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它可以成立为量,法称论师在《正理滴论》中说,所谓的现量是指首先见到不共的对境,比如说有一个不共的对境,其呈现的时候,识已经现量照见了,这就是现量识;陈那论师在《定量论》中也讲到,我们心里面执着现在很快乐等,这并不是现量。大家都知道快乐不是痛苦,对此有一定的执着,这些并不是现量。可以说所谓的量不管是现量还是比量都是一种识,并且全部都是正确的识,也就是说,这种识所判断的对境是没有错乱的,这就是所谓的量,就像为什么称本师释迦牟尼佛为量士夫一样,因为本师所判断的对境没有一个错误,全部是正确的。同样的道理,如果现量和比量所判断的对境是存在的,对有境方面不欺惑,或者所判断的对境不存在,在不存在方面不欺惑,这就是所谓的量。
现量亦即无分别,是故无需决定性。
“现量亦即无分别”,实际上所谓的现量是没有分别的,如不会分别对境的纸是白色、红色等。“是故无需决定性”,所以现量根本不需要具有决定性,因为它的本体是无分别而照见,如实照见也可称为正确地认识对境,而这种认识并不是由分别心决定的。
当然,因明前派的有些论师也这样说过,虽然现量没有分别的决定性,但是有无分别的决定性,实际上这种观点也是不成立的。可以这样反问:“你们所说的“无分别决定性”指的是什么呢?”如果说眼识能如理如实地照见某个色法的本体,那这不是由分别念执着的,而是现量无分别取境,仅仅是缘取对境,并没有分别,这不叫决定性。如果说眼识能取舍、分辨这是红色、那是白色等,这种观点在因明七论的任何一部论典中也是不可能有的。所以,因明前派承认现量不存在分别的决定性,但是存在无分别决定性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萨迦班智达在此说,现量不可能有决定性的原因就在这里。
遣除彼不合理之说分二:一、现量行破立之方式;二、宣说若决定性则违现量。
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现量没有任何分别,那么要断除增益是很困难的。比如说,现量见到柱子的本体时并没有任何取舍分别,柱子存在或不存在的决定性都没有,这样一来,就无法断除增益,如是它怎么会成为量呢?所谓的量要准确,由它判断外境才具有正确性,如果没有判断外境的分别念,那它如何成为衡量对境的正量呢?”
现量远离分别念,以未颠倒立为量,
依彼抑或凭他力,决定之式行破立。
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虽然所谓的现量已经离开了分别念,也没有决定性,但这里是以未颠倒错乱对境的角度安立为量的。意思就是说,现量虽然是对某个事物没有决定性的无分别念,但它所缘取的对境是无颠倒的,以事物无颠倒呈现在识前的理由已经足够使它成立为量。为什么呢?因为量不一定要有决定性,比如说我看见面前这根红色的柱子,虽然根识并没有生起“这是红色柱子”的定解,但是其所有特征已经在根识面前显现了,从这个角度它可以成立为量,所以现量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无分别。其实在陈那论师的《因明入正理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已经讲到了这个特征:“此中现量,谓无分别。”意为现量就是无分别。
颂词中的“未颠倒”,法称论师在《正理滴论》中称为“无错乱”。陈那论师已经讲了无分别,为什么法称论师要加上无颠倒呢?有些论师这样解释,因为只是说“现量无分别”,而无分别有错乱的情况,如二月、黄色的海螺等,为了遣除这些错乱的无分别识,安立现量不仅是无分别,而且衡量对境的时候无有任何错乱、颠倒,所以法称论师在《正理滴论》当中,又增加了无错乱(无颠倒),其原因就是这样的。
总而言之,在后代高僧大德们著的任何一部因明论典中建立的现量,其第一个特点是没有分别,第二个特点是如理如实地照见对境,不会出现任何互相错乱的情况。具备这两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安立它是现量,也是正量。为什么呢?因为它所判断的对境没有任何差错,所以安立为正量。
此时,有些人可能会这样想:“如果现量没有决定性,那么如何依靠它进行破立、取舍呢?因为量应该具有破立的功能,比如说这是正确的,就把它建立起来;这是错误的,就把它破斥掉,量应该有这种破立的功能。但现量没有任何分别,怎么依靠它进行破立呢?就世间当中的任何一法而言,应该是以破立来进行取舍的,但这个现量任何执着、分别、决定性都没有,那怎么进行破立呢?”
