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六章 圣者之流▪P2

  ..续本文上一页身实证,所以也用真实来形容解脱者。清凉、清净、真实,是早期经典对解脱者情境的一种描述[42]。

  五、无所怖畏:见法、知法、得法,有「法眼净」之称的初果圣者,从体悟法就有「心得无畏」的勇猛,更何况是佛陀以及解脱的圣者。经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个下雨打雷的夜晚,佛陀在摩鸠罗山经行,因为天帝释也跟随在佛陀后面经行,佛陀为了让天帝释多做些经行,所以拉长经行时间。童心未泯的侍者尊者那伽波罗,由于久侍不耐,但又碍于自己是侍者的身分,得遵守佛陀没休息侍者不能先离开休息的惯例,于是,为了自己能早些休息,竟然异想天开,扮鬼吓佛陀,想要让佛陀因此而早些休息。结果,受到佛陀的斥责,佛陀说「如来、应、等正觉久离恐怖」[43],哪还会受到惊吓呢!

  六、八风不动:八风,指的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44]等八种能吹动烦恼的风。解脱者烦恼永尽,所以说八风不能撼动。[45]

  七、出污泥而不染: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世间充满着烦恼杂染,圣洁的解脱者,生活在这杂染污浊的世间,但却不为烦恼所污染,就像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一样[46]。

  

  注解 

  [1]「须陀洹,是梵语,译义为『预流』或『入流』。修行到此,契入了法性流,也就参预了圣者的流类。」《成佛之道》第二三八页,印顺法师着。

  「预流(梵srota -a^panna ,巴 sota^panna ),音译为须陀洹。」《佛光大辞典》第一六八三页。 

  [2]「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谓流者,何等为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流者,谓八圣道。」《杂阿含第八四三经》 

  [3]「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杂阿含第一一二八经》 

  [4]「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四念处多修习,当得四果、四种福利。云何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杂阿含第六一八经》 

  [5]「谓: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如是,四双八士是名世尊弟子僧。」《杂阿含第五五0经》 

  [6]「彼众实有阿罗诃、趣阿罗诃,有阿那含、趣阿那含,有斯陀含、趣斯陀含,有须陀洹、趣须陀洹,是谓四双八辈。」《中阿含第一二八经》 

  [7]「复有八法,谓八人:须陀洹向、须陀洹、斯陀含向、斯陀含、阿那含向、阿那含、阿罗汉向、阿罗汉。」《长阿含第八经》 

  [8]「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长阿含第二经》

  「圣众者,所谓四双八辈」《增一阿含三品第三经》 

  [9]「比丘!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比丘!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杂阿含第六一经》 

  [10]「云何有身见?谓于五取蕴起我、我所想,由此生忍,乐慧观见,名有身见。」《法蕴足论》(大正二六‧四九七上) 

  [11]「复次,有起戒取;或起禁取;或起戒禁取。谓:此戒、此禁、此戒禁能清净,能解脱,能出离,能超苦乐,至超苦乐处,皆是戒禁取。现所起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法蕴足论》(大正二六‧五一二上) 

  [12]「云何疑盖?谓于佛、法、僧,及苦、集、灭、道生起疑惑,二分二路,犹豫疑箭,不决定、不究竟、不审决,非已一趣,非当一趣,非现一趣,总说为疑。如是疑性,覆心、敝心,乃至裹心、盖心,故名为盖。盖即是疑,故名疑盖。」《法蕴足论》(大正二六‧四八三上) 

  [13]「如是,比丘精勤修习,随顺成就,一切结缚、使、烦恼、缠,渐得解脱。」《杂阿含第二六三经》 

  [14]「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按:断疑),不由于他,于大师教法得无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难言:正应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识教授、教诫说法(按:意即断戒禁取)。我今从尊者阿难所,闻如是法,于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心乐正住解脱,不复转还(按:不退转);不复见我(按:断身见),唯见正法。」《杂阿含第二六二经》 

  [15]「断三结,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一往一来,究竟苦边。」《杂阿含第九六四经》 

  [16]「如是,我诸声闻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于彼受生,不还此世。」《杂阿含第一二四八经》 

  [17]「何等为阿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杂阿含第七九七经》 

  [18]「自知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彼尊者亦自知法,心得解脱,成阿罗汉。」《杂阿含第二六四经》 

  [19]「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杂阿含第三四九经》 

  [20]摘录自《佛法概论》第二五六至二五七页,印顺法师着。 

  [21]「尔时,尊者盘特告弟朱利盘特曰:若不能持戒者,还作白衣。是时,朱利盘特闻此语已,便诣只洹精舍门外,立而堕泪。……尔时,世尊手执朱利盘特,诣静室教使就坐。世尊复教,使执扫[舍+舍+彗]:汝诵此字,为字何等?是时,朱利盘诵得扫,复忘[舍+舍+彗],若诵得[舍+舍+彗],复忘扫。尔时,尊者朱利盘诵此扫[舍+舍+彗],乃经数日。」《增一阿含二十品第十二经》 

