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P2

  ..续本文上一页又乱。」

   佛陀告诉比丘说:「为什么这比丘是如此的愚痴,别人向他忏悔道歉,竟不接受他人的忏悔呢?如果他人向他忏悔而不接受的话,这位愚痴的人,他将长夜得到没有利益的痛苦。众比丘啊!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曾遇到三十三天的天人互相争吵,他就唱诵诗偈教诫他们说:

   『对于他人没有伤害之心,也不会被瞋怒所缠结,

    心有怀恨也不长久,不依止于瞋心,

    虽然是极为瞋怒,也不说出粗暴的话语。

   不寻求他人的过错,举发他人的缺失,

    应当要常防护自己,以义理来内自省察。

    不瞋怒也不害人,常能安住于贤圣中;

    如果与恶人等同行径,自己就会刚强粗暴如山石一样。

    自己能控制盛怒,就如制御着奔逸的马车,

    我所说善于驾御的人,不是指那执着缰绳的人。』」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那位释提桓因在三十三天为自在之王,他常行忍辱,而且也赞叹能行忍辱的人。你们比丘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也应当行忍辱,赞叹忍辱的人,这是你们所应当修习的!」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九六经注释:

  1、「若与恶人俱,刚强犹山石」:别译杂阿含经卷二第十五经此处作「诸有瞋恚者,重障犹如山」。

  

  一○九七、本经叙说昔天神与阿修罗对阵欲战,天帝释以善论议折伏阿修罗王。佛以此事劝告诸比丘亦应立善论,赞叹善论。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在过去世时,天神与阿修罗双方对阵想开战,释提桓因告诉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说:『我们不要各个互相杀害,只应当彼此来辩论,理屈的人就应服输。』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说:『假如我们互相辩论,有谁能证知道理的通不通达呢?』天帝释说:『诸天众中,自有具有智慧明于记识的人,阿修罗众中,也自有明于记识的人。』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说:『好的。』释提桓因说:『你可以先立论,我当会随后立论,这是不难的。』

   当时,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就诵偈立论说:

   『我如果行忍辱的话,对于事情就会有欠缺;

    愚痴的人当会说:是由于害怕,所以才行忍辱的。』

   释提桓因诵偈答说:

   『即使愚痴的人,说你因为害怕所以行忍辱,

    或者他并不是这样说,但是对于义理又有什么伤害呢?

    只要观察自己的义理,也观察他人的义理,

    他人与我都能获得安稳,这种忍辱才是最上等的。』

   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又诵偈答说:

   『如果不制伏愚痴的人,愚痴的人就会伤害他人;

   就好比凶恶的牛,逃跑而追触人一样。

   持拿着刀杖去强制他,他就会害怕而调伏;

   所以要稳固地拿着刀杖,去折伏那些愚痴人。』

   帝释听了又诵偈答说:

   『我经常观察那些制伏愚夫的人,

    当见到那愚夫很瞋怒时,有智慧的人就会以静默折伏他。

   不起瞋怒,也不伤害人,常安住于贤圣中;

   一切罪恶都是起于瞋怒,会如石山一样地坚住不动。

   要能控持自己的盛怒,就如制御奔逸的马车一样,

   我所说善于驾御的人,不是指那执着缰绳的人。』

   当时,天众中有具有智慧的天神,阿修罗众中,也有具有智慧的阿修罗,他们都对这些偈颂思惟比较观察,然后这样想着: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所说的偈颂,终究会长夜地生起斗讼战争,应知那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是教人要长夜斗讼战争;释提桓因所说的偈颂,终究会长夜地息灭斗讼战争,应知天帝释是长夜地教人要息灭斗讼战争。可知帝释的善论当得胜。」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释提桓因是以善的论辩折伏阿修罗。众比丘啊!释提桓因在三十三天做为自在之王,尚且能建立善论,赞叹善论;你们比丘也应像这样,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也应当建立善论,赞叹善论,这是所应当修习的!」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九七经注释:

  1、「我常观察彼……智以静默伏」:别译杂阿含经卷二第十六经作「我观止制愚,嘿忍最为胜,极大瞋恚忿,能忍彼自息」。

  2、「恶罪起瞋恚,坚住如石山」: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诸有瞋恚者,瞋重障如山」。

  

