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三十课▪P3

  ..续本文上一页组成的,而其中的火微尘实际上是一个法,一个法的话,那它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水大的部分,也不可能有风大的部分,因为它的本质是一个。按照因明的观点,在任何一个理论当中,一个事物的本体不可能混杂任何一个其他的法。所以,一个本体不可能有两种法。如果没有两种法,那相属就根本不可能存在,“无有二法无相属”。我们刚才也讲了,相属必需建立在两个法的基础上。如果是一个法,那就出现自己与自己相属的笑话了。相属是关系的意思,一个人自己与自己关系很好,自己与自己关系很糟糕,这种说法在世间的名言当中也是没有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推出:我们口口声声说的同性相属——柱子的无常与柱子的所作,它们在外境上是不可能存在相属的。如果所作和无常在外境上有相属,那所作也住在它的本体当中,无常也住在它的本体当中,二法都住在各自的本体上,这样一来,它们之间的同性相属就不存在了。当然,我们心里面可以这样想。总而言之,柱子、柱子的无常、柱子的所作,这几个在事物的本体上,不存在相属的性质。

  我们在座的有些道友,也可能产生怀疑:相属不存在,恐怕很矛盾。因为我们经常说的:柱子无常,它是所作之故,这是通过所作的因来建立无常的。如果所作和无常没有相属的关系,那依靠推理来建立无常的立宗,就完全不能成立。所以,这是非常大的矛盾。可能有些人是这样想的。如果心里产生这样的怀疑,认为我们刚才说的不对,那这些道友就属于因明前派。你们因明前派把外境跟心识没有完全分开,有时候把心识上的东西推到外境上,有时候外境上的东西用在遣余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模糊不清、分不清楚。这也是萨迦班智达,为什么要通过各种推理来驳斥的原因。

  下面,因明前派的论师这样认为:

  

若谓所作及无常,反体于声不成立,

  

则成三相不容故,境有同性之相属。

  因明前派是这样认为的:假设是你们前面所讲的那样,无常和所作在外境当中没有同体相属,那这两个反体在声上面就不成立,由此三相推理也不存在。本来,我们是用所作的反体来证明声音是无常的,推理是:声音是无常,因为它是所作故。可见,它是很好的一种推理,通过所作可以建立声音无常。但是,你们因明派现在说,相属在事物的本质上根本不存在。如果同体相属在事物的本质上根本不存在,那声音所作的反体跟无常的反体,就在事物的本质上不存在。这样一来,三相推理就根本不存在了。但这一点,我们是不能承认的。包括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他们在有关论典当中,也经常应用这样的推理:柱子无常,所作之故;声音无常,所作之故;万法无常,所作之故等等。这说明,同体相属应该在事物的本质上存在。如果不存在,那法称论师和其他因明论师所建立的所有三相推理,都被你们全部推翻了,尤其是自性因的推理全部都被推翻了。这一点,你宗肯定不敢承认。因此,一定要承认同性相属在事物的本质上存在。

  下面,我们因明派剖析他们的观点:

  

一实体境虽相同,诸反体于境若有,

  

反体无关则非因,相属成果或异名。

  “一实体境虽相同”。你们因明前派也认为:无常和所作在声音或者柱子的本体上,是一个实体。这一点,你们因明前派也认为是合理的。我们因明派也承认这一点,包括以法称论师的究竟密意来进行对照,这个观点确实是合情合理的。瓶子的本体、所作的本体、无常的本体,这几个是一个本体,这一点我们也完全承认,没有什么不相同,观点一致。

  虽然这是相同的,但“诸反体于境若有”与我们不同。各自不同的反体,刚才柱子的反体、无常的反体、所作的反体,这三个反体不但在外境当中存在,而且他们之间有一个不可分割的同性关系——同性相属,这一点我们是不承认的,但你们承认。你们因明前派认为:事物的反体就像蘑菇的菌褶一样,所有反体以互相不混杂的方式,在事物的本质上存在。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大家都知道,我们自宗的反体都是分别念假立的,而事物的本体上只是一个本体而已。

