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
丁、佛果功德(p.418~p.430)
释厚观(2003.9.10)
☆☆(p.418)佛之三身
(一)法身(佛自性身)─约圆满觉证说,是出离了烦恼障所显的最清净法空性。
(二)报身 (法性所流身) ┬又称法性所生身。因契证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约大菩萨所见的,显现无边功德的庄严相而别出报身。
(三)化身───────为地前菩萨、二乘、凡夫而现起的佛身。
壹、(p.418)法身 [佛身最寂灭,平等无分别。如彼摩尼珠,妙用利群生。]
「佛自性身」,也叫「法身」,是与一切佛法相应的,一切佛法所依止的。
一、法身约「圆满觉证」说,是出离了烦恼藏所显的最清净法空性。永离诸障,一切相不现行,所以最为寂灭。
二、约「佛与佛」说,平等平等。从佛而观一切──依、正,生、佛,人、法,智、如,一切一切,都是平等的。法空性无分别,菩提也无分别,所以说:『如如、如如智,名为法身』。1
三、约「利他功德」说:如摩尼宝珠一样,有微妙的神用,不起加行、功用,能适应众生的需求,利益一切众生。
贰(p.419)报身(法性所流身、法性所生身)
一、(p.419)一多无碍
[法性所流身,念念现一切。佛事菩萨事,二乘众生事;
三世尽十方,依正悉无碍。于一现一切,一切入于一。]
(一)(p.419)佛的「法性所流身」,或称法性所生身,就是平常所说的报身。在很多大乘经里,法身与法性所流身,并没有严格的分别(二身说)。只是约大菩萨所见的,显现无边功德的庄严相,所以又从法身中别出这报身,这是因契证法性而有的功德身。流是流类,等流,无边的功德庄严,都是法性的等流,如光与热为太阳的等流一样。
(二)(p.420)法性所流身,是念念显现一切的。一切是什么呢?
1、佛事:如佛身的功德相好,佛土的清净庄严,佛的法会圆满,佛的音声遍布,佛的寿命无量,佛的智慧,神通,利益众生,八相成道等。
2、菩萨事:如初发心,受菩萨戒,行六度、四摄,遍游十方世界,亲近供养十方诸佛,闻持十方佛说法,度一切众生,种种难行苦行,种种本生等。
3、二乘事:如声闻与缘觉的初心,修行,住阿兰若,行头陀行,游化人间,入涅槃等。
4、众生事:六道众生,有种种住处,种种名字,种种形态,各式各样的生活,各式各样的苦难等。
※以上是十法界(四圣、六凡)的事。
5、三世事(时间):前生,今生,后生;一念,无量劫等。
6、尽十方事(空间):十方的无量无数,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苦或乐;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等。
(三)(p.421)依正悉无碍:这一切,不外乎「依」报──器世界;「正」报──众生与佛。无限时空中的无限依事、正事,在念念中显现,都是「无碍」的。因为,法性所流身,遍一切处,无处不在;也就无一法而不在法性所流身中。
(四)(p.421)于一现一切,一切入于一:法性所流身是无差别的,尽虚空,遍法界,等真如的,所以不离法性所流身的一切,也展转无碍而无二无别。随举「一」点,都是显「现一切」,那「一切」也就是「入于一」了。古代天台与贤首宗师,都曾拟出了重重无尽的境界。这如《华严经》广说。
二、(p.421)具诸功德 [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不护,妙智佛功德。]
(一)清净圆满的法身,与一切功德相应。
但约证法性而成就佛功德来说,为法性所流身所摄。
(二)佛的果德,难以思量,或说一百四十不共功德等。
(参见《瑜伽师地论》卷49~卷50「菩萨地」,大正30,566c~574b)
※一百四十不共功德:
1、三十二相2
2、八十种好3
3、四一切种清净4
4、十力5
5、四无所畏6
6、三念住:
(1)诸弟子众一向恭敬、正行,如来缘之不生欢喜,舍而安住正念正知。
(2)诸弟子众一向不恭敬、邪行,如来缘之不生忧戚。
(3)诸弟子众一类恭敬、正行,一类不恭敬、邪行,如来缘之不生欢戚。
7、三不护:如来的身、口、意三业,清净现行,决无过失,不用怕人知而藏护自己。
8、大悲
9、无忘失法(参见《瑜伽师地论》卷50,大正30,574a11~17)
10、永害习气(参见《瑜伽师地论》卷50,大正30,574a18~22)
11、一切种妙智:如来一切种智。(参见《瑜伽师地论》卷50,大正30,574a23~b3)
(三)(p.421)佛之「十力」功德:以降伏魔外的胜能而安立。
1、处非处智力,2、业异熟智力,3、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4、根胜劣智力,
5、种种胜解智力,6、种种界智力,7、遍趣行智力,8、宿住随念智力,
9、死生智力,10、漏尽智力。
(四)(p.422)佛之「四无所畏」:表示自利他利的绝对自信。
