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较多,吃的大多是肉食;而乡村里的人没有钱,故多偏向素食。
吃肉为什么能损害健康呢?因为肉食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吃肉过度的人,体内细胞酸会堆积过多,超出一定的负荷时,身体的细胞会发生老化,影响白血球的抗病毒能力。而且,肉食吃进身体之后,在大肠里会堆积很多残渣,进而产生大量细菌,散发出种种毒素,形成致癌物质,造成身体不健康。所以,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断肉茹素、改变饮食习惯,才可以让人健康长寿。
因此,我们确实不适宜吃肉,否则,各种疾病会在身上此起彼伏,直接影响寿命的延长。为何汉地高僧大德中,百岁老人比比皆是,而世间人中,长命百岁者寥寥无几?实际上原因也在这里。所以,凡是希望长寿的人,最好能够坚持素食。如果你长期茹素实在有困难,那也应该少吃肉,每个月的佛教节日中尽量吃素,逐渐把这种习惯培养起来。不然的话,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长,再加上饮食习惯不合理,活的时间就会更短了。
现在世间上的疾病死亡,大多数都是饮食不当所致。此外,为了追求财富和名誉而奔赴沙场,或者遭遇猛兽、随意渡水而命丧身亡,这类现象也不可胜数。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死缘时时环伺在我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故不管是走路也好、开车也好,大家应该经常忆念无常。比如,每次坐车上高速公路,都要有种恐惧感,因为前一秒钟你活在人间,后一秒钟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车毁人亡;或者你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滑下去掉入河里,被湍急的河水卷走,也只不过是几分钟的事。很多人总认为:“我不会死吧,因为我还年轻,还有许多事业没做完……”但这些理由只是相似的理由,一点都不充足。如果因为你年轻就不会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按照因明的说法,这叫做“不定因”。
真正修行好的人,时时都会忆念死期不定,始终想着“不知我什么时候死”,有了这种观念,修行起来会很精进,不会天天聊天、做些无义琐事。但现在城市里的人,最缺少的就是无常观,一直把修持善法拖到明年、后年,甚至退休之后。我就遇到一个50岁的人,他说自己等15年以后,再来学院学法,把未来计划得相当“不错”。
《法句譬喻经》中也有一个这样的老人:佛陀在舍卫国时,城里有位年近八十的老婆罗门,家财万贯,生性顽愚吝啬。他为了给自己建造一栋豪华巨宅,花费大量时间亲自监工,指挥工匠。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得知他只有这一天的寿命,然其却毫不知情,忙忙碌碌于无义之事,特别可怜,于是就亲自来到他的面前。
佛陀见到他后,问:“你这样卖力是否疲倦?修建如此豪宅有何用处?”
老婆罗门骄傲地说:“这房子前边是客厅,后边是我的卧室,东西两厢供家人、子女、仆人住。夏天可到凉台乘凉,冬天搬回暖房居住,舒适得不得了。”
佛陀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有一偈想送给你,你暂且放下工作,坐下来听听好吗?”
老婆罗门答言:“我很忙,没空坐下来听,过几天再跟你好好聊吧。你如果有事,可以先简单说一下。”
佛陀说:“你虽然对未来安排得特别好,自己认为自己比较有智慧,但却不知无常迅速,很快就会离开人间,还在一味不停地忙碌,再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
老婆罗门听后,说:“你讲得确实有道理,但我今天实在太忙,以后再聊吧!”
