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二课▪P2

  ..续本文上一页支分分三:一、为了通晓名言而宣说论名;二、为遣除违缘而宣说顶礼句;三、为使本论获得圆满而宣说立誓句。

  为了通达名言而宣说论名。

  汉语:量理宝藏论;

  梵语:札玛纳耶达讷德

  “札玛纳”是量的意思;“耶达”解释为理;“讷德”意为宝藏。此三结合起来就是:量理宝藏论。

  “量”是因明的意思,因明和量没有差别;

  “理”叫学说,或者叫理论。

  什么叫量学呢?量理叫量学或量的一种理论,因明的一种理论。什么叫量呢?所谓量,在世间当中分为能量和所量,比如说:用尺寸量布,尺寸叫能量,布是所量;用公里衡量路程,公里为能量,路程为所量……如果能量正确,所量也正确;如果能量不正确,它所衡量出来的结果也不正确。因此在佛教的这种理论学说当中,应该用正量来衡量任何一种事物,也即以正理来判断所知。在此过程当中,驳斥非理、谬论、邪见,这就是所谓的量。总之,量理大概的意思就是量的理论。(3)

  有关量学,以前有一位大德叫工珠·云丹嘉措,他造了一部名为《量学》的论典,后来杨化群翻译了此论,论中有详细的因明学道理,我们在这里不广说。

  “宝藏论”这里是比喻。因为《量理宝藏论》已含摄了《集量论》、《正理门论》、《因明七论》等因明的所有内容,它就像宝藏一样,金银财宝、玛瑙珊瑚等所有的珍宝全部藏在里面。因为这部宝藏般的论典,已经具足了陈那论师、法称论师所有的因明学说,所以它是以比喻的方式来取名的。

  我们下面讲因明中的能量和所量,所量是从内容方面讲的,能量从词句和文字方面讲的。

  因明中最根本的论典为《集量论》和《因明七论》,《因明七论》也分了根本论和支分论。

  什么是根本论,什么是支分论?其差别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如果这部论典中已宣说了因明的八种事或八种门,即已圆满完整地宣说了因明八事,那么此论叫因明根本论;如果没有圆满宣说,只是部分的宣说八种事,叫支分论。

  什么是因明的八种事?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因明《诤理论》当中这样讲的:因明的所有内容包括在八种事当中,即能破、能立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类,现量、比量也分真实和相似两种,总共有八种,所以叫因明八事或推理八事。这些大家一定要记住!不管是《释量论》、《量理宝藏论》,还是其他的任何因明论典,只要内容齐全,都会完整地宣说这八种事(因明所包括的内容除此之外是没有的),这样的论典都叫根本论,当然我们以后也会学习这八种事。

  综上所述,能立、能破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种,现量、比量亦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种。所以在因明的《入正理门论》中也讲:“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意思是能立、能破皆分真实、相似两种,通过真实、相似的能立与能破来了悟他人的相续,知道他人的观点;现量和比量亦分真实、相似两种,以真实、相似的现量与比量能了知自己的相续、自己的观点。

  我们学习因明时,必须要了知能立和能破。

  首先宣说真实能立和真实能破:

  什么叫真实能立?如《中观庄严论》中说:任何推理必须包括宗、因、喻这三相;此三相在其他的逻辑学中被称为小前提、大前提、结论三种支分。完整具足上述三种条件的论式或推理叫真实能立,用这种语言完全能驳斥别人的观点,自己也能以此建立自己的所说。

  什么叫真实能破呢?它分出过能破和立量能破两种。

  出过能破:一般不采用任何组织的论式,而用比较可靠的语言驳斥别人的观点,这叫出过能破;立量能破:采用一些论式来破除对方观点,比如山上有火,有烟之故等,这叫立量能破。

  然后宣说相似能立和相似能破:

  相似能立:虽然建立了一个学说,但理由不充足、不圆满,叫相似能立;相似能破:虽然采用一些判断遮破别人的观点,但所采用的理论不圆满、语言不完整,叫相似能破。

  现量有真实现量和相似现量两种。

  真实现量是五根识得到的结论,它未受任何思想、分别念的扰乱,也不夹杂任何语言文字,而仅是在五根识面前领纳到的一种觉受。以人在山上采树果为例:他的眼睛见到果实的刹那,然后手触到果实,耳根听到摘果实的声音,鼻子嗅到果实的香气,舌头品尝到果实的味道。此时,分别念还没有参与进来,没有进行造作,这种感觉叫真实现量。如果此时加入分别念:这是白色的、这是甜的、这是香的、这是臭的等等,这不叫现量,叫分别念。学过《俱舍论》和《中观庄严论》的道友应该清楚吧!真实现量的另一个条件是“无迷乱”,指对外境的无误判断,即五根识面前所显现的无误判断,这叫真实现量。

