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P22

  ..续本文上一页欲望的滋养下,逐渐接受、适应离欲的生活修行。

  十五、生活中的善恶习惯对禅修有何影响?

  习惯分为好习惯与坏习惯,好习惯有助于善心的增长,坏习惯则专门破坏定慧修持。生活中,应积极弃除的坏习惯,最主要是「五盖」。五盖,是欲贪盖,瞋恚盖,惛沉盖,掉举盖,疑虑盖。这都是覆盖善法、染污心性的,对修习定慧的障碍极大,所以叫盖。

  五盖是怎么形成的?欲贪,从染着五欲境相而生。瞋恚,从可瞋境而起。惛沉,心情昧劣下沉,与睡眠邻近,为身、息不调所引发。掉举与惛沉相反,是心性的向上飞扬,为散乱的细相,从想到亲属、事业、国土,及追忆起过去的事情,或乱想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而产生的。疑,是不正疑虑,从缘想三世而起,不能正确思惟三世的诸行流转,生灭无常,空无自性,而执着「我」(身体与精神)与「我所」(我所拥有的一切)为真实的,推论过去世中的我是怎样,如何的……等这一类的疑惑 。

  如何对治五盖?欲除五盖,必须修「不净想」来治欲贪;修「慈悲想」来治瞋恚;修「缘起想」来治疑虑;修「光明想」(法义的观察)来治惛沉睡眠;修「止息想」来治掉举散乱。此五盖若能除遣,则定慧自然产生。

  六、初学坐禅于坐中如何用功?

  说到习禅用功方法,不外乎调摄身、息、心。「调」是调伏、调柔,人心如拢悷的劣马,不堪驾御;又如恶性牛,到处践踏禾稼,必须加一番调练、降伏功夫,方能使心伏贴柔顺,随自己的意欲而行,所以古来有「调马」、「牧牛」的比喻。

  调即调和之意,身体、呼吸、心念,都要调和得恰好,勿使动乱,才能渐入安定。「摄」是收摄,使心念集中,勿让他散乱。

  如何调摄身、息、心三事?如《小止观》中说,身体要平稳正直,舒适安和,不得随便动摇,也不使产生紧张、积压的感觉。闭目,闭口,舌抵上颚,也不可用力。调息,呼吸时,要使之渐细渐长,不可有声,似有似无,但这是渐习而成的功夫,不可过急,欲速则不达。调心,恒常不间断的使心系念缘中(心的所缘境,如数息),不散乱,不惛沉,不掉举,心意集中(归一)而能平和,自然安定。三事有相互关系 ,然以心为主,在身、息正常安静调适中,达心息相依,则定境自生。

  十七、初学坐禅以什么方法入门为佳?

  以「念息」为入门方便,是最容易得力的法门。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缘身心而出入变化的,对身心的粗动或安定,有密切关系,所以安定身心的禅定学,对修息极为重视。

  如何修念息?念息方法有六种:数、随、止、观、还、净;前三法是「禅定门」,后三法则是依定起观的「智慧门」的修法。

  1「数」息:以息为所缘,吸入时,以心引息而下达于脐下;呼出时,心又随息而上,自鼻中呼出。这样的一呼一吸为一息,数入息的不再数出息,数出息的不再数入息。一息一息的默数下去,到十数为止,再从一数起。数息,如念佛的揑念珠一样,使心在息——所缘上转,不致于忘失。初学者如中间忘记了,那就从一数起,以做到一息一息能安稳的自然念数,亿念分明为止。

  2「随」息:久久心静了,不会再忘失,就不必再数,只要心随于息,心息相依,随息而上下,觉息遍全身等。这样,连记数的散乱也离去了,即是得力之相。

  3「止」息:久久修息渐成,心与息,如形影之不离。忽而心息不动,身心泯然入定,也就是修「止」成就。

  念息修止应注意那些事项?凡修息的,以细长为妙,但初学者不可勉强,以免伤气。又息须均匀,切勿忽长忽短。佛法的持息,本意在摄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体上着想。修习久了,如小腹充满,发热,或吸气时直达足跟趾端,或觉脐下气息下达,由尾闾而沿脊髓上升,或气过时,幻觉有光色,音声等——这都是气息通畅,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切勿惊奇眩夸,落入气功及丹道的外道窠臼!

  十八、日常生活与习禅的关系?   

  禅的诞生,众所周知的,是来自「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很美妙、殊胜、庄严的事实,由于此一大事因缘:禅,开始了它生命的跃动!

  习禅有成之人,生活的本身即是「禅」的当体,在处事临众中,以往的谄曲、喜怒、忧虑、矛盾等,已为「禅心」所消融,生活中所展现皆是「禅」的妙用——无住与随缘。

  以工作生活而言,在人际关系上,无论上司或下属,都乐于与之相处,与客户的应对交谈,也会因「禅」的注入,变得幽默,具有内涵,而不再是诵念刻板无趣的「生意经」。在调度、操作上则更得心应手。在工作观念上,则能够从以往「人为何要辛勤工作」的疑问观念,而转化成「工作就是修行」的观念,能潇洒的面对一切顺逆境界。

  以家庭生活而言,心中有了「禅」,家庭即是禅堂——理想的禅修道场,不像以往,家是一个重壳子,每日周而复始的生活,使人觉得单调、乏味、厌倦,乃至压力,有股透不过气的感觉。禅能开阔心境,能调和出活泼、自在的生命色彩,而增添「诗情画意」的品味,使家庭更温馨、美满。这是说要用禅心去看这个「家」,融入「家」的生活中,如此才能给家人更多的体贴、谅解与关怀,以及纯挚的爱——一种无执、无染、无求的菩萨大爱。

  禅,如何认识、体会?这须依于善知识的引导,从每日三十分到一小时的坐禅静虑学起。若能持之以恒,待因缘成熟,即可感发禅悟,体会禅趣,丰富人生。

  十九、如何安排居家禅修生活?