  如果反体在外境当中真实存在,那有很大的过失。有什么样的过失呢?我们可以这样问:反体与反体之间有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无常的反体跟所作的反体,如果真的在事物的本体上有两个法,那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属,有没有关系?如果你说没有关系,那依靠所作的推理来了知无常,这样的机会就不可能容有。因为它们两个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没有一点关系的东山和西山一样,比如我说:在这里一定存在东山,因为西山存在之故,这种推理毫不相干,不可能成立。或者说古代盔甲上面的甲片,甲片与甲片之间完全是脱开的,互相不可能有混杂的现象,那这样,它们之间不可能有互相推导的关系。这样一来,如果反体与反体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则成了非因,那就并不是以所作的因或者推理,来了知柱子是无常的,这种机会不应该容有。这是一个推理。

  第二个推理:如果你说反体与反体之间有关系,那应该是两种关系之一,要么是同性相属,要么是彼生相属。除了这两个以外,在因明的任何一个论典当中,不可能有第三种相属,我们下面也会讲到。如果是同性相属,也就是说,这两个反体的关系在事物的本质上存在,并不是心假立的,并且他们是同性相属,那这种观点肯定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呢?柱子、无常和所作,这三个实际上是一个本体。如果是一个本体,你不加任何分别念的成分,实际上无常也是柱子,所作也是柱子,柱子也是柱子。那这样,它们几个就成了不同的名称而已,推理就完全成了这样:柱子是柱子,因为是柱子之故。因为,在事物的本质上如果是一体,那完全就成了异名。就像词藻学里面,月亮叫做凉光或者水晶球,一个事物有三种不同的异名,就变成了这样。从遣余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推导也是可以的。但从事物的本质上,比如瓶子是瓶子,因为是瓶子之故,那有没有必要呢?一点必要都没有。如果你认为它们的反体实际上存在,反体与反体之间是同体相属,那就是一个物体。除了一个物体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有这个过失。

  如果你认为:反体与反体之间有是有相属,但这种相属是彼生相属。那也不合理。柱子是无常,所作之故。柱子、无常和所作,这些都是一个法当中产生另一个法。那这样,是柱子里面产生无常,还是无常里面产生所作,是怎样互为因果的呢?如果你真的成立这一点,那其中的一者,就变成了另一者的果了,但这一点,你们对方也不会承许。

  这样一来,如果在事物的本质上相属存在,那理论上完全是过不去的。

  对方可能会这样说:那你们自己会不会有这种过失呢?你们不是也承认它们是同性相属吗?我们根本没有这种过失。为什么没有呢?因为事物的本质上,我们不承认所作、无常和柱子,互相有一种关系。只不过我们承许,在事物的本质上,所作、无常和瓶子三法,是一个本体。但在我们分别念当中,可以把它们分出来:遣除非所作的反体安立为所作,遣除常有的反体安立为无常,遣除非瓶的反体安立瓶子。那这样,如果有些人知道所作,但不知道无常,在这种人面前,这种推理就可以建立,以所作的理由来建立瓶子为无常。所以,我们从分别念的角度来安立,这个三相推理就非常合理。虽然所诤事、立宗和因三者,没有实质上的他体法。但在我们众生的分别念当中,本来是一体的东西,但他不能了悟为一体;或本是多体的东西,但他没有了悟为多体。在这种人面前,这种三相推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法称论师的究竟密意,并不是承认事物的本质上存在着相属。在事物的本质上,同体是存在的,但是相属在本质上不存在。相属和相违,全部是我们的分别念来进行假立的,这一点非常非常关键。比如:果没有因不能产生,但因和果之间的关系,全部是分别念来安立的,在事物的本质上是不存在的。火不离开热性的一体的本体,在事物的本质上是存在的;但是,火与火的热性结合起来的相属或者关系,这就是我们分别念来安立的。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大家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就会了知:世间上的任何一个关系,就是我们分别念来安立的,真正的相属在事物的本质上是不存在的。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你懂得,那相属品当中的道理就很容易;如果你没有懂得,还觉得:哦!这个相属不仅是分别念安立的,它在事物的本质上还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我心里面想的:火的本性与火的热性是一体的观点,实际上符合事物的实际本体,如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那就说明:不但我心里面这两个连在一起,而且本体上也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分别念中的相属,在事物的本质上也是存在的。如果我们也这样认为,那就说明,对相属是以分别念安立的道理并没有搞懂。虽然这种执著非常相合事物的实际本体,但这不叫相属,相属唯是分别念安立。

