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毒之害,三乘圣人,亦有三毒之患;如果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念到真谛事一心不乱,可破凡夫因见思烦恼迷事而起的三毒,见真空观世音菩萨。念到俗谛事一心不乱,可破二乘因尘沙烦恼迷事而起的三毒,可见妙有观世音。念到中道理一心不乱,可除菩萨因根本无明烦恼迷理而起的三毒,可见中道观世音。所以释尊说:“无尽意,你看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大威德神力,不但能除凡夫迷事而起的三毒,更能使三乘圣人,彻底除去因迷事或因迷理而起的三毒;甚至毕竟成佛。因此,所有众生,无论是凡、是圣,都应该常常称念;不但口要念,而且心要念;不用妄想杂乱的心念,不用过去心,或未来心念,而要用现在一心不乱、清净无著的心来念;念念不离心,心心不离念。这样才可以获得感应道交,这样,才是意业恭敬。”
(一)约身业机明感应
(1)明二求
1.求男得男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一般众生,不论男女,无不注重嗣续,传宗接后。儒家尤有明训,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这里特别指出·女人求子之心,较之男人急切;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女人不育,不独为翁姑所嫌、丈夫所弃,且为朋友所笑,余妇所轻。因此,没有子息的女人,自然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诞生一个宁馨儿的。
释尊说:观世音菩萨,不但能救众生三灾、四难和三毒之苦,同时若有女人设欲求男,但能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因为观世音菩萨因中修习闻薰闻修金刚三昧,当闻所闻尽,旋复一真之闻性时;不独销融四大和合之幻形,且能证入不动摇、不生灭之理体。所以能称体起用,依理成事;从真涉俗,以一身现无量身,涉入三世间,随类现身。这些都是证得方便智后所起的妙用。方便属权,权能干事,有生男义。故以此自证功德,加被众生;能令法界众生,求子得子。故楞严经说:“十二者,融形复间,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供养有二:一是身供养,在诸佛前,执役效劳,以求福足。二是心供养,常随佛学,代转*轮。既能善顺佛心,复令诸佛得畅本怀,以求慧足。菩萨带果以修福慧,故能以此福慧加被众生,令无子者,供养礼拜,便得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有福无慧,是为痴福,如败家弟子,有等于无。有慧无福,是为狂慧,如狡辩之徒,到处闯祸,无胜于有。今因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所得之子,不但有福,而且有慧。有福德,则富且贵;有智慧,则廉而能明。那么,不但承宗接嗣,更能光宗耀祖呢!
从前,有一谭宪卿,是一位良善而富有的长者。但年届半百,膝下犹虚。族侄争继分产,谭心有不甘,于是求观世音菩萨慈悲赐子;特设大悲忏坛,修忏四十九天。结果,妾得一子,既端庄,复聪敏,其妻又出资建白衣阁,旋亦生子。
又从前荆州有一位姓黄的鳏夫,只有一女儿伴在身边,但其女已在十四岁的时候许配人家。这位黄家小姐,不但贤德聪慧,且信仰佛教,常常称念礼拜观世音菩萨。有一天晚上,梦见观世音菩萨告诉她说:父亲孝义,不应无后,可惜他已年纪老大了,现在我把你变个男子。即刻送了一粒红丸叫她吞下去,这位小姐当时顿觉生理上发生变化,接著昏睡了七日,醒来的时候,已经变为男性。她的未婚夫,还不肯相信呢!后来,经过政府医官的检验,证明确已变成男性,只好解除婚约。后有诗云:“梦中变化真奇创,红颜忽作男儿相。”
又往昔有一妇人没有儿子,夫妇共向观音像前祈祷。晚上梦见观音以盘乘儿相送;妇人正欲接收,忽有一牛,奔驰而来,致未接到。后虽生一男,但无几便夭亡,原来是因他们夫妇,平日喜食牛肉的原故,于是夫妇相戒,一心素食,结果,终得一男。由此可知,欲得子嗣,然应当称念、供养、礼拜、观世音菩萨。同时,还要戒杀放生,布施行善,持斋修福,始可从心所欲。
2.求女得女
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男承内纲,女结外亲。有女无男,固属憾事,但有男无女,亦美中不足。何况现在是女权伸张,男女平等的时代?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一个时代女性,不但要才貌双全,还要有贤淑之德,然后才是出类萃拔的英雌。若有貌无才,则人虽爱而不敬;有才无貌,则敬而不爱;即使才貌双全,如缺品德,亦不为众人爱敬,反招非议,受人轻贱。观世音菩萨因中修行,证得六根互用,明照无二。所以不特立大圆镜智,能承顺十方如来一切秘密法门,更能含裹十方诸佛世界,立空如来藏,领受诸佛法门大小权实,完全无失。因此,能加被众生,令法界欲求生女之众生,果能礼拜供养观音菩萨,便得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之女。
