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外境存在,所有的外境都如梦境一般,唯一是觉知、明知之心的现分而已,应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外境具有识的法相。
- 如何依靠俱缘定因推出万法唯识的观点?
答:推理公式:我们所见到的外境(有法),与取它的识是一体,而不是他体(立宗),因为同时缘之故(因),如同二月(比喻)。
同品遍:所照见的东西与能照见的识(有法),同时缘之故(立宗),二者是一体(因),如二月(比喻)。比如:捏眼睛时看见二月,这个二月与其能见的识是不可分割的,以境和有境之间的关系必定同时缘之故,对于二月全知果仁巴大师也说过:“显现的二月与第一个月亮不是他体,实际上是一体,它只是一种迷乱的现象。”同时缘之故,成立我看见的柱子与我的识,虽然显现上有境在这边,境在那边,似乎是两个,但实际上是一体的。因为当我的眼识存在的时候,境已经出现了;眼识没有生起,境就没有出现,假如能找到除了识之外的境,同品就不遍,但这是不可能的。
异品遍:指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存在,意思是说:不同时的事物,就不能出现同时缘的情况,所以不是一体;如果出现不同时的事物又能同时缘的情况,则为有害因,为什么呢?既是同时缘,又是非一体(他体)的东西,根本不存在。
9课
24、唯识宗承认粗大的心相续存在,明知的心识也存在,对此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萨迦班智达站在唯识宗的观点上又是如何回辩的?
答:第一问:中观宗破斥唯识宗的观点分两方面来破斥:
一、破斥唯识宗所承许的粗大心相续存在:因为唯识宗认为有情前世从旁生转为人身,其心相续是存在的。中观宗运用破斥外道的有支实有来破唯识宗的观点,外道认为有支实有存在,并且每一个支分上面都有实有的有支存在,那么我们通过分析有支与支分是一体或他体的方式进行观察。
有支与支分是一体:树木是有支,柏树、松树等是分支,如果遍于所有分支的有支实有存在,那么砍断了一棵树木,总的有支也应砍断一部分;或者东方的树木毁灭时,总的有支也会毁灭的过失出现。又从时间、形象、方向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时,发现外道所承许的有支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分别念的一种总相而已。
有支与分支是他体:则此二者无有任何关系,如是外道所许自宗失坏。
同理,对于唯识宗的粗大心相续(有支)与无分刹那(分支)也可以此理来分析而进行驳斥。
二、破斥唯识宗所承许的无分刹那存在:所谓的无分刹那是指现在的心识无分刹那,而它一定有靠近未来、过去心识刹那的部分,这样一来,它就变成了三个刹那(三部分),即靠近过去、未来的两个部分和现在的部分,如果这样,它就不是无分刹那,而是三分刹那;既然是三分刹那,它就不是“一”了,而是“三”,这样一来,三分之故,一分也不能成立,推出远离一体和多体。最后中观宗通过离一多因的推理,完全能推翻唯识宗所承认的心识无分刹那,这是中观宗对唯识宗的辩驳。
第二问:“由是三刹那性故,一刹那成不容有,若一刹那不容有,显然已失三本性。”
唯识宗回答:刚才你们中观宗说心识无分刹那不合理,因为它靠近未来、过去及现在故有三个刹那,如果我们唯识宗的一刹那不成立,那么你们中观宗的三刹那也不会成立,因为“一”不成立,“三”也不可能成立的缘故。
这只是唯识宗对中观宗在文字上的一种辩论,实际上中观宗的观察是可以成立的。
25、在名言中为什么要承认无分刹那的存在?无分刹那是有分而灭还是无分而灭,为什么?
答:第一问:因为在名言中必须要承许有一个最小的时间单位(也即无分刹那的存在),否则,在名言中,秒、分、时、日、月、年都无法安立,从而导致名言万法的生、住、灭的过程也无法建立的过失。
第二问:在名言中应承许无分刹那是无分而灭。因为,如果承许是有分而灭,那么此无分刹那始终可以再分,这样,组成一劫的无分刹那是无穷,而组成一秒的无分刹那也是无穷,就会有一大劫与一秒等同的过失,在名言中就没有时间长短的安立了。并且,如果是有分而灭,那么此刹那永远有靠近未来与过去的两分,就永远也灭不了。所以在名言中应承许有一个最细微的无分刹那存在,再分下去就不存在了,这样名言中时间长短的安立才能合理。
26、如果唯识宗承认万法唯识,外境仅是心识幻现,那么量与非量的差别是否不存在?为什么?
答:量与非量的差别可以存在。因为,虽然真实(一月)与虚妄(二月)都是阿赖耶识的习气显现,但是却有习气坚固与不坚固的差别,所以也可以安立正量与非量的差别。
习气坚固且时间较长的,则安立其是正确的,如:由于世间大多数人习气坚固,而共许海螺为白色,或观待人类来讲,因习气坚固而认为水即为水,从而安立见水或见白海螺为正量;而习气不坚固且时间较短的,则安立其为错误即非量,如:由于习气不坚固,而暂时认为海螺为黄色,从而安立见黄海螺为非量。所以虽然二者皆为习气所现,但暂时可以从习气坚固与不坚固的角度来安立量与非量的差别。
《第一品 思考题答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