佛陀见他冥顽不化,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也只好由他去了。佛陀离开后不久,老婆罗门亲自去上屋顶的大梁,结果大梁突然坠下,当场把他砸死了。
现在也有很多老人,像这个老婆罗门一样,人老心不老,好像自己还能再活几百年似的,成天对未来作着打算,为子子孙孙计划安排,这是相当愚痴的行为。所以,每个人要经常思维自己还能活多久,若能如此,就不会特别贪著今生的名声、财富、感情,甚至为此宁愿舍弃生命。如果你无常修得好,一方面自己遭受疾病、痛苦时,有勇敢面对的能力,另一方面,你身边的亲友发生意外时,也不会怨天尤人、寻死觅活。因此,学法不能只留在形象上,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其融入于心。现在有些宗教过于注重形象,倘若深入其教义,没有什么可挖掘的,而我们佛教并非如此,不但理论上讲得非常究竟,还要求付诸于实际行动中,让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一些感觉,这即是佛教的伟大之处。
话说回来,正因为众生的死缘各种各样,所以死期无法确定。有些人在母胎中便已死亡;有些人一出生就断了气;有些人刚学会爬就已夭折;有些人壮年时离开人世;还有些人在垂暮之年寿终正寝。如佛陀在《因缘品》中云:“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仅爬行逝,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汉地也有句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一个人不管年老还是年少,死亡对他而言都是平等的。可有些年轻人认为:“你看我头发还没白,怎么会死呢?决定不会。”他自己这么有把握,可能是获得了“长寿持明”的果位,很了不起!
还有些人生病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有些人已坐上救护车,却死在了半路上;有些人久病不愈、卧床不起,在瘦骨嶙峋中死去,并且死不瞑目(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病人,想死又死不了,想活又活不成。前段时间有个人给我打电话说:“请您加持我快一点死!我这样活着,既拖累别人,自己也特别痛苦。”但他业力没有消尽的话,想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有很多患了“洞特”病(5)的人,在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还有些人自杀身亡(6)。
当然,凡夫人面对死亡时身不由己,只有随业力而去,而作为超凡脱俗的圣者,则已达到了生死自在。前不久我讲过,我隔壁的那个喇嘛,正在念经时就跏趺坐而圆寂。后来很多道友说,当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我刚开始不太相信,因为平时对这些不是特别盲从,但看到照片以后,发现彩虹现得非常好,上面的日期也对得上,所以确信他已得到了成就。敦珠法王所造的《藏密佛教史》中,这样的事例也不乏其数,如贝若扎那传承中的密宗持明者,有些离开世间时,把披单、念珠挂在柏树枝上,腾空直接飞往清净刹土……如此境界超越了世俗想象,一般凡夫人难以企及。
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上,死缘非常非常多,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坐车、乘飞机,甚至只是呆在家里,死亡都会突然降临。而在以上众多的死缘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般微薄。如《宝鬘论》云:“常住死缘中,如狂风中灯。”《大庄严论经》(7)亦云:“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佛经中还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命如水泡”……既然如此,大家就不要天天忙于打扮、赚钱,对未来有许许多多筹划,毕竟死亡的到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也许现在它就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8)。所以,大家应当诚信死期不定、生处不定的道理,并对此长期认认真真去实修。
丁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通过猛厉观修无常,斩断对今世的贪执,然后一心希求解脱法):
我们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今生最后一次。口中如此言说,心中也这样诚挚观修。
比方说,出门去往其他地方时,心里要做好准备,自己可能会客死他乡,永远不会回来了(我这方面做得不太够:每次离开学院到别的地方,自己还是有种无常观,觉得可能不会回来了;但刚才下来上课时,却觉得等会儿肯定能回去。所以对我而言,出门时间长一点,还会观一下无常,可时间稍短一点,这种念头就很少了。按理来讲,我们不管到哪里去,上厕所也好、提水也好,都要想“我等会儿可能回不来了”,时时要有一种强烈的无常观);启程上路或在台阶上休息一会儿,也要想自己可能会死于此处;无论住在哪里,乃至于某地暂宿一晚,都应观想可能会死在这里。
