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便有地行夜叉高声唱言:“善哉!善哉!”空行善神闻之,又唱善哉!如是展转传至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魔王闻之,心生惊怖。因为世人作恶,便能增长魔王的势力,增加魔眷属的数量。如果有人出家受戒,持戒念佛,则佛道渐长,魔道日消,甚至出家人横超三界,发真归元的时候,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魔王宫殿亦因而震动崩裂,致使魔王大生恐怖,故名怖魔。
具此三义,称名比丘。楞严经说:“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观世音菩萨观见在俗男子,心厌尘劳,好学佛法,而割爱出家;初受沙弥十戒,进受比丘二百五十戒时,即于其前现比丘身、为说戒定慧三无漏学,以及清净梵行等法,令其成就。所以释尊说观音菩萨:“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
(2)现比丘尼身
比丘尼,是女子出家而受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者,亦具有乞土、破恶、怖魔三义。释尊说女身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不得作帝释,三者不得作魔王,四者不得作转轮王,五者不得作佛。又在封建时代,妇女界更显得魔障重重,苦恼不堪。如有女人厌弃尘劳,发心出家,受持比丘尼具足戒的机感,观世音菩萨,便现比丘尼身,为说离染清净,精修梵行之法,令其具足三无漏学。故楞严经说:“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3)现优婆塞身
优婆塞是梵语,新名邬法索迦,译为近事男,是指受三皈、守五戒,亲近承事供养三宝的清信之士。楞严经说:“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五戒是:一不杀害生命,以培养仁慈之心。二不偷盗财物,以培养廉义之德。三不奸淫男女,以克守人伦礼教。四不虚言妄语,以履践信实之道。五不饮酒,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若有居家之士,喜欢受持以上五戒的话,观世音菩萨,即现优婆塞身,为说三皈五戒,不舍妻子而修梵行,不离尘劳而作佛事等法。
(4)现优婆夷身
优婆夷,又名邬法斯迦,译为近事女,又名清净女或善女,是指一类贞烈女性,而又能深信三宝,受持五戒的居家妇女。楞严经说:“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观世音菩萨,观见有一类居家妇女,深信三宝、受持五戒,广行善事,应以优婆夷身得度的,就现优婆夷身为其说三皈五戒、清心寡欲等法,令其成就。
因为观世音菩萨,能观四众机感而应四众身,为四众说法,所以释尊说:“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五)能应众妇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在三十二应中,前后所说,除比丘尼及优婆夷之外,菩萨应身,都是属于男性,仅此一段文,是明菩萨应化妇女身;可见观世音菩萨本非女相,只随类示现而已。观世音菩萨大悲普济,大慈遍覆,凡有机感,无不应化;不但示现男身度脱男子,亦示现长者夫人,或居士妇女,或宰官夫人,或婆罗门妇女,乃至种种妇女身;但有机感,无不示现。此中仅举四种妇女以包括其他。同时显要夫人,闺家妇女,关系国家社会之治乱与兴衰甚大,所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然欲齐其家,又非有贤内助不可。是以国家之兴衰,社会之治乱,间接系于显贵妇女身上。但富贵学道难,何况封建时代,大户之家,家规必严,妇女外出,更非易事。所以观世音菩萨,特为示现同类身而为说法。楞严经说:“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邦国之妻名国夫人;受朝廷诰命之妇为命妇;才德兼备,能为女主师为大家(读大姑),即大家家训姑。孝敬仁慈,以事上下,行于内而感化于外为内政;贞静勤俭,以修女德为立身。家通大夫以上,国通诸侯以上,女人如能内政立身,修身即为齐家治国之本,所以若有妇女能内政立身,以修家国的机感,观世音菩萨,即现妇女身,为说三从四德,端庄淑慎,正己端风之法,令其成就助治家国之事。菩萨除现宰官妇,治家齐国;现长者妇多德望;居士妇多学识;婆罗门妇多数术,以利生外,还随机示现,种种妇女身,贵贱不一。如在中国示现女身,而为人所共知的,有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等。
