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义▪P12

  ..续本文上一页来不欺”,是如来身业清净,为人可归;如来不诳,是口业清净,为人可信;“亦无贪嫉意”,是意业清净,为人可敬。诸佛永“断诸法中恶”,三业清净,“故佛于十方”,现身说法,广度众生,“而独无所畏”。

  “我以相严身”,是佛的自受用报身,“光明照世间”是佛的应身。佛证法身,得相好庄严的报身,而现无量应身,智慧光明,遍照十方诸佛世间,为“无量””人天大“众所尊”敬,岂能不“为”人天“说实相印”。实相印,是诸佛亲证实相理,能印证九法界众生,皆可成佛道。

  以上是举果劝信,“舍利弗当知”以下,是举修因劝信。“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是举佛修因时的誓愿;“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是说今日已因圆果满,弘颐成就;“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是显示得酬宿愿。诸佛因中,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曾发弘愿,希望我与众生,共成佛道,既然自已经尽行诸佛无量道法,而断无量烦恼,得成无上佛道,自当本著昔日的誓愿,教化众生,皆令一切众生,共入佛知见,圆成无上佛道。因此汝舍利弗,以及一切信归佛的大乘根性者,应当信受佛语不虚。

  4.重颂五浊恶世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以下九偈半文,是重颂五浊恶世众生障重,故佛不得不为应小机而说小乘法,但其目的,实是为大乘。上长文举五浊恶世,是在释尊开显章,今重颂说五浊恶世,是在诸佛开显文中,后颂释尊开显章时,又再说五浊恶世,可知诸佛同出现于五浊恶世,故皆先隐实施权,然后开三显一。

  遇是机遇,由于众生机感,佛慈垂应谓之遇,“若”在“我”佛的本誓说,凡“遇众生”,必然“尽教以佛道”。可惜五浊恶世“众生”业障深重,愚痴“无智”,闻而不解,“错乱”修习,不成正觉,反成声闻,缘觉,甚或堕落天魔外道,此皆是,“迷惑不受教”之过。

  又有一类众生,智小慧浅,疑惑固执,不肯信受自己终有一天可以成佛,佛以权智个别了知此等众生,“未曾修善本,坚著于五欲”,贪得则爱、则取,贪不得则嗔、则恼。是“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此死彼生,“备受诸苦毒。”是重颂众生浊。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

  此四句是重颂命浊。胎是胎、卵、湿、化四生之一。众生由业力牵引识心投胎,揽父精母血而成形。微形,是对法身理体言:众生本具的法身理体,广大无涯,今因愚痴无智(惑),造诸恶业(业),招致微少的果报身形,轮回六道生死,“世世”生生,“常增长”苦恼(苦),此等由惑作业的“薄德少福人”,因业感果,恒受“众苦所逼迫”恼害,如是惑业苦三,循环不息,遂成命浊。

  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是颂见浊。众生由众苦所逼,急求出离,可惜业障所缠,不值遇三宝,不闻正法,反而误入岐途,生诸邪见,其邪见之多如稠密的树林,故言:“入邪见稠林”。“若有”是常见外道,认为人死再为人,畜死再做畜,永劫如是,不可更改。“若无”是断见外道。说人死如灯灭,无须为自己的善恶行为负责任,变成拨无因果的邪见,自误误人。“等”是等于断常二见以外的其他邪知邪见。

  “具足六十二”,指六十二见外道,诸经解释六十二见互异。天台宗就外道于五蕴色身中,妄计四种我:一即色是我,二离色是我,三色大我小,我在色中;四我大色小,色在我中。其他受、想、行、识亦然,故合成二十种邪我。再乘三世,又加断常二见,共名六十二见。此皆不知五蕴无我,更不知法身真我,而妄起邪见执著,导致思想错乱。遂成见浊。

  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此四句是重颂烦恼浊。虚妄法,谓色等五蕴,虚妄不真,原无实我及我所有等法可得。邪知邪见之人,“坚”固执著享“受”自我“不可舍”。进而自我膨胀,“我慢自矜高”。贪嗔炽盛,怀疑真理,横起邪见。“谄曲”是随烦恼之一,邪见之人,以自己错误的见解,谄媚他人,求他人曲从自己,以成就名利之欲,此皆虚伪“心不实”。由于贪等六种根本烦恼,扰乱自心,烦闷不安,遂成烦恼温。

