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七节 空之类集▪P3

  ..续本文上一页说一切有部的。但由于说一切有部的重视,《施设论》毕竟成为说一切有部的论书了。 」

  ^26 《相应部》(日译南传15册,p. 87〜p.88);《无碍解道》(日译南传41册,p.113~p.114)。

  ^27 《无碍解道》(日译南传41册,p.114)。以下解说,见该书p.114〜p.124。《汉译南传》44册,《无碍解道二》〈俱存品第十.空论〉,p.90〜p.98。

  ^28 《日译南传》(41册,p.114)仅列二十五种空。印顺法师于《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858)亦说二十五种空:「《无碍解道》、《义释》这两部,在铜碟部的论义中,如七十三智、六十八解脱、二十五种空等,都可以看出:到了定义精严,繁琐分别的阶段。」但印顺法师于《空之探究》(p.113)最后的「正知者流转永尽、一切空性中胜义空」别成二种空来解说:1、正知者流转永尽,是证得阿罗汉果圣者的有余涅槃;2、一切空性中胜义空,则是无余涅槃。依印顺法师的看法,此二者皆是胜义空的一分,故在此暂将所编的序号分列为(25a)及(25b)。

  ^29 《无碍解道》:「如何是空空?于眼,我、我所、常、坚固、恒、不易法是空,于耳……(乃至) ……于鼻……于舌……于身……于意,我、我所、常、坚固、恒、不变易法亦是空。如是是为空空。」(《日译南传》41,p.114~p.115)

  ^30 《无碍解道》:「如何是消除空?依出离而欲贪被消除是空,依无瞋而瞋被消除是空,依光明而惛眠被消除是空,依无散乱而掉举被消除是空,依法决定而疑被消除是空,依智而无明被消除是空,依胜喜而不欣喜被消除是空,依初静虑而(五)盖被消除是空……乃至……依阿罗汉道而一切烦恼被消除是空。此是消除空。」(《日译南传》41,p.116~p.117)

  ^31

  《无碍解道》:「如何是定空?依出离而欲贪是定空,依无瞋而瞋是定空,依光明想而惛眠是定空,依无散乱而掉举是定空,依法决定而疑是定空,依智而无明是定空,依胜喜而不欣喜是定空,依初静虑而(五)盖是定空,……乃至……依退转观而合现贪是定空。此是定空。」(《日译南传》41,p.117)

  

  「依退转观而合现贪是定空」,《清净道论》于〈说道非道智见清净品〉「十八大观」时提到:「修还灭随观者,断结缚住着(断欲结等之烦恼住着)。」与此意相合(Visuddhimagga, p.629)。

  

  ^32 《无碍解道》:「如何是寻求空?于寻求出离而欲贪是空,于寻求无瞋而瞋是空,于寻求光明想而惛眠是空,于寻求无散乱而掉举是空,于寻求法决定而疑是空,于寻求智而无明是空,于寻求胜喜而不欣喜是空,于寻求初静虑而(五)盖是空……乃至……于寻求阿罗汉道而一切烦恼是空。此是寻求空。」(《日译南传》41,p.120)

  ^33 《无碍解道》:「如何是深解空?于深解出离而欲贪是空,于深解无瞋而瞋是空,于深解光明想而惛眠是空,于深解无散乱而掉举是空,于深解法决定而疑是空,于深解智而无明是空,于深解胜喜而不欣喜是空,于深解初静虑而(五)盖是空,……乃至……于深解阿罗汉道而一切烦恼是空。此是深解空。」(《日译南传》41,p.123)

  ^34 《空之探究》p.116注12:「唯『定空』末句,作:『依退转观合现贪定空』(日译南传41.p.117)。」

  ^35 《无碍解道》:「如何是一性空、异性空?欲贪是异性,出离是一性,若思出离一性者,欲贪是空。瞋是异性,无瞋一性,若思无瞋一性者,瞋是空。惛眠异性,光明想一性,如思光明想一性者则惛眠空。掉举异性,……乃至……疑是异性,……乃至……无明是异性,……乃至……不欣喜是异性,……乃至……(五)盖是异性,初静虑是一性,若思初静虑一性者,(五)盖是空,……乃至……一切烦恼是异性,阿罗汉道是一性,若思阿罗汉道一性者,一切烦恼是空。此是一性空、异性空。」(《日译南传》41,p.121~p.122)

  ^36 《无碍解道》:「于此处正知者依出离而永尽欲贪之流转,依无瞋而永尽瞋之流转,依光明想而永尽惛眠之流转,依无散乱永尽掉举之流转,依法决定而永尽疑之流转,依智而永尽无明之流转,依胜喜而永尽不欣喜之流转,依初静虑而永尽(五)盖之流转……乃至……依阿罗汉道而永尽一切烦恼之流转。」(《日译南传》41,p.123)

  ^37 《无碍解道》:「又正知者于无余涅槃般涅槃而永尽此之眼流转,于他眼不生流转,永尽此之耳流转‥乃至……鼻流转,……舌流转,……,身流转,……,意流转,于他不生意流转。如是乃正知者之流转永尽是一切空中之胜义空。」(《日译南传》41,p.123~p.124)

  ^38 《无碍解道》:「如何最上空?此句是最上,此句是最胜,此句是殊胜,谓一切行的寂止,一切取之定弃,渴爱之灭尽、离欲、灭、涅槃。此是最上空。」(《日译南传》41,p.116)

  ^39 《杂阿含经》卷10(262经):「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大正2,66b17-18)

  ^40 《无碍解道》:「如何是坏空?于所生之色自性是空,已灭之色是已坏而空。于所生之受自性是空,已灭之受是已坏而空,所生之想……所生之行……所生之识……所生之眼……(乃至)……于所生之有自性是空,已灭之有是已坏而空。此是坏空。」(《日译南传》41,p.115)

  ^41《无碍解道》:

  「如何是行空?于行有三,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于福行,非福行、不动行是空;于非福行,福行、不动行是空;于不动行,福行、非福行是空。此是三行。

  

  于其他有三行,是身行、语行、心行。于身行,语行、心行是空;于语行,身行、心行是空;于心行,身行、语行是空。此是三行。

  

  于其他有三行,是过去行、未来行、现在行。于过去行,未来行、现在行是空;于未来行,过去行、现在行是空;于现在行,过去行、未来行是空。此是三行。如是是行空。」(《日译南传》41,p.115)

  

  ^42《无碍解道》:

  「如何是相空?于相有二,是愚相与贤相。于愚相,贤相是空;于贤相,愚相是空。

  

  于相有三,生相、灭相、住异相。于生相,灭相、住异相是空;于灭相,生相、住异相是空;于住异相,生相、灭相是空。于色之生相,灭相、住异相是空;于色之灭相,生相、住异相是空;于色之住异相,生相、灭相是空。于受之(……)想之(……)行之(……)识之(……)眼之(……)乃至……于老死之生相,灭相、住异相是空;于老死之灭相,生相、住异相是空;于老死之住异相,生相、灭相是空。此是相空。」(《日译南传》41,p.116)

  

  ^43 《无碍解道》:「如何是同分空?六内处是同分空,六外处是同分空,六识身是同分空,六触身是同分空,六受身是同分空,六想身是同分空,六心身是同分空。此是同分空。」(《日译南传》41,p.119~p.120)

  ^44 《无碍解道》:「如何是异分空?于六内处而六外处是异分空,于六外处而六识身是异分空,于六识身而六触身是异分空。于六触身而六受身是异分空,于六受身而六想身是异分空,于六想身而六心身是异分空。此是异分空。」(《日译南传》41,p.120)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七节 空之类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