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义▪P11

  ..续本文上一页惭无愧,不知反省,“不自见其过”失的人。往往毁犯律仪戒,不能进修定共戒,不得道共戒,是:“于戒有缺漏”。内起惑见,如玉含瑕,不肯悔改,覆藏过失是:“护惜其瑕疵”;不修戒定慧,仅凭世智辩聪,妄计有漏法,为无漏道,“是小智”;贪著世间禅味,不修无漏禅,未明真理,无出世慧解,如“众中之糟糠”;此等藏过护短,不知忏悔,如糟如糠的小智人,福薄障重,不是法器,不堪承受大乘妙法,“故”被“佛威德”摄服,离座而“去”。则“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是颂前文:“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真实。”正是拣许,“舍利弗善听”,是诫听,是重颂前长文:“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2)颂诸佛施权显实

  1.重颂诸佛施权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

  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

  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

  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

  优波提舍经。

  此重颂诸佛施权。诸佛无量劫修行,因圆果满,得根本智(实智),证真谛理,起后得智(权智),证俗谛理,知一切法如是相,性、体、力、作、用、因、缘、果、报、报、本末、究竟等,即相即性,即俗即真,真俗圆融,境智一如,此即是“诸佛所得法”。此法甚深微妙,不可以言宣,但诸佛欲令众生共证此法,故运用“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此正说明诸佛为实施权。

  “众生心所念”等五句,是说诸佛权智鉴机,众生包括九法界圣凡,由于圣凡悬殊,所以心念各各不同,宿生习气,今日欲望,彼此互异。同时各自过去生中,所作种种善恶业,千差万别,但诸佛的权智,悉皆了知。

  “以诸缘譬喻”等九句,是说诸佛权智说法。由于众生种性差别,欲望不等,诸佛随顺众生个性,说种种因缘,举各种譬喻,用多方语言,演说各种不同的法门。目的令众生信解,依教奉行,灭恶生善,入理得益,而生欢喜。诸佛所说种种法门,归纳起来,可分为十二类。所谓:“长行重颂兼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末曾有,论议共成十二部。”

  梵文修多罗,译名契经。是用文字纪录佛所说之法,因佛所说法,无不契事、契理、契教、契机,因名契经。

  “祇夜”,译名重颂。用一定的数字组织成一句,合四句为一偈,用来重说佛在长文中所说的道理,加深闻法者的印象与记忆,或为后来者,有机会闻佛已说之法。

  授记,梵语伽罗,是佛的预言,预言弟子将来成佛等事,如本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授学无学人记等。

  “伽陀”,译名孤起颂。是不依据长行所说,而用偈颂方式,说另一种特别的义理。,

  无问自说:梵文优陀那。本来,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故佛说法,往往由当机众发起请问,然后解说。但关于甚深微妙之法,非凡夫或是二乘圣人心思所及,又非说不可,佛即无须他人发问,而自动宣说。如本经佛从定起,即殷勤称赞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又如佛说阿弥陀经,及楞严经中的五十重阴魔等,皆是无问自说。

  梵语尼陀那,译为因缘。有二种不同:一是佛说世间善恶的因缘,以警世励俗,令众生知因果报应之理,而警惕自己,改往修来。二是佛说诸法从因缘生,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令弟子悟无生理,证出世涅槃。

  梵语阿波陀那,译名譬喻,佛说法,每借用世间明显而容易了解的事例,以比喻深奥难懂的妙法。令闻法者容易明白,信受不疑。

  伊帝目多是梵文,译为本事,是说及佛与弟子宿世所作之事。如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章,以及本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等。

  本生,梵文阇多伽,是记载佛及弟子,过去生中,曾经生于何处,作何佛事之经典。

  方广,梵文毗佛略,是佛演说含有方正广大教义的经典,如华严经所说的一真法界,楞严经所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涅槃经所说佛性常住,以及本经所说诸法实相等。

  未曾有,梵文是阿毗达磨。专记载佛的种种神通妙用等事,如楞严经佛于光中化佛,本经佛放光现瑞等,皆是不可思议,末曾有之事。

  论议:梵文是优波提舍,专记录佛与外道诸师,辩论真理,或解答弟子的疑问等等。

  今颂文中“或说修多罗”等六句,于十二部经中,但举修多罗,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缘,譬喻,祇夜,优波提舍等九部,不说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三种。

