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事共处,凭著朝夕接触机会,灌输真理,传授佛法,令人止恶向善,以收潜移默化之效,谓之同事。
在家学佛修行的人受持五戒,奉行十善的同时,进而运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方法来摄受众生,利益众生,使自己在修行旅程中,一则去恶,一则修善。既能自利,又能利他,自然深入佛道,增长智慧,六时吉祥,一切如意。
至于出家修行的人,更要勤修戒定慧,将未出家前一切坏习惯彻底修改。将贪嗔痴等心理毛病,彻底治理,严持禁戒,力求不犯,犯则忏悔,改过自新,以清净三业,进修佛法。无论诵经、拜忏、念佛、礼佛、皆三业恭敬至诚,自然断烦恼,开智慧,了生死,成就自利功德。若能进而实践四弘誓愿,修学六度四摄法门,广度众生,利己利人,则在修行菩萨道的旅程中,自然位位深入,步步高升,直至二利究竟,福慧具足,自当成佛。
所以我说:无论在家出家修行,皆以正信三宝,多闻佛法,持戒修善为基本。故正信佛法,多闻佛法,理解佛法,修学佛法,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修行必经的过程。今天,在座的信徒很多,出家众亦不少。但你们是否都正信三宝,多闻佛法,理解佛法,修学佛法,以及弘扬佛法呢?抑或是神佛不分,只知烧香叩头,禀神许愿,食斋求福求寿,求平安求富贵呢?特别是出家众,是否都因正信三宝功德而出家,是否都能严持戒律,多闻佛法,学习佛法,住持佛法,弘扬佛法呢?抑或身现出家相,心想世俗事呢?希望大家都冷静检讨一下,切勿因自己的无知,烦恼固执,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而断送佛教慧命,握杀众生灭罪生福的机会。是则佛教幸甚,众生幸甚。
学佛与青年
学佛与佛学不同。佛学,是指佛的思想与佛所说的理论,是传播真理,启发正智,觉悟成佛的方法,偏重于理解。学佛,则偏于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佛的思想,学习佛的德行,以及学习佛救世救人的精神。佛学的理论甚广,法门无量,只是古人所翻译的经典,就有三藏十二部之多,即使我们尽一生的精力去研究,尚且不易精通,何况现在时间有限?所以今天不准备讨论佛学,谨与各位研究学佛与青年有何关系,有甚么好处。
一、学佛与青年的关系
讲到学佛,很多人都以为是老年人的事,与青年无关,青年人年己轻轻,要学、要做、要享受的事太多,何必学佛?殊不知学佛对青年的关系密切,影响甚大,好处更多。因为青年人纯洁如白纸,勇敢如猛兽,必需导之以真理,律之以道德,始可竭止其盲目冲动,兽性行为,使之在生命的纸章上,绘画人生美丽的图案,写上光辉不朽的一页。特别是当今人心不古之世,社会风气,诲淫诲盗,茶楼酒馆,灯红酒绿,处处陷阱,在在诱惑,一般血气方刚,智力不足,经验有限的青年,侧身其间,最易感染,更需家长的爱护管教,宗教的启发指导,以免误入歧途。
佛教,是传播人生真理的宗教,亦是扩展人类德性,领导人走向人生正轨,止于至善的宗教。青年人学佛,既可以凭借佛的真理,开拓智慧,自觉自奋,建功立业。还可以学习佛的慈悲,扩展德性,敦品励行,造福社会。尤其佛所说的八种正道,更可纳青年人于人生正轨,策励青年,献身社会,造福人群。八正道,是指正见等八种正确的修身之道,现分述于后:
正见:是合乎逻辑的见解。青年人学佛,获得真理启示,开拓智慧,提高警觉,明白事理,分析邪正,确立正知正见,不歪曲事实,不夸张自己,不依世起倒,不随俗浮沉,而能见解正确,意志坚决,谓之正见。
正思维:又名正欲,是一种纯正的思想,正当的欲望。人的思想有邪正,欲望有善恶,人因不同的思想与欲望,导致不同的行为,招致不同的际遇,贫富悬殊,苦乐不一。青年人学佛,知因果,识善恶,明白人生意义,是贡献非占有;人生财富,是智慧非金钱。个人生活的幸福,必赖社会的安定与繁荣,故能培养大公无私的思想,孕育互爱互助的意念,造福社会,服务群众,名正思维。
正语:是正当纯洁、真实合理的语言。青年人学佛,见解正确,不会乖曲事实,更不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或粗言绮语,言必合理,合法,谓之正语。
正业:指正当的行业,包括远离一切恶行的活动。佛教认为凡能促进社会福利,对自他有益的事业与活动,无论士、农、工、商,皆为正业。否则,唯利是视的行为,危害社会的活动,或与杀盗淫妄有关的行业,皆非正业。青年人学佛,既然见解正确,思想纯正,意念与语言皆远离邪恶,就不会挺而走险,或不务正业,而能选择正当的职业,发展个人的抱负,建立利己利人的事业,谓之正业。
正命:指正常的生活言。人能从事正当的事业,争取合理的利润,过著道德的生活,谓之正命。否则,从事不合法不合理的活动,谋取厚利,满足私欲,便是邪命。青年人学佛,在智慧指导中建立理想的事业,谋取合理合法以及合乎商业道德的利润,养活自己及家人,谓之正命。
正精进:精勤进取谓之精进。此中正精进是指努力止恶,积极向善、“已生之善令生长,未生之善令速生;已生之恶令停止,未生之恶令不生。”才是正精进。青年学佛,受到正精进的鼓励与感染,必然精于克己修身,进而利益社会,对自利兼他的事业,肯埋头苦干不懈,名正精进。