  现代是个瞬息万变,复杂纷乱的时代,由于生活竞争激烈,及感官的过度享受,使人们迷失了自己的性灵。针对这样的时弊,「禅」是一剂最好的药方,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禅定的力量,来安顿浮荡不定的身心。

  初学坐禅,假使尚处在调身的阶段,由于身体粗糙、筋骨僵硬,每一上座,五分钟或十分钟,腿子即不听使唤,呈现酸、麻、胀、痛的觉受,再加上腰酸背痛,真是苦不堪言!如硬要久坐,可能会退失对坐禅的兴趣和道心。因此初学坐禅应以「坐次多、时间短」为原则。每天坐禅时段的安排,可作如下参考:

  1早上起床时:早晨精神状况好,坐禅功效甚佳。盥洗、暖身运动,或上香、礼佛后即可进行坐禅。

  2晚上睡觉前:一天忙于事务,在睡前澄心静虑,将白天纷乱的心念沈淀下来,可得睡眠安稳,不作恶梦的利益。睡前坐禅,很重要。

  3例假日休闲:早上与下午时段,可各安排二座,晚上则安排一座,每座以十分、廿分之时限,逐步训练。坐禅是最好的休闲活动,不仅身心能得调适,更可开阔心胸,享受空无、寂静的禅悦,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坐禅是最好的休闲生活。

  以上是提供给繁忙上班族的禅修参考,若家庭主妇则可视家事之多寡,作适当安排,大概是以早、午、晚为基准,选在身心最佳状态时,安排若干坐次(太饥、太饱、太倦、事未完,皆不宜坐)。

  此外,初学坐禅,最好自订功课表、功过表,要求自己,视坐禅为每天例行工作,如三餐、睡眠、盥洗等行事一样。坐一支香,就在功课表上打勾,并用心写日记,记录坐禅过程的变化,观察进展,检讨缺失,能善巧改进,则进步神速。

  总之,「久坐必有禅」,只要能依于正确的坐禅方法,耐烦练习,假以时日,一但坐出宁静、轻安、喜悦、则自然获得坐禅利益,建立坐禅信心。最怕一曝十寒,腿痛腰酸,就退却不坐,果真如是,则必然一事无成。

  二十、居家习禅应注意哪些事项?

  家庭生活是全家共有的,除非拥有私人卧房、书房,否则想坐禅时,就会觉得不方便。因此,在家中设立禅房或佛堂是绝对必要的。

  居家坐禅,独修或与妻儿子女共修皆宜。然坐禅时,应力求放下一切缘务,功夫才能得力。

  平常上班工作繁忙,居家时又闲事纠缠,能定下来坐支香,甚有福报。若全家人支持,则好:若有人持反对态度,就必须多沟通,取得共识,以免横生枝节,于坐禅时遭受干扰,譬如:启门应轻声、音量要放小,访客与电话须代为接待处理,坐中不得推动、靠进身体……等等,「宁静」是坐禅最必要的助缘。

  另外,坐禅的地方不宜潮湿、炎热;空气须流通,光线要适中,不宜太亮;不可于风口下打坐,坐垫不宜太柔软,亦不可太硬(坊间有专售坐禅用),高低必要调整合适。衣着以宽松、舒适为宜。若觉凉意,须适时添衣,护好膝盖。坐禅前应先拜佛,或作简单的软身操,有助调身。亦可先诵段经文,但不宜大声,最好金刚念(默念),具调息(调呼吸)功效。并对自己微微笑,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若使用闹钟,音声不宜太响,以免自己受惊。下座后应作回向,培养悯念、与乐众生的慈悲心;并稍做运动,活动筋骨,舒通气血。坐禅完毕,步出禅房,应向护持家人致谢,以养成 「感恩」德操。

  二十一、坐禅时可以听音乐吗?

  柔和音乐能陶冶性情,消融瞋习,尤其坊间一些「禅曲」,其旋律彷若佛国仙境的梵乐,清幽美妙,闻之尘嚣尽散。或有以念佛持咒音声、梵呗赞佛曲调的,即所谓「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梵音庄严清雅,可令闻者身心净化,引发虔诚的宗教情操,也能达到信仰上的效果。

  禅修的方法很多,听音乐是耳根与声尘的接触,如能让自己身心清净下来,并无不可。但禅修最好要有一个固定、专注的观察目标——所缘境,如数呼吸、观呼吸、观佛相、念佛号、持咒语等禅定门的修持,亦可观感受变化、观心念变化、观胜义(实相)等智慧门的修持。对于初学坐禅的所缘境,应注意几点原则:

  l要简单,不要复杂。

  2要固定,不要常换。

  3要能制伏烦恼的。

  4要能契入正理(三法印)的。

  以上原则,只要能让心清净,能降伏自身的烦恼妄想,进一步以空性智慧断除烦恼习气,都可作为禅修的所缘对象。禅修最好不要依赖外在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一时无法取得怎么办呢?所以,平时生活,听听音乐无妨,如…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