  相似现量是指由迷乱根识取境后得出的结论,如看见第二个月亮,或见花色绳索为毒蛇等,这些叫相似现量。

  比量也分真实比量和相似比量。

  论证的三相推理圆满具足,这叫真实比量。真实比量可分为因比量和果比量。

  虽然使用了推理,但所采用的推理并不能圆满证实所立,这叫相似比量。

  总而言之,因明八事或因明八门是因明的纲要,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如果广说,因明的所有论典都包括在八门之中,以简单的语言无法描述,故而在这里做纲要性地介绍。

  《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这三部论典已圆满宣说了因明八事,故叫做如身般的根本论典。其他的《因滴论》、《诤理论》等,未能圆满宣说因明八事:有些只宣说现量,有些只宣说比量,有些只宣说能破,有些只宣说能立,所以叫做如四肢一样的支分论典。而按照萨迦班智达在本论中的讲法,根本论是《释量论》,支分论是其他的《因明六论》,这一点通过本论后面的偈颂也可了知。当然,这是个别智者的说法。

  总的来讲,因明可以这样概括地了解。

  另外,因明是否为佛教的内容呢?以前上师如意宝住世的时候,在我们学院当中,这也是经常辩论的问题。

  宗喀巴大师认为,因明包括在内明当中,它是内明学;后来,萨迦派的达仓罗扎瓦(达仓译师),他以教证、理证来遮破宗喀巴大师的观点;格鲁派的胜幢论师又破斥了达仓译师的观点。

  后来的克主杰等论师认为,因明和内明之间的关系应该分四种,即两种都是,两种都不是,只是其中之一:既是因明又是佛教内明学的,如《释量论》;既不是因明学又不是内明学的,如医学;是佛教内明学不是因明学的,如戒律;是因明不是佛教内明的,如胜论和数论等外道论典中的逻辑推理。

  全知麦彭仁波切和其他的智者也这样说过:从因明反体(4)的角度来讲,《释量论》完全是一部因明的论典;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释量论》包括很多的内明知识,是佛教的一部论典。

  现在世间上研究因明的学者,他们也有一些因明方面的著作,在书店里面也看得到,但大部分是用世间的眼光来学习、探索的。真正把佛教内明学和逻辑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学者,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我们这次学习的过程当中,大家应该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研究,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当中,因明的影响很大。不管是哪一个地方的寺院,如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西藏,这些省份的藏传寺院大多开有因明课,而且在不少的寺院当中,还设有因明辩论;不仅如此,其影响还遍及东南亚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他们也有一些因明的传承。在这些寺院当中的因明教学,是充分把佛教内明和逻辑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唯一的佛教内明知识或完全的逻辑,并没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只是单纯的一种逻辑或推理,外道论典中也有,但他们的推理不是佛法,只是一种推理,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和佛教内明结合起来, 这一点很重要。应了知,在藏传佛教里面,因明学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在汉传佛教当中, 比如禅宗、天台宗、净土宗等,为什么因明学在这些宗派中没有那么深远的影响呢?我想汉传佛教的因明,最开始是由玄奘大师弘扬起来的,后来出现的因明学者,如窥基大师等高僧大德,他们大多属于法相唯识宗,但法相唯识宗的因明教法,并没有对天台、净土等宗派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到目前为止,在很多的寺院、佛学院中,因明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按理来讲,汉传佛教的每一个寺院,或者任何一个高等佛学院及佛学研究所,都应该设有因明的课程。如果没有学习因明,缺少了逻辑推理的基础,那么学任何知识,都很难学得严密、扎实。

  在藏传佛教当中,如果要深入学习佛教经论,那么必须学好因明和中观。若因明和中观没有通达,学习的深度肯定是不够的,自己的佛学知识也不会有特别的提高。因此以后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各个寺院当中,在出家人和在家人的不同团体里面,大力地弘扬因明。弘扬因明的必要,就像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所讲的那样:对本师及其教法生起真正不退转信心的唯一途经就是学习因明。通过学习因明,决定能了达本师及其教法的殊胜性;如果我们没有学好,只是大概了解、大概思维一下,恐怕很达到这样的效果。

  为遣除违缘而礼赞分三:一、礼赞文殊菩萨;二、礼赞根本上师;三、礼赞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

  首先礼赞文殊菩萨:

  

顶礼圣者文殊童子!

  作者首先顶礼超过凡夫、声闻、缘觉以及大乘不净七地,示现为八地的文殊菩萨。在无量无边的众生面前,文殊菩萨永远都显现青春韶华童子的形相来度化他们。为了开启后学的智慧,萨迦班智达首先以三门恭敬的方式顶礼至尊文殊菩萨,祈愿文殊菩萨加持学习因明的大德和有缘弟子,让他们都能获得智慧,也愿他们生生世世都能开启佛教的甚深之门。

  其次萨迦班智达顶礼自己的大恩根本上师:

  

具见一切所知之慧眼,具成众生妙善之大悲,

  

《第二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第三课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