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三节 业力的形成与展现▪P3

  ..续本文上一页唯有布施、持戒,语常和悦,不伤人意,作众功德,行诸善本。」《增一阿含第五二品第八经》

  ,《中阿含第二七经》尊者舍利弗告诫他的朋友梵志陀然说,「不为父母亲属作恶」,也表示了相同的意含。 

  [21]「于时,王舍城中并余住处,人皆普闻:执杖外道,共打圣者大目干连,遍身支节,悉皆烂熟,碎如捶[竺-二+韦]。时,舍利子自以衣裹,犹若[子+婴]儿,持至竹园,仅有残命,极受苦痛,不久将死。……王既闻已,深生痛惜,便与内宫太子、宰相、城内诸人,悉皆云集诣竹园中。诸人见王,即便开路,至尊者所,涕泪横流,犹如大树崩倒于地,执足号啼,悲哽言曰:圣者!何因忽至于此?答言:大王!此是前身自作业熟,知欲如何?王极瞋怒,告大臣曰:卿等即宜奔驰四散,觅彼外道,若捉获者,置于空室,以火焚烧。尊者报曰:大王!不应作如是事,我先作业,犹如瀑流,注在于身,非余代受。……」《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大正二四‧二八七下) 

  [22]「世尊叹曰:善哉![和+心]破。云何?[和+心]破!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彼无明已尽,明已生,生后身觉,便知生后身觉;生后命觉,便知生后命觉,身坏命终,寿已毕讫,即于现世,一切所觉便尽止息,当知至竟冷。犹如,[和+心]破!因树有影,若使有人持利斧,来斫彼树根,段段斩截,破为十分,或为百分,火烧成灰,或大风吹,或着水中,于[和+心]破意云何?影因树有,彼影从是已绝,其因灭不生耶?」《中阿含第一二经》 

  [23]「自作自受则堕常见,他作他受则堕断见,义说法说,离此两边,处于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杂阿含第三00经》 

  [24]「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向邪者,违于法,不乐于法……谓邪见人,身业如所见,口业如所见,若思、若欲、若愿、若为,彼皆随顺,一切得不爱果,不念、不可意果。」《杂阿含第七八七经》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云何不善法如实知?不善身业、口业、意业,是名不善法。」《杂阿含第三四四经》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我施设三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云何为三?身业、口业、及意业也。」《中阿含第一三三经》 

  [25]「而复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贫穷乞士,悉施钱财、衣被、饮食、灯明、诸庄严具。婆罗门!彼惠施主,若复犯戒生象中者,以彼曾施沙门、婆罗门,钱财、衣被、饮食乃至庄严众具故,虽在象中,亦得受彼施报──衣服、饮食、乃至种种庄严众具。若复生牛、马、驴、骡等种种畜生趣中,以本施惠功德,悉受其报;随彼生处,所应受用皆悉得之。」《杂阿含第一0四一经》 

  [26]「有三种业,谓: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云何现报业?若业于此生作,亦令增益彼业,即此生中得报,非余生,是名现报业。云何生报业?若业于此生作,亦令增益彼业,次生中得报,非余生,是名生报业。云何后报业?若业于此生作,亦令增益彼业,后生中得报,是名后报业也。」《阿毗昙毗婆沙论》(大正二八‧八一中) 

  [27]「在不断的身心活动中,有无数的业力增长或消灭。这些业力,由于性质不同,成为一系一系的,一系一系中又是一类一类的。如五趣果报,即有人业、天业、地狱业、畜生业、饿鬼业。而每一趣业中,又有种种差别。……这譬如:在同一国家中,人民从思想、经济等而相互结合为种种阶层,不同党派;相摄相拒,互相消长。现在由甲党当政,于现阶段的政治施设,起着决定作用。虽同时有别的政党,自由活动于社会底层,或能部分的影响现政局,但在甲党未倒台前,其他政党,到底不能取得领导地位……」《佛法概论》第一00页,印顺法师着。 

  [28]「佛言:……阿难!若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无身恶行,亦无身恶行报;无口、意恶行,亦无口、意恶行报。……阿难!若有一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无身妙行,亦无身妙行报;无口、意妙行,亦无口、意妙行报。」《中阿含第一七一经》 

  [29]「阿难!若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者,彼若本作不善业,作已成者,因不离、不护故,彼于现法中受报讫,而生于彼。或复因后报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缘,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或复本作善业,作已成者,因离护故,未尽应受善处报,彼因此、缘此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或复死时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中阿含第一七一经》还有其它情形,今不累举。 

  [30]见《中阿含第一一经》,又称为《盐喻经》。 

  [31]「世尊叹曰:善哉!伽弥尼,所以者何?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若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乃生天上者,是处不然。伽弥尼!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大重石掷着水中,若众人来,各叉手向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愿石浮出!伽弥尼!于意云何?此大重石,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而当出耶?伽弥尼答曰:不也,世尊!」《中阿含第一七经》 

  [32]「世尊告曰:……伽弥尼!谓此十善业道,白有白报,自然升上,必至善处。伽弥尼!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酥油瓶投水而破,滓瓦沉下,酥油浮上。」《中阿含第一七经》 

  [33]「世尊告曰:……伽蓝!当知诸业有三,因习本有。何云为三?伽蓝!谓贪是诸业因习本有,伽蓝!恚及痴,是诸业因习本有。」《中阿含第一六经》 

  [34]「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念恶。所以者何?自不作恶,苦何由生?……复次,伽蓝!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犯世怖与不怖,常当慈愍一切世间,我心不与众生共诤,无浊欢悦。」《中阿含第一六经》 

  [35]「罗云!若汝现作身业,即观此身业:若我现作身业,此身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若观时则知:我现作身业,此身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罗云!汝当舍此现作身业。……若观时则知:我已作身业,彼身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身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罗云!汝当诣善知识、梵行人所,彼已作身业,至心发露,应悔过说,慎莫覆藏,更善持护。」《中阿含第一四经》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三节 业力的形成与展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