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常有?如果是无常,不用其它的灭因,它自己的本体是无常的缘故。如果是常有,那虽然遇到了其它灭因,像铁锤等,但是,瓶子的本体永远也不能灭,因为它是常有的缘故。
有些人可能这样认为,在《量理宝藏论自释》当中,也例举了这样的观点:如果用铁锤把瓶子摧毁成一片一片的碎片,这就是毁灭瓶子。比如灯火,它烧尽灯芯的同时,能遣除一些黑暗,一个灯火可以作两个事情。同样的道理,铁锤摧毁瓶子的同时,可以产生瓶子的碎片,一个铁锤可以作两件事情。
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这跟灯火的比喻完全是不相同的。虽然灯火对两个法起作用,一个是灯芯毁灭,一个是黑暗遣除,从反体的角度来说,两个灭法可以产生。但是,所谓摧毁瓶子,只不过是原来的整体不存在,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承认。但是,所谓的灭法并不是这样的。瓶子的整体本来都是不成立的,你怎么能说它有毁灭呢?不可能有的。按你们的观点,如果一个法把一个东西毁灭,然后另一个东西产生,这个叫做毁灭的话;那么陶师也成了摧毁泥土者,而不会成为造瓦罐者。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瓶子是依靠铁锤来打烂、摧毁的。但这是人们没有分清近取因和俱有缘之间的关系而导致的。瓶子毁灭的近取因,是刹那刹那毁灭的本性;我们面前的粗大部分,是依靠俱有缘——铁锤而变成碎片的。不管人们所说的,用火来烧木材也好,或屠夫把牦牛杀了等,这些都与俱有缘有关。本来,它们都是刹那刹那无常的本性,一刹那一刹那都是无常的,但我们面前的粗大现象——原来的形状,是以它的俱有缘来改变的。应该这样来理解。
这个道理,我们下面也会详细地分析。如果你通达这个道理,应该说,从理证就完全知道(不说教证),一切万法的确是无常的。自己也好,他众也好,所有里里外外的法,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
下面对这个问题再进行分析:
谓灭无实因所作,若尔自成无观待。
“谓灭无实因所作”。对方一直这样认为:刚才瓶子的灭法,是通过因缘来造成的。比如瓶子最后已经灭了,它是旁边的人用铁锤来摧毁的,那瓶子的灭法,实际上是依靠其它的因缘造成的。这个灭法本来是无实法,灭法的无实法是依靠因缘来造成的。
“若尔自成无观待”。如果对方这样认为,那对我们来讲,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直在说,不用观待其它的因,无观待而灭的。而你们刚才说,灭法依靠因缘而产生。既然依靠因缘而产生,那对我们的观点,应该有个更好的解释。也就是说,间接地,自然而然地成立了无观待因。
为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原因:
无实法由因所造,及因何者皆未作,
彼二意义实相同,如见无与无所见。
这个颂词比较好解释。怎么会说对我们的无观待因是更好的证实呢?原因是这样的:因为,无实法用因缘来造和因缘什么都没有造,这两个意思完全相同。比如,石女的儿子是依靠因缘而造的,以及因缘什么东西都没有做,实际上这两个内容一样。就像我们世间当中,人们认为:我看见虚空,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这两个内容完全是一样的。因为你说看见虚空,其实什么东西都没有看见,这叫做看见虚空。什么东西都没有看见,这就是看见虚空的一种标志。或者说,我心里什么都没有观想,什么都没有作意,无观想无作意,这两个完全相同。因此,灭法依靠因缘而产生的说法,已经间接成立了无观待因。为什么呢?因为刚才前面已经讲了,无实法是依靠因缘而产生和因缘法什么都没有产生,这两者完全相同。因此,你们这种说法根本不能成立你们自己的观点。
这以上:对方说我们的无观待因不成立。怎么不成立呢?根本没有不成立的过失,无观待因是完全成立的,对对方作了回答。
下面讲遣除不定的过失。我们说,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不观待故。有些人认为:这是不遍的,这是不一定的,有些还是需要观待的。所以,下面讲没有不定的过失。
卯二、遣此因不定之过:
谓聚齐全然如芽,此无观待不一定。
