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的苦恼,而深信有究竟圆满的佛果可证;也唯有修证成佛,才能净化世间,拯救一切众生。于是发广大愿,愿尽未来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由此信愿而发心,称愿菩提心,或信愿菩提心。
(二)行菩提心(重于从事利他):主要是指受持菩萨戒法,菩萨戒一名菩萨学处,包括了一切自利利他大行,菩萨即以此无边戒行,实行菩萨道。
(三)胜义菩提心(重于般若证理):是大乘行者悟入无生法忍,证到真如实相。这真实智境,没有时空相,没有青黄赤白相,没有心识相,经中常说为不生不灭,非有非无,非此非彼,不可说,不可念等。
二九、(p.272)菩萨行之三要则
(儒家三达德)(人类的特胜)(成就)
(一)菩提心相应:究竟无上的志愿--------勇--------勤勇胜(意志) --→法身德
(二)大悲为上首:普遍平等的同情--------仁--------梵行胜(情感) --→解脱德
(三)空慧为方便:彻法源底的智慧--------智--------忆念胜(理智) --→般若德
(※参见印顺导师《学佛三要》p.65-p.81)
三十、(p.273)依三心修一切善行
(一)共世间善法:五戒、十善、三福业(布施、持戒、修定)。
(二)出世间善法:四谛、缘起、三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三)大乘法:六度、四摄、百八三昧、四十二字门。
※「一切善法」之内容,参见:《大品般若经》卷7〈会宗品第24〉,大正8,266c13-23;《大智度论》卷52,大正25,430a13-22。
※有关「百八三昧」,参见《大品般若经》卷5〈问乘品第18〉,大正8,250a-253b;《大智度论》卷47,大正25,398c-402c。
※有关「四十二字门」,参见《大品般若经》卷5〈广乘品第19〉,大正8,256a-b;
《大智度论》卷48,大正25,407c-409a。
三一、(p.274)人类的特胜:1、忆念胜;2、梵行胜;3、坚忍胜。
※《长阿含》卷20,(30经)〈世记经
忉利天品〉,大正1,135c5-25
阎浮提有三事胜
[*]曰。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
者勇猛强记,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
………阎浮提人以此 三二、(p.275)菩萨学处(菩萨戒) (一)(p.276)菩萨学处以十善为本 1、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菩萨:不淫)。 2、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3、意:不贪欲→成无量三摩地。 不瞋恚→具广大的慈悲。 不邪见→得甚深的正慧。 (二)「十善道」的特色: 1、十善总摄一切戒法。 2、十善道是不恼众生的根本。 3、菩萨的十善道是尽未来际。 4、不论如来出不出世皆有十善道。 5、十善道是性戒。 6、十善道特重意业。 (参见释厚观:〈《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护僧》第6期,民国86年1月15日,p.30~p.43) (三)(p.277)三聚净戒 1、摄律仪戒——无恶不除。 2、摄善法戒——无善不行。 3、饶益有情戒—无一众生不加利济。 (四)(p.277)菩萨戒是七众通行的戒法 ※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五)、(p.278)菩萨戒: 甲、根本总相戒—不退菩提心 乙、别相界: A、重戒: (A)共声闻之菩萨重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淫)、不妄语。 (B)不共声闻之菩萨重戒: 1、不嫉—不自赞毁他。 2、不悭—不悭财、悭法,常应行财施、法施。 3、不瞋—不以瞋心责骂他人、不应瞋心不受悔。 4、不慢—虚心、不憍慢、不谤三宝、不谤菩萨藏。 B、轻戒 ※各种菩萨戒本重戒、轻戒条目一览表 => 参见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p.279;p.288(「法鼓全集」第一辑、第三册民国82年1月) (六)菩萨戒的「违犯」与「重受」(参见《瑜伽师地论》卷40,大正30,515c7-28) 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菩萨若用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 非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如诸苾刍犯他胜法即便弃舍别解脱戒。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于现法中堪任[14]更受,非不堪任。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于现法中不任更受。 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由是菩萨不舍无上菩提大愿,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转受余生忘失本念,值遇善友,为欲[15]觉悟菩萨戒念,虽数重受,而非新受,亦不新得。[16]《瑜伽师地论》CBETA电子版(T30, no. 1579, p. 515c07-515c28) 1参考《十诵律》卷61,大正23,463c~464a;《五分律》卷27,大正22,179b~c。 《成佛之道 6 大乘不共法 大乘通说》全文阅读结束。
其土,以此三事胜
三事胜四天王。………阎浮提人亦以上
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