  就像前面讲遣余的时候,有些人一直这样认为:实际上,柱子已经遣除了非柱,那这样,遣余应该在事物的本质上成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真正的遣余在实际本体上是不存在的。如果事物的本质上存在遣余,那任何一个人看见柱子以后,就会知道:这叫柱子,它遣除了柱子以外的瓶子等。但实际上,没有学习过这种概念,没有学过这种术语的人,根本不会懂得。这说明,任何一个法的本体上并没有遣余。也说明,在事物本体上,相违和相属都没有。所以,世间当中的所有破立、肯定与否定等,全部都是我们的分别念来安立的。如果你懂得这一点,那因明当中最基本的秘密与窍诀,你就已经了解了。如果这一点你没有懂得,那相属的绝密你就没有了解。

  实际上,因明是一种分别念的学问,它有一套非常严密的逻辑。如果你没有详细观察,那不可能了达它最甚深的意义。只是走马观花或者囫囵吞枣般的看书,这样随随便便过一遍,是不可能通达因明的。但有些人认为:啊!因明是非常难懂啊!其实,这并不是这样。与《现观庄严论》或者其它中观论典比较起来,尤其是密乘等净无二的见解,因明毕竟是分别念的对境,因此也没有什么搞不懂的。与世间上的学问比较起来,我想:物理、化学、哲学等知识,其实只能研究一种表面的现象,事物的真正本质并没有彻底了解。与世间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因明有一套非常深奥的了解名言的秘诀,它们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懂得因明。但这种秘密跟胜义谛的秘密比较起来,并不是特别难懂。

  因此,如果我们把因明学得特别好,那对佛法自然而然会生起信心。为什么呢?我们会想到:佛陀宣说的因明正理,在名言当中,按我的分别念进行抉择的时候,讲得非常有理有据;这就说明,更为超胜的胜义境界——佛和菩萨的智慧,更是不可思议。虽然我现在,还没有通达一切诸法空性的证悟,但是我知道:通过名言的任何一个观察,我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个错误;那说明,胜义不可思议的境界,会更让人敬仰。从而对佛法产生真正的信心。所以,我这样想:一般因明逻辑学得非常好的人,他对佛法的正理根本找不出错误。世间上的很多智者,刚开始他们并不特别承认佛教,但通过后来的潜心研究,对佛教的真理根本找不到任何错误;从此以后,不但以前的邪见全部遣除,而且完全对佛法产生信心。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在座的个别人,或者在大城市里面成长的有些人,杂乱分别念非常多,可是这些分别念当中,真正比较尖锐的一个分别念,谁也找不到。有人每天都有千思万想,有各种各样的分别念: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但真正靠得住的一个分别念,或者真正有理有据的,能遮破佛理的,这样的分别念谁也找不出来。只不过是:我想是这样的,我觉得不合理,这是不对的吧!有个别人,他的每一个分别念,或者每提出的一个疑问,都特别笨,根本没有什么尖锐的东西;但是,他的胡思乱想却特别多。如果你学好了因明,那所有乱七八糟的分别念,会通通削掉,最后产生一种非常清净、纯洁的智慧。虽然因明是名言中的一种分别念,但是,我们学习却非常有必要。

  有很多人,以前接触的学问比较多,相续当中的傲慢心比较浓,始终认为:我是博士生,我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其实,这只是迷迷糊糊学了一些世间理论而已,是在这个当中熬过来的,有些知识还是垃圾,根本用不上。在真正的正理面前,任何一种世间的智慧都靠不住,以正理进行观察的时候,自己也觉得自己很渺小。我通过各方面的了解,学习因明以后,有些人的傲慢心,还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是有所突破的,这是很高兴的事情。

  希望大家:学习佛法一定要成功。如果没有成功,那修行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阻碍和违缘。所以,在相属的问题上,大家应该详细观察。

  好!今天学习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三十课》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第三十一课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