正念:是正当的意志。人不可以无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学佛,立志必善,而能精于八正道,勤于八正行,言行一致,不为邪念所侵,不为色情所惑,立身世处,皆本乎正当的意念,良善的心念,谓之正念。
正定:是做人的定力,做事的毅力。亦是止息邪念,集中意志的精神力量。佛教人修习正定,可断恶生善,增长智慧,进而断烦恼,了生死。不过修定,必需以戒为基础,否则,破戒修定,将会走火入魔,自毁前程,非常危险。学佛青年,想修正定,最好先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然后正心诚意,专精一念,止息向外扳缘,进入正定。若未能持戒不犯,最好念佛,或禅净双修,或诵经礼佛,亦可调摄身心,培养定力,不致散乱。
八正道不仅是出家人寻求解脱的正途,亦是在家学佛的指南。特别是青年人,若能以正见为眼目,以正思维为出发,以正语、正业、正命,为德行,以正精进为努力,以正念为止息妄念修习禅定的前方便,以正定为开发智慧的源泉,使自己见解正确,思想纯正,言论合理,从事正当职业,争取正当的利润,过著正当生活,无不良嗜好,无不良行为,无不良企图,无不良心理毛病,进而以正道来孕育下一代的思想与意志,培养下一代的道德观念,直接可以建立理想家庭,过著理想生活,创造理想事业,培养理想的下一代。间接可以建立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世界,领导人类奔向光明幸福的前程。可见学佛与青年的关系密切,影响重大。
二、学佛对青年的好处
青年人除了实践佛的八正道,以八正道为生活规则,家庭德目外,若能进而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以佛志为己志,以佛行为己行,则好处甚多。概括而言,有以下三种:
(一)提高理智开发智慧
人为万物之灵,原因是人有高度理智。可惜,今日人类侧身科学昌明、物质文明,真理不明的世纪。人的理智,竟被物欲洪流淹没,但求感性满足,而忽视精神粮食,非凭佛教真理启示,提高理智,开发智慧,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不可。特别是被物欲困扰的青年人,若无佛教真理,指点迷津,提高理智,发展智慧,则其前途,诚不乐观。
关于智慧,佛教分为世间智,出世间智,及出世间上上智三种。世间智,指一般知识,概括文学,哲学,各种科学知识。出世间智,指出家学佛修行的人,能通达诸法无常,苦、空、无我之理,而断烦恼,了生死所证得的一切智。出世间上上智,指诸佛菩萨,超越时空的智慧。不但证真,还能观俗,既知诸法实相,又能分别诸法差别相,虽然超出世间,而又能入世教化众生。虽然入俗利生,又能离相去执,不住空有,不离空有,真俗齐照,事理圆融,非一般人的知识,及二乘圣人的智慧可比,故名出世上上智,亦即六波罗密中的般若智。
世间智慧,来自人类经验积累,世代相传。或由人心识妄想的分别,对事物的认识,未必符合事物的真相。例如,我们看见现象界的存在,便以为是真实的东西,殊不知现象的存在,是念念生灭、败坏、变迁不停,而终归于空。是以空,才是现象的本体,才是永恒的存在。但人的知识,只知事物现象,不知事物本体,而被事物无常、苦、空、无我的现象所迷惑,妄生固执,贪恋尘劳,为物所转。
又如人生,有生必有死,但亦可以解脱生死,人生固然痛苦短暂,但亦有其快乐永恒的另一面。世人的智慧,只知有生必有死,不知如何摆脱生死;只知人生苦恼,不知如何克服烦恼,取消痛苦,更无法展示人生永恒快乐的另一面。所以世间的智慧,是表面的,片段的,有限的,是相对而非绝对,是错乱而非真实的。
出世间二乘圣人,从佛言教,知道事物的真相,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知道事物的本体,是涅槃寂静。进而从现实环境中,审察谛观,从无常苦空的现象,发现无我的真谛;从短暂生命中,找回永恒不朽的真理生命,而亲证涅槃寂静的境界。其智慧虽真,但偏于空,未能深达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的理体,更未能超越空的固执而入俗利生,是以二乘圣人的智慧仍然有限,未得圆满。
菩萨的智慧,在观真的同时,又能观俗,不仅自利,更能利人,既断无明,又证法身。但仍在修因,未证究竟,觉行未圆,智慧未满,虽在二乘之上,仍居佛下。唯佛道智慧究竟圆满,性相齐彰,既透视宇宙现象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又深达宇宙本体,真常永恒。既知人生生老病死种种烦恼的起因,更知解脱烦恼生死的方法;既知人生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更知人生最后的归宿,及法身真我的所在。所以佛的智慧,是整体而非片段,是深入而非肤浅,是广大而非有限,是…
《湛江市佛学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