当然,世间人听到这些,也许觉得你有毛病、不正常,身体明明好好的,光是坐在台阶上就死了,这是不可能的,倘若每天都处于这种恐慌中,对生活没有远大目标,就太消极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他们对世间的追求,跟我们修出离心完全不相同。我们若通过这种修法,真正产生了出离心,那么除了希求解脱外,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有些人刚生起出离心时,马上就想出家修行,任何人都劝不住,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看到了万事万物的真相,没有时间再等了。反之,如果你没有产生这种念头,还是会照样贪求世间的一切。所以在这方面,修行人与世间人有一些抵触,如果你无常修得特别好,定能看破世间万法,就像胆病患者见到油腻食物一样,对此没有任何兴趣,唯一只希求解脱。
因此,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时刻忆念死亡无常。晚上睡觉时应该想:“今晚我会死在这个地方,明天不一定还活在人间。”(这一点我倒经常能想,尤其是晚上睡之前,心比较清净、没有胡思乱想的话,常能思维这个内容。其实观修无常需要习惯,每天若在睡前多想一想,这种忆念自然而然会生起来。千万不要像动物一样,睡时倒头就呼呼大睡,醒时迷迷糊糊就爬起来了,一点佛教意识都没有。)早晨起床时也要想:“今天我也许会命绝身亡,今晚不一定还有睡觉的机会。”要发自内心、情不自禁唯独观修死亡。(修行好的人,对此会深有体会;而平时不修的人,我讲得再多,对他也不一定起作用。)
从前,噶当派的格西们,每晚睡觉之前常常思维:“不知道明天早晨还用不用生火?”因此,他们往往不盖火,将碗也是倒扣放置,时时都对死亡有坚定不移的胜解。
过去的藏地不像现在,那时做饭没有电炉、煤气,只是拿三块石头垒个灶,上面放着锅。晚上睡前要盖火时,先加几块大一点的牛粪或木头,然后把灰倒在上面,再压一块大石头。早上起来后,拨开灰找到火星,生火就很容易了。以前我小时候,藏地的生活习惯都是如此,但现在好像没有了,一方面是火绒、火铁难以操作,另一方面,有了火柴、打火机后,生火就没那么困难了。不过在古代,每家每户晚上都要盖火,而噶当派的修行人,由于无常修得好,担心自己一睡下去后,明天再也不会起来了,所以往往都不管火。
而且他们还要把碗扣下。按照藏地的传统,人死后才把碗倒扣起来,活人是不能随便扣碗的。有些小孩若把碗扣下了,父母会使劲打他,认为这很不吉祥。所以,噶当派的有些行为,以世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一种不可理喻,然而在我们眼里,这却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我自己虽说不是噶当派的,但对他们的修行非常向往,每次出门也常想“我这次出去会不会死啊”,有些该交代的事情,就会提前交代清楚。去年有次我出门前,跟一个道友说:“我这里有一些钱,要怎么处理,哪些是放生的……”那人听后非常害怕,以为我有神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就连忙祈请道:“您不会死、不会死!要长久住世、长久住世!”(众笑)
其实对于死亡,每个人都要有一些准备,这是噶当派的传统,也不是什么不吉祥。但有些人可能认为:“我今天刚出门办什么事,就担心会不会死,缘起可能不太好。”实际上这也没什么。若能长期这样观修,到了一定的时候,你自然就会生起无常观,以此可鞭策自己精进修行。
当然,这不能是光说不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以前的一些老修行人,因为观修无常的缘故,心始终不会散乱,每天的修行安排得特别紧,所以我们也应向他们学习,尽心尽力观修无常法,千万不要放逸懈怠!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详见《妙法宝库19—旅途脚印》之《老尼》。
(2)如四季豆,加热不透,内含的毒素不能被破坏,可引起食物中毒。
(3)如土豆发芽、发青,会产生有毒物质。
(4)玛敦、夏珍:因食肉所导致的两种病。
(5)洞特病:患此病者会突然昏倒,需立即放血抢救,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6)《环球时报》有一篇文章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其中30%来自中国。据统计,全世界每40秒就有1人自杀身亡;在中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8人自杀未遂。
(7)《大庄严论经》:十五卷。相传为印度马鸣造,鸠摩罗什译。又作《大庄严经论》、《大庄严论》、《大庄严经》。收于《大正藏》第四册。主要是搜集佛陀本生,及诸种善恶因缘、譬喻等九十章故事,以供求道者参考。
(8)此处指的应该是一些湿生含生,如头上长角的小虫,它们很短的时间即可形成身体,不像牦牛等需要住胎很长时间。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七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