师大弟子奇琼罗扎瓦……

  其实,外境的好坏跟自己的心有很大关系:心情不太好的时候,旁边来了什么样的人,也觉得全是坏人一样;心情非常好的话,即使是坏人或敌人,也觉得他长得很好、性格不错、穿着漂亮,就算在街上见到乞丐,心里也乐融融的。因此,心如果清净,众生在你面前跟佛菩萨没什么差别,大家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综上所述,闻法之前调整心态相当重要。假如你把传法道场看得十分糟糕,上师视为作恶多端的坏人,旁边的道友也一个比一个坏,那在坏人的群体中,上师所说的坏话,对你的坏相续,不可能有好的利益。上课时心态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上师面前听法,一定要观清净心。这并不是将不清净的东西非观为清净,而是上师和眷属本来清净,通过确凿的教证和理证可以证明。当然,这些若能成立清净,住处观为清净刹土也很容易,《大幻化网讲义》里有非常丰富的教证。

  因此,如果你有一定的能力,每次听上师传法时,应以大乘菩提心来摄持,或者要具足密宗清净观。清净观的力量比菩提心更强,假如你真的能观想,那么上师所讲的每个句子,会令你的相续转变特别快。有些人听了短短几堂课,马上就获得不共的悉地和加持,其原因也在这里。

  乙二(行为)分二:一、所断之行为;二、应取之行为(应行持的行为)。

  丙一(所断之行为)分三:一、法器之三过;二、六垢;三、五不持。

  丁一(法器之三过)分三: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听受佛法的人叫做“法器”,法器在听法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三种过失。我们平时也应该详细观察自己,如果具足这三种过失,当下就要远离,否则,所听的佛法再殊胜、再深奥,自己也得不到利益。

  戊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闻法的时候,不管在上师面前,还是在光盘面前,耳识万万不可四处分散,而应专心致志谛听说法的声音。如果耳识不能专注于法义,东边有一个声音,马上散到东边去;西边有一个声音,马上又散到西边去,如此一来,听多少法也得不到利益。

  闻法时心首先很重要,心要全心全意、聚精会神倾听上师的法音,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在心里。我原来也讲过,以前学院有位加秋喇嘛(现已圆寂),他对法王信心非常大,六七十岁的时候,每次听法王讲课,都一字不漏记录下来。有一次,我和他在大经堂后的小木屋听课,听课的过程中,哪怕上师在课堂上开个玩笑,他也会琢磨半天,说:“上师讲了一个很好的玩笑,这个意义很深啊!”然后一丝不苟地记在小本子上。我看了以后特别感动,多年以来,他就是这样依止上师的。

  可我们有些人听课时,上师开一个玩笑,觉得与自己无关;上师讲一个教言,觉得对自己没用,将上师的话作了百般取舍,只留下一小部分对自己有用的。实际上,假如你真把上师视作佛陀,即使上师开玩笑、说些无关话题,也能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我们现在看法王如意宝的有些原话、讲记,当时觉得意义不是很深,只是一句普通的笑话,而如今越去细心体会,越觉得隐藏着甚深的密意。所以,听法时不能像挑食一样,这个不要、那个不要,而必须做到全盘接收、专注听受。不专注的话,就如同在覆口的碗上倒水一般,尽管身居听法的行列中,但上师讲了半天,也好像是对牛弹琴,被你全部当成耳边风,一句法义也没有听清。

  其实耳没有专注的话,长两片耳朵也没用。那天我看一个老师正在批评学生,她使劲揪着他耳朵说:“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起先不吭声,但老师揪得特别凶,他只好乖乖地回答:“这是用来听老师话的。”所以,你们听课时也要摸一摸耳朵——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果讲了多少法也一句没听进去,那它简直是虚有其表,不是真正的耳朵!

  戊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光是耳朵专注听还不行,倘若对所闻之法没有铭记于心,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敷衍了事,一堂课下来连一个公案、一句法义也没记住,内心犹如一张白纸,讲完后什么印象都没有。那就像漏底的碗中倒多少水也无法留存一样,不管听了多少上师的教言,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

  上师传授任何法要,我们都应该努力记住。就算记不住所有内容,起码也要记几个对你管用的问题。当然,每个人的根基不尽相同,什么管用也不能一概而论。那天有个人很烦恼,打电话给我讲半天,我劝了一下,结果她说:“哎哟,堪布您的话对我不管用!我还是给一个活佛打吧,活佛每次说的话很管用。”世人解决问题都要找管用的方法,同样,我们听法时也要记住对自己管用的窍诀,今天记一个、明天记一个,这样听课才没有白费。

  其实,听法三种过失,依次障碍闻、思、修:第一种过失(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是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第二种过失(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是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下面讲第三种过失,这是障碍修慧:

  戊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在闻法时,倘若动机不良,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治愈疾病等过患;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妄念,比如,去听课是为了看到喜欢的人(贪),听课时对某人怀有极大嗔恨心(嗔),听了一会儿就昏昏欲睡,不停地打瞌睡(痴)。那么,佛法非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碗中注入甘露一样。

  一堂课的时间其实很短,我们听的时候,应该像两天中只吃一顿饭一样珍惜。毕竟一天24小时中,只有1个小时的听课时间,其他23个小时都在做别的事情。这1个小时能断除我们相续中的烦恼根本,具有不可言喻的价值,故一定要把时间、精力全部用上,千万不要杂有任何“毒素”。

  如果依靠佛法而造恶业,这没有任何必要。尤其在上师面前听课时,不要把上师当作贪心的对境,也不要当作嗔心的对境、痴心的对境。世间上有那么多人,非要把上师作为贪嗔痴的对境,这是特别可悲的!听法在我们一生中非常难得,内心务必要保持清净,否则,若杂有贪嗔痴烦恼,修行绝对不会成功。所以,第三种过失是障碍修所生慧。很多老修行人也经常说:“修行好不好,要看有没有对治烦恼。如果能够对治烦恼,说明这个人修行很好。”

  概而言之,闻法时要断除以上三种过失。大家也应时时观察自己的相续,一发现这些过失就要马上断除。当然作为凡夫人,肯定会有这些过失,但如果没有改,纵然闻法动机很好,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 旧译《入楞伽经》云:“圣人见清净,以生三解脱,离诸生死法,修行寂静处。”

  (2)佛性有两种,一是自性住佛性,二是修增长佛性。自性住佛性,是心的本性,这样的佛性每个众生都有;修增长佛性,是通过智慧遣除烦恼障、所知障等客尘,显露出心的本来面目,这要依靠修行才能现前。

  (3)不必把上师观成本尊的样子。

  (4)详见《妙法宝库01—信源宝藏》之《法王晋美彭措传》。

  (5)意即根本不会获得悉地。

  (6)若欲详细了解,请查阅弥勒菩萨《宝性论》中“佛陀法身能现故,真如无有差别故,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一偈。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