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P6

  ..续本文上一页摄护他的心呢?」

  当时,世尊诵偈回答说:

  「要像乌龟的善巧方便,以它的壳来隐藏自己的头尾四肢一样;

  比丘应当修习禅思,才能完善地摄护他的各种觉想。

  他的心能修到无所依着,也不再有引生恐怖的障碍;

  这样就是隐藏自己,没有人能诽谤你!」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六O经注释:

  1、「难度难可忍……善摄护其心」:难度,此指难以践行沙门神圣生活而言;难可忍,亦指难以忍受沙门神圣生活。汉译南传大藏经此偈作「无智沙门行,难为并难忍,愚者堕障碍,于此人最多。若不制伏心,几日沙门行?思念之为囚,步步当沉溺。」

  2、「如龟善方便……无能诽谤者」: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如龟以己壳,藏头尾手足;比丘摄意念,无着无害他,以离于烦恼,谁亦不得贬。」

  

  一二六一、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若能将名色灭尽无余,则能永断生死轮转而灭苦乐。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深池有小水流的注入,应当要怎样才能使小水流返还不再注入呢?

  在生死的道路上,要怎样才能不再轮转呢?

  世间的各种苦乐,要如何才能灭尽无余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如能把眼、耳、鼻、舌、身,以及那意入处,

  将那名(精神)色(物质)灭尽无余,流入深池的小水流就会返还不再注入,

  就不会再轮转于生死的道路上,灭尽苦乐而无残余。」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六一经注释:

  1、「萨罗小流注……何由灭无余」: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十六经此偈作「池水云何竭?有何流还返?世间之苦乐,何处都消尽?」萨罗,即池、渊,此借指生死轮回之意。

  2、「眼耳鼻舌身……苦乐灭无余」:别译杂阿含经此偈作「眼耳与鼻舌,并及于身意,名色都消尽,如是池枯竭。尽于诸结业,世间之苦乐,于斯尽无、余,亦无有还返。」

  

  一二六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若能将六欲灭尽,则能解脱一切苦。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世尊您的双腿妙好,有如伊尼耶鹿的大腿一样,是仙人当中最为尊贵的,

  您少食而不贪嗜美味,精勤禅思而喜乐山林寂静处。

  我现在稽首礼敬您,向瞿昙您请问,

  要怎样才能出离苦恼?要如何解脱苦恼?

  我现在向您请问解脱,将于何处灭尽苦恼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世间有追求色声香味触的五欲,而意所识取的法境则说是第六欲,

  如果对于这六欲都没有欲求的话,就能解脱一切的苦恼。

  这样就能出离苦恼,这样就能解脱苦恼,

  而你所问的解脱,就是在于那里灭尽苦恼。」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六二经注释:

  1、「伊尼耶鹿 ……于何而灭尽」: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十七经此偈作「牟尼之世雄,犹如伊尼延,少食不嗜味,寂然处林坐。我今有少疑,欲问于瞿昙,苦从谁出要?云何解脱苦?苦于何处尽?愿为决所疑。」伊尼耶,为鹿之一种; ,或作 ,即股肉。佛之双腿纤圆微妙,犹如鹿王之腿一样,故称伊尼耶鹿 ,为佛陀三十二相之一。

  

  一二六三、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信、不放逸、精进、智慧之功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要如何度过生死的激流呢?要如何度越生死的大海呢?

  怎样才能舍离苦恼呢?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正信能度过一切生死的激流,依不放逸而度越生死的大海,

  精进就能去除苦恼,依智慧就能得到清净。」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