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量理宝藏论》第二品分别有境,也即分别心识,观察心识的道理,现在抉择非量识中建立自宗。
建立自宗分三:一、非量总法相;二、数目之分摄;三:各自之安立。
各自安立分三:一、不悟识;二:颠倒识;三、犹豫识。
今天讲颠倒识的法相和分类。
执彼即有非彼害,乃颠倒识分为二,
分别以及无分别,彼一一分共五类。
首先讲颠倒识的法相,取对境本身却有反方面量的违害,这种识叫颠倒识。举例说明:有人执著外境的瓶子是常有的,这种常有的执着存在正量的违害,这就是颠倒识。
颠倒识与不悟识有些差别,不悟识是没有如理如实地了知对境的真相;颠倒识不但没有了解对境的真相,而且还在反方面理解它的本体,如是会存在现量或比量的违害。所以千万不能承认由颠倒识得出的结论,否则在正理面前会有妨害。
在《中观四百论》中讲到,凡夫人有四种颠倒:无常执著为常有、不净的事物执著为清净, 苦执著为乐, 无我执著为有我。这就是中观当中所谓的四种颠倒,它们都是没有了解对境的真相,反而执著反方面的另一本体,如是而有正量的违害;当然,因明当中也是这样承认的。
颠倒识与邪见的含义基本上相同。比如说,本来世间中的因果、三宝的加持、前世后世等世间正理是存在的,可是有些人因为自己的俱生智慧不圆满,或者依靠外道宗派的遍计执著产生了邪见,把真相执著为相反的事物,即认为因果、三宝、前后世等不存在,无常执为常有、不净执为清净等,这些都是颠倒识。因此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自相续中决不能让颠倒识有立足之地,因为如果有了颠倒识,那不但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反而会被错觉染污自相续。
总之,颠倒识的法相就是这样安立的,而且颠倒识一定有正理的违害;而不悟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执著,但并没有正量的违害。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了解,一方面犹豫识、颠倒识和不悟识有各自反体不同的法相;另一方面它们也有共同点,正如昨天所讲的那样,从不能了解事物真相的角度来讲,这三个非量是相同的。
然后讲颠倒识的分类,它分为分别和不分别颠倒识两种。其中分别颠倒识又分三种:错乱相分别颠倒识、错乱时分别颠倒识、错乱境分别颠倒识。
首先讲错乱相分别颠倒识。
那么,什么是错乱相分别颠倒识呢?对于事物的相,因为有另一个相似错乱因而执著为同样,这就是错乱相分别颠倒识。如刚才我上来时,有一个人突然在我面前说:“哎,你回来啦。”我有点尴尬,因为我们并不认识,这时他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哦,对不起,我看错了。”这就是错乱相分别颠倒识,因为我与他所认识的人面貌相似,所以当时他就认错了;还有将花色的绳子看成毒蛇,蓝色的阳焰看成清澈的河流,红色的布看成燃烧的火焰等,我们的分别念从相方面把这个东西执著为另一个东西,这就是相的错乱分别颠倒识。
然后讲错乱时分别颠倒识。
比如说今天看见的河流,仍然当作是昨天的河流;或者今天看到的人仍然当作以前的人。因为有一个相续相似的错乱因,所以从时间上没有分开了知,本来现在看到的事物肯定不是以前看到的事物,但却一直认为是以前看到的事物,这种心态是错乱时分别颠倒识。
最后是错乱境分别颠倒识。
比如说人站在山顶上,山脚下的人感觉他好像站在虚空当中一样,实际上他不是站在虚空当中;或者说门口上的瓶子看作是屋里的瓶子,屋子里的瓶子看成在门口上,这种因位置而产生颠倒错乱的分别念就是错乱境分别颠倒识。
在这里所分析的都是分别念,但是大家一定要分清楚分别念和无分别念之间的差别,所谓的分别念一定是在当时有一定的执著:“哦,这是什么东西。”无分别虽然能如理如实地照见对境的一切行相,但是不存在对其进行判断、分析的意识,就像镜子显现外境的影像一样,根本不评价对方的差别法等,这是无分别念。
当然,众生的相续如果大概分类,可分为三种:相、时间和环境。实际上,有时候在相方面的分析,也可以从本质上分析,如本来柱子的本体是无常,但你却把它执著为常有;此处看起来好像也有时间上的差别,因为在时间上,本来它是无常的东西,但是你却把它看作常有,这也是一种错乱的分别念,但是以前因明论典当中并没有说属于时间当中。
凡是分别念的颠倒识,基本上可以包括在这三种分别错乱当中,这是分别念的错乱颠倒识。
无分别念的颠倒识有两种,即根识染污和意识错乱的无分别念颠倒识。
首先讲根识染污的无分别念颠倒识。
