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隐覆这世间?是什么系缚这世间?
是什么忆持着众生?是什么建立众生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无明隐覆这世间,爱结系缚着众生,
无明隐覆忆持着众生,我慢建立众生幢。」
当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人没有覆盖呢?又是什么人没有爱结的系缚呢?
什么人已出离隐覆呢?什么人不会建立我慢幢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如来成就等正觉,具有正智而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
他不会被无明所覆盖,也没有爱结的系缚,
已超出于隐覆,摧灭了我慢之幢。」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二五经注释:
1、谁忆于众生: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六经此处作「何谁污众生」。
2、隐覆忆众生: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瞋污染众生」。
3、慢幢:慢心高举,如幢之高耸也。幢,音ㄔㄨㄤˊ,佛前所建之旌旗类。
一二二六、本经叙说佛陀为一天子讲说致安乐之道,以及财物、味、寿之最胜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一个人所有财物中,什么是最殊胜的呢?
要修习什么善行,才能招致安乐呢?
各种滋味中,什么是最殊胜的滋味呢?
一切众生中,什么是最殊胜的寿命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清净的信乐心,这就叫做人们最殊胜的财物。
修行正法,就能招来安乐的果报。
真实的妙语,这就是最殊胜的滋味。
贤圣的智慧之命,就是最殊胜的寿命。」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二六经注释:
1、「何等为上士,所有资财物」: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七经作「人财何者胜」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人于此世间,何为最胜富?」
2、「真谛之妙说,是则味之上」: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于诸滋味中,实语为第一。」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真实乃果实,是最上美味。」
一二二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比丘应以信为己伴,以智慧教人,爱乐涅槃断结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什么是比丘自己的第二伴侣呢?
什么是比丘应随顺教授于人的呢?
比丘应在于何处游心而自娱乐,
而且在那里游乐后,便能断除一切的结缚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正信就是自己的第二伴侣,智慧就是所应教授于人的,
涅槃就是所应善乐之处,比丘便能断除一切的结缚。」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二七经注释:
1、「云何为比丘……能断诸结缚」: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何者为人伴?又以何教人?又爱乐何物,人脱众苦恼?」
2、「信为同己二……比丘断结缚」: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信为人之伴,智慧以教人;爱乐涅槃者,人脱众苦恼。」
一二二八、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持正戒使人善老,应建立净信,智慧是珍宝,盗贼不能夺功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怎样能使我们守善到老呢?什么是所应善于建立的呢?
什么是人们的珍宝呢?什么是盗贼所不能夺走的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持正戒能使人守善到老,应善于建立净信,
智慧就是人们的珍宝,所修作的功德,盗贼是无法夺走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二九、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是爱欲生众生,心意在前驱驰,众生起生死轮回,依苦而不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法生起众生的呢?是什么在前面驱驰奔走呢?
生死轮回是如何生起的呢?是什么法而使人不得解脱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爱欲生起众生,是人的心意在前面驱驰奔走,
是众生生起生死轮回,依于苦法使人不得解脱。」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二九经注释:
1、云何起生死: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何者堕轮回」。
2、众生起生死: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众生堕轮回」。
一二三O、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是爱欲生众生,心意在前驱驰,众生生起生死轮回,业为人依怙。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法生起众生的呢?是什么在前面驱驰奔走呢?
生死轮回是如何生起的呢?什么法可成为依怙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爱欲生起众生,是人的心意在前面驱驰奔走,
是众生生起生死轮回,所造作的业可成为人的依怙。」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O经注释:
1、何法可依怙: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何者人依怙」;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一经此处则作「何者为怖畏」。
2、业者可依估: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业为人依怙」;别译杂阿含经则作「苦为大怖畏」。
一二三一、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是爱欲生起众生,心意在前驱驰,众生生起生死轮回,业甚可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法生起众生的呢?是什么在前面驱驰奔走呢?
生死轮回是如何生起的呢?有什么法极可畏的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爱欲生起众生,是人的心意在前面驱驰奔走,
是众生生起生死轮回,所造作的业极可怖畏。」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三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贪欲非道,寿命日迁,女人为梵行垢,修梵行才能净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叫做非道呢?什么会日夜迁流消逝呢?
什么会垢秽梵行呢?什么会烦累世间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贪欲就叫做非道,寿命会日夜迁流消逝,
女人会垢秽梵行,女人会烦累世间。
若能精进修习梵行,便能洗除这些罪过。」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二经注释:
1、云何累世间: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三经作「谁恼害世间」。
2、「炽然修梵行,已洗诸非小」:别译杂阿含经作「专修梵行者,洁净胜彼水」: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苦行与梵行,为无水沐浴」。
一二三三、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名」(受、想、行、识等精神现象)为世间之至上,能制御世间之众生。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法会遮映世间呢?什么法是最高无上的呢?
是那一种法,能普遍地制御众生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名(精神现象)会遮映世间,名是世间最高无上的,
只有这一『名』法,能普遍地制御世间的众生。」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三经注释:
1、「名者映世间……能制御世间」: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四经此偈作「于诸世物中,四阴名最胜,善于彼处处,皆得为最上。四阴名一法,于世间自在。」名,即指受、想、行、识四无色阴而言。
一二三四、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有关偈颂的因、依据、体等问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法是偈颂的因呢?要用什么来庄严偈颂呢?
偈颂是依据什么呢?什么是偈颂的体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欲就是偈颂的因,要用文字来庄严偈颂,
题名就是偈颂的依据,作成的文章是偈颂的体。」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四经注释:
1、「欲者是偈因……造作为偈体」: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五经此偈作「偈以欲为初,字为偈分别,偈依止于名,文章以为体。」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则作「韵为偈颂因,文字其标记,偈颂依题名,诗人此住家。」南北所传,有所不同。
一二三五、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应如何知道车乘、火、国土、妻妇等问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如何知道车乘呢?如何知道有火呢?
如何知道国土呢?如何知道妻妇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看见幢盖就知道是什么车乘,看见烟就知道有火燃,
看见国王就知道有其国土,看见丈夫就知道他的妻妇。」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