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湛江市佛學演講▪P5

  ..續本文上一頁事共處,憑著朝夕接觸機會,灌輸真理,傳授佛法,令人止惡向善,以收潛移默化之效,謂之同事。

  在家學佛修行的人受持五戒,奉行十善的同時,進而運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方法來攝受衆生,利益衆生,使自己在修行旅程中,一則去惡,一則修善。既能自利,又能利他,自然深入佛道,增長智慧,六時吉祥,一切如意。

  至于出家修行的人,更要勤修戒定慧,將未出家前一切壞習慣徹底修改。將貪嗔癡等心理毛病,徹底治理,嚴持禁戒,力求不犯,犯則忏悔,改過自新,以清淨叁業,進修佛法。無論誦經、拜忏、念佛、禮佛、皆叁業恭敬至誠,自然斷煩惱,開智慧,了生死,成就自利功德。若能進而實踐四弘誓願,修學六度四攝法門,廣度衆生,利己利人,則在修行菩薩道的旅程中,自然位位深入,步步高升,直至二利究竟,福慧具足,自當成佛。

  所以我說:無論在家出家修行,皆以正信叁寶,多聞佛法,持戒修善爲基本。故正信佛法,多聞佛法,理解佛法,修學佛法,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修行必經的過程。今天,在座的信徒很多,出家衆亦不少。但你們是否都正信叁寶,多聞佛法,理解佛法,修學佛法,以及弘揚佛法呢?抑或是神佛不分,只知燒香叩頭,禀神許願,食齋求福求壽,求平安求富貴呢?特別是出家衆,是否都因正信叁寶功德而出家,是否都能嚴持戒律,多聞佛法,學習佛法,住持佛法,弘揚佛法呢?抑或身現出家相,心想世俗事呢?希望大家都冷靜檢討一下,切勿因自己的無知,煩惱固執,身雖出家,心不入道而斷送佛教慧命,握殺衆生滅罪生福的機會。是則佛教幸甚,衆生幸甚。

  學佛與青年

  學佛與佛學不同。佛學,是指佛的思想與佛所說的理論,是傳播真理,啓發正智,覺悟成佛的方法,偏重于理解。學佛,則偏于實踐,從實踐中學習佛的思想,學習佛的德行,以及學習佛救世救人的精神。佛學的理論甚廣,法門無量,只是古人所翻譯的經典,就有叁藏十二部之多,即使我們盡一生的精力去研究,尚且不易精通,何況現在時間有限?所以今天不准備討論佛學,謹與各位研究學佛與青年有何關系,有甚麼好處。

  一、學佛與青年的關系

  講到學佛,很多人都以爲是老年人的事,與青年無關,青年人年己輕輕,要學、要做、要享受的事太多,何必學佛?殊不知學佛對青年的關系密切,影響甚大,好處更多。因爲青年人純潔如白紙,勇敢如猛獸,必需導之以真理,律之以道德,始可竭止其盲目沖動,獸性行爲,使之在生命的紙章上,繪畫人生美麗的圖案,寫上光輝不朽的一頁。特別是當今人心不古之世,社會風氣,誨淫誨盜,茶樓酒館,燈紅酒綠,處處陷阱,在在誘惑,一般血氣方剛,智力不足,經驗有限的青年,側身其間,最易感染,更需家長的愛護管教,宗教的啓發指導,以免誤入歧途。

  佛教,是傳播人生真理的宗教,亦是擴展人類德性,領導人走向人生正軌,止于至善的宗教。青年人學佛,既可以憑借佛的真理,開拓智慧,自覺自奮,建功立業。還可以學習佛的慈悲,擴展德性,敦品勵行,造福社會。尤其佛所說的八種正道,更可納青年人于人生正軌,策勵青年,獻身社會,造福人群。八正道,是指正見等八種正確的修身之道,現分述于後:

  正見:是合乎邏輯的見解。青年人學佛,獲得真理啓示,開拓智慧,提高警覺,明白事理,分析邪正,確立正知正見,不歪曲事實,不誇張自己,不依世起倒,不隨俗浮沈,而能見解正確,意志堅決,謂之正見。

  正思維:又名正欲,是一種純正的思想,正當的欲望。人的思想有邪正,欲望有善惡,人因不同的思想與欲望,導致不同的行爲,招致不同的際遇,貧富懸殊,苦樂不一。青年人學佛,知因果,識善惡,明白人生意義,是貢獻非占有;人生財富,是智慧非金錢。個人生活的幸福,必賴社會的安定與繁榮,故能培養大公無私的思想,孕育互愛互助的意念,造福社會,服務群衆,名正思維。

  正語:是正當純潔、真實合理的語言。青年人學佛,見解正確,不會乖曲事實,更不會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或粗言绮語,言必合理,合法,謂之正語。

  正業:指正當的行業,包括遠離一切惡行的活動。佛教認爲凡能促進社會福利,對自他有益的事業與活動,無論士、農、工、商,皆爲正業。否則,唯利是視的行爲,危害社會的活動,或與殺盜淫妄有關的行業,皆非正業。青年人學佛,既然見解正確,思想純正,意念與語言皆遠離邪惡,就不會挺而走險,或不務正業,而能選擇正當的職業,發展個人的抱負,建立利己利人的事業,謂之正業。

  正命:指正常的生活言。人能從事正當的事業,爭取合理的利潤,過著道德的生活,謂之正命。否則,從事不合法不合理的活動,謀取厚利,滿足私欲,便是邪命。青年人學佛,在智慧指導中建立理想的事業,謀取合理合法以及合乎商業道德的利潤,養活自己及家人,謂之正命。