我们的眼根出现问题时,在虚空当中看见二月或毛发,以及把白色的海螺看成黄色的海螺等,这些都是根识染污的无分别念颠倒识。如果你觉得“这是二月”而去执著时,此时已不是根错乱无分别念颠倒识了,只有未用分别念进行取舍时,在眼前出现的二月,这个境相才是无分别的根识错乱。《释量论大疏》中说,幻化师依靠木块、石子和咒语加持,幻化出的大象和骏马,此时观众的心识也是无分别的错乱根识,为什么呢?因为在其旁边根识没有被染污的人,则看不见这些幻化的象马。《大疏》的意思是说,幻化师通过咒语的力量使观众的根识受到染污,从而显现外境的错乱相。这样一来,可能有些人会想:“那我们看电视、电影,这些到底是无分别的根识错乱,还是真相的事物呢?”按照因明的观点来讲,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图像等不是无分别的根识错乱,而是现量见到的。为什么说是现量见到呢?因为通过摄像机等仪器已经把外境拍摄下来了,经过转换之后,就变成了眼识所见的电视图像。按照《俱舍论》的观点,镜子中的影像实际上是镜面反射的一种影像,我们通过眼识照见这个影像,这不是无分别的根识错乱,因为当时自己的根并未受到染污,影像也不过是由物质的一种力量幻化而成,然后通过我们的眼根现量照见而已,应该这样来理解。
当然,无分别的根识错乱还有很多种,无论哪种根出现错乱时,都会在外面显现出一些境相,导致根识出现错乱。比如说有些人的眼根出现问题,经常会看到外面有鬼或者非人在说话或制造违缘等,这是无分别的眼识错乱;当我们的身识产生错觉时,会觉得身上很痒,因此会想,可能有很多小虱子在我身上爬着,其实身体上根本没有小虱子在咬,这也是一种错觉。实际上这些都是由根出了问题而导致识错乱的,余根亦可如此类推,这就是根识染污的无分别念颠倒识。
然后是意识错乱的无分别念颠倒识。
一般来讲,意识错乱的无分别念颠倒识指的就是梦中的无分别识。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在梦境中我们的眼等前五根没有起作用,成了相应根,所以不会现起根识,而那个时候的意识通过无始以来或暂时串习的习气产生错乱,从而显现梦中的各种现象,从现象明显分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现量,但是它是现量中的相似现量,因为它完全是由意识错乱而导致的。
以上讲的是无分别的意识错乱,另外还有一种分别的意识错乱。比如说你在做梦的时候执著梦中的大象、红色的火焰和蓝色的天空等,《释量论大疏》中说这种心态是一种意识的错乱分别,因为当时它明显地执著这是此、那是彼等,若有执著即是错乱的意识分别而不是无分别。当然,有关错乱分别和错乱无分别的问题,你们可以看一下《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把密宗和因明的教言相结合而开示的窍诀,尤其是在解释做梦之时,光明的显现,以及如何认识光明等教言,非常深奥。当然,这些如果按照因明的观点来进行解释则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在讲解因明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名言的传统和规矩来进行。那梦中有没有真实的意识呢?真正的意识是没有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人的六聚识当时都没有活动,所以按照因明的观点,梦中的有分别识和无分别识都安立为错乱识;当然,按照唯识宗万法唯心的观点,梦境也是如幻如梦的显现,但这与因明在抉择名言时的情况还是有些不一样。
以上讲了颠倒识的法相和分类,其中分类有分别的颠倒识和无分别的颠倒识,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部论典时,懂得这个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哪些识是错觉,哪些是正确的觉知,所以希望大家在这方面要作详详细细地分析。
最后讲犹豫识的法相和分类。
执彼复有非彼者,乃犹豫相分二类,
现前犹豫及隐蔽,均衡偏重而执取。
首先讲犹豫识的法相,即我们正在执著一个对境的时候,它的这种作用没有消失的同时,又出现一种认为不是它的执著,这样的识叫犹豫识。意思是什么呢?我执著柱子是无常的同时,也会产生不是无常的怀疑。因明和中观中经常讲,众生只有一个相续,不可能有两个心相续,于是有些人会这样认为:“那是不是一个人的相续当中同时出现了“既是无常,又是常有”的两种分别念呢?如果一个人的相续中同时有两种分别念,那会不会有变成两个相续的过失?”我们这样回答,当然不会成为两个相续,为什么呢?因为我刚才认为这根柱子可能是无常的,当时无常这种执著的作用和习气尚未消失的同时,又产生了另一种想法“可能是常有的”,当时在我的心态当中,这两种分别念并没有同…
《第十四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