  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此说明诸佛施权的本意。钝根,是指善根浅薄,个性愚钝,不堪闻大法之机。因为钝根之人,贪著五欲,作诸恶业,被恶业所牵,轮回生死,障碍见佛闻法,故“于诸无量佛”之法中,“不行”甚“深”微“妙”法之“道”,但因被“众苦所恼乱”,急求出离,故喜欢小乘,自我解脱之法,佛“为是”等钝根众生,不得不稳实施权,为“说”三乘,令证有余“涅槃”。

  2.重颂诸佛显实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以下共有十三偈,是重颂诸佛显实。今此三颂,是重颂前文:“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是明理一。我是释尊自称,方便,指小乘九部经。佛说九部经,目的欲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令得入佛慧”。四十多年来所以“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皆因说此一乘佛法之时节因缘未到故,现在汝等既然大乘根机成熟,堪受大法,正是显发佛知见之时,故佛今日“决定说大乘”妙法。当知今日所说的一乘妙法,才是真实。以前“我”所说“此九部法”,只是“随顺众生”个性,方便而“说”,作为引导汝等进“入大乘为本”而已,“以”是因缘之“故”,佛于今日要“说是”法华“经”,以实相为体,以一乘因果为宗,正是显理一。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此四偈半文,是重颂长文中:“诸佛但教化菩萨”,以明人一。

  “有佛子心净”,则无贪,能入如来慈悲室;“柔软”则无嗔,“亦利根”则无痴,能开示悟入佛知见。入如来慈悲室是修福,入佛知见是修慧,是人福慧双修,必然善根深厚,能于“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以其行佛深妙之道,作佛所作之事,将来必定荷担如来的家业,因名佛子。佛“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妙法莲华“经”,“我”授“记如是”行佛深妙道之“人,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是实相念佛,心佛一如。“修持净戒故”,是严持佛的三聚净戒,圆满无缺。此明另一类的大乘根性众生,虽然未能于“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但能实相念佛,又能受持三聚净戒,修六波罗密,自行化他,“此等”自他兼利的人,若“闻”将来“得”成“佛”道,必然“大喜充遍身”。由于“佛知彼”等“心行”俱严的大乘根机,必能信受是大法,“故”决定“为说”此“大乘”妙法莲华经,授记作佛。即使是别教“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是妙“法,乃至于”少至一句“一偈”皆是成佛的真因,当得一乘佛果,“皆成佛无疑”。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此明教一。是颂长文“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一佛如此,十方诸佛皆然,故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才是真实,此外,更“无”藏教之“二”乘,亦“无”通教的“三”乘,除非是诸佛方便,说此二乘、三乘的“假名字,引导于众生”,离生死苦,证涅槃乐,然后为“说佛”道的“智慧”,令所有闻法者,皆得成佛的缘“故”。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

  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

  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此明行一,初三句是颂前文:“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一事,即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的一大事因缘。“诸佛出于世”,要做的是“唯此”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的“一事”是真“实”的,其“余二”乘,只是权巧方便所说,“则非真”实。因为诸佛自证佛道,始“终不”会但“以小乘”法,教化“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等四句,是重颂前文“唯以佛知见,示悟众生。”何以诸佛“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原因是诸“佛自”已“住”于“大乘,如其所”证“得”之“法”。是由“定慧力庄严”的无上佛道,当然亦应该“以此”无上佛道化“度众生”,因为佛性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若然诸佛“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反而“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都是悭法,“我”佛“则”变成“堕悭贪”了,慈悲的佛陀,怎可以这样呢!故说:“此事为不可”。以上十三颂,总显教、理、行、果皆一,以结成诸佛显一乘之实。

  3.重颂劝信佛语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此四偈半文,是劝信佛语,重颂前文“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前二偈半,是举果劝信;后二偈是举因劝信。“若人信归佛”,是指大乘机能信佛语真实。此等大乘根机的众生,既然归依信受于佛,佛又岂可欺骗诳惑于人?何况佛心清净,烦恼净尽,永断诸恶,不欺不诳。“如…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妙法莲华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