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永不灭度。”正是佛菩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写照。因为诸佛菩萨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其悲智双运故,亦不住于中道;而穷未来劫,永远往来生死之间,教化群迷,利乐有情,故名无住涅槃。
本经所说的“究竟涅槃”,是指无住涅槃。因为菩萨以般若智,观诸法空,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离相修善,结果,三惑尽,三空显,三障销,德智俱圆,慧无不寂;以无所得的心,证得究竟涅槃。这就是般若真空不空的妙用。
(二)得无上菩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堤。
梵语佛陀耶,简称佛,译名觉者;觉是觉悟、觉察义。佛以内在智慧的潜能,观察外界宇宙万有,缘起性空的真理,发现大地众生,皆具有原始智慧的佛性,如梦初觉,如醉初醒,体悟其中原理,了解人的本性,故名觉者,亦即是人性的自觉。自此,佛便本著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责任心、正义感,运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及在觉悟真理的过程中,所得的经验与方法,公开介绍给众生;使众生在佛的智慧照耀下,明白真谛,认识人生,乃至和佛一样,获得真理的归宿,是名觉他。自觉是智,觉他是悲;自觉是自利,觉他是利他。小乘人但能自觉,不能觉他,有智无悲;菩萨既自觉,又能觉他,悲智双运,但不究竟。唯有佛自觉觉他都圆满,自利利他都究竟,不止悲智双运,而且悲智合一,福慧具足,是名觉行圆满。故佛是一位大觉大悟而又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者,是含有生命体的代号。为甚么佛字,不译为觉人,而译名觉者呢?因为人的范围太小,仅限于人类,者的范围大,不但包括人以外凡有知觉的生命,同时包括十法界中,最高级(佛)与最低级(畜生)的生命。故经言:“凡有心者,皆当作佛。”正因为凡是有心识活动的众生,不管是圣人、是凡夫、或人道以外的一切生命,无论其诞生在甚么时代?(现在、过去、或未来。)甚么地方?(十方世界)甚么种族?(水族、陆族、人族或畜族,)只要能觉悟真谛,发现本具的真空理体,都有机会成佛(如法华经说:龙女即生成佛。)所以佛,不止有一位,现在有佛,过去、未来同样有佛;这个世界有佛,他方世界也有佛。所以说:“三世诸佛”。
三世诸佛,是显其数量之多。这么多的佛,是依据甚么方法使自己成为宇宙之大觉呢?观世音菩萨说:如是众多的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的缘故,而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佛所证的极果。梵语“阿”译为无,“耨多罗”译为上,“三藐”译为正等,“三菩提”译为正觉,合名“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是显示佛果菩提的高超,无以再上。阿罗汉、辟支佛、有菩萨在其上,菩萨亦有佛在其上;唯有佛高于一切,三圣六凡,都在佛之下,无能过其上者,故名无上。
正等,是说一切众生,无有能与佛齐等者。因为六道众生的知觉,是妄知非真觉;二乘虽能觉悟诸法皆空,但味著于空,只期自度,无心度人,是心不平等。菩萨虽能本著自觉觉他的精神,自利兼他,但自觉觉他仍未圆满,虽居二乘之上,仍在佛果之下,仍然不等。唯有佛陀,不但所证的真理平等,而且能等视众生,犹如赤子,平等教化,故言正等。
正觉,拣非一般众生的不觉,拣非外道的邪觉,亦非二乘但求自利的正觉,也不是菩萨自觉觉他未能圆满的正觉,而是佛以正智的心,觉悟平等的理;又能平等教化众生,正而且等,觉行圆满,无过其上者,因名,“无上正等正觉”。
三世诸佛,因中修行,皆依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的智慧)的功力,照见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现象,虽然缘起性空,但诸法的真性,是空而不空,故能不著于空;虽然诸法的真性,能随缘幻生诸法现象,但诸法的现象,是有而非有,故能不著于有。如是空有皆不著,而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直至三觉圆,万德备,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金刚经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可知三世诸佛,所以成为宇宙之大觉,完全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没有般若真空的智慧,是绝对不可能成就佛果菩提的。我们欲想觉悟成佛,得佛果无上菩提,当然应该修学“般若波罗蜜多”。