1、说一切智无所畏,2、说漏尽无所畏,3、说尽苦道无所畏,4、说障道无所畏。
(五)(p.422)佛之「十八不共法」:约不共凡夫、小乘而立。
1、身无失,2、语无失,3、念无失。
4、无异想,5、无不定心,6、无不知已舍。
7、欲无减,8、精进无减,9、念无减,10、慧无减,11、解脱无减,12、解脱知见无减。
13、智知过去无着无碍,14、智知未来无着无碍,15、智知现在无着无碍。
16、身业随智慧行,17、语业随智慧行,18、意业随智慧行。
(参见《大智度论》卷26,大正25,247b-255b25)
※说一切有部主张之十八不共法 = 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住。
(参见《大毗婆沙论》卷17,大正27,85a;《俱舍论》卷27,大正29,140a-141a)
※另有声闻论议师之十八不共法:参见《大智度论》卷26,大正25,255c24- 256a22。
※五种十八不共法:参见《望月佛教大辞典》(三)2361c-2366a。
(六)大悲
(七)三不护:如来的身、口、意三业,清净现行,决无过失,不用怕人知而藏护自己。
(八)妙智:就是如来的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智、一切种智。
三、(p.422)净土圆满 [佛住于净土,十八事圆满。与诸菩萨众,受用于法乐。]
(一)法性所流身佛(报身佛),是一定住于净土的。但这是遍法界土,以十八事圆满来表显的;不可说东方,西方,多大多小的。
(二)《解深密经》〈序〉说到十八事圆满:
1、显色圆满: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
2、形色圆满:无量方所,妙饰间列。
3、分量圆满:周圆无际,其量难测。
4、方所圆满:超过三界所行之处。
5、因圆满:胜出世间善根所起。
6、果圆满:最极自在净识为相。7
7、主圆满:如来所都。
8、辅翼圆满:诸大菩萨众所云集。
9、眷属圆满:无量天龙人非人等常所翼从。
10、任持圆满:广大法味喜乐所持。
11、事业圆满:作诸众生一切义利。
12、摄益圆满:灭诸烦恼灾横缠垢。
13、无畏圆满:远离众魔。
14、住处圆满: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
15、路圆满: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16、乘圆满:大止、妙观以为所乘。
17、门圆满: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18、依持圆满: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华王众中所建立大宫殿中。
(十八事圆满:参见《佛地经论》卷1,大正26,292b~296a)
(三)(p.423)与诸菩萨众,受用于法乐
十八圆满净土的佛,是法性所流身。又可分为二:
1、约佛说───────又名自受用身。
2、约大菩萨所见说─又名他受用身。
为什么叫受用呢?如前第10项「任持圆满」说:『广大法味喜乐所持』。佛住在净土中,自受用法乐,而为大菩萨说法,菩萨们也就受用法乐。在这圆满的净土中,法喜充满,所以说:佛与诸菩萨众,都在净土里,受用大乘微妙的法乐。
四、(p.424)唯是一佛乘 [诸法真实义,及证真实慧,无变异差别,是故无别乘。]
(一)住于圆满净土的法性所流身(报身佛),为大菩萨说一大乘法。
佛出世说法的大事因缘,就是要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大菩提。
(二)觉证,分别来说,有:「所证」的「诸法真实义」,与「能证」真实意之智慧。
A、「所证」的「诸法真实义」:是离妄想的法空性。众生以为真实的,都是自性见,戏论相;法无性空,才是一切法的真相。所以经上说:『诸法无所有性,是诸法自性』。在这真实义中,没有差别可说。就是我空性与法空性,也是如草火与炭火一样,虽所烧不同,而火性并没有差别。
B、「能证」「真实义的智慧」:一得永得,得到了就不会失去。
(三)无变异:「所证的真如」与「能证的正智」都是「无变异」。
无为般若,依无漏习气而显发,不是剎那生灭法。所以,这能证的正智,都是「无变异」的。
A、所证的真如:真如虽在缠而还是这样,离垢清净也还是这样,没有变异。(p.424)
B、能证的正智:是法性相应的无为功德,也没有变异。(p.425)
(四)无差别:如与智,也只是依世俗而安立,而在现觉中,没有如与智的对立。(p.425)
(五)无别乘:佛为大菩萨开示大法,无有别乘,唯是一道一清净的一佛乘。
佛法的真实是这样,没有变异,没有分别,这那里还有五乘、三乘呢?虽然菩萨要知权知实,所以于一乘说无量乘,但在菩萨法中…
《成佛之道 17 大乘不共法 佛果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