楞严经说:“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外则品貌端正,行为庄重,是为有福;内则性情柔顺,贞静幽娴,是为有德。即本品所说的端正有相,宿值德本。由于宿根深厚,福德兼备,所以教人见了,亦敬亦爱,敬爱不已。
(2)显德劝持名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此总结上文。有如是力,是指观世音菩萨,能满世界人类求男求女的愿。不但能满世间男女之愿,且能满学佛人求男女法门之愿。因为男表智慧,女表禅定。欲界众生散乱心重,有慧无定,名为狂男。无色界众生,耽著禅定,有定无慧,叫做痴女。色界四禅天,有定有慧,而且定慧均等,但此定女,不能出生无漏慧男,不能断烦恼,亦不过痴男石女而已,非学佛人所应求的男女法门。
二乘圣者的定慧,虽属无漏,能断见思烦恼,能了分段生死;但此慧男,不能断根本无明,此定女不能入中道妙观,亦非学佛人所应求。学佛人所应求求的,正是中道智慧之男,中道福德之女。不著空有,即定之慧,是有福之慧男;即慧之定,是有慧之福女。“慧”是智德庄严,“定”是福德庄严。我们果能修此中道男女法门,自然可以获得佛果菩提,成为福足;(相好光明无等伦)和慧足(四辩八音,鉴机施教)的两足尊。
又男性沉毅,女性仁慈,所以男如实智证真,女如权智利生。六凡众生既不能证真,复不能济物,是为男女俱无。二乘圣人,虽能证真,但无权智入俗利生;是有男无女。菩萨虽慈悲济世,入俗利生,但未能断无明证法身,虽有女而无男。所以,求男如菩萨之欲证真,求女喻二乘之要入俗。证真是修慧,入俗是修福,如是福慧双修。以福慧庄严自性,自性为所庄严,福慧为能庄严,能所不二,是名妙男妙女具足的妙庄严。
无论是世间求男求女,或是二乘与菩萨求中道权实的男女,只要身礼、口称、意念,三业供养观世音菩萨,便可以达到自己所求。所以说:福不唐捐。“唐捐”即空弃。因为供养菩萨,是有求必应,不会落空,不会毁弃。所以释尊劝导我们,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四、持名功德
(一)一等于多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此段文是以彼较此,以显示念观音圣号功德的殊胜。因为众生毕竟是著相的;释尊恐众生有持此失彼的怀疑,所以特别以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来较量。
恒河,是印度一河名,发源于雪山顶的阿耨达池。雪山,即今之喜马拉雅山;由山顶一直流下,如银河倒泻,水从天降,所以又名天堂来河。恒河长千百里,阔四十里;水浅而底有沙,其沙光芒灿烂,细如面粉,即一小撮,尚不可数,何况长达千里,阔四十里的河中所有的沙呢?其数量之大自不待言了。楞严经说:现在乘愿再来娑婆世界随类化身、示范众生的菩萨,有六十二亿恒河沙之多。这些菩萨有修实行自利之法、以为众生模范的;有修权行利他之法、随顺众生为说法要的。现在有人能遍持这么多菩萨的名号,并尽形寿,以四事供奉,显其福田之大。
“尽形寿”,简非一曝十寒,是精进大。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名四事供养。凡夫菩萨固然需要饮食、衣服、卧具等资生之具,使生活安定,更要医药的调摄,然后有充沛的精神去为众服务。而圣人菩萨,虽用不著重这些东西,但你能发心供养,自然获得福报。以四事供养,是供养大。能在长时间中,以四事供养这么多菩萨,是发心大。
释尊说:“无尽意,假如有人能遍持六十二亿恒河菩萨的名字,并且尽此报身,恒以四事供养这么多的菩萨,无论是福田、供养、发心与精进各方面,都是那么广大。你说,他所获得的福报多不多呢?”当时,无尽意菩萨回答说:“当然很多啦!世尊。”在无尽意的意思,认为,雨滴虽微,聚地尚可成流;尘劳至细,积筐便足培岳;何况尽形寿持诵这么多的菩萨名号,并以四事供奉,所获得的福报,当然是数之不尽了。但他又怎知道这些福德,犹不及一时持念观世音圣号呢?所以释尊说:“若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为甚么观世音菩萨一名,能等于其余众多的圣号呢?其中原因有二:一观音三昧经说:观世音菩萨,昔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释尊当时曾在其座下,充当苦行弟子,而亲近之。可见观音菩萨早已成佛,但为度生心切,所以倒驾慈航,示现菩萨身,甚至以三十二应,教化众生。其功德巍巍,不可思议。其他六十二亿恒河沙众的法王子虽多,但俱属权…
《妙法莲华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