高僧传记载:在中国南北朝时代,有梵僧名佛图澄,由天竺国来中国洛阳首都弘法,有神通,能知过去未来事。有一次,他在后晋石虎军中,其城被数十万敌兵所困,石虎请问佛图澄,如何解围?澄教王下令,全城人齐声称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日夜不要间断。如是念了一夜又一日,次晚半夜,突然全城光明遍照,犹如火焰,引起城外围兵注意。敌军看见很多天兵天将,从空而降,吓得急急退兵逃走。因为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是大乘究竟法,具大威德,诸天拥护。既然全城人都诚心称念,故感动天王,遣令兵将,前来保护城池,故得解围。
九、般若之功德
(一)咒语的类别
故知般若波箩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佛教有显教、有密教,佛经用语言文字,说明真理,使人心开意解,依教奉行,是显教;一切神咒,是诸佛菩萨依据甚深禅力所说的秘密语,灵验异常,诵念有功,是密教。
梵语陀罗尼,译名咒,亦名真言,亦名总持。在咒本身的功德威力,神妙莫测方面说:名之为咒。在说咒的佛菩萨,语皆真实方面说:名为真言。在受持的人,能忆持义理,不失不忘方面说:名为总持。
陀罗尼可分为法,义,咒,忍等四种。
一、法陀罗尼:诸佛菩萨所说的咒语,是从真理的智慧所流露出来的金石良言,不但含有绝对的真理,同时具有特殊的功德;能令人改邪归正,止恶向善,反迷为悟,转凡成圣。闻法的人,能将佛菩萨所说之法,忆持不忘,历久不失,自然可以成就无量功德;故又名闻持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诸佛菩萨,对于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总相、别相,及其所含的义理与功能,无不明了,洞悉实际。能令闻法的人,理解佛法所诠的义理,因而知善恶,分邪正,辨是非,明因果;而且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忆持不忘,故又名“分别陀罗尼”。
三、咒陀罗尼:是佛菩萨依其三昧力,所发出的秘密语,能摄尽无量功德;有不测之神验,可驱使鬼神,可消灾解难,甚至能发神通,满足一切行愿。由于佛菩萨的威德神力加被,能总持此等神咒之功能,历久不失,故亦名“总持陀罗尼”。
四、忍陀罗尼:忍是安忍。诸佛菩萨,由历劫修行所成就坚固不拔的意志,及其坚决不动的定力,于所闻,所修,所证之法,得精进忍;闻赞不喜,怒骂不嗔,安住不动。故又名“入音陀罗尼”。
法、义、咒、忍四种,是所持之法。若就能持之体说:法义二种陀罗尼,是以念和慧为体;咒陀罗尼,则以定为体;忍陀罗尼,以无分别智为体。不管那一种陀罗尼,俱不离持,因名总持;又能持一切善法,令不散失,能遮一切恶法,令不生起,故亦名能持或遮持。
现在观世音菩萨说:“般若波箩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原因是此心经,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箩蜜多时,所照见的真理,能令持诵之人,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故名之为“咒”。
“是大神咒”,大是广大,神是神妙莫测。因为此经所诠的般若真空妙理,具有神妙不可思议的功力,不但令受持是经的人,可以消除三业障,破除三烦恼,解脱二种生死苦;彻底改造人的命运,令人从凡夫转为圣人,从小乘转为大乘,再从大乘的菩萨摩诃萨,转为大觉圣者的佛陀,终证究竟涅槃,得佛果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此经所诠般若的真理智慧,能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破除无明黑幕,取消愚痴暗蔽,展现内心智慧的光明,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令自己与他人,都能觉悟成佛,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此经宗旨是破色显空,其所显毕竟空之理,能使受持诵念的人,不迷于凡夫的执有,不落于二乘圣人所执的空,亦不像权乘菩萨一样,舍二边取中道,而是以观照般若的功力,深入实相般若理体的毕竟空,得知实无一法可得。以无所得故,故得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再无他法在其之上。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菩萨乘般若真空的智慧,直趋涅槃城,圆证无上菩提;世出世间,再没有那一种法门,能与其相等者,故说:“无等”。虽然,但此般若真空的智慧,却是人皆具足,人皆可以证得的平等理性,是无等而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无等等咒。