此等聚合皆变迁,观待之故非不定。
对方有些论师这样认为:你们刚才认为,一切万法都是毁灭的,因为不观待故,这种说法是不一定的。为什么不一定呢?世间当中有许许多多,虽然因缘已经聚合,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事物,这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刚才讲,万法必定会毁灭,因为不观待故。对方给我们提出来的比喻却是,虽然因缘全部具足,但不一定产生。我们要论证的是,必定会毁灭,不观待而毁灭。然后他们说,不观待不会产生,比如:近取因的种子,还有俱有缘的地、水、火、风等全部已经集聚了,但是,不观待其它的因也不会长出苗芽。就是世间当中,这也完全成立,所以还是要观待。虽然所有因缘全部具足,但是,长出苗芽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柱子虽然是存在的,但它不一定是毁灭的。对方从这方面来给我们论证。
“此等聚合皆变迁,观待之故”。刚才,地水火风等因缘虽然全部具足,但是还要观待变迁,观待时间。比如,种子已经在春天种下去了,所有因缘没有不齐全的,但是第二刹那的时候,并不能马上生出苗芽,这说明还需要观待时间。其实,这个观点我们也承认,但对方却以此说:你们的不观待不合理。然后我们说,以这种比喻来推翻不观待,实际上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呢?虽然因缘全部都已经集聚,但是还要观待时间。没有到秋天,没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种子不会发芽的。这说明,还需要观待时间,我们也如此承许。因此,你们给我们举出来的例子,根本不能成立。“观待之故非不定”。所以,我们这种推理并非不定,我们的推理完全合理。
对方找出一个借口,既然你们已经说要观待时间,那就很好:
谓所作亦观待时。
对方说:对!你们已经说要观待时间,种子为什么不能马上发芽呢?要观待时间。同样的道理,瓶子不一定刹那刹那无常,它必须观待时间。比如说这个瓶子寿命有一百天,由工厂制造出来以后,从第一天开始一直到一百天,一百天之前还没有时间,到了一百天的时候,就像种子要到春天才发芽一样,瓶子才可以毁灭。因此,一切万法——瓶子、柱子等所作的法,它们的毁灭必须观待时间。就像你们前面讲的,种子不能马上发芽,要观待春天的到来一样。这样一来,无观待之故的推理就有不遍的过失。有些可能不观待而灭,但是有些,像世间当中的瓶子等,它们必须到了灭因出现才会灭的,或者说,到了时间才会灭的,不到时间是不会灭的。对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下面,我们给他们再进行回答。这个回答,实际上是不观待因当中的,最主要、最尖锐、最锋利的一个理证,大家也不能忘。平时我们很多人的相续当中,就像我们刚才所讲那样:一个人活在世间的时候,是不会灭的,只有到了灭因出现的时候才会毁灭。任何一个东西都有形成、存在、毁灭的过程。我们要把这样的邪知邪见彻底摧毁,必须要运用这种推理。在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中,对这种推理有非常广的论述。当然,我已经十多年没有闻思这部论典了,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记得在《经庄严论》里面,理证是非常广的。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记得清楚吧。在《量理宝藏论自释》里面,也用了一点点,用得不多。还有《中观庄严论释》,不观待因也讲得比较清楚。
下面,我们进行回答:
若观待时所作变,则成毁灭无观待,
不变如前无损住。
这是很好的一种推理。这种推理在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智者入门论》当中,也以其它的比喻宣说过。
我们对对方这样回答。如果观待时间,那请问:所作的毁灭时间还没有出现之前,它会不会灭?或者说,你们认为这个瓶子可以住留一百天,到了最后一天它才毁灭,在这之前,它一直存在,因为时间还没有成熟的缘故。如果你们这样认为,那我问你:这个瓶子从形成的那一天开始,到最后毁灭的第一百天之间,它自己的本体有没有毁灭,有没有变化?