  [22]引自《杂阿含第九七九经》 

  [23]「一般说,在家者不能得究竟的阿罗汉。……然北道派Uttara^pathaka以为:在家者也可以成阿罗汉,与出家者平等平等。北道派的见解,是引证经律的。如族姓子耶舍Yas/a,居士郁低迦Uttika,婆罗门青年斯特Setu,都是以在家身而得阿罗汉,可见阿罗汉不限于出家,应有在家阿罗汉。『论事』(铜鍱部论)引述北道派的见解,而加以责难。『论事』以为:在家身是可以得阿罗汉的,但阿罗汉没有在家生活的恋着,所以不可能再过在家的生活。『弥兰王问』依此而有所解说,如「在家得阿罗汉果,不出二途:即日出家,或般涅槃」。这是说,得了阿罗汉果,不可能再过在家的生活,所以不是出家,就是涅槃(死)。这一解说,也是依据事实的。族姓子耶舍,在家身得到阿罗汉,不愿再过在家的生活,当天就从佛出家,这是「即日出家」说,出于律部。外道须跋陀罗Subhadra是佛的最后弟子,听法就得了阿罗汉,知道释尊快要入涅槃,他就先涅槃了,这是般涅槃说,如『游行经』等说。依原始佛教的经、律来说,『弥兰王问』所说,是正确的。北道派与『弥兰王问』,都是根据事实而说。」《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一八五页,印顺法师着。 

  [24]「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优婆塞,乃有众多优婆塞修诸梵行,于此法律断五下分结,得成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乃有众多优婆夷,于此法律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得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乃有众多优婆塞居家妻子,香华严饰,畜养奴婢,于此法律断三结,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一往一来,究竟苦边。……乃有众多优婆夷在于居家,畜养男女,服习五欲,华香严饰,于此法律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杂阿含第九六四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彼处有比丘经行,于彼处四沙门果中得一一果者,彼比丘尽其形寿常念彼处。……如是,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一一四经如上说。」《杂阿含第一一三0经》 

  [25]「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大正一三‧七四九下) 

  [26]「佛告波斯匿王:彼摩诃男过去世时,遇多迦罗尸弃辟支佛……」《杂阿含第一二三三经》 

  [27]「于是,尊者阿那律陀告诸比丘:……我忆昔时在此波罗[木+奈]国为贫穷人……是时,有一辟支佛,名曰无患依此波罗[木+奈]往……」《中阿含第六六经》 

  [28]「昔者,过去久远世时,有辟支佛,名善目。」《增一阿含三八品第九经》 

  [29]「如净众生,如是,未度彼岸者令度,得阿罗汉;得辟支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上说。」《杂阿含第六三五经》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罗汉比丘诸漏已尽,离诸重担,所作已作,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归尽,舍身涅槃。若复缘觉,善调、善寂,尽此身命,终归涅槃。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无所畏、胜师子吼,终亦舍身取般涅槃。」《杂阿含第一二二七经》 

  [30]「尊者阿难言答曰:目揵连!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三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中阿含第一四五经》 

  [31]「佛告比丘:…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如是说正顺欣乐善法,是名如来、罗汉差别。」《杂阿含第七五经》

  「……世尊告曰:有辟支佛无师自悟,去诸结使,更不受胎……」《增一阿含二六品第九经》 

  [32]「当观此五盛阴时,诸可集法尽是灭法,观此法已,然后成辟支佛道。是时,喜益辟支佛已成道果,便说此偈:我忆地狱苦,畜生五道中,舍之今学道,独逝而无忧。」《增一阿含三八品第七经》

  「尔时,观此五阴身已,所谓集法皆是尽法,即于座上得辟支佛。……是时,辟支佛说此偈已,飞在虚空而去,在一山中,独在树下,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增一阿含五一品第三经》 

  [33]「世尊!我闻世尊自记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人传者,得非虚妄过长说耶?……佛告大王(按:波斯匿王):……我今实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杂阿含第一二二六经》 

  [34]「……乃至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心善解脱。」《杂阿含第二00经》又,其他尚有二十一经也有相同的经文。 

  [35]「尊者阿难言:善哉长者,汝自记说是须陀洹果。」《杂阿含第一0三一经》 

  [36]「尊者摩诃迦旃延语长者言:善哉长者,能自记说得阿那含。」《杂阿含第五五四经》 

  [37]「一切诸忧恼,炽然永已断,是则到彼岸,涅槃无所求。」《杂阿含第一三一一经》 

  [38]「尔时、世尊金槍刺足,未经几时,起身苦痛;能得舍心,正智、正念,堪忍自安,无退减想。」 《杂阿含第一二八九经》 

  [39]「尔时,世尊知释氏去已,告大目揵连:汝当为诸比丘说法,我今背疾,当自消息。」《杂阿含第一一七六经》

  「彼时,世尊告曰:舍利子!汝为诸比丘说法如法,我患背痛,今欲小息。」《中阿含第八八经》 

  [40]「佛告阿难……吾已老矣,年粗八十,譬如故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寿,自力精进,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时,我身安隐无有恼患。」《长阿含第二经》 

  [41]「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杂阿含第四七0经》 

  [42]「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涅槃、寂灭、清凉、清净、真实。」《杂阿含第三九经》 

  [43]「时,世尊告那伽波罗比丘:汝那伽波罗愚痴人,以摩鸠罗鬼神像恐怖佛耶?不能动如来、应、等正觉一毛发也,如来、应、等正觉久离恐怖。」《杂阿含第一三二0经》 

  [44]「有世八法,随世回转。云何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增一阿含四三品第八经》 

  [45]「如来出现世间,又于世界成佛道,然不着世间八法,犹与周旋,犹如淤泥出生莲华,极为鲜洁,不着尘水,诸天所爱敬,见者心欢。」《增一阿含四三品第九经》 

  [46]「犹如青莲花,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着世间法。」《中阿含第九二经》,《杂阿含第一0一经》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六章 圣者之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