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威德神力,不可思议,故其功力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二)咒语的功用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二句。不止是赞叹般若功德的殊胜,还含有劝人受持的意思。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音、不异语者。”观音菩萨,是古佛再来;本经所诠的般若真空妙理,既然是观世音菩萨所亲证,亦是观世音菩萨亲口所说,再经释尊所印证,当然是真实不虚。由于般若功德殊胜,无论是受持显教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典,或是受持以下所说的咒语,皆可以启发众生的般若智慧,破除颠倒梦想,消灭无始业障,断除生死苦因;令人真真实实的脱离一切痛苦,而获得究竟涅槃轻安、寂静的快乐。所以说:“能灭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深恐众生无知,若闻“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般若法门,怀疑不信,就会失去修学般若的利益,为了增加闻者的信心,故于最后坚决的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除一切苦”,是“真实不虚”的。因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咒”,因为般若波罗蜜多,的确是具有咒的威德神力,能除一切苦故。
(三)咒语的含义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既然般若波罗蜜多,能令修学的人,由照见五蕴皆空,进而深入诸法空性,不但空凡夫的蕴处界,亦空二乘圣人的十二因缘与四谛法,乃至连菩萨修证的智与得亦不可得,不特我空、法亦空,连能空我法二执的空相,亦不可得。最后,以无所得故,而得证究竟涅槃,得成无上菩提;所谓:“转生死成涅槃,转烦恼成菩提”。故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威德神力不可思议,微妙难测。那么,就应该说出来,令众生共同受持,共同离苦得乐,共同获得修学般若法门的真实利益。因此,观世音菩萨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神咒,是属于佛菩萨的秘密语,一词含有多义,其境界诚非凡夫或下位三乘圣人的心可思,口可议;故古之译者,大都不翻译咒的意义,但翻其音,以利于诵持而已。现在仅就其字义,亦可作以下简单的解释。
“揭谛”是度义,重言揭谛,是自度度他。即是说:般若波罗蜜多咒,不止能够自度,同时能够度人;不但使自己“度一切苦厄”,得解脱生死苦,更能令广大群众共同“度一切苦厄”,共同了生脱死。
“波罗揭谛”,是度到彼岸义。僧者众也,故“波罗僧揭谛”的意思,是不但自己要度生死海,到达涅槃彼岸;还要与众人共度生死苦海,共同到达真理涅槃的彼岸。
菩提,是正觉义,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娑婆诃,是迅速成就义,亦即是说:般若波罗蜜多,是般若的核心,是传佛心要的法门,功德殊胜,神妙莫测;既然能令受持者自度度人,共同出离生死,同证涅槃,自然可以迅速成就佛果“无上正等正觉。”
又揭者去也,谛者真实也,意思是说: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去”除一切颠倒梦想,证得“真”空“实”相理,故名揭谛。
如果有人欲想度脱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波罗),就必需要去(揭)除一切颠倒梦想,证得真空实相理(谛),然后可以到达彼岸之目的地。故说:“波罗揭谛”。
那涅槃彼岸自由自在、寂静、轻安、快乐的境界,不应该让个人独享,必须与众同乐,故说:“波罗僧揭谛”。
依此殊胜的般若真空妙理修行,自然令自己和他人,都可以迅速成就佛果无上菩提,那么,请大众共同迅速起程吧,故说:“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