如果你说,从第一天到最后的一百天(或九十九天)之间,这个瓶子的本体没有变化,那这有很大的过失。《中观庄严论释》当中也讲过这个推理。有什么样的过失呢?那到了九十九天的时候,这个瓶子还应该住九十九天。就像第一天的瓶子能住九十九天一样,到了最后九十九天时候,这个瓶子还可以留住九十九天。为什么呢?因为,第九十九天的瓶子与还可以留住九十九天的瓶子是一体之故;或者说,第九十九天的瓶子与第一天的瓶子是无二无别的缘故。所以,你们不能这样承认,因为你们承认瓶子的寿命只有一百天的时间;否则,瓶子的寿命变成了两百天,或者两个九十九天。
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两个九十九天的最后那个瓶子,跟第一天瓶子的本体是一体还是他体,或者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如果是没有变化的一体,那一直这样推下去,瓶子永远也不会有毁灭的时候。这是一个太过。
还有一种太过,这个瓶子永远不可能住到九十九天;或者最后一天的瓶子,在第一天或这一个刹那间马上会毁灭的。因为第一天的瓶子与九十九天的瓶子无二无别的缘故。
当然,我们这里是以天数来算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缩短为小时,或者一刹那一刹那。
这样进行推理,瓶子乃至一切万法,要么永远恒常,要么永远不能安住,有这种过失。
世间上的人们都这样认为:的的确确,任何一个法,它从产生、存在一直到毁灭之前,它是不变的东西,一直是存在的。但这种说法完全不合理。如果合理,那这种法会在一刹那间马上毁灭,如此,我们的不观待因就很顺利地成立了。如果你说永远恒常,那世间当中哪里有这样的常法?谁也举不出来这样的例子。
因此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观察,我们就会完全明白,一切万法就像佛陀在佛经中所说的那样:“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昨天,我们刚刚讲了一些佛陀的教言。的确是这样,一切万法正因为是因缘而产生的缘故,它的产生就是灭亡,没有安住的阶段。只不过我们有一种相续相同的染污,有了这样的染污,就不知道每一个法刹那刹那都在改变。
第二品当中,在讲到有关现量的时候也讲过,凡夫人有一种毛病,不要说刹那刹那的无常,一般来讲,就是一年一年的改变好像也看不出来。比如这里好多道友,实际上一两年中肯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看不出来:啊!这个人去年也是这样,今年也是这样,好像没有老。所以,不要说刹那刹那的东西,就是三百六十天当中的改变,我们凡夫的眼睛也不一定看得准。有时候,虽然过了十几年,但还反而觉得:啊!这个人是不是已经年轻了,有这种毛病。但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河水不可能倒流一样。所以我们凡夫人,真正的真相,眼睛看也看不清楚,心里更想不清楚。本来没有毛病的,反而认为这个也有毛病,那个也有毛病;而真的有毛病的,自己倒看不出来:啊!这个挺好,那个也很好。全部是颠倒的分别念,这就是凡夫人具有的一种特征。因此,我们为什么经常说,自己的意识不可靠,包括眼耳鼻舌身,全部不可靠,原因就是这样的。佛陀为什么在《三摩地王经》中一直这样强调,其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一切万法一定是无常变化的。
下面,颂词当中是这样讲的:
谓聚无变之一体,是故此因不成立。
对方进一步说,由于田地、种子等因缘在第一刹那具足,然后一直到生果之前的最后刹那,一个法一成不变,一直不灭。所以你们前面讲的,不观待而马上毁灭的说法不成立。
对方的这种说法,以刚才的推理来进行论证,很容易推翻。
聚合犹如后萌生,一体之故初应成。
这种观点不合理。就像聚合以后到最后末尾的刹那一样,这两者之间如果是一体,那么最开始的时候,也应该发出苗芽。为什么这么讲呢?比如说,种子与地水火风大概在春天三月份的时候集聚,过了一个月以后,就开始出现苗芽。如果你们承认,在这个期间一直不改变,那有很大的过失,就与我们刚才推出的过失一模一样。这样一来,在种下庄稼、播下种子的三月,也应该马上发出苗芽。本来是过了一个月以后才发出苗芽的,但你承认前后聚合之间的因缘的本体是一体,本体没有改变,那就成立在播种的时候长出苗芽。比如一个人怀孕,胎儿住胎九个月,如果你说胎儿在这个时间当中不会改变,那刚怀孕那天怀着的,应该是九个月后生下的孩子,并且,在那一天也应该生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本体是一体之故。以这种推理方式来进行论证,可以打破对方的观点。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三十四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