(六)能应二童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虽曰爱不重不生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无不浸淫于爱河中。但间亦有爱欲淡薄,抱独身主义的男女。男誓终身不娶,女誓终身不嫁,喜欢清净修行的,谓之童男童女。观世音菩萨,观其应以童男身得度的,即现童男身为说:守直抱朴,固精保元之法,令其成就童真之身;观其应以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女身,为说坚贞美德,清净自居,玉质冰心,远断尘缘等法,令其成就处女之身。所以楞严经说:“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在观音感应传中说:唐朝元和十二年时,观世音菩萨曾示现为一美丽的卖鱼女子。因为她美艳无比,人见人爱,所以争娶为妻。女子说:我教你们念普门品,谁能在今天晚上熟诵,我就嫁给谁。结果,能背诵普门品的有二十人。女子说:以我一身,怎能妻你们二十个人呢?我再教你们念金刚经吧!结果,又有十人在一天中背诵金刚经。但一人又怎能配十夫?于是再教他们念法华经,限于三日念熟。结果,只有马氏子一人。谁知结婚那天晚上,新娘无端无故死去,并且立即腐烂,马上要埋葬;后来来了一个和尚,说要见胞妹遗容,教马氏子开棺一看,除了大堆黄金锁子骨外,再没有甚么尸体。和尚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示现度人的化身。说罢,即以锡杖荷骨,腾空而去。马郎于是往洞修道,后不知所终。但至今马郎洞犹存。常有人传说这故事,这亦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童女身教化众生事迹之一。
(七)能应十类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1)现天身
诸天机应有二:一者求入,二者求出。以上能应六天,是应其求生天的机感;今现天身,是应其求出离的机感。因为天福虽好,但能障圣道,同时好景不永,转瞬天福享尽,五衰相现,仍然堕恶趣;不如人间得闻正法,能了生死、能证菩提,是以有人,欲求出离天趣。楞严经说:“若有诸天,乐出天伦,即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求出离天趣的天人,应以天身得度的,菩萨即现天身而为说法。
(2)现龙身
梵语那伽,译为龙。龙有四种:一是守天宫殿的,二是兴云降雨的,三是开渎决江的,四是守护伏藏的。此外还有其余异类、种种不一。龙虽由福报招感,七宝宫殿,且能唤云变雨,具大力神;但龙有三患:一热沙炙身,二风坏宫衣,三金翅鸟啖。龙宿世曾行布施,获得七宝宫殿,但因多嗔,居心不正,犯戒兽争,故堕龙身,备受诸苦。今有善根深厚,能觉前非,求脱离龙身的机感,应以龙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龙身,为说布施持戒、正直柔和、仁慈谦让等法,令其成就,脱离龙身的心愿。故楞严经说:“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3)现夜叉身
梵语夜叉,译为勇健,又名捷疾鬼,又名能啖鬼,是一类食人的恶鬼。有地行、空行、飞行三种不同,其中多为菩萨示现,护持正法的。最胜王经说:“是等药叉,悉皆爱护如来正法,深心护持。”但亦有由暴恶业缘而堕落的,今由佛法熏习,知其苦恼而生厌离,菩萨即现同类身,为说持戒、修福、柔和、慈善等法,令其成就人伦。故楞严经说:“若有夜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夜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4)现乾闼婆身
梵语乾闼婆,译为嗅香神,是帝释天乐神;不啖酒肉,惟以香为食。所以帝释需要作乐时,烧沉水香,此神即寻香而至,奉侍帝释,而司奏伎乐。观世音菩萨观见“若乾闼婆,乐脱其伦”,应以乾闼婆身得度的机应,即现乾闼婆身,为说离于放逸,及修五戒、中品十善等法,令其成就脱离其伦之愿。
(5)现阿修罗身
梵语阿修罗,译名无端正。以其类男丑女貌,无端正之男子故;又名非天,有天之福、无天之德,住于大海深山,常与忉利天作战,是天道化生的阿修罗。其余还有人趣所摄的胎生阿修罗,卵生的鬼趣阿修罗,和湿生的畜趣阿修罗。
长阿含经说:“南洲金刚山,有修罗宫,六千由旬,栏楯行树,每日三时,苦具自至,刀枪剑戟,从空飞入宫中,修罗若不躲避,必受杀伤。”因为此类众生,前生虽修下品十善,但常怀猜忌之心,尤其好胜。以此因缘,常受苦具侵害。如有生厌离心,求脱其伦,应以阿修罗身然后得度的机感,观世音菩萨即现阿修罗身,为说柔和善顺、慈忍谦恭、虚心受教,及中品十善之法,令其成就人伦。故楞严经说:“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6)现迦楼罗身
梵语迦楼罗,又名迦留罗,译为金翅鸟。此鸟翅膀金色,俗谓大鹏鸟,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里,性喜食龙,每日必食大龙一条,小龙五百然后饱;所以每天必以其翅打开海水,攫龙而食。龙王求救于佛,佛以袈裟赠龙王,教其及眷属各披袈裟一丝,便可避免大鹏鸟捉食之难。鸟因见龙身披有袈裟,皆不敢食,饿极亦往佛前求救,佛嘱其勿攫龙食,可使佛子,每于食时,布施其类,使得饱满。故今侍者施食偈言:“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即导源于此。现在观世音菩萨观见此类众生,应以同类身得度的,即现迦楼罗身为说仁慈爱物之法,令其…
《妙法莲华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