下面对此回答:“依彼抑或凭他力,决定之式行破立。”依彼的意思是指依靠现量本身,依靠它本身可以引生决定性;或者现量自己本身不能引生决定性,但是依靠其他的外力可以引生决定性,之后再进行破立。这个道理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虽然外境所有的特征在现量面前已经如理如实地现前了,但是众生在取境的时候,有时候对外境可以自然而然生起定解,即在没有什么错乱因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生起决定性,然后进行破立;有时候现量对外境虽然已如理如实地照见,但是凭它自己的力量不能生起决定性,必须依靠外力才能产生。
对此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说前一刹那,我看见红珊瑚或者红色玫瑰花的时候,它的红颜色在我眼识面前已经呈现了,因为没有其他错乱因的缘故,下一刹那自然而然会生起决定性:“我刚才已经看见了红色的珊瑚、红色的玫瑰花,我刚才看见就是红色的。”或者“这就是红色的东西啊!”依靠现量自己的力量,在自相续中可以生起辨别红色的决定性,之后进行破立:这个红色的珊瑚,我要还是不要?如是就可以依靠自己的意愿进行取舍了。
另外,当红色的柱子现前时,虽然它有诸多不可分割的本性,如刹那无常、所作、形状等,但是不一定能全部同时认识。比如说对无常来讲,因为有其他错乱因的缘故,从而使你无法对它产生认识。那么到底有什么错乱因呢?首先有内在的错乱因,因为我们相续中具有把万法执为常有的不良习气;然后是外在的错乱因,红色的柱子虽然在刹那地生灭,但是以凡夫人的根识却无法了知,因为刹那生灭不是根识的对境,根识的对境是物质的粗大结构,但粗大的结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变化。由于上述种种错乱因的缘故,我们虽然已经看见了与红色柱子不可分割的无常刹那性,但是却不能了解这一点。但是,如果依靠其他外力之后,我们就可以了知柱子是无常的。依靠什么外力呢?因为它是人造作的缘故,以此就可知道柱子肯定是无常的,此时在你相续当中,无论是珊瑚还是柱子,都会知道它们的无常本性。所以,要生起决定性,没有错乱因时很容易,当下依靠现量马上即可产生,然后就可以进行破立了;而在有各种错乱因的情况下,由现量不能直接生起决定性,只有在依靠其他外力的情况下,才能在相续当中生起决定性,然后再进行破立。对于上述道理,我们在学习因明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了知。
以前刚开始学因明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所谓的现量既然是无分别,那它怎么会成为量呢?既然成为量,那么它就应该是正确的,但没有分别念,怎么了知它是正确的呢?因此它永远也不能成为量。每个人都有各自不相同的习气和分别念,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现量无分别,如何成为量?”对我来讲,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我想你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从表情上看,你们好像对此没有任何疑惑。
大家应了知,依靠现量引生决定性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自力——依靠现量自己的力量产生决定性,其实我们在前面讲非量识时,这一点已经讲过,其中的已决识就是如此;还有另一种方式,是依靠他力来产生决定性的。这样一来,从现量来讲,虽然其本身并不具备有和无的决定性,但是依靠自力或者他力可以最终引生出决定性来,因此,现量无决定性而不能成为量,也不能破立的过失是根本没有的。也就是说,现量缘取的外境是正确的,并没有错误,所以我们把它安立为量。虽然它自己是不分别的,但是依靠它可以逐渐引生真实的定解,有了真实的定解以后,就可以进行破立了。所以由现量所决定的名言,一点儿也不会错乱的原因就在这里。
好,今天就学习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窥基大师在《因明大疏》中说:“能缘行相,不动不摇,因循照境,不筹不度,离分别心,照符前境,明局自体,故名现量。然有二类:一定位,二散心。定心澄湛,境皆明证,随缘何法,皆名现量。一切散心,若亲于境,冥得自体,亦皆现量。”
《第十八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