  正精進:精勤進取謂之精進。此中正精進是指努力止惡,積極向善、“已生之善令生長,未生之善令速生;已生之惡令停止,未生之惡令不生。”才是正精進。青年學佛,受到正精進的鼓勵與感染,必然精于克己修身,進而利益社會,對自利兼他的事業,肯埋頭苦幹不懈,名正精進。

  正念:是正當的意志。人不可以無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青年學佛,立志必善,而能精于八正道,勤于八正行,言行一致,不爲邪念所侵,不爲色情所惑,立身世處,皆本乎正當的意念,良善的心念,謂之正念。

  正定:是做人的定力,做事的毅力。亦是止息邪念,集中意志的精神力量。佛教人修習正定,可斷惡生善,增長智慧,進而斷煩惱,了生死。不過修定,必需以戒爲基礎,否則,破戒修定,將會走火入魔,自毀前程,非常危險。學佛青年,想修正定,最好先皈依叁寶,受持五戒,然後正心誠意,專精一念,止息向外扳緣,進入正定。若未能持戒不犯,最好念佛,或禅淨雙修,或誦經禮佛,亦可調攝身心,培養定力,不致散亂。

  八正道不僅是出家人尋求解脫的正途,亦是在家學佛的指南。特別是青年人,若能以正見爲眼目,以正思維爲出發,以正語、正業、正命,爲德行,以正精進爲努力,以正念爲止息妄念修習禅定的前方便,以正定爲開發智慧的源泉,使自己見解正確,思想純正,言論合理,從事正當職業,爭取正當的利潤,過著正當生活,無不良嗜好,無不良行爲,無不良企圖,無不良心理毛病,進而以正道來孕育下一代的思想與意志,培養下一代的道德觀念,直接可以建立理想家庭,過著理想生活,創造理想事業,培養理想的下一代。間接可以建立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世界,領導人類奔向光明幸福的前程。可見學佛與青年的關系密切,影響重大。

  二、學佛對青年的好處

  青年人除了實踐佛的八正道,以八正道爲生活規則,家庭德目外,若能進而學佛的智慧,學佛的慈悲,以佛志爲己志,以佛行爲己行,則好處甚多。概括而言,有以下叁種:

  (一)提高理智開發智慧

  人爲萬物之靈,原因是人有高度理智。可惜,今日人類側身科學昌明、物質文明,真理不明的世紀。人的理智,竟被物欲洪流淹沒,但求感性滿足,而忽視精神糧食,非憑佛教真理啓示,提高理智,開發智慧,以促進人類精神文明不可。特別是被物欲困擾的青年人,若無佛教真理,指點迷津,提高理智,發展智慧,則其前途,誠不樂觀。

  關于智慧,佛教分爲世間智,出世間智,及出世間上上智叁種。世間智,指一般知識,概括文學,哲學,各種科學知識。出世間智,指出家學佛修行的人,能通達諸法無常,苦、空、無我之理,而斷煩惱,了生死所證得的一切智。出世間上上智,指諸佛菩薩,超越時空的智慧。不但證真,還能觀俗,既知諸法實相,又能分別諸法差別相,雖然超出世間,而又能入世教化衆生。雖然入俗利生,又能離相去執,不住空有,不離空有,真俗齊照,事理圓融,非一般人的知識,及二乘聖人的智慧可比,故名出世上上智,亦即六波羅密中的般若智。

  世間智慧,來自人類經驗積累,世代相傳。或由人心識妄想的分別,對事物的認識,未必符合事物的真相。例如,我們看見現象界的存在,便以爲是真實的東西,殊不知現象的存在,是念念生滅、敗壞、變遷不停,而終歸于空。是以空,才是現象的本體,才是永恒的存在。但人的知識,只知事物現象,不知事物本體,而被事物無常、苦、空、無我的現象所迷惑,妄生固執,貪戀塵勞,爲物所轉。

  又如人生,有生必有死,但亦可以解脫生死,人生固然痛苦短暫,但亦有其快樂永恒的另一面。世人的智慧,只知有生必有死,不知如何擺脫生死;只知人生苦惱,不知如何克服煩惱,取消痛苦,更無法展示人生永恒快樂的另一面。所以世間的智慧,是表面的,片段的,有限的,是相對而非絕對,是錯亂而非真實的。

  出世間二乘聖人,從佛言教,知道事物的真相,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知道事物的本體,是涅槃寂靜。進而從現實環境中,審察谛觀,從無常苦空的現象,發現無我的真谛;從短暫生命中,找回永恒不朽的真理生命,而親證涅槃寂靜的境界。其智慧雖真,但偏于空,未能深達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的理體,更未能超越空的固執而入俗利生,是以二乘聖人的智慧仍然有限,未得圓滿。

  菩薩的智慧,在觀真的同時,又能觀俗,不僅自利,更能利人,既斷無明,又證法身。但仍在修因,未證究竟,覺行未圓,智慧未滿,雖在二乘之上,仍居佛下。唯佛道智慧究竟圓滿,性相齊彰,既透視宇宙現象真相,是無常苦空、無我不淨,又深達宇宙本體,真常永恒。既知人生生老病死種種煩惱的起因,更知解脫煩惱生死的方法;既知人生生存的意義與價值,更知人生最後的歸宿,及法身真我的所在。所以佛的智慧,是整體而非片段,是深入而非膚淺,是廣大而非有限,是…

《湛江市佛學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