  一○九八、本经叙说释提桓因战胜阿修罗王,然犹能忍受阿修罗王辱骂。佛陀以此事勉诸比丘应行忍辱,赞叹忍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在过去世时,有帝释天和阿修罗对阵欲战。释提桓因告诉三十三天的天众说:『今天诸天神和阿修罗军作战,如果诸天神得胜,阿修罗输了的话,就应当生擒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将他五花大绑,带回天宫来。』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也告诉阿修罗众说:『今天诸天神和我们阿修罗作战,如果阿修罗得胜,诸天神输了的话,就应当生擒释提桓因,将他五花大绑,带回阿修罗宫来。』他们这一场战争,由诸天神得胜,阿修罗打输了。

   当时,那些天神们捉到了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就将他五花大绑着,带回了天宫,捆绑在帝释断法殿前的门下。帝释从这道门出入的时候,被绑在门边的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就会瞋怒的责骂着。

   那时,帝释的御者(车夫)看见阿修罗王被五花大绑地捆绑在门边,每当帝释出入这里时,他就瞋怒地对着帝释恶骂。看见之后,御者就唱诵诗偈禀告帝释说:

   『帝释您今天是害怕他,还是力量不足够呢?

    竟能忍受那阿修罗王在面前辱骂您。』

   帝释就答说:

   『我并不是因为怕他所以才忍辱,也不是我力量不足;

    而是有智慧的人,为何要去和那愚夫相对骂呢?』

   御者又唱说:

   『如果只行忍辱的话,对于此事就会有所欠缺,

    那愚痴的人将会说,是因为你害怕所以才行忍辱;

    所以应当严厉刑罚他,以智慧制伏愚痴。』

   帝释答说:

   『我经常观察那些制伏愚夫的人,

   当见到那愚夫很瞋怒时,有智慧的人就会以静默制伏他。

    自己无力而认为有力,这是愚痴之力,

    愚痴会远违正法,不能具有正道。

    假使具有大力,而又能忍受愚劣的人,

    这样就是最上忍,要是没有力量如何能忍呢?

    对于他人严厉的辱骂,有大力的人能容忍,

    这样就是最上忍,要是没有力量如何能忍呢?

    对于自己与他人,都要善护大恐怖,

    知道对方极为瞋怒,自己还是要守住静默,

   对于这二种道理都具备了,就能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

   所谓愚夫的人,就是由于不见正法之故,

   愚夫认为他胜过忍辱的人,而更增长他的恶口,

   不知能忍受他的恶骂,便能经常胜过他。

   对于胜过自己的人行忍辱,这就叫做恐怖忍;

   对于相等的人行忍辱,这就叫做忍诤忍;

   对劣于自己的人行忍辱,这样则是最上忍。』」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之王,然而他仍常行忍辱,赞叹忍辱。你们比丘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也应如此地践行忍辱,赞叹忍辱,这是你们所应当修习的!」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九八经注释:

  1、「是故当苦治,以智制愚痴」: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是故重刑罚,智者止愚人」。

  2、「我常观察彼……智以静默伏」:别译杂阿含经卷二第十七经作「我观制禁愚,莫过于忍嘿,瞋恚炽盛时,唯忍最能制」。

  

  一○九九、本经叙说以天帝释之尊犹恭敬礼佛,故佛陀劝勉诸比丘亦应恭敬于佛,赞叹恭敬佛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想进入园中观赏。当时,他指示他的御者(车夫),教他准备千马的车驾,将到园观里去。御者奉令,立即准备好千马的车驾,然后往告帝释说:『是的!俱尸迦(帝释名)啊!车驾已准备好了,大王应知是起程的时候了。』天帝释便即走下常胜殿,向着东方,恭敬合掌礼佛。当时,御者看见帝释的举动,心里惊惧,毛发为之竖立,吓得连马鞭都掉落在地上。

   这时,天帝释看见御者心惊毛竖,马鞭掉落地上,就唱诵诗偈说:

   『你是看见了什么可忧怖的事情,所以马鞭掉落到地上呢?』

    御者唱诵诗偈答说:

   『我是看见天王帝释您,乃是舍脂之夫婿,

    我所以心生恐怖,马鞭掉落于地:

   就是我常见天帝释您,是一切所有的大地,

    一切人天的大小之王,以及护世的四大天王,

   并三十三天的天众们,他们都要恭敬礼敬您的,

   那里会有比帝释您更尊贵的人呢?

   然而您现在却正向着东方,恭敬合掌行敬礼之仪!』

   这时,帝释就唱诵诗偈答说:

   『我真实于一切…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