  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是四句重颂劫浊。劫,代表最长的时间。时间的本身,原无清浊之分,因众生浊,见浊,命浊,烦恼浊等四浊,同时出现,扰乱人心,迷失真性,以致颠倒行事,长劫沉沦生死受苦,“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是以不知善恶,不信因果,杀盗淫妄,胡作非为,因而导致人类社会罪恶日益增,形成世界危机四伏,人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此即是劫浊。劫浊起时,人心凶狠,行为野蛮,个性刚强,难调难伏,故说:“如是人难度”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

  是说诸佛为度五浊恶世众生,故诸佛“为设方便”,说小乘四谛法,令一切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依之修行,即证得偏空涅槃。故言:“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此明诸佛为大说小,为实施权。初二句是开三,后四句是显一。即是开示三乘法,是诸佛的方便,一乘教才是真实。诸佛虽然“说诸尽苦道”,令二乘人依之修行,断烦恼,了生死,证涅槃,但“是亦非真灭”。因为见思烦恼虽尽,尘沙烦恼未断,无明烦恼未破,虽已解脱分段生死,变易生死未亡,修因未满,证理未圆,所谓涅槃,不过是诸佛方便假设而已,并非真实。

  “诸法从本来”以下,是显一乘之实。诸法,概括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诸法其相虽殊,其体无二,唯一“常自寂灭相”的理体。此实相理体虽然无生灭去来诸相可得,而是法尔天然,不假修成,但必须断尽无明,彻底解除二种生死,此理方显,所谓:妄尽真现。所以汝舍利弗等,应当回小向大,修佛之道,行佛之行,直至烦恼净尽,二死永亡,亲证此诸法实相理体时,自当圆成佛道,故说:“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5.颂诸佛语无异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此颂前长文“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初二句明释尊开三,次二句明诸佛显实。后四句总明佛佛道同。“我”释迦如来“有方便力”,先为五浊恶世众生,权巧“开示三乘法”,然后显一乘的真实。十方三世“一切诸世尊”,亦“皆”如是,先方便“说”三乘法,最后显示“一乘道”,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故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今此”法华会上“诸大众,皆应除疑惑”,因为“诸”佛道同,“佛语无异”,真的是“唯”有“一”佛乘,再“无”其余“二乘”。

  (3)重颂过去佛权实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以下共二十七偈半文,是重颂过去佛开权显实。今此三偈,前二是颂过去佛施权,后一是颂过去佛显实。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故“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过去“如是”无量无数百千万亿“诸世尊”,亦是以“种种缘譬喻”,及“无数方便力”,分别“演说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十如是。“是诸世尊等”,亦“皆”是为“说一乘法”,欲令众生透过诸法现象的差别相,而了解诸法平等的实相理体,达到“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之目的。以上三偈,是略颂过去佛开权显实,以下是广颂。

  1.约众善显缘因功德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诸大圣主”,是诸佛的代名词。“知”是佛的权智,“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是佛权智所鉴之机,“深心之所欲”,是众生心心念念贪著于五欲。“异方便”,是特殊的方便法门,如小乘的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三贤位所修的法门,以及软、顶、忍、世第一等四善根,是为入见道位的前方便。天台宗立二种方便:一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加藏教菩萨,通教菩萨,别教菩萨,合名七方便。二是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加别教菩萨,圆教菩萨合名七方便,

  “第一义”,指诸法实相究竟平等的理性,世出世间诸法,再无过其上者,故名第一。此第一义理,在诸法名实相,在众生名佛性。因贪著五欲,轮回生死的众生,不能直接承受此第一义的一乘妙法,故过去无量无数诸佛,亦以特殊的方便力,演说三乘教法,作为助显众生正因佛性之方便。故言:“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以下共二十三偈,是约众善显缘因佛性,及约闻经显了因佛性。今此二偈,是约六度明过去佛开显。“若有众生类”,宿植德本,善根深厚,得“值诸过去佛”。佛为此一类大乘根性众生,说六波罗密法门,令“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的众生,既行前五度以修福,又学般若以修慧,或有相,或无相,谓之:“种种修福慧”。由于福慧双修,福慧具足,故“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闻法是教一,六度是行一,诸人等是人一,皆已成佛是理一。

  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此约悲恋心明开显。善根深厚的人,值佛闻法修行,皆已成佛。但善根浅薄,未得值佛之人,于“诸佛灭度已”无论是在正法,像法、或末法中,“若人”能于诸佛之法,生起悲恋心,舍恶向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妙法莲华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